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淮北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与培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杨柳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和相关小麦施肥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力贡献与小麦施肥产量、地力贡献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高产田块地力贡献在小麦施肥产量中占主要地位。砂姜黑土地力贡献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速效钾含量尚不是限制因子。长期连续施肥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养分指标受有机无机配比的影响不同。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偏低的土壤,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加以培肥,磷素或钾素养分偏低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来培肥。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对施肥技术和施用量要求比较高.棉花在生长发育阶段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大部分来自土壤,如果不及时向土地投入肥料和培肥地力,就会造成土壤养分失调,土地肥力下降,导致棉花减产.根据我团近几年在棉花施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今后棉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棉田土壤培肥措施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棉花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是一种全营养型农作物,又是一种需肥量较多的并对施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的作物。棉花的科学施肥是指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土壤与气候条件、栽培种植与灌溉方式,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各种养分的配比及其施肥技术和方法,以达到棉花优质高产、培育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琴 《种子世界》2021,(12):0132-013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较大比重。为了提高小麦的种植质量,保证粮食的安全性,应合理分析小麦的需肥特性,以此为依据使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麦种植期间需肥情况,指出了施肥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以为此后小麦种植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9—2011年,二十一团再次进行了耕地土壤养分普查工作,与1999年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下降,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上升,其养分含量现状是:富磷,氮、钾含量中等水平。针对目前养分含量现状,笔者结合田间肥效试验和大田调查结果,提出了二十一团四大作物的施肥策略,并提出了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秋冬大白菜属于结球白菜,是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广泛、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的一类冬春季时令菜。开展秋冬大白菜配方施肥,就是在采样化验前茬土壤养分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结球类白菜需肥量及不同时期需肥规律,科学制订施肥配方,合理确定最佳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从而满足大白菜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实现节肥、增产、提质、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滴灌促根调理肥是滴灌农艺上的一项配套措施,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多点试验,证明该肥可有效地促进根系发育,吸收土壤潜在的养分,在获得较高施肥利润的前提下减少基肥用量。能使棉花产量比对照增产13%。是随水滴灌施肥相配套的农用产品。  相似文献   

8.
丘陵旱作区玉米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就是在玉米播种前通过田间科学采集土样,经土壤肥料实验室对土样进行分析化验,依据土壤各种养分化验结果和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及肥料效应,按照“缺啥补啥,不多不少’’的原则,合理确定施肥品种和数量、施肥时期和方法,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赵彬 《种子科技》2023,(7):121-123
小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受施肥管理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一些先进的施肥方式开始不断出现,使得施肥质量提高。受传统种植方式和种植理念影响,有些农民仍使用传统的施肥方法,虽然具有增产的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影响小麦品质,造成土壤性能下降。为此,应重视小麦施肥技术研究,保证小麦稳产。文章以小麦的施肥特点和施肥意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肥措施对新增耕地养分变化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新增耕地的增产、增收和增效,笔者整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技术、缓控释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于2018—2020年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新增耕地项目区开展培肥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不同培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增施有机肥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增幅较大;与习惯施肥相比较,配方施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均有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但是综合考虑增施有机肥和应用秸秆还田的成本,应用配方肥并配套秸秆还田技术是提高新增耕地养分和增加农民收益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