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快速获得大量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原生质体并使其再生,本试验研究了酶质量浓度、酶解温度、菌龄、酶解时间对D.flagrans原生质体产生的影响,以确定D.flagrans原生质体最佳快速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溶壁酶2mL/L、蜗牛酶8g/L、纤维素酶8g/L时,35℃恒温条件下,酶解菌龄为2d的菌丝7h,捕食性真菌D.flagrans产生原生质体数量最多且能够再生。这为下一步转化并标记和克隆捕食性相关基因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耐药标记的鸭大肠杆菌ZB078(Ery<'r>,Chl<'s>)为亲本茵株,在DNase Ⅰ始终存在的条件下,采用溶茵酶-EDTA法制备原生质体,然后在高渗琼脂平板上再生.通过优化溶菌酶-EDTA的工作浓度与作用时间、原生质体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再生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等条件.摸索出ZB078以0.2g/L溶菌酶作用20 rnjn后补加EDTA至终浓度为0.01 mmol/L继续作用16 min为最佳试验条件,并成功获得了91.94%的原生质体制备率和37.29%的再生率,为下一步进行融合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用原生质体技术改良桑树内生产油真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 MOD-1的产油性能,对影响MOD-1原生质体制备的酶液组分、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种类等因素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酶液组合为:20mg/mL纤维素酶+20 mg/mL溶菌酶+5 mg/mL蜗牛酶。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影响MOD-1原生质体产量的显著因素有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浓度,且均产生负效应。以此作为中心点进一步优化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为:培养44.58 h的MOD-1菌丝,用0.66 mol/L KCl作渗透压稳定剂,30℃条件下酶解4 h。在此优化条件下,获得的MOD-1菌株原生质体产量可达7.06×106个/mL,优化条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黑米发酵乳的工艺条件,以黑米和乳粉为主要原料,将黑米酶解液与复原乳粉混合接入菌种后进行发酵,研制出-种集黑米和发酵乳功能为一体的黑米发酵乳.在单凶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米酶解液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温度60℃、加酶量200U/g、糖化时间7h,制备黑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5%的蔗糖、20%的酶解液、接种3%的菌种、40℃发酵4h.此工艺条件得到的产品质量优,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糙皮侧耳为材料,研究酶的组成、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对糙皮侧耳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置培养7d的糙皮侧耳菌丝体,以0.6 mol/L甘露醇溶液为渗稳剂,2%溶壁酶+2%纤维素酶+1%蜗牛酶酶体系30℃酶解3h,原生质体制备率为415万个/mL;培养9d的菌丝体以0.6 mol/L硫酸镁溶液作为渗稳剂,2%溶壁酶+2%纤维素酶+2%蜗牛酶,28℃酶解4h,原生质体最佳再生率为2.86%.  相似文献   

6.
对俄罗斯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其原生质体融合的体细胞杂交体系.以下胚轴诱导所碍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游离,研究酶液组合、渗透压调节物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愈伤组织继代时间及预处理措施对原生质体游离效果的影响,以及激素浓度与培养密度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最佳渗透压为0.55mol/L,最佳酶解时间为12h,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至14d的游离性最佳;固—液综合培养条件下最适激素组合为1.5mg/L 2,4-D+1.0mg/L 6-BA,最适原生质体培养密度为3×10 5个/mL.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荷叶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碱性蛋白酶酶解荷叶制备小分子多肽。选用底物浓度、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再通过响应面试验对提取荷叶多肽工艺进行优化。最后以多肽浓度为标准,得到最佳酶解得荷叶多肽的条件为:底物浓度4.07%、酶解温度54.96℃、酶解pH 8.88、酶解时间5.19 h。在上述条件下,得到多肽浓度为8.98×10-3mg/mL。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开发藜麦蛋白,提高藜麦应用价值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白藜麦芽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碱性蛋白酶酶解藜麦芽制备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碱性蛋白酶添加量、酶解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底物浓度这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获得制备多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2000 U/g,酶解pH 10.0,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3 h,底物浓度9%,在此条件下进行的验证试验,多肽含量达(0.4105±0.0021)mg/mL,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藜麦|酶解|多肽|单因素试验|正交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产植酸酶黑曲霉Px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培养18h的菌丝,经过0.3%β-巯基乙醇与酶液同时处理,采用pH5.0的混合酶(蜗牛酶:纤维素酶=7:3)在34℃酶解2.5h,选用0.7mol/L的氯化钠为渗透压稳定剂时,原生质体形成数和再生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7×105个/mL和28.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酶解螺旋藻藻胆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工艺,从新鲜螺旋藻藻泥中提取藻胆蛋白作为原料,使用中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OH清除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底物浓度、酶与底物比、p H值、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酶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底物浓度15 g/L,酶与底物比2%,温度45℃,p H值7.0,酶解4 h;在该条件下,·OH清除率为61.89%。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具有与冬虫夏草极相似的药理作用,可作为冬虫夏草代替品.本试验以蛹虫草菌株CM-1为出发菌株,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快速简便方法为:菌体液体培养96h,用0.6 mol/L甘露醇溶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取1g菌丝体以1∶20比例加入复合酶液,在pH6.8、28℃条件下酶解2.5h,获得原生质体数最多,达到5.08 × 108个/mL;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含0.6 mol/L甘露醇PDA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4.69%.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融合是现代细胞工程中常用的技术,经过融合,不同原生质体的遗传物质会整合到一起,从而得到所需的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细胞。获得原生质体是进行融合的关键步骤。本试验研究了酶解法制备酵母原生质体过程中酵母细胞破壁的最优条件。结果显示,用STC重悬OD_(600)=2的酵母菌量取得较好去膜效果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为30min,反应温度为37℃,酶量为40μg/mL。  相似文献   

13.
建立高效的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新品种的重要前提。以甘肃陇西野生草地早熟禾(LX)和定西野生草地早熟禾(DX)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探索其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LX和DX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酶液组合为1.5%纤维素酶R-10+0.5%果胶酶Y-23+1.0%离析酶R-10+0.3%崩溃酶;酶解时间为16 h;LX原生质体最适宜的甘露醇浓度为0.6 mol·L-1,而DX原生质体的最适甘露醇浓度为0.5 mol·L-1。LX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可达6.59×106个·g-1,DX可达5.95×106个·g-1。DX原生质体培养的最适密度为3.0×105个·m L-1,最适2,4-D浓度为1.0 mg·L-1,此时,DX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可达9.56%,植板率为4.62%。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桑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方法,从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芽孢杆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佳蛋白酶,并运用单因素逐级优化法对酶解反应的底物浓度、加酶量、温度、pH、酶解时间进行参数优化.选取这6种常用蛋白酶,利用酶解法制备桑叶蛋白多肽,以ACE抑制率为主要指标,水解度为辅助指标,研究桑叶多肽对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酶解效果最佳的酶为芽孢杆菌蛋白酶,最佳酶解参数为底物质量浓度20 g/L、加酶量7.5%、温度60℃、pH7.0和酶解时间50 min,此时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81.51%,水解度为15.86%.  相似文献   

15.
以餐厨垃圾为发酵培养基对9株酵母进行筛选,获得1株非蛋白氮转化率较高的菌株产朊假丝酵母0233,在餐厨垃圾固体培养基中发酵24h后,非蛋白氮转化率为36.69%。对该菌株的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最佳条件为菌龄26h,渗稳剂为含0.1%β-巯基乙醇的0.7mmol/L山梨醇,蜗牛酶浓度2.5%,酶解70min。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2.80%,原生质体再生率为10.6%。采用He-Ne激光(632.8nm)对产朊假丝酵母0233的原生质体进行反复诱变,得到1株在餐厨垃圾固体培养基发酵后非蛋白氮转化率有较大提高的突变株,其非蛋白氮转化率为56.69%,比出发菌株(产朊假丝酵母0233)的非蛋白氮转化率提高1.6倍。该突变株经多次传代后有较高稳定遗传性,无明显的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获取高产量、高活力的桑树原生质体,分别以桑树的组培苗细切叶片、胚性悬浮培养细胞、粗切愈伤组织和细切愈伤组织等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对桑树原生质体酶解分离条件中的分离酶液组合、渗透压调节剂、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最佳分离酶液组合为100 U/mL纤维素酶R-10+150 U/mL果胶酶Y-23+6 U/mL离析酶R-10+细胞-原生质体洗液(1 480 mg/L CaCl2.2H2O,27.2 mg/L KH2PO4),以0.6 mol/L甘露醇为渗透压调节剂,在28℃酶解温度条件下酶解6 h,用桑树胚性悬浮培养细胞作分离材料可获得7.8×106个/g的原生质体产量,且原生质体活力达91.4%。研究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分离材料以及酶解分离条件是高效获取高活力桑树原生质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 NX-FEL001为供试菌株,研究了培养方式、菌龄、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等,对U.oxytropi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U.oxytropis菌丝在质量分数为10g/L纤维素酶+10g/L蜗牛酶+1g/L溶壁酶组成的复合酶溶液,35℃恒温,80r/min振荡孵育3h左右,原生质体释放量最高;原生质体在YCM培养基上,22℃培养9d可以再生形成菌落,培养15d其再生率可达8.5%;原生质体在YCM培养基上再生后其菌落颜色与野生型U.oxytropis不一致,呈现白色;菌丝形态与野生型U.oxytropis相一致,经检测再生后菌丝仍然能够产生苦马豆素。U.oxytropis原生质体的制备,将为进行疯草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操作研究提供重要工具,为进一步开展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和干酪乳杆菌协同发酵对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以蛋白降解度和小肽含量的指标归一值(OD)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BBD-RSM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温度、时间、酶添加量、料液比和pH对蛋白酶酶解棉籽粕效果的影响;试验二:将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协同发酵48 h,分为3个处理组,即不加植物乳杆菌和酶的棉籽粕(对照组)、酶解棉籽粕、菌酶协同发酵棉籽粕,评定3组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及进行猪胃肠道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温度40℃、时间8 h、料液比1:4 g/mL、pH 9.0;经过菌酶协同发酵预消化处理之后的棉籽粕与原棉籽粕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总的来说,蛋白酶与植物乳杆菌协同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降解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提高非常规蛋白原料棉籽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9.
以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酶解液浓度、渗透压、离心力对叶和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旨在获得高产量、高活性的原生质体悬浮液,以便能够使用10×Genomics平台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进而了解植物细胞分化的轨迹。结果表明:适用于根的最佳酶解液浓度、甘露醇浓度、离心力分别为2%纤维素酶+1%离析酶、0.5 mol/L、300 g;适用于叶的最佳酶解液浓度、甘露醇浓度和离心力分别为1.25%纤维素酶+0.5%果胶酶+0.5%离析酶、0.4 mol/L、180 g。在此条件下,根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性分别达到3.95×106个/g和81%,叶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性分别达到7.09×106个/g和71%,达到10×Genomics平台的上机标准,为进一步开展紫花苜蓿发育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探讨确定羊肠膜蛋白粉生产小肽适宜酶解工艺条件为目的。以羊小肠黏膜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进行优化,以小肽和水溶蛋白为检测指标,探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羊肠膜蛋白粉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60℃、酶加量5 000 IU/g、pH 10和水解时间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