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危害白蜡的重要蛀干害虫。该虫在北京大兴地区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的边材坑道内越冬。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为化蛹高峰,4月底成虫开始羽化,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5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幼虫孵化,持续到7月上旬孵化结束。  相似文献   

2.
白蜡窄吉丁是木犀科白蜡树属树木的毁灭性蛀干害虫,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危害。通过研究发现,铁岭地区白蜡窄吉丁寄主主要有白蜡、洋白蜡、水曲柳和花曲柳,其中以洋白蜡和水曲柳受害较重。该害虫在铁岭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蛹室或蛀道里越冬。越冬幼虫4月下旬开始危害,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高峰,6月上中旬达羽化高峰。6月下旬新孵化的幼虫即开始侵入树干内危害。该害虫自然扩散能力较为低下,具假死性。化学防治可采用树干封闭喷雾法、全树喷雾法、注射法等,其中以全树喷雾和树干封闭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4.
锦鸡窄吉丁是毛乌索沙地飞播固沙林主要灌木柠条、踏郎、花棒的重要钻蛀性害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枝干部越冬。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采用周期性平茬防治技术可有效抑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5.
花曲柳窄吉丁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曲柳窄吉丁是我国主要的危险性林业害虫,在辽宁主要危害白蜡属的花曲柳、水曲柳、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危害,形成扁圆形横向弯曲的虫道切断输导组织,使树木衰弱直至死亡。文章对花曲柳窄吉丁虫的危害部位、羽化高峰、产卵进程、生活习性、生活史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锦鸡窄吉丁是毛乌索沙地飞播固沙林主要灌木柠条、踏郎、花棒的重要钻蛀性害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枝干部越冬。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采用周期性平茬防治技术可有效抑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松阴吉丁在河北承德1a发生2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4月底至6月越冬代成虫羽化,羽化盛期在5月。7月初第2代幼虫老熟化蛹,7月中旬至8月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8.
迹地吉丁(Melanophila acuminata de Geer)在河北承德1a发生2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4月底至6月越冬代成虫羽化,羽化盛期在5月。7月初第一代幼虫老熟化蛹,7月中旬至8月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9.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又名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属鞘翅目吉丁科窄吉丁属,是危害木犀科梣属树木的一种危险性极强的蛀干害虫,主要寄主为白蜡、水曲柳等。据资料记载,白蜡窄吉丁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在天津、新疆、河北、内蒙古、山东、台湾等地也曾被报道过。国外主要分布于美国、朝鲜、蒙古、日本及俄罗斯等国。根据近几年的统计。  相似文献   

10.
对滇柏球果螟的形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分析:滇柏球果螟在昆明地区1年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被害球果中越冬。幼虫2月上旬化蛹,3月开始羽化为成虫。3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蛀果危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在被害球果内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7月中旬初开始羽化,第2代幼虫8月中旬继续危害球果,至11月后以老熟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11.
果梢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梢斑螟(Dioryctria pryeriRagonot)是蛀食类害虫,以幼虫危害红松当年生球果和先年生球果及嫩梢。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林业局该虫1 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球果内、果痕处及嫩梢内越冬。翌年5月开始活动危害,5月末至6月下旬为蛹期。6月中旬始现成虫羽化,终见于7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期,6月末至7月中旬幼虫孵化,部分幼虫在球果采摘前转移至果痕附近、嫩梢、当年生球果内继续危害,于9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12.
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梳角窃蠹 ( Ptilinus fuscus Geoffroy) ,亦称梳栉窃蠹 ,属鞘翅目 ( Coleopptera) ,窃蠹科( Anobiidae)。嗜食多种杨 ( Populus spp.)、柳 ( salix spp.)及白榆 ( Ulmus pumila L.)的干材 ,尤以青杨 ( P.cathayana Rehd.)受害最重 ,除钻蛀居室木材外 ,还能寄生于活立木的枯朽枝、干部 ;如云杉 ( Picea spp.)木与杨、柳木混用时 ,也能轻度危害云杉木。据报道国外分布于欧洲、埃及、叙利亚 ,国内分布于青海、辽宁[1] 、甘肃 (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等8地 (州、市 )的 46县 (市、区 ) ) ,是甘肃省房屋木材构件杨…  相似文献   

13.
栎窄吉丁黄胸亚种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吉林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蒙古栎林受害虫为害林分中进行受害状况和害虫生物学特性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危害虫种为栎窄吉丁黄胸亚种(Agrilus cyaneoniger melanopterus Solsky),属吉林省新记录种;在吉林天佛指山2年1代,跨3个年度,发育历期相对整齐,以2龄幼虫和老龄幼虫分别越冬。  相似文献   

14.
甘肃线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油松当年新芽,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内普遍发生,被害林木顶梢枯黄呈火烧状。此虫1a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生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4龄,5月中旬到7月中旬幼虫危害新芽,蛹期7月上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上、中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95%以上,用40%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0%左右;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5.
栎舞毒蛾Lym antria m athura Moore俗称栎毒蛾,在吉林省敦化地区一年1代,以卵块在柞树林中黑桦和枫桦树干基部的皮缝内越冬。卵期长达9个月,翌年4月末开始孵化,5月6~11 日为孵化盛期。幼虫期2 个半月,7 月中旬开始化蛹,7 月下旬成虫羽化。每头可产卵200~470粒。幼虫多6龄,少数为7 龄。幼虫喜食柞树叶肉,对中幼龄天然柞树林及天然阔叶混交林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6.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月扇舟蛾在吉林敦化区一年一代,以三龄幼虫在落叶间吐丝作茧越冬。该虫有两个幼虫为害期,以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为害最为严重。初步查明,在敦化连续两年4、5月份干旱和特殊林分环境是发生分月扇舟蛾幼虫为害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分月扇舟蛾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远东龟铁甲Cassidispa relicta Medvedev是近年来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次生林首次发生危害的食叶害虫,属于中国新纪录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观察、记录远东龟铁甲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表明:该虫1 a发生1代,4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产卵,6月底孵化幼虫,虫龄4龄,10月初开始随落叶下树越冬,幼虫喜欢在落叶下层越冬,越冬幼虫死亡率高,成虫羽化率为20.7%。  相似文献   

18.
Casmara patrona is one of the main borer pests damaging Camellia oleifera in China. Few reports about this insect were published. The life histor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al enemies of C. patrona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laboratory observation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 patrona had one generation in one year or two years, and overwintered as 3rd-5th instar larva in Zhejiang Province. About 88 percent of larvae began to pupate in early May, and the rest kept feeding till the next year. The adults could be observed from early June to early July, and the peak of emergence occurred in late June. The adults began to oviposit in late June and terminated in early July. The eggs started hatching in early July, and then the larvae bored into the branch to feed. The entrance holes of the larvae distributed predominately in the middle of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part of C. oleifera tree. The larva had five instars, and there were 10-50 days when the larva did not feed between consecutive instars.  相似文献   

19.
栎长颈卷叶象Paracycnotrachelus longiceps Motschulsky危害柞树嫩叶,在丹东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5月初出蜇,终见日出现在7月初。一个叶苞内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幼虫期11~16 d,蛹期3~5 d。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20.
园花叶蛛在山东日照市沿海地区1年发生1代。以不同龄的若蛛在杂草丛和松树枝叶间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蜇,6月下旬发育至成蛛,7月上旬交配,7月下旬开始产卵,9月上旬产卵结束。10月下旬开始越冬。卵期平均8.38d,若蛛期平均373d,成蛛期平均43.2d。雌雄性比为3:1。成蛛日食赤松毛虫幼虫(3~4龄)1.2头(重3.165g),是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