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铭  姚信恩 《福建茶叶》2011,33(5):32-36
中国红茶最早出现的是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的小种红茶,以后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1875年前后,工夫红茶制法由福建传至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台湾等省都大力发展工夫红茶。本世纪50年代以来,除福建、安徽、江西、湖北等省外,四川、浙江、湖南、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也普遍推广发展工夫红茶生产。  相似文献   

2.
红茶为世界主流茶类,约占世界茶叶产销量的80%。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星村,兴盛于福建福安坦洋。因此,以历史为起点,客观而现实地介绍坦洋工夫红茶,对进一步提高我国茶产业茶文化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地位,为福建红茶持续发展打造一片广阔天空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坦洋工夫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随着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和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综述了茶树新品种在坦洋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和工艺创新进展,旨在为我国新型红茶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4,36(6):59-60
1 中国红茶扬全球本文所说的“闽红”是指产于福建的小种红茶(烟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红茶,亦称全发酵茶.始于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先有星村小种红茶,继而产生各种工夫红茶.清·刘靖《片刻余闲集》:“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品质特点为红汤红叶.根据制造方法的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主产于福建、安徽、云南、江西、湖南、海南、四川、贵州、浙江、江苏、广东、广西和台湾.是我国的主要出口茶类.19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福建武夷山、天山是茶树物种起源"隔离分布"演化区域,武夷山市桐木关乃世界红茶的摇篮地。正山小种红茶被公认为红茶的鼻祖。武夷红茶,早于16~17世纪传播到西方。19世纪,中国武夷山市等地茶种和制茶工艺被英国人秘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福建红茶有正山小种和工夫红茶,后在印、斯等国又衍生有红碎茶,从此形成世界红茶三大品类。到21世纪初,中国茶种、种茶技术及制茶工艺已传到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至2015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96.2万吨,其中红茶出口量为153.4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8.19%。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红茶成为世界第一大茶类。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世界已有38个国家生产红茶,红茶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90%以上。成为世界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但近年来红茶之始祖──福建省工夫红茶主销区的改变,出口价下跌,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导致传统出口“闽红”消声匿迹。仅留下“正山小种”少量出口,处于惨淡经营中。本文对红茶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提出几点见解。一、福建红茶历史回顾工夫红茶是福建首创,从武夷岩茶演变到红茶,这中间还经历过一种“红边茶”的过渡阶段。“红边茶”的摇青和氧化程度比乌龙茶重,其汤呈红色,但还不是今日全发酵的红茶产品。制乌龙茶用火烤,制红边茶须日…  相似文献   

8.
以优化福建工夫红茶发酵配套工艺参数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不同萎凋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同时对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做出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加工福建工夫红茶的茶厂,采集加工过程的样品,做出化学测定分析及感官品质分析,找出福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新工艺发酵的茶样品质均匀、叶底红亮,香气和滋味品质明显提升,感官品质总分较传统发酵提高2.1分。  相似文献   

9.
闽红工夫,精制工艺呈现完整芽叶,风格多变姿态万千闽红工夫茶是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三种红茶的统称,均产于福建的八闽山水之间。三者虽都属  相似文献   

10.
郑乃辉 《中国茶叶》2007,29(4):37-38
坦洋工夫是历史上福建著名三大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之一,其品质素以外形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色鲜艳呈金黄色,叶底均匀光滑见长。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坦洋工夫红茶获金奖。这一历史名茶几经沉浮,今天,又开始备受市场追捧。  相似文献   

11.
以优化工夫红茶发酵配套工艺参数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不同萎凋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同时对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做出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加工福建工夫红茶的茶厂,采集加工过程的样品,做出化学测定分析及感官品质分析,找出福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新工艺发酵的茶样品质均匀、叶底红亮,香气和滋味品质明显提升,感官品质总分较传统发酵提高2.1分。  相似文献   

12.
陈天志 《中国茶叶》2012,(12):16-17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13.
桐木关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开拓者,18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其他国家。又作为贸易,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饮用最多的茶类。红茶按条索和外形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其中工夫红茶又分机械制作工夫红茶和传统手工制作红茶,但工序和原理基本一致。中小叶种的浮梁红茶与大叶种的英德红茶,在历史,产地,品种和成品茶的品质特征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红茶是世界饮料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红茶的国家。近几年,国内掀起红茶热,红茶生产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宁波市宁海县就增加了近20家,但有限的加工技术水平和相对落后的设备,阻碍了当地红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进行发酵,同时对其他工艺参数进行相应调整,提出工夫红茶新工艺加工技术,并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更有利于红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工夫红茶为中国所特有。目前,我工夫红茶主要销往波兰、苏联、英国、西德、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虽然目前世界红茶市场上工夫红茶贸易量占的比例很小,还不到2%,但它的卖价一直比较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不象红碎茶那样价格有大起大落变化。如1985年我国出口工夫红茶13583.57吨,金额3062.22万美元,平均单价为每吨2254.35美  相似文献   

16.
福建红茶的发展历程及其品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茶是近代世界各类茶中产销量最大的一类茶,约占世界茶叶消费及贸易总量的80%以上。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世界各国的红茶都起源于中国的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中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中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本文简介福建省特有的小种红茶与三个工夫红茶的发展历程及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丁勇 《广东茶业》1999,(3):39-41
工夫红茶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数百年来为中国茶业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在世界茶叶市场尤其是西欧市场一直颇受消费者的亲睐,也是中国红茶中足以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红碎茶相抗衡的红茶品类。世界驰名祁红、滇红、粤红等工夫红茶享誉海内外,拥有较为稳定市场份额,其中祁门工夫红茶更被誉为“芬中英豪、群芳最”。近年来,随着红碎茶热的兴起,工夫红茶的生产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和冲击。当前,我国茶业已形成了名优茶比重增大、多种茶类并举的产业格局。从而,工夫红茶的原料质量难免会产生负面影响,成品茶品质与以前相比也有所降低。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  相似文献   

18.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金针王”产自坦洋 工夫红茶原产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是福安市坦洋茶场创新配制的坦洋工夫红茶系列新产品之一,于年参加北京中国茶文化国际20002000研讨会暨展示会茶叶评比,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金将。其主要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金针王”的制作过程,我们注重保留其传统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经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以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19.
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了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茗科1号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8.43 mg/g,金牡丹工夫红茶为37.20 mg/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组分为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其中茗科1号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73.02±3.63)%,金牡丹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66.82±7.94)%。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组分含量总体差异较小,与铁观音工夫红茶均有较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可以作为金牡丹工夫红茶区分茗科1号、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及酪氨酸可以作为茗科1号工夫红茶区分金牡丹、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高档工夫红茶的加工,根据工夫红茶加工的技术要求设计制造人性化的工夫红茶发酵机,并提出该发酵机在材料、元器件、装配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