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如何防治农田蟋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蟋蟀是发生在农田中的蟋蟀的统称。据调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农田蟋蟀的优势种类有北京油葫芦、银川油葫芦、大扁头蟋、斗蟋和姬蟋等。近年来,农田蟋蟀的发生与为害不断加重,在一些地区已由原来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1发生为害特点农田蟋蟀为杂食性,可为害多种农作物以及树苗、牧草等,啃食植株的叶片、茎秆、花果、根部。农田蟋蟀主要为害作物的幼苗。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的夏苗期和9、10月份的秋苗期分别是蟋蟀若虫和成虫的发生盛期,是农田蟋蟀的两个主要为害期。农田蟋蟀一般1a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2.
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政  张富国  何涛 《湖北植保》2008,(1):18-18,22
柑橘大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橘果实蝇或柑蛆,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主要为害柑橘类,次为柚子、酸橙、红桔等。成虫产卵桔果内皮层,卵孵化后,幼虫随即由内向外在瓤内蛀食,使果实内部腐烂,形成蛆柑,未熟先黄而脱落,完全丧失食用和经济价值。1柑橘大实蝇发生为害规律柑橘大实蝇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为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交尾产卵时期,盛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最早在7月下旬出现,8月中旬至9月初为盛期。10月上中旬幼虫逐渐老熟,被害果开始陆续脱落,落果1~3d,老熟幼虫出果入土化蛹。1.1柑…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甘薯天蛾[Heres convolvuli(Linn.)]在淮北地区连续为害,安徽阜阳专区从1961年起,四年当中有三年大发生,其为害程度是愈来愈重。仅1964年受害面积占总甘薯面积的50一80%,有的被吃成光杆,甚至把嫩茎都吃掉,造成严重减产。 甘薯天蛾在淮北地区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第二代在8月中、下旬,第三代在9月下旬—10月初。以第二、三代虫口密度大,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4.
梨大食心虫在延边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初龄幼虫在芽内作白色薄茧越冬。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破茧而出,为害刚萌动的花芽。据1960年4月18日,1961年4月16日观察前五天日平均气温达12.2—13.5℃,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苹果梨”花序分离、花丝伸出时,是梨大食心虫为害花芽的盛期。6月上旬,幼果直径达1.6厘米左右时,幼虫即钻入幼果为害。7月上旬开始化蛹(前五天平均气溫为21.8℃),蛹期11—20天,平均15天。7月中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卵期9天。7月下旬到8月上旬,初孵幼虫开始为害梨芽,8月上、中旬为害最盛。9月  相似文献   

5.
黄地老虎在新疆春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玉米、棉花最为普遍而严重。1963年观察:越冬代成虫发生始期为4月上旬,高峰为4月下旬,末期为5月下旬。第一代卵发生始期在4月中旬,高峰在5月上旬,末期在5月底。第一代幼虫为害始期为4月下旬,为害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和桃树新梢受害情况,有效减轻果实受害,在江苏省张家港市连续多年对桃园梨小食心虫开展调查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苏南地区1年发生5代,成虫始见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在4月上中旬,第1代至第4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其中第3代、第4代成虫诱虫量较高;种群年度间总体呈下降趋势。桃树新梢受第1~2代幼虫为害,以第1代为重。据此,确定防控策略为“压前控后”,减少前期为害,实现对梨小食心虫的有效控制,保障桃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银杏大蚕蛾Dictyolpoca japonica Moore。属鳞翅目大蚕蛾科。该虫在我县为害樟树、柿树颇为严重,为此进行了一些观察,现简报如下。银杏大蚕蛾在我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越冬卵3月下旬开始孵出,4月上—5月中幼虫为害盛期,5月下开  相似文献   

8.
2013—2016年对北京市大兴区玉米螟、草地螟、黏虫、甜菜夜蛾、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6种主要农业害虫进行灯诱监测,分析成虫种群发生动态。通过连续监测可知,大兴区6种农业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总量较平稳,诱虫高峰期为6—9月。其中,玉米螟、甜菜夜蛾成虫种群数量较高,甜菜夜蛾和黏虫在个别年份蛾量突增。从发生期看,二点委夜蛾、黏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及玉米螟均在4月始现,仅草地螟在5月始现;草地螟及二点委夜蛾在9月终现,其余4种害虫在10月终现。6种农业害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均为6—9月。其中,玉米螟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黏虫发生高峰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其下代幼虫易为害春夏播玉米;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在6—9月呈散状分布,对应露地蔬菜及大田作物种植期;草地螟、二点委夜蛾、小地老虎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上旬至8月上旬、6月中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角斑古毒蛾是春季为害苹果花、叶的重要新害虫。通过几年来的田间调查和人工饲养,此虫在山西南部果区1年发生3代,以越冬代幼虫为害最重。6月上旬为1代为害盛期,7月中旬2代为害盛期,9月底至10月初以3代2龄幼虫进入越冬。发生程度主要决定于每年3月下旬的温度和雨量。春季萌芽期用5度石硫合剂防治是减轻全年发生的关键,生长季节人工防治可保护天敌。  相似文献   

1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我国列为2类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原发于北美洲,1979年首次在我国丹东发现。近年来在北方地区呈现蔓延扩散趋势,极大地威胁着农、林业生产安全。1发生为害情况美国白蛾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和产卵期,幼虫5月上旬开始为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为第1代成虫期。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出现,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9月系统调查敦煌市杨家桥乡棉田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5种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敦煌市棉田5月下旬始见烟粉虱成虫,6月下旬开始普遍发生,8月上旬形成第一个成虫高峰,至9月中下旬随棉花采摘和气温的下降田间成虫数量逐渐减少.烟粉虱在不同的棉花品种上发生数量不同,敦棉V3上虫量显著低于另外4个品种.5种农药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阿克泰、蚧虱傲克药效最好,其3 d后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8.86%、82.66%.  相似文献   

12.
通过2a时间的系统观察,初步发现稻赤斑黑沫蝉每年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并观察到稻田改为旱作的蕹菜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也出现羽化高峰。据此推断稻赤斑黑沫蝉每年可发生2个世代,与目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稻赤斑黑沫蝉1a发生1个世代的结论不同。并提出铲除杂草是控制该虫发生为害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茶红锈藻病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红锈藻病是造成茶树未老先衰,茶叶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我省茶区发生普遍,为害较重。该研究表明,此病病原藻为Cephaleuros parasicas Karst,一年中有两个传播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此期喷洒TY杀菌剂,山苍乳油,百菌清,多菌灵,配合其它农艺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此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棉大卷叶螟的年生活史与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年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绘制了江淮棉区棉大卷叶螟年生活史图。调查结果显示,该棉区棉大卷叶螟年发生5~6代,主要以第5代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棉田幼虫始见于6月中下旬,但发生量少,进入7月中下旬后虫量开始上升,8~9月上旬达到高峰。近3年的调查数据表明,该棉区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发生大,其中常规棉田3年百株平均虫量达1 656~2 324头,并对棉花造成了较大损失。转基因棉田棉大卷叶螟种群数量受到明显抑制,3年百株虫量为619~1 358头。  相似文献   

15.
桑皱鞘叶甲是桑树春叶期的重要害虫,在江西修水县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中等大小的幼虫在桑园土下15-60cm深处的土室内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并繁殖为害,为害高峰期为4月底到6月中旬。幼虫分布范围为土下10-65cm,其中以30-50cm最多。当年孵化的幼虫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继续取食和生长,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至11月底羽化并静伏于土室内过冬。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9-10d,幼虫期15-16个月,蛹期16-19d。成虫寿命8-9个月,其中土下蛰伏6-7个月,出土生活2-3个月。可用昆虫病原线虫压低土中幼虫密度及成虫高峰期施用杀虫剂,并辅以人工防治的方法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16.
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1990~2005年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资料,发现:陇南白龙江流域为小麦白粉病常发重发生区,徽成盆地为小麦白粉病易发区,西汉水流域为小麦白粉病轻发区;小麦感病品种面积、上年秋苗平均病叶率和病田率、当年早春平均病田率、上年7、10月和当年5月平均气温、当年4月和上年7、8、11月降水量与全市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相关十分显著,上年9月到次年3月平均气温和4~8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正相关,4~8月平均气温和9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反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历史拟合率可达93.75%,2006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7.
棉田及其邻作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陷阱法对小麦/玉米-棉花、苜蓿-棉花、棉花-棉花3种交错带的棉田及其邻作田共6种类型田块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地表天敌物种组成、数量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与不同作物邻作的棉田中,每个陷阱全年收集到的物种数差异显著,以与小麦/玉米邻作的棉田物种最丰富,为13.3种,与苜蓿邻作和棉棉邻作棉田的物种数分别为10.4和11.7种;每个陷阱全年收集的天敌个体数差异亦显著,以棉棉邻作棉田的最少,平均50.1头,与小麦/玉米和苜蓿邻作棉田分别为75.1和77.6头.3种邻作方式下,棉田地表天敌数量在4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8月底至9月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棉田及其邻作苜蓿田或小麦/玉米田天敌数量的季节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棉田与其邻作田之间地表节肢动物天敌存在迁移.综合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功能团的数量动态,蜘蛛类在各类型田块中长期是优势天敌功能团,尤以6、7、8月数量更大;隐翅甲是次优势天敌功能团.对6类型田块地表节肢天敌的群落特征分析表明,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与物种多样性指数H'显著相关,可用天敌功能团多样性指数H'代替物种多样性指数H'研究天敌群落特征;节肢动物天敌功能团优势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与物种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不完全显著相关.对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特征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小麦/玉米邻作、棉棉邻作的两块棉田地表节肢动物天敌群落较为相似;与苜蓿邻作的棉田较为特殊,其多样性指数H'最低(1.425),优势度指数D最高(0.473),均匀度指数J最低(0.731).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辽宁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innaeus)的发生规律,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镇10个村59个不同梨园采用三角屋胶粘式诱捕器进行了雄成虫数量消长动态的监测,并对幼虫蛀果率、老熟幼虫数量及化蛹行径、蛹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彰武县,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苹果蠹蛾成虫共有2次发生高峰:第1次为5月下旬,第2次为7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2016年全年内有3次明显的蛀果高峰期:第1次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次为8月上旬,第3次为8月下旬。老熟幼虫更趋向于脱果后直接掉落到地上再从地上沿着树干往上爬并在老翘皮下寻找合适位置化蛹;苹果蠹蛾经人工饲养的蛹期为9.95 d。研究表明,苹果蠹蛾在辽宁省彰武县1年发生2代,第1代从5月中旬到9月下旬,越冬代从7月中旬到翌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菜区趋光性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季节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区趋光性昆虫包含10目47173 ,以鳞翅目和鞘翅目的数量最大,分别占总类数的54.33%和28.81%。3月中旬-5月上旬.10月上旬-12月中旬间物种数出现两个高峰,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物种多相关性一在4月上旬-5月上旬、9月份、11月下旬-翌年1月份较高,其变化同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有关。不同季节均以鞘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优势集中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从季节动态变化出发,探讨了覆被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特点。表明:有植被覆盖区,在4月下旬到8月下旬期间的随季节进程中,土壤温度与无植被区相比是逐渐升高的,其温度升高的倾向率达0.2276℃/旬。随植被盖度的加大土壤湿度降低,0-60cm整层土壤湿度以1.2587%/旬的速率递减。植被能滞留大部分太阳辐射,发生植被的蒸散要消耗大量的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