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芜菁花叶病毒对油菜致病力差异及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春季参试的湖北、安徽2省11个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分离物感染4个油菜品种,病情指数幅度为26.2~76.0;秋季参试5个TuMV分离物感染14个油菜品种,病情指数幅度为38.3~55.9,均值方差分析表明,致病力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来源于2省油菜、白菜、红菜薹、芝麻和萝卜的17个TuMV分离物与浙江分离物ZJB3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同属于MB类群;而另一个萝卜分离物WRS1与ZJR1、CH1和CH2分离物序列同源性在95.4%~98.7%之间,属于MR类群。类群间分离物序列同源性仅为88.0%~92.2%。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萝卜分离物WRS2在MB类群中单独构成一个分支,可能是MR类群和MB类群发生重组的后代。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北京、山东泰安和潍坊等地区的萝卜、大白菜、甘蓝、油菜上得到8个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分离物,测定了它们3'-末端cDNA片段的序列。根据衣壳蛋白基因(cp)核苷酸序列可以将这8个分离物与另外2个TuMV分离物分为3组:泰安旧镇大白菜(JZBC)、甘蓝(JZGL)和萝卜(JZLB)分离物为一组;北京(BJILB)、潍坊萝卜分离物(WFLB)与引起萝卜红心病的TuMV分离物(WFLB99)为一组;泰安范镇、河北、潍坊(WFLB04)萝卜和泰安旧镇油菜(JZYC)上的TuMV分离物为一组。农壳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与此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分离物WFLB99与所有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大,形成单独一个分支。有必要对TuMV的变异情况和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豆花叶病毒(SMV)两个新株系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83—1984年在南京本校大豆研究室试验田内的“广吉”品种上分离到K_1和K_2两个病毒分离物。根据它们的寄主范围、体外抗性和蚜虫介体传病特性,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和内含体特征,以及SDS——琼脂双扩散的血清学反应,证实了K_1和K_2两个分离物都是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大豆花叶病毒(SMV)。在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别寄主上,K_1和K_2分离物与已鉴定的大豆花叶病毒S_A、S_B、S_C和S_E几个江苏株系的反应不同,主要是K_1和K_2两个株系都能系统侵染大豆“广吉”品种。K_1表现为系统轻斑驳花叶,而K_2为系统枯斑和叶脉坏死。此外,K_1不能侵染大豆品种“齐黄1号”和蚕豆品种“三白”等。以上证明,K_1和K_2两个分离物是江苏大豆花叶病毒(SMV)上的新株系。为了统一大豆花叶病毒的株系编号,将K_1和K_2分离物分别定名为S_G和S_H株系。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小麦黄花叶病病原的部分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中抽提病毒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合成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DNA。对所获得的cDNA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等病毒CP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70%,而与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超过97%。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原应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相似文献   

5.
侵染西瓜的小西葫芦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病毒病是制约西瓜产量及品质的顽疾.据报道,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0%~50%.1981~1999年皖、苏、鲁、豫西瓜的病毒病曾几次大发生.危害西瓜的病毒病有西瓜花叶病毒1号(WMV-1)、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南瓜花叶病毒(SqMV)等32种[1].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是侵染葫芦科的主要病毒之一,1973年首次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此病毒,至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植物病毒[2].笔者对ZYMV合肥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萝卜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重庆市萝卜感染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的情况,在重庆市巴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等14个区县共采集了146份萝卜病毒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病样进行TuMV检测,并通过PCR、克隆和测序等技术获得13个TuMV分离物CP核苷酸序列,利用软件分析重庆市TuMV CP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利用系统进化树分析CP基因遗传变异与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共有105份样品的TuMV检测为阳性,检出率为71.9%;所得13个分离物CP基因均为864 bp,测序的13个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为89.1%~99.2%,与国内已报道的TuMV各分离物CP核苷酸相似性在88.3%~99.4%之间;所得的13个分离物均分布在basal-BR和world-B组中,在Asian-BR和basal-B组中均无分布,进一步分析发现有9个分离物属于word-B组,仅4个分离物属于basal-BR组。研究表明,TuMV在重庆市萝卜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且word-B组为重庆市萝卜的优势毒源。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水茄Solanum torvum植株叶片邹缩、褪绿是否由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引起,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田间采集具有疑似感染症状的水茄植株叶片样品,应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简并引物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特征,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从采集的疑似病叶中共克隆获得了5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DNA-A全序列和3条DNA-B全序列,经全序列分析发现,侵染水茄的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分离物分别属于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和野茼蒿黄脉病毒(Crassocephalum yellow vein virus,CraYVV)。SLCCNV水茄分离物的基因组具有典型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双组分结构特征,与来自泰国的SLCCNV分离物(AB330078)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9.0%;CraYVV水茄分离物的基因组具有典型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单组分结构特征,与来自云南省景洪市的CraYVV分离物(EF165536)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7.6%。表明水茄是这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新寄主,并首次发现双组分和单组分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可复合侵染水茄。  相似文献   

8.
侵染观赏南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从广西某农业展示中心观赏南瓜上分离到一种直杆状病毒,长约300nm,该病毒分离物P-3(NN)在测试的葫芦科作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褪绿斑及明脉症状,在曼陀罗上为局部褪绿斑,在测试的其它茄科作物及豆科和藜科作物上无任何症状反应.其致死温度为95~100℃.经DAC-ELISA测定,P-3(NN)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初步鉴定P-3(NN)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9.
 黄瓜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MV)是雀麦花叶病毒科(Bromoviridae)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典型成员,寄主范围极其广泛,能侵染1000多种的单、双子叶植物.该病毒可经75种蚜虫传播,有些分离物还可通过种子传播,是寄主植物最多、分布最广、最具经济重要性的植物病毒之一[1].  相似文献   

10.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2013年发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一个新种,目前在多国(地区)有发生。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辣椒疑似病样中检测到ToMMV,命名为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ToMMV-GD-2020)。采用RT-PCR分段扩增获得了ToMMV-GD-2020的基因组全序列,该分离物基因组全长6 399 nt,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4个蛋白。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已登录GenBank的14个ToMMV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0%~99.7%,其中与中国辽宁分离物ToMMV-LN(GenBank登录号:MN853592)的相似性最高(99.7%),与危害我国番茄、同属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代表分离物的相似性分别为84.6%和81.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oMMV-GD-2020...  相似文献   

11.
北京引致大丽菊花叶症的三种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丽菊(Dahlia pinnata Cav.)花叶病已成为花卉生产出口的严重障碍。作者于1986-1987年在表现花叶的北京大丽菊上分离到两种形态大小不同的病毒分离物,电镜检测到一直径较大的球形病毒,分别定为BDM-1、BDM-2和BDM-3。经寄主反应、体外抗性、粒体形态、血清学等鉴定,病毒分离物BDM-1是黄瓜花叶病毒CMV;BDM-2是烟草花叶病毒TMV;BDM-3是大丽菊花叶病毒DaMV。从寄主反应、粒体大小、衣壳蛋白氨基酸组份及沉降特性综合分析看,BDM-1可能是CMV的另一株系CMV-DP。  相似文献   

12.
萝卜根部有害细菌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品种:国光)根部有害细菌的存在、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得知:1.在健康萝卜根部,确实分离到了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细菌;2.有害细菌的作用可不同程度地为根围另一类有益细菌或增产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PGPR)所消除;3.害菌可产生毒素,直接致害寄主植物;4.普通电镜扫描和免疫荧光电镜扫描均在萝卜根表发现有所接种的害菌分离物附着;透射电镜观察没有在萝卜幼根内部发现有细菌分离物存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植株叶片皱缩、畸形是否由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引起,从云南省红河州田间采集具有疑似感染症状的木薯植株叶片样品,应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简并引物、种专化性引物及卫星分子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通过测序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特征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采集疑似病叶中共克隆获得4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DNA-A全序列和6条beta卫星分子全序列,经全序列分析发现侵染木薯的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分离物分别属于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AYVCNV)。TbCSV木薯分离物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分离自云南的TbCSV-YN2247(KX290925)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6.67%;AYVCNV木薯分离物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分离自云南的AYVCNV-YN4326(KU601622)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5.80%;侵染木薯的beta卫星分子分别为赛葵黄脉病毒beta卫星(malvastrum yellow vein betasatellite,MaYVB)和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beta卫星(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 betasatellite,AYVCNB),MaYVB-YN6332-1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分离自云南的MaYVB-Y216(KX290925)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6.4%;AYVCNB-YN6338-17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与分离自海南的AYVCNB-Hn9(KU601622)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最高达到90.4%,表明木薯是这两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新寄主。单组分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及其伴随beta卫星分子可以复合侵染木薯植株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是引起我国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病毒。本文从山东泰安采集到2个表现矮花叶症状玉米样品的分离物(命名为DWK1和DWK2),通过RT-PCR扩增全基因组片段并测定了其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171814和KU17181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WK1和DWK2基因组全长分别为9 575和9 576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开放阅读框均为9 192 nt,编码3 06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DWK1和DWK2的全基因组核苷酸一致率为81.7%,DWK1与山西分离物SX(AY569692)的核苷酸一致率最高,为90.9%;DWK2与河北分离物BD8(JN021933)核苷酸一致率最高,达99.4%。二者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别被聚类到Ⅰ组和Ⅳ组。重组分析发现,DWK1是HN(AF494510)、Guangdong(AJ310105)和BD8 3个分离物的重组体。选择压力分析表明,SCMV 11个蛋白的dN/dS值都小于1,均处于负选择,但在P1、P3和CP中存在正选择位点。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蔗花叶病毒株系的监测及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芜菁花叶病毒株系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地区大白菜、不结球白菜、萝卜、甘蓝和花椰菜588份样本进行了病毒种类的鉴定,69.21%的样本感染了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并对其中33个TuMV分离物按抗病基因型进行了株系分化研究,均获得了台湾省报道的TuMV C1-C5 5个株系。TuMV-C4占分离物的42.4%,为主要株系,其余依次是C5、C1、C3和C2株系,这为十字花科蔬菜,特别是大白菜抗TuMV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3种豆科植物和2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棕褐色环纹;在苋色藜、昆诺阿藜上引起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易汁液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15×700—750毫微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及环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病毒,该类病毒在田间的杂草寄主范围较为广泛。本研究从云南红河流域采集到叶脉黄化的鳢肠植株,经克隆获得了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分离物YN3306,该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全长2749 nt,具有典型的双生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物属于金腰剑曲叶病毒(Synedrella leaf curl virus,SyLCV),RDP软件分析表明,该分离物是由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 CSV)、云南烟草曲叶病毒(Tobacco leaf curl Yunnan virus,TbLCYnV)和金腰剑曲叶病毒重组产生的病毒。本研究首次报道了GenBank中在印度注册的SyLCV可以侵染鳢肠植株。  相似文献   

18.
从表现黄花叶症状的紫松果菊病株上获得分离物2-1-2,电镜下可见直径约30 nm的球状病毒粒体,其与黄瓜花叶病毒抗体呈强的阳性反应,ds-RNA的谱带类型与本实验室保存的标准黄瓜花叶病毒株系相同。通过生物学、病毒粒体观察、血清学以及病毒核酸双链试验结果,确定该病毒分离物为黄瓜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9.
侵染垂花悬铃花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花悬铃花曲叶病是近期在广东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病株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叶脉肿大,叶脉变深绿色等症状。PCR检测结果显示, 该病样中均存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GD11)DNA-A全长为2 737 nt,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为闭合环状单链DNA,编码6个ORFs;该序列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各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均大于89.0%,其中与G6、Okra06及GX1等分离物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9.0%。该病毒分离物也伴有卫星DNA β分子,其全长为1 348 nt,与CLCuMV各分离物的DNA β序列相似性大于85.0%,其中与G6、Okra06及GX1等DNA β的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0%。因此,侵染广东垂花悬铃花的病毒分离物属于CLCuMV,且与入侵我国的朱槿分离物G6、黄秋葵分离物Okra06及棉花分离物GX1亲缘关系很近。本文首次报道了CLCuMV及其卫星β复合侵染垂花悬铃花。  相似文献   

20.
黄瓜花叶病毒2个分离物的亚组鉴定及株系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黄瓜花叶病毒甜菜分离物CMV-XJ1和CMV-XJ2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利用RT-PCR对接种寄主植物进行了检测。RT-PCR产物的RFLP结果显示,2个病毒分离物的MspⅠ酶切图谱与CMV亚组Ⅰ病毒的酶切图谱很相似,但经EcoRⅠ酶切后出现显著差异;进一步对2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表明,CMV-XJ1和CMV-XJ2归属CMVIB亚组,二者存在着株系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