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巨峰葡萄砧木筛选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葡萄生长期多雨少光,病害严重,防治费用高,影响了葡萄生产的发展。为了增强葡萄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利用抗性较强的野生葡萄和栽培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已为世界葡萄主产国所广泛采用的方法。近年来,我们收集了10余种浙江的野生葡萄和抗病性较强的栽培品种,从中选择扦插和嫁接成活率较高、抗病性较强的种类作巨峰的砧木,以期筛选出适应我省红黄壤丘陵地栽培的优良抗病砧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苗进行抗白粉病、黑痘病和霜霉病鉴定,筛选抗病无核葡萄杂种单株。【方法】2008-2009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对欧洲葡萄无核品种×中国野生葡萄、无核品种×有核品种、无核品种×无核品种、无核品种自交共10个组合获得的219株胚挽救苗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在219株无核葡萄胚挽救苗中,筛选出抗白粉病且抗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杂种4株[05-1-2(爱莫无核×北醇),03-2-14、03-2-19、03-2-24(火焰无核×黑龙江实生)],抗白粉病且抗黑痘病的杂种2株,抗白粉病且抗霜霉病的杂种9株,抗黑痘病且抗霜霉病的杂种73株,仅抗白粉病的杂种3株,仅抗黑痘病的杂种32株,仅抗霜霉病的杂种29株。【结论】获得的抗病无核葡萄杂种单株可为进一步选育新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湿热地区不同葡萄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欧亚种品种对黑痘病较感病,大部分品种对黑痘病表现为高感;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毛葡萄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属于高抗病品种;而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均表现为免疫。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18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白腐病、黑痘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8个品种对这三种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别.和巨峰相比.矢富罗莎发病率最低,抗白腐病和霜霉病,也抗黑痘病,抗病性超过巨峰;其他品种的抗病性不如巨峰;无核品种的抗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配对设计方法,田间自然鉴定及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系统地研究了8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系)及1个欧山杂种对葡萄霜霉病及黑痘病的抗性,同时对其中的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对两病的抗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对霜霉病与黑痘病的抗性存在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以推断,控制两病的微效多基因不是同一基因组或它们是连锁强度不大的2个基因组,即抗霜霉病的品种不太抗黑痘病,抗黑疸病的品种不太抗霜霉病,同一品种对两病的抗性表现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6.
葡萄黑痘病是危害葡萄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进行葡萄黑痘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病种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分析48份葡萄材料(北美种群内种间杂种、中国野葡萄、欧美杂种及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葡萄材料对黑痘病抗性有着很大的差异。北美种群2个砧木品种、中国野葡萄华东葡萄湖南-1和山葡萄通化3号、欧美杂种均较欧亚种抗病,5BB、SO4、湖南-1、通化3号、京亚、8611、夏黑、翠峰和巨峰等表现为高度抗病;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和感病2种类型,其中紫地球、红提、玫瑰香等表现感病。研究结果为葡萄生产栽培和抗黑痘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7个不同野生毛葡萄株系及5个选育的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196、296、B2、741、213的栽培性状以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毛葡萄远缘杂交后代的物候期均要早于野生株系,杂交后代的果实品质优于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方面,野生毛葡萄表现为免疫,远缘杂交后代遗传了毛葡萄对黑痘病的高抗病性,表现为高抗和抗病。  相似文献   

8.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1983-1987年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和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对这4种真菌病害有极强和强的抗性,种内株系间存在着抗病性的差异。一些种和株系抗两种病害,另一些种和株系抗多种病害。抗病类型的分布与地理起源无关。本文还初步探讨了与葡萄属野生种抗病有关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GA3处理对刺葡萄和腺枝葡萄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野生腺枝葡萄和刺葡萄种子为试材,以栽培品种水晶葡萄种子为对照,研究了GA3对野生腺枝葡萄和刺葡萄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GA3能显著提高葡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缩短平均发芽天数.综合4项指标,适宜水晶浸种的GA3浓度为150~200 mg/L,而适宜刺葡萄和腺枝葡萄的浓度为200~250 mg/L.  相似文献   

10.
葡萄黑痘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葡萄黑痘病的传播史、为害特点、为害机理、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综述了葡萄对黑痘病的生理抗性、不同葡萄品种(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和葡萄黑痘病菌对杀菌剂活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充分利用我国优质葡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育种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对葡萄黑痘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湖北省荆州市金秋科技园对京玉、京秀、奥古斯特和美人指4个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L.)品种在塑料大棚栽培中的主要生物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美人指、奥古斯特果穗着生节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高,产量高;京秀高抗黑痘病,奥古斯特高抗黑痘病和霜霉病,美人指高抗霜霉病和白粉病,京玉亦抗此4种病害。在塑料大棚栽培条件下,奥古斯特和美人指2个品种综合性状好,是适宜南方大棚栽培的较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2.
欧亚种葡萄对黑痘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自然感病,研究了9个葡萄品种(欧亚种及欧山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及欧山杂种葡萄对黑痘病的抗性存在很大差异。在供试品种中,以白克列海特和北醇的抗病性最强,88-03和88-04的抗病性最弱。  相似文献   

13.
利用葡萄无核基因SCAR标记GSLP1-569,葡萄抗黑痘病基因RAPD标记OPS03-1354和抗霜霉病基因RAPD标记S416-1224,对欧洲葡萄无核品种×中国野生葡萄、无核品种自交共6个组合的127株胚挽救苗进行了无核、抗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在127株胚挽救苗中,检测出拥有无核基因SCAR标记GSLP1-569的杂种27株,其中4株杂种同时拥有无核基因SCAR标记GSLP1-569和抗黑痘病基因RAPD标记OPS03-1354;拥有抗黑痘病基因RAPD标记OPS03-1354的杂种28株,拥有抗霜霉病基因RAPD标记S416-1224的杂种19株,其中10株杂种同时拥有OPS03-1354和S416-1224。获得的无核、抗病葡萄杂种将为进一步选育出新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是品种抗病性鉴定能否成功及鉴定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通过对葡萄品种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叶片接种鉴定和自然条件下发病鉴定三种方法对15个抗病性不同的葡萄品种进行抗霜霉病鉴定,鉴定结果用DPS软件进 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三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种鉴定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从中初步筛选出对霜霉病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的品种,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方法简单,快速,环境条件易控制,其结果可以反映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为中国野生葡萄的加工利用及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变叶葡萄、刺葡萄、华东葡萄、桦叶葡萄、毛葡萄、秋葡萄、桑叶葡萄、山葡萄、腺枝葡萄、燕山葡萄和蘡薁等11个野生种98个株系的葡萄果实为试材,以欧亚种品种‘赤霞珠’为对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不同野生种成熟葡萄果皮中的黄烷-3-醇类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桑叶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其余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含量低于对照,其中桦叶葡萄和变叶葡萄最低,仅为对照的64%。供试野生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与对照相似,均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组成,并以表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主;这4种组成单元均可以末端单元和延伸单元的形式参与聚合黄烷-3-醇的形成。11个野生种葡萄果皮中90%以上的黄烷-3-醇类物质以聚合体的形式存在;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山葡萄果皮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高达50,而桦叶葡萄果皮中聚合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仅为25左右,而其余野生种则介于25—45。对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代谢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毛葡萄和秋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积累更偏向于F3′5′H代谢路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野生种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而刺葡萄与其他野生种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结论】刺葡萄、桦叶葡萄、桑叶葡萄、山葡萄和腺枝葡萄均有黄烷-3-醇含量高于‘赤霞珠’的株系,这些株系均可作为提高黄烷-3-醇的育种材料。此外,不同野生种葡萄果皮中黄烷-3-醇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中国野生葡萄种质资源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employed to detect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anthracnose ( Spheceloma ampelinum de Bary) resistant gene in the native wild grapes ( Vitis L. ) of China. RAPD marker OPJ13-300 was linked to anthracnose resistant gene using 90-3 cross F1 V. quinquangularis Rehd (shang-24) × V. vinifera (Longyan). The marker was verified in 90-3 cross F1, Chinese wild grapes and V. riparia and European grape cuitivars. This work has provided a solid basis for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to disease resistance and cloning of disease resistant genes.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抗霜霉病抑制消减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和获得中国野生华东葡萄抗霜霉病相关基因片段的EST序列。【方法】以高抗霜霉病的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pseudoreticulata)白河-35-1 株系为材料,以田间接种葡萄霜霉菌的幼嫩叶片为处理,以田间自然生长的未接种幼嫩叶片为对照,分别提取RNA,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抗霜霉病基因的消减正交和反交两个文库,在文库中,选择3个EST序列,用半定量PT-PCR检验构建文库中EST片段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的文库中EST片段的大小在150~900 bp,经筛选文库,得到正交库有效的ESTs 85条,反交库ESTs 29条,所获序列经过BLASTn和BLASTx网上序列比对,其中有78条ESTs与GenBank中其它植物相关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31条为未知功能序列,已登录GenBank 114条ESTs,登录号:FG106789-FG106902。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 对文库中3个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证明这些EST序列是可以表达的。【结论】经初步分析这些序列的功能,涉及抗病信号传导、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光合作用及膜运输和代谢等方面,其中获得与抗病直接相关的ESTs 23条,下一步是通过对获得的EST序列进行末端快速分析(RACE)技术,获得抗霜霉病基因全长序列,并进行原核和真核表达研究验证基因全长序列功能,为研究葡萄抗霜霉病的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疆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一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ampelinum)的适生区域尚不清楚之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资料,整理出葡萄黑痘病的基础生物学信息,采用GARP软件分析了葡萄黑痘病在新疆的适生区及适生程度,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葡萄黑痘病在新疆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葡萄黑痘病对新疆来说是一种高度危险性病害,除伊犁州和塔城地区危险程度为低度外,其他地区均为中度乃至高度危险,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