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米蛾卵和以黄粉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的饲养效果。【方法】用米蛾卵饲喂大草蛉幼虫,用基于黄粉虫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养成虫,记录相关生物学参数,以米蛾卵和大豆蚜分别饲喂大草蛉幼虫至成虫为对照。【结果】米蛾卵饲喂大草蛉效果良好,茧的大小、成虫体长、结茧率、羽化率、成虫获得率、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和总产卵量均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发育历期、茧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延长,发育整齐度稍下降。以人工饲料饲养的大草蛉成虫寿命、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天数明显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上升。但是成虫存活率,雌虫产卵率显著下降,总产卵量略有降低。【结论】米蛾卵可以作为实验室繁殖大草蛉的人工饲料,以黄粉虫为主要成分的大草蛉成虫人工饲料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取食不同靶标害虫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普通草蛉饲喂棉蚜、土耳其斯坦叶螨和麦蛾卵3种食物,研究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普通草蛉幼虫饲喂土耳其斯坦叶螨后,只能发育至2龄末,并不能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普通草蛉幼虫饲喂棉蚜后,其幼虫发育时间和蛹期均少于饲喂麦蛾卵的处理,其中1和2龄幼虫的发育时间差异显著,其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天数、单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等参数均较饲喂麦蛾卵的处理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饲喂不同靶标害虫对于普通草蛉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反映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指标的影响显著,验证了草蛉幼虫虽能捕食某种害虫(螨),但某种单一被捕食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并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全部营养。  相似文献   

3.
在25±1℃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蚜虫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蚜虫为食料时,多异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世代历期、成虫寿命、成虫体重及生殖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以麦长管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2.7d、38.6d、16.2d、6.2mg、149.7粒及0.0725;当以桃粉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4.6d、31.5d、20.1d、6.0mg、100.5粒及0.0441;而当以棉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8.6d、25.5d、6.2d、4.2mg、45.3粒及0.0408;多异瓢虫的存活曲线均为I型。麦长管蚜对其适合性最高,其次为桃粉蚜,最次为棉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丽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一系列大田与室内试验研究丽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新菠萝灰粉蚧的效果。[结果]草蛉适应性强,在新菠萝灰粉蚧危害区域均存在,于剑麻植株上捕食粉蚧;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不同的形态,卵由雌虫分泌许多长丝,着生于丝柄顶部,10粒左右一排或一堆;幼虫孵化初期为黄褐色,2~3龄体长宽为(4.0~5.0)×(2.0~3.0)mm,体背披大量白色蜡粉;成虫绿色,体长15.0~18.0 mm,宽2.1~3.5 mm。成虫羽化后3.0~4.0 d开始产卵,卵历期8.0~9.0 d,幼虫历期14.0~17.0 d,蛹历期9.0~15.0 d,成虫历期为12.5 d,34.0~45.0 d为一个世代;单头雌成虫产卵粒数为5~36粒,卵孵化至中龄幼虫成功率为1.0%~84.2%;中大龄草蛉幼虫日捕食新菠萝灰粉蚧量达10~20头,捕食量大,对防控新菠萝灰粉蚧有明显效果。[结论]为开展丽草蛉防治新菠萝灰粉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转基因棉花中表达Cry1Ac、Cry1F和Cry2Ab蛋白对我国Bt棉田中主要捕食性天敌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的潜在影响。【方法】通过在大草蛉人工饲料中添加高剂量Bt蛋白的方法,评价Cry1Ac、Cry1F和Cry2Ab蛋白对大草蛉重要生命表参数(4龄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蛹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体重和产卵量)的影响,以不添加杀虫物质的大草蛉纯人工饲料作为阴性对照,以添加PA(砷酸二氢钾,KH2AsO4)的大草蛉人工饲料作为阳性对照;同时,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测定取食Bt蛋白处理饲料后,大草蛉幼虫、蛹以及成虫体内的Bt蛋白浓度;利用ELISA法和敏感昆虫生物测定法,检测新鲜饲料和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暴露2 d的处理饲料中Bt蛋白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此外,利用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比较取食空白对照饲料、Bt蛋白处理饲料或PA处理饲料后大草蛉体内主要消化酶(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凝乳蛋白酶和氨肽酶)、解毒酶(α-乙酸萘酯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生命表评价结果表明,在大草蛉人工饲料中添加高浓度单独Bt蛋白或Bt蛋白混合物,对大草蛉4龄幼虫体重、幼虫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蛹发育历期、羽化率、成虫体重和产卵量无显著性不利影响,但饲料中添加PA却能够使大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极显著延长,4龄幼虫体重、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体重和产卵量极显著降低;大草蛉体内Bt蛋白浓度测定结果显示,大草蛉取食Bt蛋白处理饲料后,其幼虫、蛹及成虫体内均含有一定量的Bt蛋白;ELISA和敏感昆虫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新鲜准备和在试验环境条件下暴露2 d的Bt蛋白处理饲料,均含有高剂量且具有生物活性的Bt蛋白,因此,大草蛉在整个生物测定过程中接触到的均为高浓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Bt蛋白;此外,取食Bt蛋白处理饲料,对大草蛉幼虫和成虫体内主要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取食PA处理饲料能使大草蛉幼虫和成虫体内氨肽酶活性极显著降低,其他所测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大草蛉对3种供试Bt蛋白(Cry1Ac、Cry1F和Cry2Ab)不敏感,取食这3种Bt蛋白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及其体内主要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没有显著不良影响,本研究所建立的生物评价体系还可用于评价其他新型转基因抗虫植物中表达杀虫蛋白对大草蛉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通草蛉     
陈珍珍 《油气储运》2011,(12):33-34
中华通草蛉又名中华草蛉,成虫俗名草青蛉,幼虫俗名蚜狮。幼虫双刺吸式口器,捕食时口器插入蚜虫体内,吸食蚜虫体液至空壳。成虫有补充营养的习性,自然条件下取食花蜜花粉,以满足其生殖产卵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种群发展的影响,为茶园灰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的灰茶尺蠖第5代1龄幼虫为材料,设置光照强度分别为40,80,120,140,240和340 lx绿光(波长520~525 nm)处理和对照共7个处理,每处理80头幼虫。其中绿光处理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用不同光照强度的绿光持续照射12 h;对照灰茶尺蠖白天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持续黑暗12 h。测定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对灰茶尺蠖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质量、化蛹率、成虫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历期、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绿光光照强度的增大,灰茶尺蠖幼虫的总发育历期缩短,其中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灰茶尺蠖5龄幼虫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各绿光处理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除40 lx绿光处理外,其他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灰茶尺蠖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雌虫和雄虫的蛹质量均有所下降,且雄虫的蛹质量低于雌虫。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灰茶尺蠖成虫的羽化率呈下降趋势,其中120,140,240和340 lx绿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单雌最高产卵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下降,产卵历期也显著缩短。与对照相比,不同光照强度绿光处理的卵孵化率显著下降,最低仅为17.00%。【结论】240和340 lx绿光处理显著缩短了灰茶尺蠖幼虫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寿命,降低了羽化率、产卵量及卵孵化率,从而抑制了灰茶尺蠖种群的发展速度,表明这2种强度绿光能有效防控茶园灰茶尺蠖。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天敌防治农、林、果、蔬害虫,对大草蛉的生活史和人工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草蛉在上海市松江区1年发生3~4代,人工饲料配方表明,配方6(蚕蛹粉30 g、蜂蜜35 g、蔗糖5 g、草鱼肉25 g、水5 m L)、配方7(雄蜜蜂幼虫和蛹粉55 g、胆固醇5 g、蜂蜜40 g)与配方10(蚜虫100头)的处理最好。其中配方6:成虫产卵率83.3%、平均产卵量667.7粒、幼虫结茧率60.2%~77.8%、成虫羽化率37.8%~93.5%。配方7:成虫产卵率60.4%~98.2%、平均产卵量97.5~482.3粒、幼虫结茧率50.1%~92.3%、成虫羽化率32.3%~83.1%。配方蚜虫:成虫产卵率51.0%~100.0%、平均产卵量203.0~1 321.0粒、幼虫结茧率32.0%~100.0%、成虫羽化率98.5%。  相似文献   

9.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as)]对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异色瓢虫幼虫取食桃蚜后,其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取食豌豆蚜和苜蓿蚜。异色瓢虫幼虫期平均捕食桃蚜525头,成虫每天捕食桃蚜135头,异色瓢虫单雌平均产卵量1000粒左右,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爬行速度较快,田间觅食能力较强,取食量大,可用于田间释放。在田间,利用异色瓢虫控制桃蚜种群数量具有很大的优势,可有效控制大田中桃蚜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与桃蚜Myzus persicae的种间竞争。【方法】在(26±1)℃的条件下,设置了1∶1、1∶5和1∶10的种间竞争比例,调查烟粉虱和桃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产卵/仔量情况。【结果】种间竞争延长了烟粉虱1~2龄若虫发育所需的时间,但对整个若虫期的发育速度影响不大。烟粉虱∶桃蚜为1∶1、1∶5时对烟粉虱若虫的存活率影响较小,但缩短了烟粉虱雌成虫的寿命、降低了其产卵量;而烟粉虱∶桃蚜为1∶10明显降低了烟粉虱若虫期的存活率,延长了烟粉虱雌成虫的寿命,提高了其后代繁殖量。种间竞争明显延长了桃蚜若虫期的发育时间,降低了若虫期的存活率。相对而言,桃蚜∶烟粉虱为1∶1、1∶5时,桃蚜成虫的寿命有所缩短,但对其单雌产仔量影响较小;桃蚜∶烟粉虱为1∶10显著延长了桃蚜雌成虫寿命的同时,降低了其单雌产仔量。【结论】生态位重叠的昆虫的种间竞争对昆虫种群数量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发生种间的竞争取代。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测试了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麦蚜、中国槐蚜、绣线菊蚜、棉蚜及其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 .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对带白杨毛蚜的杨树叶片的反应比较显著 ,龟纹瓢虫对带绣线菊蚜的苹果叶片的反应比较显著 ,而异色瓢虫成虫对带有棉蚜的木槿叶片反应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13.
天水苹果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7年,对甘肃省天水市苹果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地区危害苹果的害虫共有6目40科73种,其中昆虫纲5目38科68种,蛛形纲1目2科5种.危害苹果的病害共19种.以山楂叶螨、绣线菊蚜、金纹细蛾、桃蛀果蛾和苹果腐烂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为当地苹果生产中的病虫害优势种类,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拟明确吡虫啉剂型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以期获得高效、安全环保及应用范围广的制剂产品,进而为其正确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以吡虫啉5种剂型制剂为供试药剂,萝卜蚜、苹果黄蚜、烟蚜和麦长管蚜等4种不同属蚜虫为试虫,分别采用浸虫浸叶和常量喷雾进行室内与田间生物活性比较。室内试验表明,乳油、微乳剂、可溶性液剂、悬浮剂及可湿性粉剂24h的LC50分别为6.15~17.54、7.38~18.44、8.71~20.59、8.62~20.72和20.97~29.49mg/L;田间试验表明,有效成分为30g/hm2时,乳油、微乳剂、悬浮剂及可溶性液剂对苹果黄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相当,7d仍在94%以上,而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药后7d为84.01%。可见,悬浮剂与乳油、微乳剂及可溶性液剂的生物活性基本相当,而可湿性粉剂活性最低。然而,从安全、环保及生产成本等综合考虑,推荐在生产应用中应以吡虫啉悬浮剂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大草蛉对苹果园绣线菊蚜的功能反应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选择不同退化程度的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菌株,用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作为替代寄主进行复壮,并对复壮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蚕蛹复壮效果优于大蜡螟,但是复壮周期较后者长1倍。所有菌株均能通过注射接种侵染蚕蛹,但菌株退化程度不同对蚕蛹的侵染力不同;侵染大蜡螟的方法不同,其效果有显著差异,菌液浸蘸法优于固体培养物接触法。退化严重的菌种通过虫体复壮难以恢复产孢梗束能力。  相似文献   

18.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10℃,15℃,20℃,25℃,30℃的恒温下,发育历期依次为71.8 d,47.5 d,33.7 d,16.3 d,14.1 d。卵 ,1~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1.5±2.8)℃,(7.6±3.2)℃,(8.8±4.3)℃,(10.3±2.9)℃,(5.3±2.1)℃;日有效积温依次为(39.98±10.6)℃,(45.5±10.4)℃,(29.44±3.9)℃,(21.57±5.5)℃,(169.9±22.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6个回归关系式,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七星瓢虫对刺槐蚜和绣线菊蚜的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七星瓢虫对刺槐蚜和绣线菊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者与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ingⅡ型,经X2测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很接近,说明模拟后的各方程可用来描述瓢虫的功能反应.七星瓢虫对刺槐蚜和绣线菊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三、四龄幼虫明显大于一、二龄幼虫.而且七星瓢虫对不同蚜虫的捕食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生命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萧  李克斌  尹姣  王冰  曹雅忠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0):2056-2063
【目的】比较小麦品种抗性对麦长管蚜连续2个世代若蚜和成蚜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罩网试验,调查和测量Pm232等10个具有不同抗蚜性的小麦品种上定殖的有翅成蚜数量及若蚜发育历期、存活率、体重、翅型分化和成虫寿命、繁殖力等生命参数。【结果】麦长管蚜对10个供试小麦材料的不选择性有着明显差异,抗蚜材料对蚜虫的趋避作用明显较强。发育历期等5个生理参数的比较表明,抗蚜材料上的若蚜发育历期较感蚜材料明显延长,若蚜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和体重较感蚜材料明显降低或减少,并且这种影响随着小麦抗性的升高而加重。研究还发现抗蚜材料上产生的有翅蚜要显著多于感蚜材料。通过对比不同世代的蚜虫生理参数发现抗蚜材料对蚜虫下世代的影响存在加重现象。【结论】小麦抗蚜品种对麦长管蚜不仅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和抗生作用,而且其抗生性在蚜虫世代间可能存在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