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秋水仙素诱导人参果多倍体的方法,以人参果品种"圆果"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用0.1%、0.2%、0.4%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分别浸泡10、18、26 h,培养30 d观察和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浓度、时间与人参果组培苗成活率成反比.浓度0.1%处理10 h,植株成活率为96.67%;浓度0.2%和0.4%处理26 h死亡率都达到100%.浓度0.2%处理18 h,变异率最高为53.33%;变异植株出现茎增粗,叶柄增长增粗,叶形指数小,根系发达,节间距离增加,颜色加深等特点.处理浓度为0.2%时,组培苗半致死时间为16.66 h.综合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2%处理18 h最适于人参果组培苗多倍体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兰‘黄金小神童'根状茎为材料,采用安磺灵和EMS(甲基磺酸乙酯)为诱导剂进行多倍体材料诱导,分别用安磺灵浓度为0、0.001%、0.002%、0.003%对其根状茎浸泡处理24、48、72 h后,接种到含有EMS浓度为0、20、50、7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继续诱导,培养1个月后转接到无EMS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经筛选及植株稳定后获得四倍体植株。结果表明:以安磺灵浓度为0.002%处理48 h,EMS浓度为50 mg/L加入培养基培养,变异效果最佳,变异率为52%,死亡率仅为6%。筛选出的四倍体株系经稳定后,在形态上表现出植株粗壮,叶片增厚、带革质、叶色深绿、叶片扭曲等特征;经气孔显微观察,气孔单位面积显著增大;经染色体数目鉴定,二倍体株系染色体数目为2n=2x=40,四倍体株系染色体数目为2n=4x=80,较二倍体加倍。  相似文献   

3.
离体诱导‘美人’梅多倍体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抗逆性强、观赏性好的梅花多倍体,该文以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为诱变剂,利用浸泡和培养基两种方法对二倍体‘美人’梅的丛生芽进行离体诱变,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了形态变化植株细胞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对丛生芽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氨磺乐灵毒性比秋水仙素小。秋水仙素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为4000mg/L、72h或8000mg/L、60h,在浓度为8000mg/L溶液中浸泡48h后,继代3~5次,植株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为混倍体;氨磺乐灵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是28mg/L、36h或56mg/L、24h,在浓度为28mg/L溶液中浸泡96h后,继代3~5次,植株形态发生变化,为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4.
以罗汉果雄株组培苗为诱导材料,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通过药剂浓度、处理时间2个因素,设计了9个处理,研究秋水仙素对罗汉果雄株多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用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顶芽36 h诱导率最佳,诱导变异率达到16%,所得变异植株经染色体检测为2n=4x=56,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5.
设置不同浓度和不同诱导时间的秋水仙素,采用混培法和覆棉法对荆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mb) Berit]进行离体和活体的多倍体诱导,以期建立荆半夏多倍体的化学诱变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混培法对荆半夏进行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0.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3d,成活率为48.7%,诱导率28.53%;采用覆棉法进行活体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是0.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6d,诱导率为60.91%,成活率为31.83%;经倍性鉴定,获得了荆半夏多倍体植株(2n=16x=208),其多倍体植株叶片大而肥厚、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紧凑、粗壮,且叶片的气孔变大、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白萝卜变异株,培育白萝卜多倍体品种。[方法]以品种P1(短叶青)、P2(浙大长)、P3(南畔洲),秋水仙素浓度A1(0.02%)、A2(0.04%)、A3(0.08%),时间T1(24 h)、T2(48 h)、T3(72 h)组成27个处理,比较植株形态,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气孔保卫细胞数量和花粉粒染色情况。[结果]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3个品种的植株变异率依次为P1>P2>P3,处理时间对变异率没有明显影响。各处理变异株的叶片气孔数均低于对照,保卫细胞大于对照。各处理的变异株经过一段时间生长之后,变异株数显著减少,即存在变异退化现象。P3A1T3-2、P3A2T1-1、P3A3T1-4、P3A3T2-6号的花粉粒在碘化钾作用下都不能够染色。[结论]秋水仙素浓度越高,白萝卜的变异率越高。P3A1T3-2、P3A2T1-1、P3A3T1-4、P3A3T2-6号是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素诱导菊花脑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利用秋水仙素对菊花脑进行浸种诱导多倍体,比较了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的效果。结果表明,0.5g/L浓度处理48h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植株形态变异率为83.1%;1.0g/L,2.0g/L浓度处理12h以上变异率虽然升高,但由于生长抑制严重,后期死亡率明显升高;诱变株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对4个形态变异株进行了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大小,叶绿粒数测定和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鉴定出四倍体菊花脑1株(2n=36),嵌合体1株。  相似文献   

8.
连翘多倍体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连翘籽苗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生长点的诱变,茎尖细胞染色体计数检测及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连翘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连翘籽苗生长点72 h变异株率最高,达到583%,诱导效果最佳.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的多倍体植株叶片变宽变大,叶色变深,茎变粗且节距变大,气孔增...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处理时间下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罗汉果[Siraitia grosvnorii (Swingle)C.Jeffrey]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和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死亡率增加,变异植株细胞诱导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及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有所升高,但秋水仙素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变异植株细胞诱导率则下降,以0.5 g/L秋水仙素处理48 h最佳,对愈伤组织造成的伤害程度小.获得的变异材料与正常植株相比,叶片变大,生长减缓,气孔变化不明显,通过染色体分析初步鉴定为多倍体.  相似文献   

10.
金柑多倍体诱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应用混培法和浸渍法诱导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Sw ingl)多倍体,结果表明:浸渍法的诱导效果优于混培法;种子用0.1%秋水仙素浸渍60 h,多倍体诱变率最高,达22%;变异植株移栽的成活率高于二倍体;变异植株茎粗、矮化,叶片变大、蜡质层厚,叶色浓绿,气孔增大,气孔密度减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
黑果枸杞的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黑果枸杞组培苗顶端叶片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采用施入法,对黑果枸杞进行多倍体诱导,通过染色体计数法鉴定出4株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300 mg/L,处理时间为7天及21天的组合;秋水仙索浓度为400mg/L,处理时间为14天的组合;秋水仙素浓度为500 mg/L,处理时间7天的组合均成功诱导出四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以黑果枸杞组培苗顶端叶片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采用施入法,对黑果枸杞进行多倍体诱导,通过染色体计数法鉴定出4株多倍体植株。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300 mg/L,处理时间为7天及21天的组合;秋水仙素浓度为400 mg/L,处理时间为14天的组合;秋水仙素浓度为500 mg/L,处理时间7天的组合均成功诱导出四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3.
用秋水仙碱诱导非洲菊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秋水仙碱处理离体的非洲菊愈伤组织与丛生芽.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非洲菊芽增殖和染色体加倍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05%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12h效果较好.变异率达38.46%;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数量减少、体积增大以及植株叶大根粗等外部形态特征均可作为鉴别非洲菊多倍体的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半支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半支莲植株不同部位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变异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半支莲萌动种子,0.05%秋水仙素处理12h的变异率最大、为11%;对茎尖生长点,0.10%秋水仙素处理48h的变异率最大、为75%;对根尖,采用4%二甲亚砜与0.05%秋水仙素混合溶液处理8h和16h的变异率最大、为16.7%。可见,秋水仙素诱导半支莲茎尖的效果最好,其次为改良浸根法,萌动种子效果较差。形态学鉴定结果发现,变异株叶片明显变短、变宽,叶色浓绿,花径变大;解剖学鉴定结果表明,变异株气孔长度和宽度明显大于对照株,气孔数少于对照株,花粉直径也明显增大;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初选的13株拟多倍体进行DNA含量分析,有11株产生了多倍体变异,总变异率达84.6%,其中四倍体7株、八倍体3株、嵌合体1株。  相似文献   

15.
以野生黄蝉兰无菌苗的丛生芽为供试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008%、0.010%、0.030%、0.060%、0.120%、0.150%、0.200%的秋水仙素对其处理24、48、72 h。结果表明,以0.06%秋水仙素处理72 h的诱导效果最佳,诱导变异率达62.5%,死亡率为22.5%;多倍体黄蝉兰材料在形态上出现叶色深绿、植株粗壮和叶片增厚等优良性状,同时气孔和染色体数目都有明显变化,可作为新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对东方百合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频率高达50%.同时采用不定芽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稳定,获得了完全多倍体.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加倍群体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多倍体植株叶片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变异材料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变异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 n=4x=48,为四倍体,二倍体为2n=2x=24.另外,还发现少数八倍体植株,其染色体数为2n=8x=96,其气孔面积特别大且生长缓慢.最后对多倍体种球的繁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快速获得并鉴定矮牵牛多倍体,采用5%NaClO消毒灭菌后,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处理矮牵牛野生品种(P.axillaris)种子,后转入MS培养基中萌发成苗,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通过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对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诱导方法。通过不同倍性矮牵牛初期表型差异的分析、气孔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统计不同倍性矮牵牛的形态指标差异。结果表明,获得了纯合率较高的矮牵牛四倍体和八倍体。在保证存活率的同时,0.10%秋水仙素处理24 h后获得最高比例的4x(47.37%)和8x(21.05%)变异植株;适当延长处理时间(36 h)可增加8x倍性的诱导材料比例(33.33%)。不同倍性矮牵牛植株的形态、气孔和保卫细胞等方面存在以下规律:4x较2x变异植株的第1~2片真叶变圆,第3片真叶后叶片形态相似;8x较4x和2x变异植株形态差异显著,表现为节间短、叶柄短、叶片肥厚多毛、叶色深绿和生长缓慢等特征;不同倍性矮牵牛的气孔和保卫细胞长度随着倍性的增加而近倍数增加,2x和4x气孔组织近圆形,但8x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宽度未按倍数增加而呈椭圆形。  相似文献   

18.
以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苗茎尖、叶片和继代愈伤组织为材料,探索秋水仙素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再生芽数、增殖系数和多倍体发生的影响;并对秋水仙素处理后不同外植体诱导产生的再生植株,经3次继代培养后生长30d的植株的染色体倍性进行镜检。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出芽率随秋水仙素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黑果腺肋花楸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高于茎尖和叶片。经秋水仙素处理后,3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多倍体发生;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加倍率,但外植体的死亡率随之增加。当愈伤组织在秋水仙素浓度为2 000mg/L,处理24h时,叶片愈伤组织增殖系数为2.4,存活率为52%。以植株矮化和茎秆粗壮为依据筛选的再生植株中鉴定出47株假定多倍体,但大多为混倍体(嵌合体)。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经1 500mg/L秋水仙素浸泡处理24h后,诱导再生的生根植株中获得1株整株均一加倍的四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9.
采用育种技术对无籽刺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无籽刺梨多倍体植株。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二倍体组培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的预培养时间、处理时间及秋水仙素浓度对无籽刺梨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无籽刺梨茎段在分化培养基上预培养1 d后,继而用含300 m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12 h,再进行分化培养的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变异率达25.6%;无籽刺梨多倍性植株同质化培养的最佳次数为6次。对变异植株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后发现,部分变异植株的根尖细胞染色体为2n=4x=28,为四倍体。部分植株同时存在2n=2x=14和2n=4x=28两种倍性细胞,为嵌合体。  相似文献   

20.
以凤仙花和茶花凤仙为试材,研究秋水仙素处理质量分数和时间对2种试材的多倍体诱变效应,通过植株形态特征、气孔数量及大小、染色体数目的观察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用w=0.5%的秋水仙素处理72~96 h的植株材料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5%秋水仙素处理96 h凤仙花的变异率最高,达29%。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28,二倍体对照为2n=2x=14。四倍体叶片长、宽、厚均增大,气孔密度减小,气孔保卫细胞增大,花径增加、花瓣增多,单朵花观赏价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