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性造林是哲盟沙坨地区群众在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一条改造自然的途径,它是一个突破口,使长期困厄在茫茫沙海中的广大农牧民冲破贫困的羁绊,朝着一个生态良好、生产提高、生活富裕的方向迈进。前不久,笔者到科左中旗走访,所见所闻令人感到沙坨地区确实在变。1985年这个旗开发性造林面积达27.9万亩,成活率在90%以  相似文献   

2.
每当列车通过大郑线179公里处的甘旗卡车站时,一片苍翠的松林吸引着旅客。这片方圆几百亩的松林,象一块宝石,镶嵌在茫茫的沙海之中,似一道绿色屏障,锁住了滚滚的“沙龙”,保护着祖国铁路运输的大动脉。谁能想像,三十年前,这片松林所在地,竟是一个大风口。白哗哗的沙坨子上寸草不生;狂风卷  相似文献   

3.
从辽宁省建平县罗福沟乡政府出发,南行里许,便可到达美丽的六洲沟风景区。 秋季,爬上漫山坡,穿过一片山杏和油松林,一片沙棘油松混交林便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一嘟噜一嘟噜鲜艳的沙棘果已经成熟,从山头俯视,橙黄色果实伴着鲜草秋花,赤、橙、黄、绿、青、蓝、紫,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派自然美景;进入沟谷仰视,山坡上无边无际的树木花果,犹如飘浮在蓝天下的一片彩云。  相似文献   

4.
我站在风中,向古老的黑非洲最荒凉的地方———博茨瓦纳眺望。视野中,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红中泛着黄,一望无际,平平展展,各种树木点缀在纵横交错的沙地间,而从沙地中穿过的河,至今,仍是水波清清,同时,它又是这片土地上所有动物的生命线。抬眼望去,远山白雪皑皑,不知又是传说中的哪一个神的后花园。远远地,象群走过来了,它们扇着大蒲扇般的耳朵,踩着沙地,穿过树丛,懒洋洋地朝着河边走过来。那只领头的大象真是漂亮,它骄傲地举着两条雪白的象牙,长长的睫毛护住了那双深沉的眼睛。它的厚厚的皮肤上满是褶皱,尾巴不时地甩着,驱赶着身上的蚊…  相似文献   

5.
过去在国营农牧场建设中,也一再强调搞农防林和牧防林,但成功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造林比较分散,不便于经营管理,多数遭到牲畜作害。这个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哲盟白音他拉农场近几年在沙坨放牧场上,采取集中连片建林果基地的办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解决沙坨地区草牧场沙化、退化的关键在于发展林业生产。而林业与牧业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如何妥善解决这一矛盾呢?哲盟珠日河牧场经过多年的  相似文献   

7.
仲夏,祖国西南边陲腾冲县小西乡一片茁壮成长的丛林中传出悠扬的小提琴演奏曲。那片杉木林醉了,那片银杏林醉了,好高好高的蓝天上,几朵浮云似乎也醉了…… 带着惊奇,穿过树林,我寻声而去。繁茂的银否校条下,但见一位30多岁的汉子。他额头上挂着汗珠,坡汗水湿透的衬衫上,还沾着斑斑泥立。 琴声,叙述着当年荒原的凄原;琴声,展现着创业的艰辛;琴声,描绘着金秋的希望。他就是那位生长在城里,又从城里走到乡村丹拓绿色事业的汉子季祝安。 李祝安,保山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腾冲县有色金属么司工作。他23岁担任公司精选厂厂长、…  相似文献   

8.
我爱绿色     
我不知道植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但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告诉我说,自从地球上出现动物、植物那一天起,它们就相依为命,年复一年地生活着,人类也伴随着它们生存发展、健康成长着,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地幸福生活。十五年前,爸爸选择的一块叫蔡家梁的土疙瘩上建新房。听大人们说,这地方没有树也几年不长草,光秃秃的,一片废墟。用推土机推平了黄土疙瘩梁,没过二十天,新房就建好了,我们一家搬了进去。在那时,我家的这新房子在全村比较起来,还是头户的确不错的,可就是不敢开窗户,更不喜欢往外看。为什么?房前有一块荒地,上面寸草不生,尽…  相似文献   

9.
我们热爱生活,却又常常被生活所累,既然有些现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么不如努力改变自己,坦然面对。2008年,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欢愉,是时候让我们枯燥、紧张、乏味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点了。为自己写一个快乐计划吧,关于工作、爱情、生活,甚至是交友和心灵的,和大家一起,在新的一年获取新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当你来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旅游时,沿着柏油路,驱车东行,穿过一片片农田,一片片芦苇荡,一片片天然柳树林,往自然保护区的深处走,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在那一望无边的泥质海滩上,铺着一块平展奇特的“红地毯”,这也许是你见到的世界上最大的红地毯。初秋是“红地毯”最美、最好看的季节,这时也是候鸟集群南迁的季书。成百上千的各种珍禽漫步在紫红色的“地毯”上,时而低头觅食,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在空中盘旋飞翔,是那样的悠闲自在,犹如一幅优美的图画,赏心悦目,宁静自然。这里远离尘世,没有争斗,置身其中,会使你忘却人世间…  相似文献   

11.
<正>遇见血雉 2016年夏天,我在云南的老君山寻找滇金丝猴。我和向导穿过一片竹林,进入海拔3300多米高的一片冷杉林。这是一片原始森林,高大的冷杉、铁杉、杜鹃遮天蔽日,林下只有微弱的光线。缠绕在树干上的松萝一缕缕从树上垂下,倒下的枯木上长满了苔藓、地衣,地面上堆满了厚厚的树皮、落叶,湿漉漉的,有一种在雪地里行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草原上那片橄榄绿樊成军绿色,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绿色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理想空间。没有绿色的空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死亡的地带。为了拓展绿色的空间,那群鲜为人知的为保护绿色事业的中国内蒙古森警战士从原始森林走向了茫茫大草原……永恒的绿色使命锡林...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我们这些企业家要从五湖四海来到阿拉善沙漠?为什么我们要成立一个“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并筹建“SEE生态基金会”来参与中国治理沙尘暴的事业?因为我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我们希望中国经济愈来愈发达,人民愈来愈富裕,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和善,我们希望中华大地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我们希望世界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球村上,我们梦想一个人人有机会实现自己心愿的大同世界。我们愿意尽自己所能努力将这样的希望和梦想一步步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选自《阿拉善宣言》  相似文献   

14.
在巍巍的镇龙山脉,有一片“三安林场”开发的杉木林区,这是广西宾阳县黎明镇新梁村一位名叫梁增孙的离休干部带领村上16户人家一起营造的“绿色银行”。如今,这位带领大家开荒造林的离休干部虽已年届73,头发斑白,但是,他带领群众种下的杉木林却充满着绿色的希望。1986年,刚离休不久的梁增孙作为特邀离休干部代表参加宾阳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从中了解到世界银行有一笔贷款支持山区农村林业扶贫开发,这使他想到了村边的镇龙山上那一片曾经困惑了几代人的荒山,触动了他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灵感。通过深思熟虑并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他…  相似文献   

15.
五月的艳阳天,撩拨着人们走出城市,奔向自然的原野。出保定城向西北60公里,就到了大风车公司易县生态基地。下京赞公路,穿过一个村庄,满眼的绿意立刻映入人们的眼帘,扑鼻的麦香让人沉醉,毛绒绒的青桃闹轰轰地压弯了枝头,枣树林里不时传来蜜蜂快乐的歌声……一种久违了的情愫蓦然跃上心头。站在基地中部的小山丘上,放眼望去,一片希望的田野,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在世人的心目中充满着神秘。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雄浑的大漠戈壁和壮阔的雪域高原,有古丝绸之路遗落的无数辉煌,她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还生活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族人民。我们在对大西北充满向往的同时更为她而担忧.这是一个沉重的世纪话题.西北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7.
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严密的工业化社会系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千篇一律。千家万户充满着外观形式相似的家具和家用电器的同时,人们又开始认识到发达的科学已把原本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吞没掉了,于是人们希望重新生活在丰富多彩、突出自我个性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和鑫明 《云南林业》2006,27(6):29-30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又叫黑白仰鼻猴。生活在滇藏交界地区,是我国特有的高度濒危灵长类动物。由于滇金丝猴特别少,现存约1500只,加之它本性上不敢接近人类,生活的地区在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高山峡谷地段,活动区域在3000~4000米的亚高山针叶林中。所以,人们要想一睹其尊容是十分艰难的,寻觅其踪影也就成了研究和保护该物种的关键。在寻找滇金丝猴时,应该做到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宏观就是从天气、季节、食物等方面分析滇金丝猴活动、迁徒的规律,从而判断猴子最近会在哪里?会去哪里?微观就是在确定了猴子在某一片森林中后,在这片森林…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梦,油锯哒哒,猛回首,松涛躲上山崖.老花镜前添本《生态学》今日眼花?往日眼花?第一次捧起枝权,捧着木砖、木炭、锹把……自发肤一片新绿,愁也是他,乐也是他!红豆香槟酒人称你北国相思红豆,今日果然浓郁成酒, “香槟”落脚在坡前木屋,酿造工恰是当年油锯手。林海岂只青松,白桦,小灌木一也能自争风流!唱一曲完美的森林乐谱,碧绿的春、艳红的秋……育’苗工厂唱老了植树歌:“一年青、二年黄...…”育苗,终于有了工厂.光合作用开始听人安排,温度、湿度都定在键盘上.图表上记着培育经历,苗床里幼苗呼吸匀畅.泛绿的车间太小,太小,未来的青山…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绿。我是绿的虔诚崇拜者。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从来是与绿色分不开的。没有绿色就没自生命,没有绿色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也外是对绿的执著和痴迷,每出差到外,我最不愿逛大街小巷,而文化景点和名山大川,对我充满着诱惑,是非去不可的。然而,蜗居闹市的人们,毕竟受到金钱、时间、身体、工作等诸多团素的限制,难于满足自己的心愿。面对人满于尽、红尘滚滚暄器不绝于耳的切市生活,只好在有限的因台上藏南花花草草,惜以弥补对绿的田来了。值带庆幸的是,笔者供职的文化单位处于一个土坡上。后后自一大片经评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