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目前,美洲鲥养殖以工厂化温室养殖为主,然而温室造价大,产能低,养殖成本高,因此尽管美洲鲥引进我国已经近20年,但养殖产量依然没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本试验利用工厂化温室和室外土池塘、室外网箱相结合进行美洲鲥"两段式养殖"模式的探索,在工厂化温室进行美洲鲥鱼苗阶段的培育,经过越冬后放至室外土池或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美洲鲥引种、繁育和养殖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美洲鲥的主要养殖区,常见于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工厂化模式不但能够较好地满足美洲鲥的养殖条件要求,而且非常适合该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的特点,因而被养殖户广泛采用。根据养殖经验,美洲鲥鱼种养殖水温应控制在10~32℃,鱼苗和成鱼养殖阶段温度耐受范围更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09,(6):66-66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经过对美洲鲥进行基础生物学、苗种培育、工厂化养殖等相关技术研究,项目已获得初步成功。2008年,珠江所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室从美国引进了美洲鲥受精卵,  相似文献   

4.
张茜  杨志强  尹静  陈云  史先武 《水产养殖》2023,(1):39-40+56
<正>为了丰富徐州市菜篮子,增加名特优水产养殖新品种,引领徐州市水产养殖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徐州市渔淼水产有限公司于2020年开展了美国鲥工厂化低密度循环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温室大棚温室大棚是以钢结构为主的厂房,长70 m,宽30.4 m,面积为2 128 m2,整个车间外部采用聚氨酯保温材料,外包保温棉。棚顶为倒“V”形斜坡钢架顶棚,上面覆盖玻璃钢瓦,顶高5 m。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池塘大棚养殖美洲鲥的可行性,采用GLP-832型标准蔬菜大棚、直径6 m的帆布池、黑白遮阳膜和通风控制系统等构建美洲鲥帆布池塘大棚养殖系统,利用河道水开展了美洲鲥养殖试验,通过自动温度记录仪每隔2h记录水温数据,并对该模式的养殖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帆布池塘大棚养殖系统能够保持养殖池水温在9.9~30....  相似文献   

6.
谢永德  税春  施永海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3):140-144, 149
为弥补美洲鲥对水温耐受性较差的缺陷,使其在上海乃至江浙地区能自然过冬,2016-2019年通过在养殖池塘上搭建保温棚,开展了美洲鲥2龄鱼种越冬养殖试验。试验结果:2016-2017年、2017-2018年、2018-2019年3年越冬期间,美洲鲥的体长相对增长率分别为26.58%、5.63%、11.87%,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分别为96.21%、27.46%、49.6%,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3.1%、70.5%、95.0%,饲料系数分别为2.36、3.51、2.21。结果表明,水温在12℃以上时,2龄美洲鲥摄食良好,越冬期仍然是其重要的生长期,在池塘上搭建越冬保温棚能够使美洲鲥安全过冬。建议在江浙沪等地区搭建越冬棚养殖美洲鲥,越冬放养密度控制在1000~1200尾/亩(15亩=1 hm^2,下同)。  相似文献   

7.
美洲鲥鱼苗种繁育与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晓燕 《水产养殖》2013,(12):29-31
美洲鲥鱼与长江鲥鱼的外形基本一样,二者DHA的营养价值相同,在市场上既可作为资源奇缺的中国鲥鱼的替代品种进行养殖、推广,又能成为泰州市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高效渔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2010年6月,泰州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开始在泰州市长江名贵鱼类产学研中心开展了美洲鲥鱼的亲体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探索,同时开展了温室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2011年至2012年共生产商品鲥鱼11 804 kg,平均每平方米年产量10.14 kg.2013年繁育美洲鲥鱼鱼种65 000尾,其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美洲鲥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技术,采用推迟拉盖遮阴膜、提早拆除遮阴膜、适时搭建保温大棚等措施方法改进了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遮阴养殖方式,并开展了相关的养殖验证试验,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养殖效果。结果显示,2017年(改进前),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20d的养殖,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2.46cm和26.53g,分别增长284.57%和3636.62%,肥满度为1.35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76cm/d和0.215g/d,养殖成活率为81.02%,饲料系数为2.04;2018年(改进后),美洲鲥当年鱼种经过144d的养殖,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6.50~16.89cm和65.97~69.68g,分别增长293.70%~370.09%和6066.37%~9460.87%,肥满度为1.42~1.50g/cm~3,体长日增长率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分别为0.088~0.090cm/d和0.453~0.476g/d,养殖成活率为75.94%~78.96%,饲料系数为1.63~1.77。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池塘遮阴养殖模式,其养殖效果好于单纯的遮阴池塘或露天池塘,与大水面网箱和深井水工厂化养殖模式相近。建议在江浙地区开展美洲鲥当年鱼种池塘养殖时,于放苗1周后拉盖遮阴膜,9月中旬移除遮阴膜,10月中旬搭建池塘保温大棚。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更好地在南通地区推广美洲鲥的养殖,2022年5月开始笔者在南通市通州区五接镇开沙村里沙养殖场开展了美洲鲥池塘养殖试验,至2023年11月生产商品美洲鲥15.1吨,平均亩产1 760千克,亩效益3.04万元。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养殖设施及材料1.养殖池塘本试验的养殖塘口为里沙养殖场8号,池塘长110米,宽52米,面积8.58亩。池塘水泥护坡,池塘深度4.0米(主要方便美洲鲥越冬和渡夏)。养殖池上方建有大棚设施,方便冬季美洲鲥越冬。  相似文献   

10.
为完善美洲鲥池塘养殖技术,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在池塘保温大棚条件下越冬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开展了美洲鲥池塘保温大棚越冬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4 682尾/hm~2。试验结果:在水温11.2~20.6℃条件下,经150 d的越冬养殖,越冬成活率98.0%,美洲鲥体长增长26.6%,体质量增加96.2%,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12 3L~(3.076),R~2=0.922 8,接近于匀速生长,体长、体质量日均增长量随养殖天数的增加呈n形变化,肥满度在1.55~1.71,最大值出现在越冬养殖中期。结果表明:美洲鲥1~+亚成鱼的适宜越冬水温在12℃以上,最佳越冬水温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美洲鲥与长江鲥的外形和大小基本一致,生活习性及肉质等也相近,经济价值较高。2020年5月8日,临沂市郯城县现代渔业产业园内养殖的美洲鲥出现了因未知病害导致的突发死亡病例,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一、病例基本情况1.病情发生养殖户于2018年4月引进美洲鲥夏花7 000尾,养殖面积400米~2,采取室内水泥池微流水技术养殖。  相似文献   

12.
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将初始体长为(54.04±6.07)mm、体质量为(2.03±0.75)g的4 000尾美洲鲥幼鱼放在有效体积约300 m3的养殖池中饲养84 d,研究美洲鲥幼鱼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生长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美洲鲥体长(L)、体质量(W)均与养殖时长(t)呈指数相关(L=56.568e0.008 8t,W=2.463 3e0.027 4t),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W=7×10-6L3.158 2),试验期间美洲鲥幼鱼的生长类型为等速生长;总体上,肥满度随着幼鱼的生长发育而明显提高,试验初期(养殖14 d时)显著提高,之后有所降低,在42 d时显著下降(P<0.05),之后幼鱼的肥满度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提高(P<0.05),并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高值。美洲鲥幼鱼胃蛋白酶活力随着幼鱼的生长显著升高(P<0.05);幽门盲囊的淀粉酶活力随着幼鱼生长显著下降(P<0.05),而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总体呈升高趋势(P<0.05);肠道中淀粉酶的活力随着幼鱼生长而显著降低(P<0.05),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第84天(P<0.05)。研究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美洲鲥幼鱼的生长类型为等速生长,本试验的养殖条件适宜美洲鲥幼鱼生长;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消化酶的变化规律,适时调整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或添加生物酶制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2010,(6):71-71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主持的“美洲鲥人工驯养项目》获得新突破。4月底至5月初,项目研究小组对池养2冬龄美洲鲥进行了多次人工繁殖试验,最终以生态调控方式,成功促使池养美洲鲥亲鱼自然产卵,获得美洲鲥受精卵10万余粒,孵化出美洲鲥仔鱼1万余尾。这是继2009年度该项目组在美洲鲥苗种培育与养殖中取得苗种培育成活率达到85%,养殖成活率达90%成绩基础上的又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非常适合工厂化养殖。自 2 0 0 1年从广西引入我市后 ,工厂化养殖方式得以迅速推广 ,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 0 0 3年养殖面积2 .1万m2 ,养殖 1~ 2茬 ,平均单产 3.8kg/m2 ,效益 5 2元 /m2 ,实现利税 1 80万元。现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 基本设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7—2019年采用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保温大棚的方式开展了美洲鲥当年鱼种越冬养殖试验,研究探讨了越冬养殖相关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可保持在10℃以上,在美洲鲥当年鱼种(0+龄鱼种,平均体长12.45~16.65 cm,平均体质量27.29~66.41 g)放养密度为1518~2970尾/亩(15亩=1 hm^2,下同)和81.04~100.78 kg/亩的条件下,在越冬前中期(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日投饲量在0.8~1.6 kg/亩,越冬后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日投饲量也由2.0 kg/亩左右迅速增加到4.0~5.0 kg/亩。经过125~130 d的越冬养殖,鱼种平均体长达17.48~21.19 cm,增长28.04%~40.40%,平均体质量77.57~137.96 g/尾,增加了106.53%~184.24%,鱼种的体长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3~0.261)%/d和(0.585~0.804)%/d,日均增长量和日增重分别为0.036~0.039 cm/d和0.387~0.572 g/d;收获时美洲鲥鱼的肥满度为1.42~1.43 g/cm3,养殖成活率为89.29%~94.81%,饲料系数为1.50~1.65,亩产量为198.50~205.68 kg。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浙地区,养殖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后,冬季池塘水温(10~20℃)在美洲鲥当年鱼种的适宜水温范围,能获得较理想的越冬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曹妃甸区日本对虾的工厂化养殖始于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年工厂化养殖面积已经超过5 000m2。主要利用秋冬闲置育苗和工厂化车间,年可以养殖两茬,元旦和春节上市,单茬产量2.0~3kg/m2,市场价格300~400元/kg,为大塘价格的1.5倍左右。目前,日本对虾的工厂  相似文献   

17.
<正>为充分利用一龄鲥鱼种对养殖水温适应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实施一龄鲥鱼早期在室外土池养殖,到11月下旬再移入室内温室大棚养殖的两段式养殖模式,并在实际试验生产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就江阴市锦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022年实施的一龄美洲鲥室外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室外池塘准备室外养殖试验池选择了温室大棚相邻的室外土塘,水源与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8.
美洲鲥集约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又名美国鲥鱼,目前,华东地区受地域气候的影响,多采用设施养殖,成本较高,使得美洲鲥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泰州市秋雪湖渔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摸索,建立了采用地下水及塑料薄膜保温大棚的美洲鲥集约化养殖技术,2010-2012年,试验了5个专用养殖池、总面积约300米2,配套微孔增氧技术,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相关的技术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比较中华鲥(Tenualosa reevesii)和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两种鲥鱼洄游路径中对温度的适应性特征,结合笔者多年来在美洲鲥养殖及技术研发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美洲鲥在繁殖、育苗和养殖阶段的温度适应性变异现象,提出适合美洲鲥养殖的温度和水质管理方案,以期降低高温缺氧综合症(thermal hypoxemia)和低温水霉病引发的养殖风险,促进其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6—2018年开展了美洲鲥商品鱼池塘养殖试验,2018年养殖成活率达到80%以上。根据3年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分析,放养密度控制在1 000~1 200尾/667 m~2为宜,规格要求100 g/尾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