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落叶松属世界公认的广适性建生用材树种。我国的东北地区有部分分布。自1979年开始我国在中国林科院马常耕研究员的带领下,展开了长达12a的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研究,在全国布设了12个省区、23个县的研究试点,研究包括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日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和波氏落叶松7个物种,各物种3-10个的产地种源。研究的突出成果就是:日本落叶松是适应最广、生长潜力最大的一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2.
长白落叶松在吉林省人工培育已有50余年的历史,由于该树种生长速度快、用途广,因而造林面积越来越大,成为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但因有时由于种源不足,从外省引进华北、兴安和日本三种落叶松种子,以满足育苗、造林的要要。为此,从1979年春,就几种落叶松同时育苗和造林,进行评比试验,初步总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落叶松种子的产地、起源及当年苗生育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从1982年秋至1989年秋间进行的6种24个产地的落叶松树种和种源试验进行了从成活率、物候观测到生长指标诸方面的总结。证明日本落叶松表现最佳,其次为华北落叶松,再次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最差。日本落叶松的生长优势从造林后第4年起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是我省主要的针叶树造林树种,约占全省造林面积的60%。但因品种不同,其抗冻能力和生长速度都有明显差异。为选择良种,在四平地区伊通苗圃对不同种类落叶松做了种的比较试验。现将苗期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材料 1.种子来源供试种子有来自日本北海道的日本落叶松(L kaempferi (Lamb)Carr)、山西省五台山的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朝鲜北半部的朝鲜落叶松(L olgens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种子的雪藏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过二十多年对落叶松的引种试验表明,日本落叶松是小陇山林区生长快、材质优良的适生树种,正在进行较大面积的造林。但日本落叶松种子奇缺、价格昂贵,种子出苗率普遍较低。如何提高出苗率,是生产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混雪埋藏的方法,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处理方法,进行了摸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雪藏方法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解冻迟处挖坑,坑的大小视种子数量多少决定,将种子与雪  相似文献   

6.
5种落叶松种子形态特征及其区分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XTB—01型解剖镜(10×)对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新疆落叶松5个树种种子的8个形态特征的观察,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并提出了应用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确定混杂种子中各种落叶松种子的比例。经过对辽宁省有关市县种子检验员和种子收购员稍加培训后,对这些落叶松及人工配制的混合种样的检验和统计分析,证明该研究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两个产地长白落叶松种子园无性系雌、雄球花、结实量、种子产量及播种品质等因子的定点观测,对长白落叶松种子园间、产地间的结实差异进行了研究,选择出了17个高产无性系,为建立出世代种子园及种源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六·五”期间全省共采收各种林木种子1436万斤,其中红松、油松、樟子松、落叶松良种25.1万斤,过去靠外调的三松种子自给能力不断增强。省内生产用种得到了满足,同时还支援了兄弟省区油松、胡枝子、山里红等种子200多万斤。我省的日本落叶松已被湖北、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区引进。近两年来,向这些省区提供了日本落叶松种子5000余斤。与此同时,林木种子检验工作也列入了日程,市、县两级站设种子  相似文献   

9.
授粉生物学特性是人工控制授粉必须具备的知识。我们于1974年和1975年结合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S.& Z.)Gord.)的杂交工作,对其授粉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在清源县大孤家国营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内,选定了1965年定植的日本落叶松81号无性系(V.81)和日本落叶松10号无性系(V.10)两株树为观察和取样株。  相似文献   

10.
1960年起,我院自朝鲜引进日本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自山西省引进华北落叶松等种子,在我院教学试验林场进行育苗造林。其生长表现均良好,而以日本落叶松生长尤佳。1975年我们对定植的落叶松进行了优选、采种繁殖。由于种类混杂和天然杂交的影响,苗木分化很大。为了建立各种落叶松种子园,我们于1978年选用华北落叶松作砧木、日本落叶松作接穗进行嫁接繁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关于对解决日本落叶松种子供需矛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日本落叶松的地理分布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我国引种已有70余年的历史,于1932年引入辽宁省,主要分布于长大线以东的辽宁东部山区,包括抚顺、本溪全部,以及丹东、铁岭大部地区。黑龙江、吉林东部,山东烟台、青岛,河南、湖北也有引种。我省日伪时期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现存有十几万亩,已成为我国日本落叶松主要人工林区和种子产  相似文献   

12.
日本落叶松是辽东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树种,为解决乱采种,种子质量低劣等问题,提高种苗质量,从1985年开始,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疏伐抚育,改建133.3hm^2母树林的试验,对改建母树林的种子品质,产量,母树林种子的育苗质量进行了调查。经调查看出,利用现有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改建树林是一种经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种子小蜂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落叶松种子小蜂(Eurytoma Laricis Ya-no),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该虫是落叶松种子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国内检疫对象,该虫在大兴安岭地区普遍发生,黑龙江、内蒙、吉林、山西等地也有分布。为控制其进一步传播蔓延,我们在大兴安岭地区对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一、危害情况种子小蜂以幼虫为害落叶松的种子。危害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被害种子从外表看不出被害症状,老熟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滞育,有的可滞育二年之久,并能借助种子运输作远距离传播。1979—1981年,我们在松岭、塔河、甘河、阿里河、克一河等5个林业局对种子小蜂  相似文献   

14.
华北落叶松历年来用种子繁殖,用扦插方法生根十分困难。近年来,河北平顶山林场曹瑞廷等用华北落叶松(兼有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2—24年生的母树,当年生枝条作扦插试验,初获成功。试验表明: 1.不同品种的落叶松均能扦插繁殖,但以华北落叶松生根率最高,10年生以下的母树剪取的当年生枝条生根率达79—98.3%。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杂交育种及F_1代性状遗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落叶松由于种的不同,其生长,抗性等亦有差异。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 Gordon)早期引种在辽宁东部山区,优点是速生、抗早期落叶病,但材质稍差,树干基部多有弯曲;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是辽宁东部山区生长较好的乡土树种,优点是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坚硬,但不抗早期落叶病。为培育速生、抗病的新品种,自1972年至1976年开展了日本落叶松与长白落叶松杂交试验,共获得两批杂交种子,并已育苗、造林,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日本落叶松是我省东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速度不亚于南方的杉木,材质坚硬,适宜建筑、矿柱用材。国家攻关计划定为北方主要选育树种之一。近年来,林木遗传改良工作进展较快,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越来越多的林木育种工作者都注意到了把产地、家系、个体三个层次联合进行选择的潜力。为了研究探讨日本落叶松选育合理途径,我们进行了林分、家系、个体三个水平的联合选择试验。  相似文献   

17.
1983年营造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林,经6年的栽培试验,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均表现良好;兴安、长白两种落叶松表现均较差;日本落叶松的3个种源间生长无显著差异;华北落叶松中的繁峙、龙江和承德3个种源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8.
经过29年对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母树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长白落叶松结实量,平均增产43.98%;施肥也显著提高了长白落叶松种子品质,种子千粒质量提高30.67%、球果出种率提高38.50%、1个球果含种子数提高22.92%、种子饱满度提高22.03%、种子发芽率提高19.96%.  相似文献   

19.
<正> 华北落叶松历来采用种子繁殖,用扦插方法生根十分困难。近三年来,我们用华北落叶松(兼有长白、日本落叶松)2—42年生的母树当年生枝条作了扦插试验,初获成功。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一、试验方法和内容1、试验材料:插条有硬枝、嫩枝;枝龄为2,3,6,10,13,15,22,23,42年生母树上的当年生枝和部分一年生枝。2插壤:采用森林腐殖质土、腐殖土掺牛马粪、松林地菌根土、粗骨土、粗砂、粗砂掺10%菌根土、粗砂掺10%羊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日本落叶松扦插造林效果,笔者利用9 a生的生长数据对建始县高岩子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造林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差异不大,但胸径、蓄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树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胸径、树高、蓄积分别是实生苗的1.16,1.10,1.39倍。混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