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随着机械化收获和秸秆还田耕作制度的改变,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并出现苗期高频次危害特征.本文根据四川的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菌核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2022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预测,提出2022年油菜菌核病早期防控策...  相似文献   

2.
四川冬油菜产区常年菌核病发生事一般在5%-20%。在油菜春季开花前后才表现出受害症状。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菌核可以在秋天萌发形成菌丝侵染油菜植株,造成秋冬季油菜幼苗轻微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油菜菌核病是四川省油菜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直接导致油菜减产和受害植株含油量降低。在油菜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田间菌核萌发与油菜花期的吻合程度来进行菌核病防治。2015年,由于冬季雨水偏少,部分地区菌核萌发时间推迟,同时由于冬季气温偏高,油菜花期提前,很多种植户可能会忽略对菌核病的防治。由于2014年农历闰9月,故暖冬天气比较明显,加上10月底和11月上中旬温度偏高、雨日偏  相似文献   

4.
项习君 《农技服务》2011,28(4):466+469-466,469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总结了该病害的危害症状、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天水市秦州区秦岭乡进行的油菜主要栽培因子对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期与茬口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密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水平影响不显著;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可有效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并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合理增拖氮肥能提高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岳元平 《农技服务》2013,30(7):715-716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所致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是中国油菜三大病害(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之首。从品种、气候因素、栽培管理和菌源量大方面介绍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同时阐述了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的侵染循环与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菜菌核病是青海省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质、含油率下降,随着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油菜面积逐年增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上升,严重影响了油菜生产。我们于1996-1999年绎油菜菌核病的侵染及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菌核病是威胁油菜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重发时可减产50%以上。油菜从苗期到近成熟期都可发生此病,以开花后发病最盛;叶、茎、荚都可被害,茎秆受害最重;严重时造成茎腐、植株枯死、结荚不实、后期倒伏,严重减产。春季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生产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清沟防渍。春季多雨地区田间易积水,渍害影响根系吸收而使植株生长发育受阻,抗病力降低。此外,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介绍油菜菌核病的病原、危害症状,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是影响油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分析总结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条件及危害症状,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慧 《河北农业》2005,(3):20-20
菌核病是油菜春季易发病害,主要危害油菜茎杆,引起植株早枯,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春季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应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 1、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1.1苗期症状 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幼苗倒伏、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秆、白秆、霉兜等,主要发生在长江 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一般年份均有发生,雨水多的年份发 生严重,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菌核病主要危害 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角果减少,种了皱瘪,千粒重种 出油率降低,产理下降,一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15.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兴红 《湖南农业科学》2007,(4):148-149,157
油菜菌核病在生产上危害严重,导致减产、品质降低,已成为油菜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障碍。根据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分析了该病在浏阳发生危害的特点以及发生规律,并对此提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成熟期都有发生,但以终花期到成熟期发病最重,病菌为害油菜的叶和叶柄、茎杆、花和荚,以茎杆发病最重,易贡乡油菜栽培年代久,连作重茬,种植方式普遍以撒播为主,油菜密度大,雨量多等原因造成的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在全国油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油菜全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茎秆发病对产量的影响最大。1.发病症状油菜菌核病由核盘菌的寄生真菌侵染引起。受侵染油菜,病部通常可见白色菌丝体。苗期染病,茎基部和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变白,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后形成黑色菌核。成株染病,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菌核病抗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前茬作物对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直播密度对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适当晚播、水旱轮作、合理密植可有效控制或减少双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合理增施氮肥能提高双低油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油菜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一般导致减产10%~30%,重则减产50%以上,且造成含油量降低。一、症状油菜幼苗、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以油菜茎秆受害最重。油菜叶片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部暗青色,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在潮湿情况下则迅速扩展,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全叶腐烂,病叶易穿孔。  相似文献   

20.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和及时防治的关键时期。2020年,由于春节期间的新冠疫情流行,导致油菜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措施难以按照发生流行的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本文根据四川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田间长势和油菜花期的气候特征,提出了2020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和在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