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9月5~7日的"2008.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上,以西部茶海集团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寸心草有机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贵州茶叶企业及其优异产品亮相,充分显示了贵州茶业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福建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充分发挥福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条件和闽台农产品加工业合作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粮油、食用菌、茶叶、畜禽、果蔬等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2013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贵州无公害茶叶面貌落后的矛盾分析,找出贵州无公害茶叶发晨的切入点。提出了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才是本省茶叶行业逐步走出困境而又可以走持续发展道路的论点。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种植、加工等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调整好企业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才能使贵州无公害茶叶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静 《贵州茶叶》2007,35(2):37-40
茶叶加工机械化、连续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研究了,但名优茶要实现机械化、连续化却是近年才开始的,而如今的湄潭却变成了现实。本文详细分析了湄潭茶叶加工工业的发展与变革,提出了现实中的缺陷和未来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政  陈晓 《贵州茶叶》2005,33(1):1-3,21
贵州是茶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我省的一大产业。建国50多年来,茶叶产业已稳步发展,但茶业大省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我省茶业优势和潜力,实施茶业品牌战略,加快茶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经济举措。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变贵州茶叶出口贸易的被动局面,尽快探索出开拓出口市场的新思路、新方向,贵州省质检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茶叶出口市场调研考察工作。综合相关资料和信息,作为一名茶叶工作者,有感于实施贵州茶叶出口战略是当前我省茶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和新方法,故以此共勉。  相似文献   

8.
随着贵州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的多样化发展将会成为贵州茶叶发展的一个途径。普洱茶属于黑茶中的一员,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贵州的茶树资源、种茶环境、历史地位等方面阐述,分析了贵州发展普洱茶的优劣所在,为贵州发展普洱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代茶人楷模王正容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生 《贵州茶叶》2005,33(2):20-23
王正容先生是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是贵州乃至中国茶界公认的近代著名茶人,为贵州茶叶科学进步和茶叶生产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王正容先生是贵州省茶科所的老领导,又是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值先生逝世二周年之际,为缅怀他的业绩,笔者在整理贵州茶叶科技史和茶人风范之机,将王正容先生在贵州情结及动人故事,奉献给广大茶界,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来源于贵州省科技厅,项目任务书编号为: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8〕6015号。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湄潭兰馨茶叶有限公司、都匀供销社茶叶有限公司和贵阳春秋茶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形成产学研团队,通过项目整合社会优势资源,针对贵州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八个方面技术瓶颈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涉及到贵州茶产业全  相似文献   

11.
加快贵州茶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阐述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方面进行认识,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进行的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西优势特色产业——茶叶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是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茶叶已成为广西优势特色产业,如何加速广西茶叶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广西经济具有较大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茶叶市场及广西茶叶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和广西茶叶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广西茶叶发展思路。认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发挥广西优势实现品种良种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机械化、注重品牌打造茶科技茶文化同步发展,相信广西茶叶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广西早春茶”会叫响全国。  相似文献   

13.
贵州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地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贵州茶树资源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研究,实现贵州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贵州省茶叶生产资源优势和浙江大学茶学技术和人才优势,论述了贵州建设茶叶大省的可行性;提出培养一批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批名特优茶树新品种,引进推广一系列高效安全茶叶生产技术,开发一系列茶叶增值加工的综合技术,建设一个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打造一个“西部茶叶强县”,带动“西部茶叶大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到2011年,贵州茶园总面积20多万hm2,茶园面积在全国排名第四位,茶园集中程度明显改善。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良好运转对促进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避免市场风险,提升茶农素质,增加茶农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茶叶专业合作社作为近年来形成的新型合作组织,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茶区村干部及茶农的随机采访调查,分析了当前茶叶专业合作社运行中的功能缺失,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查贵州山区茶叶种植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无公害茶叶种植区域。以贵州省贵定县为例,依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 5020-2001),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遥感数据、土壤数据、气温、降水、光照、DEM等关键基础数据,采用GIS的空间分析统计方法,建立无公害茶园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茶园地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适宜种植茶叶的土地利用面积为1265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的77.57%;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满足无公害茶叶种植标准的面积为1232.51 km2,占国土面积的75.57%;其中,最适宜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为128.71 km2,占国土面积的7.89%。以上研究可以为茶叶种植行业标准在具体区域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支持,对其他区域的茶叶种植综合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宁化县是全国的产茶重点县,茶产业是宁化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弱、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调研宁化茶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宁化县的区位、政策、生态与文旅资源优势,分析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劣势,建议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大力推广宁化特色茶品种、打造5条“森林康养+红色+客家”茶文旅融合路线、提升宁化茶品牌水平等措施,促进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回顾贵州茶树栽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新阶段茶树栽培学科的态势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展望未来贵州茶树栽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