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不育二系芝麻杂交种郑杂芝H03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杂芝H03是利用核不育技术育成的第2个二系芝麻杂交种,其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等。1997~1999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杂交种区域试验,3年总评居首位,平均产量1 206.8 kg/hm2,比对照豫芝9号增产8.7%;199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98.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5.7%,居首位。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全生育期93 d左右,粗脂肪含量58.58%。粗蛋白18.62%。  相似文献   

2.
<正> 豫芝五号(原名郑27)芝麻,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针对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产量低而不稳问题,选育成的高产型新品种。1990年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豫芝五号经6年70余点次试验,产量表现较为突出,平均比对照豫芝一号(下同)增产15%左右。目前,全省已示范推广近40万亩,出现了不少高产典型。1990年平舆县种植豫芝五号9.1万亩,平均亩产71.5公斤,比其它品种增产33.65%;南阳县谢庄乡连片种植135亩,平均亩产110公斤,比驻芝二号增产69.20%;郸城县汲水乡押岑村,连片种  相似文献   

3.
郑单 958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近育成,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耐密植等特点的玉米单交种。在河南省和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连续 6次产量均居第 1位,增产幅度为 11.5%~ 28.0%。于 2000年同时通过了河南、河北、山东及国家审定,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高产优质品种之一。 1 产量表现 1.1 区域试验结果 1997、 1998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平均亩产 588.0 kg和 512.8 kg,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分别增产 15.1%、 22.4%,均居第 1位。 1998、 1999年全国夏玉米区试 (7省、直辖市 )平均亩产 577.3 kg和 583.9 kg,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分别增产 28.0%、 15.5%,均居第 1位。 1.2 生产试验结果 1999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30.2 kg,比对照种豫玉 23号增产 15.2%,居第 1位。 1999年全国 (7省、直辖市 )夏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7.1 kg,比 7省、直辖市对照种平均增产 11.5%,均居榜首。 1.3 示范情况 1999、 2000年在河南鹿邑县示范, 2年平均亩产 650.4 kg,比对照种掖单 19号增产 36.12%、比豫玉 18号增产 16.7%,均居第 1位。 1999年在河南武陟县西滑村 1.3亩高产攻关田,经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 927.3 kg。 2000年定为河南省重点推广玉米品种之一,示范推广 10万亩,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可望成为河南及黄淮玉米区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来源豫芝三号系周口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由熊芝1号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周80—01”,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命名为豫芝三号。二、产量表现1984—1986年参加省区试,三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8.25、66.53和67.67公斤,分别比对照豫芝一号增产16.3%、9.1%和18.00%,其中1984、1986两年与对照豫芝一号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据1986、1987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江淮片试验,两年12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58.2和59.2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芝7号增产18.1%和14.86%。居所有参试品  相似文献   

5.
芝麻新品种鄂芝6号是襄樊市农科院以鄂芝1号作母本,以宜阳白作父本杂交后,经6代世代定向选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2004年参加本院芝麻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1315.5kg·hm-2,比对照鄂芝1号增产8.3%.2005年、2006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两年20个点平均产量1 256.2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99%.全国芝麻生产试验,10个试点平均产量1377.3 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10.83%,增产点次80%,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商豆14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3.87kg,比对照增产6.94%,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5.41kg,比对照增产6.86%;蛋白质含量40.77%;脂肪含量19.9%。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8.
安花0017是安阳市农科院以豫花15号为母本,鲁花1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的高产、优质、多抗的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64.7 kg,籽仁257.75 kg,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25%和6.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94.12 kg,平均亩产籽仁278.9 kg,较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9.58%和9.49%。2014年3月安花0017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河南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贺建文  蒋相国  唐雪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606-5607,5620
芝麻新品种鄂芝7号是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鄂芝3号作母本、豫芝4号作父本杂交后经4个世代定向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芝麻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1 202.85 kg,比对照鄂芝2号增产15.18%,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芝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鄂芝3号是襄樊市农科院1991年以“1283”作母本,以本院品系“86-302”作父本杂交后经4个世代选育而成的大粒纯白色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属单杆型,全生育期87.5d,高产、优质、抗病。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芝麻区试,2年平均每公顷产量893.6kg,比对照中芝10号增产9.42%,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24.32%~36.80%;该品种含油量572.3g/kg。2002年1月26日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豫芝八号是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白芝麻新品种。在1990~1992年的河南省区试中,亩产60kg,比对照增产19.4%,居参试品种首位。1991年在许昌进行的超高产示范中,亩产达252.8kg,1994年在太康进行的超高产试验中,0.4亩折亩产225kg。该品种种皮较白、千粒重较高,含油率55.59%,商品品质优良,又具有抗病、耐涝、抗倒、适应性广等优点,是当前我省芝麻品种利用中较为理想的良种之一。加速其繁殖利用对改变我省芝麻低产面貌,推动芝麻  相似文献   

12.
<正> 豫花4号(原名郑7888)系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最新选育成的高产早熟适宜麦田套种的花生新品种。199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花4号在河南省预试、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等特点。一般亩产175公斤,比对照种花28增产11.5%;比徐州68—4增产11.67%;达极显著水平,均居各级各类试验首位。最高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3.
华杂4号     
华杂4号为甘蓝型半冬性雄性不育双低三系杂交种,不育系为“1141A”,恢复系为“恢91-5900”.1996~1997年参加湖北省正式区试,平均单产2 662.1kg/hm2,比中油821增产10.2%,199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1997~1998年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单产1 935kg/hm2,比双高对照增产6.9%,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1997~1998年参加安徽省区试,平均单产1 745.7kg/hm2:,比双高对照增产8.3%,200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郑单 17号 (郑试 2 2 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 ,2 0 0 1年 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郑单 17号在 1998年省区试直播组试验中 ,平均亩产4 91.8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7.4 % ,差异极显著 ;在 1999年试验中平均亩产 5 87.5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5 .7% ,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 5 39.7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6 .5 % ,居第 2位 ,2 0 0 0年在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 4 89.4kg ,比对照种豫玉 2 3号增产 10 .8%。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良 ,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国审豫豆8号     
<正> GS豫豆8号系我所1980—1988年经8年12个世代选育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原名郑长叶豆,198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12月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豆8号。同年被列入农业部“八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GS豫豆8号经1983—1990年152次省级和国家级区试、生产试验,均表现高产稳产,平均亩产162.4公斤,比对照种跃进5号增产21.2%,比豫豆2号增产13%,多居各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河南省农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在许昌农场进行芝麻杂交种郑8805高产栽培试验。经河南省农牧厅、农利院、许昌市农业局、许昌农场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验收,3.97亩郑8805杂交种芝麻平均亩产172.4公斤。其中,1.08亩单产达232.4公斤,比对照利豫芝四号增产21.2%,创我省芝麻单产最高记录。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是:①重施底肥。  相似文献   

17.
国家重点扩繁玉米杂交种90—1的产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杂交种90—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浚县农业试验站合作,于1986年育成的玉米单交种,1992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1992—1994年玉米重点扩繁品种。该杂交种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高产稳产1987—1988年在观察、鉴定试验中,90—1产量分别比豫玉1号增产18.2%和25.4% 1989年在产比试验中比豫玉2号增产14.5%,居首位。1990年在河南省玉米区试中平均亩产521.9kg,比豫玉1号增产15.3%,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1991年平均亩产537.0kg,比豫玉1号增产14.5%,  相似文献   

18.
芝麻新品种漯1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性杂交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种漯 12 ,河南省区试平均产量 1110kg/hm2 ,比对照豫芝 4号增产6 .0 % ;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92 2 .5kg/hm2 ,比对照豫芝 4号增产 13.7% ,其稳产性优于对照豫芝 4号。抗枯萎病、茎点枯病、叶斑病 ;籽粒纯白 ,粗脂肪含量 5 8.34 % ,粗蛋白含量 17.5 1%。  相似文献   

19.
玉米新品种巴单998是以自选系“巴系B0458”为母本,外引系“巴引05—443”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种。预备试验平均产量916.9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10.7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6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0.8kg/667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8%。该品种于2012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巴单998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耐密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中晚熟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正>玉生2号是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蒙审2018039)。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玉生2号具有高产潜力。2015年参加晚熟组品比试验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55.8 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达显著水平。2016年参加晚熟组区域试验6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884.7 kg,对比郑单958增产5.8%,达显著水平。2017年参加晚熟组生产试验7点平均产量为933.2 kg/亩,比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