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出台《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意见》指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其中种植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达到40%,并力争全省80个乡镇率先全面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辽宁省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00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为490千公顷,产量达到396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的1/6和1/4,水稻生产在辽宁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机械化在促进水稻生产上发挥了突出作用,并向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耕整地、栽植、收获和烘干,水稻栽植、收获和烘干机械化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辽宁省水稻生产过程中,栽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7%和17%,烘干机械化刚刚起步。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制约了全省水…  相似文献   

3.
《农机科技推广》2008,(9):16-16
8月27日广东召开了“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工作会议”。 会议明确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到2009年,全省水稻机插率比2008年翻一番,达到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经过3年的示范带动,到2011年,全省水稻机插率达到4%~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部分地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第二轮大规模推广由江苏开始,第一台东洋PF455S型插秧机自1999年在淮安市进行试验示范,经过9年的逐步推进,目前全省累计推广插秧机达到3.5万台,形成了武进、金坛、江阴三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水稻机插秧面积42万hm^2,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了30%。要实现到2010年达到40%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全省水稻机耕、机收作业水平接近70%,而栽植机械化一直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今年以来,浙江省确定以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为主攻方向,并列为“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五大措施,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福建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势头迅猛,但水稻栽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相对耕作、收获环节发展较慢,水平很低,成为福建省水稻生产机械化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2011年福建省机械化育插秧水平达到67.25万亩,机插水平达5.3%,距离“十二五”规划2015年全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Z以上,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35%以上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育秧技术又是其中的难点与重点,是机械化插秧的根本保证。基于福建省水稻种植的区域性特点,长汀、龙海等地对水稻产业化育秧作了很好的尝试,根据初步的调查分析结果和各区域的实际生产,实行水稻产业化育秧,是普及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年种植水稻面积600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3%,年稻谷总产量约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6%左右,1996年湖南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含半机械化水平已达到66%,2000年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三个百分点,全省水稻综合机械化含半机械化水平达到69.6%,其中机械化水平达到46—49%,  相似文献   

8.
澄海是汕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一面旗帜。《议案》的实施为其鼓劲扬风,带来新的发展高潮。近些年来,该区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一直位居全市首位。2008年,全区机耕、机收水平分别为95%、60%,综合水平达到56.2%。该区的上村目前耕作、收割、烘干等水稻生产过程100%机械化,水稻机插率亦达到20%,位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其发展战略目标是:到“九五”期末,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将分别达到6310万hm~2、4730万hm~2、2840万hm~2;机械化水平将分别达到67%,32%,20%。我国有3500万hm~2水稻种植面积,按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至少不应低于30%计算,大约需要水稻种植机具30万台。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为水稻生产全过程的难点,已成为当今的一个攻关重点。要大力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只有通过先进的水稻种植机械才能使水稻生产高产稳产。开发研制高性能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插秧机是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北方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如东北三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普遍达到了30%以上,机收水平达到40%左右;南方地区发展水平普遍偏低,除江苏、上海较高之外,其他地区机械化种植水平平均只有2%左右(福建省仅有0.17%),机收水平平均只有7%左右(云南省只有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