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弓剑 《饲料研究》2012,(10):19-21
反刍动物乳肉产品是人类摄取共轭亚油酸(CLA)的主要来源,但反刍动物乳肉产品中CLA的含量较低,CLA及CLA在乳腺和脂肪组织中的合成前体十八碳单烯酸是不饱和脂肪酸瘤胃生物氢化的中间产物,深入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瘤胃生物氢化过程和代谢途径有助于通过瘤胃调控有针对性地提高反刍动物肉奶产品中CLA的含量.综述不同瘤胃微生物对脂肪酸的生物氢化作用及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氢化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为进一步调控反刍动物乳肉脂肪酸组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饲料添加剂——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5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能从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产生共轭亚油酸(CLA),并知道C9,t11共轭亚油酸是亚油酸在厌氧的溶纤维丁酸弧菌亚油酸异构酶催化下转化而成的.老鼠大肠也能把亚油酸转化为C9,t11异构体,但在缺乏必要细菌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这个转化。70年代末,Pariza发现煮过的牛肉比生牛肉具有显著的抗突变活性,其中活性物质是CLA。紧接着.Pariza和其  相似文献   

3.
在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单宁可有效抑制瘤胃蛋白降解酶,增加过瘤胃蛋白含量,调节反刍动物氮代谢,同时影响溶纤维丁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等肠道菌群丰度,提高动物对饲粮碳、氮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然而,饲粮中单宁的不同来源及添加剂量对反刍动物氮代谢、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影响不同.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氨基酸对瘤胃蛋白质降解菌[嗜淀粉瘤胃杆菌(R.amylophilus)、溶纤维丁酸弧菌(B.fibrisolvens)和柄瘤胃普雷沃氏菌(P.ruminicola)]生长限制性的影响.以4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徐淮山羊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人工模拟山羊瘤胃发酵装置进行培养.通过特定氨基酸缺省的方法,设定5个组:全量氨基酸组、蛋氨酸缺省组、赖氨酸缺省组、支链氨基酸缺省组以及芳香族氨基酸缺省组.结果表明:特定氨基酸缺省对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生长限制性作用有所差异.特定氨基酸的缺省对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蒲的生长限制性作用(相对于全量氨基酸组)排序分别为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支链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芳香族氨基酸>支链氨基酸>蛋氮酸;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由此得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氨基酸缺省将影响瘤胃蛋白质降解蔚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及营养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轭亚油酸 (CLA ,conjugatedlinoleicacids)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混合物 ,是专一存在于反刍动物脂肪中的具抗癌活性的天然活性成分。反刍动物脂肪中的CLA主要是cis - 9,trans - 11CLA ,它有两种来源。CLA是瘤胃生物加氢的中间体 ,其中的一部分从瘤胃中逃逸并合成乳脂和体脂。此外 ,动物自身也能从trans- 11C18∶1—另一瘤胃生物加氢的中间体合成。日粮因素能影响瘤胃生物加氢过程—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基质或改变瘤胃内环境 ,故而能改变CLA的含量。因此 ,利用营养手段调控牛乳CLA的含量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6.
与单胃动物相比 ,反刍动物具有较强的降解、消化饲料的能力 ,这与其体内的瘤胃微生物密切相关。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1 瘤胃微生物的特点1 1 瘤胃中的细菌 反刍动物是食草动物 ,在其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少量木质素和多糖类、蛋白质等复杂大分子物 ,因此在瘤胃中发育有能降解这些复杂有机物的微生物区系。1 1 1 分解纤维菌 瘤胃中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十分丰富 ,主要有产琥珀酸拟杆菌、白色瘤胃球菌、生黄瘤胃球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 ,还有锁头状丁酸弧菌。其中对纤维分解起主要作用的细菌是产琥珀酸拟杆菌、白色瘤胃球…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条件下,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数量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法,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含量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升高,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均增加,但当饲粮NFC/NDF比升至2.58时,与其他试验期相比,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②牛链球菌的数量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到第Ⅳ期又恢复到第Ⅰ期的数量。结果提示,当奶山羊发生SARA时,瘤胃牛链球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低pH值敏感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急剧下降,而耐酸性的埃氏巨型球菌数量表现为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瘤胃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对脂肪酸的代谢机理,重点讨论了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共轭脂肪酸的形成、微生物脂类的合成以及影响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条件下,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数量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法,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含量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升高,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均增加,但当饲粮NFC/NDF比升至2.58时,与其他试验期相比,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②牛链球菌的数量随着饲粮NFC/NDF比的逐步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到第Ⅳ期又恢复到第Ⅰ期的数量。结果提示,当奶山羊发生SARA时,瘤胃牛链球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低pH值敏感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急剧下降,而耐酸性的埃氏巨型球菌数量表现为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体况良好且体质量450 kg左右的延边黄牛,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干物质(DM)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缩合单宁。应用实时定量(Real-time)PCR技术测定延边黄牛瘤胃总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产甲烷菌数量的变化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缩合单宁,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对总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体外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菊科黑沙蒿乙醇粗提物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脂肪酸生物氢化、CLA含量及其前体物trans-11C18:1含量的影响。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添加的剂量分别是0(对照组)、3、30、300及3000mg/L。培养时间分别是2、6及24h。在每个采样时间点、每个添加量均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有降低C18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率的趋势,有增加CLA生成前体物trans-11C18:1脂肪酸含量的趋势,有增加CLA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瘤胃微生物对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作用,限制了其转化效率,使乳脂肪酸组成的调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不饱和脂肪酸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是氢化的主要原因;氢化的程度主要由瘤胃内环境决定,如瘤胃pH、金属离子浓度等,脂肪酸来源、水平、脂肪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营养因素等均会对脂肪酸的氢化造成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反刍动物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氢化的过程、氢化相关瘤胃微生物以及影响氢化程度的因素,同时探讨了营养途径调控氢化的方法,为进一步调控乳脂肪酸组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外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菊科黑沙蒿乙醇粗提物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脂肪酸生物氢化、CLA含量及其前体物trans-11C18:1含量的影响。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添加的剂量分别是0(对照组)、3、30、300及3000mg/L。培养时间分别是2、6及24h。在每个采样时间点、每个添加量均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有降低C18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率的趋势,有增加CLA生成前体物trans-11C18:1脂肪酸含量的趋势,有增加CLA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体外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菊科黑沙蒿乙醇粗提物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脂肪酸生物氢化、CLA含量及其前体物trans-11C18∶1含量的影响.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添加的剂量分别是0(对照组)、3、30、300及3 000 mg/L.培养时间分别是2、6及24h.在每个采样时间点、每个添加量均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黑沙蒿乙醇粗提物有降低C18不饱和脂肪酸生物氢化率的趋势,有增加CLA生成前体物trans-11C18∶1脂肪酸含量的趋势,有增加CLA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瘤胃细菌在瘤胃营养运输中的作用(续)ScottA.Marlin4瘤胃菌中糖类的运输近年来,开始对以下几种菌的葡萄糖运输机制进行了研究,即瘤胃拟杆菌B_14、溶纤维丁酸弧菌49、琥珀酸拟杆菌S_85、埃氏巨球形菌B_139、反刍月形单孢菌HD_4和牛链...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其对乳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脂肪和乳脂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亚油酸和亚麻酸能通过瘤胃微生物的一系列异构和脱氢作用合成CLA,反式油酸在反刍动物肝脏微粒体、乳腺细胞和脂肪组织中被△9-脱氢酶脱氢也能生成c9,t11-CLA,并被确认为反刍动物CLA的主要来源.反刍动物体内CLA的合成受动物品种、环境、日粮等多种因素影响,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在日粮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提高CLA含量的同时,对乳脂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CLA合成及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其乳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条件下,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牛链球菌及埃氏巨型球菌数量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动物自身前后对照法,试验分4期...  相似文献   

18.
1饲料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瘤胃中有很多细菌能分泌蛋白酶,具有降解蛋白质的能力。最熟知的有嗜淀粉拟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这3种细菌。瘤胃真菌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瘤胃厌氧性真菌菌株都可产生金属蛋白酶,N.frontalis可产生相当于细菌产生的高活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9.
脂肪酸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营养物质。一方面,脂肪酸对于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另一方面,瘤胃微生物群落能够通过生物氢化作用将不饱和脂肪酸氢化为饱和脂肪酸。本文针对饲粮脂肪酸与瘤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涉及的研究方法包括体外培养法以及动物试验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为通过饲粮脂肪调控瘤胃微生物群落或结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别以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16S r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日粮中添加豆油与胡麻油对肉牛上述4种瘤胃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豆油组(LOC1)和胡麻油(LOC2)组,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和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数量显著减少(P<0.05),分别降低了78%和31%、30%和36%、27%和23%、6%和13%.通过该方法的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和胡麻油显著减少了瘤胃中纤维分解菌,对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影响明显.而且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瘤胃纤维分解菌进行定量,可以快速有效反映出在日粮改变的情况下菌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对于传统计数方法更直观、快捷与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