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资本形成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AgoSin和Mayor (2000)在新古典理论框架下构建的国内投资方程,评估林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国内投资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国内林业投资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这与中国林业利用FDI的规模、地域分布、产业分布以及利用方式相关,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林业利用FDI的产业导向作用和地区导向作用,引导优质外国资本和国内资本进入林业相关产业,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构建服务业FDI影响产业安全的理论模型,并采用1996-2013年的时序数据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对技术进步的总效应为正;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揭示,服务业FDI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并在技术进步的低中分位点上,服务业FDI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而在技术进步的高分位点上,服务业FDI的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研究证实,在技术进步的初期,服务业FDI会对产业安全发展产生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业FDI会威胁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智勇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47-149
利用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地区35个县级市FDI形成过程中的集聚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外资企业产值比、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居民购买力是影响外资集聚效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外资企业产值比的影响最大。相反,由于县级市缺乏高等教育资源和技术人才储备,社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较低,区域劳动力资源对外资集聚效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FDI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产业集聚、制度创新等积极效应.也带来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挤出"内资企业、冲击我国经济等消极效应.应扬长避短,发挥FDI更持久的积极效应,并在中部崛起中吸收有益经验,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章家清  殷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99-5401
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采用这几个地区饮料行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东部地区饮料行业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FDI对江苏、山东内资饮料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但是对北京和广东内资饮料企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浙江省内资饮料企业的溢出效应为负显著。最后,在分析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0—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FA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三者之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FDI对两阶段农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存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双重门槛效应。具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FDI对科研产出效率的影响先不显著,系数由负变正,后跨过“分化”门槛,变为正向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双拐点”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同时对FDI和国内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做了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产出率两个指标来度量技术进步,利用我国1979~2000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结果表明,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且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表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着一定的时滞。相比较而言,国内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我国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产业集聚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效应也逐渐凸显。本文从理论研究出发,通过研究产业集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合目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状况,探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对贸易的实际影响,从而得到相关结论并提出加快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考虑“坏”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技术进步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与投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过大,“FDI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出现,此时FDI不利于技术进步.随着经济逐渐发展,FDI对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并开始转为正的促进作用,而当经济发展到门槛值时,促进作用逐渐明显,“FDI技术溢出效应”出现.此外,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门槛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开始为负,然后转为正,而金融发展程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开始为正,然后转为负.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 ( FDI)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入手 ,并从它所带动日本的国内产业结构的历次升级换代的角度 ,归纳总结了日本 FDI的发展过程 ,剖析了日本 FDI对投资国本身及受资国 (东道国 )的产业结构产生的效应。由此得出对我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即合理选择 FDI的产业方向 ,防范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及其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投入、产出、生产服务3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时空演化规律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整体层面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分化为以黄淮海平原为核心的高值区和以西南山区为核心的低值区。农业现代化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局域空间集聚方式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型为主。应制定差异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策略,重点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并充分发挥地理上的空间溢出与辐射带动效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数量化评价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平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52-2153
在Matlab7.0平台下,构建了基于减法聚类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依据6个评价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发展水平高于研究单元平均水平的有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等12个省(市、区),低于平均发展水平的有19个省(市、区);上海市发展水平最高,北京市次之,贵州省最低.根据评价结果,应用FCM聚类法,将其发展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一、二层次为以上海市为代表的东部7省(市),第三层次为以山东为代表的东部4省和中、西部3省(区),第四层次为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中部7省和西部2省(市),第五层次为西部8省(区).其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联系和分异特征,总体格局为东部高、中西部低,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中、西部间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用2001-200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食品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对中国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集聚因素对所有食品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都较为显著,而基础设施对所有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不显著.除此以外,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食品各行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本研究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金融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并构建PVAR模型,采用GMM的方法进行了估计,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了东中西部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生态效率都有一个稳定持续的正向影响,脉冲响应呈现出东部地区冲击效应大、持续时间长、下降速度快的特征,而中西部的响应并不明显;方差分解表明金融集聚贡献稳定增加,呈现出中部贡献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小的格局,而产业结构则呈现出西部贡献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的格局。基于此,一方面改善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加强金融人才的引进,引导新兴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全国产业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处中原,连结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河南省提出的"东引西进"的战略,在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的过程中,河南省应立足自身及东西部地区的特点,明确"东引西进"战略的目标及相应对策,以求在"东引西进"的过程中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王倩  李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48-8751
根据2004~2010年全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对东中西不同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的碳排放量受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受第一产业影响相对于东、西部地区较大,西部地区受第三产业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北京颐和园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苑的比较,从"城市与园林","设计原则"和"植物运用"等角度分析了17世纪古典园林所折射出的东西方园林自然观的差异,得出了西方古典园林比中国古典园林更加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结论。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美学、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东西方园林自然观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态转移,城市间空间关联性减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四阶段;地区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资源禀赋则对其表现出阻滞作用;市场化程度、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则对不同城市群的驱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