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危害症状1.桃小食心虫。成虫为灰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苹果、李子、杏等,每年发生1~2代。第1代成虫一般于6月中下旬羽化,在幼果上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钻入幼果为害。8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2.李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是黑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李子、苹果、梨等,每年发生2代,以茧在土中越冬。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在果实上产卵,约1周便孵化为幼虫,而后钻人果内为害,被害果变红易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对果树的危害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桃、梨、苹果、山楂等混栽的果园,梨小食心虫危害最重。为了搞好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使果树正常生长,1989年开始,我们应用昆虫性诱剂——梨小诱芯,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掌握渭北旱区苹果园两种鳞翅目害虫(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的发生动态及性诱芯诱杀防治的效果,本研究采用性诱芯监测和诱杀的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对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发生动态及粘虫板诱虫数量进行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洛川苹果园田间桃小食心虫的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田间诱集到的桃小食心虫数量在6、7、8月上中旬出现虫量高峰。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桃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 m~2 12个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效果最好。(2)在洛川苹果园田间金纹细蛾成虫发生始末期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全年1年发生5代,平均一月发生一代,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5月上旬到6月上旬开始活动,第4代进入9月以后开始以蛹的形式潜伏在落叶上越冬。通过挂置不同数量的金纹细蛾性诱芯诱杀器,发现设置每667m~2 10个防治金纹细蛾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连市金普新区2010—2017年梨小食心虫监测资料,对应新区气象台的气象要素,分析越冬代梨小食心虫发生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温11.4℃、相对湿度40%~60%的凌晨至早晨适宜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自3月中旬开始,旬平均气温的累计值≥30℃的下一旬是越冬代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期。以此气象指标为依据,建立梨小食心虫气象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利用性诱剂监测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掌握了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的消长动态,经测定梨小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4月中、下旬,当年的第1代羽化高峰期为6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第3代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中旬。通过苹果园、李园和蟠桃园诱蛾效果、蛀果率的比较,表明梨小食心虫更偏食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其习性。[方法]以梨小食心虫为供试材料,观察其在蟠桃园的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其习性。[结果]梨小食心虫在石河子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幼虫出蛰期不整齐,造成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特别是第2代与第3代、第3代与第4代,各代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因此其防治适期应在卵高峰至幼虫孵化高峰期,也可将防治重点放到第1代幼虫上,可有效降低后3代和越冬虫口基数。应用性诱剂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梨小食心虫生活史、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梨小食心虫在庄浪县一年发生1代~2代,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土中越冬,可危害梨、桃、李、杏等多种果树,在各水果产区普遍发生。并在掌握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性诱剂监测新疆果树食心害虫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是新疆果树的主要害虫.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食心害虫在南北疆不同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世代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开展检测预报.[结果]2009年,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年在轮台地区和石河子地区一年分别发生5代、4代.苹果蠢蛾在轮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石河子地区有少量的出现.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果园内,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不同的.[结论]果树混栽的果园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发生程度较严重.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蠢蛾存在着世代重叠现象,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上.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是危害苹果、梨、桃等多种果树的重要害虫 ,前者在我省 1年发生 4~ 5代 ,后者发生 4代 ,2种害虫均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其是较早利用性信息素进行防治的北方果树害虫 (陈子康等 ,1 990 ;周长泉等 ,1 998;陈汉杰等 ,1 998;李小燕 ,2 0 0 2 )。为推进性诱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笔者于 2 0 0 0~ 2 0 0 1年在郑州郊区果园对产自瑞典的两种性诱剂进行了诱测试验 ,诱测结果能基本反映害虫的发生动态 ,现将 2 0 0 1年对成虫的检测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诱芯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雌性信息素诱芯由北京大学阎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和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桃园的发生情况,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性诱剂大田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著,且3种类型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对3种诱捕器诱捕结果综合统计可知,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杨凌年发生4代,第1代的成虫高峰期在5月22日至5月27日,历期6d;第2代的高峰期在6月26日至7月6日,历期10d;第3和第4代的高峰期在7月31日至8月20日,历期21d。因此,建议在发生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桃小食心虫在云南大理地区的发生及为害:以年生1代为主,第1代成虫出现在雨季开始(6月份)的第10~12天;亦有少量第2代成虫出现在8月上旬。幼虫能危害苹果、梨等多种水果。第1代成虫开始产卵,当卵果率达1~2%时是化学防治的最适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对苹果和梨的防效分别为90%以上和83.1%。该项预测及防治方法对水果增产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梨是由单一位点S等位基因控制的典型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果树,其自交授粉结实率低,品质差,需配置授粉品种。因此,对梨品种S基因及品种授粉树合理配置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详细介绍了梨S等位基因的研究现状,并对迄今国内外鉴定出的500多个梨品种的S基因型进行汇总,对应用较为广泛的PCR-RFLP技术和S基因DNA序列分析法以及梨S基因芯片杂交技术进行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4.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梨枝圆盾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3代。主要为害时期为越冬代4~5月,第1代6~7月,第2代8~9月。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而以为害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防治上应重点抓好冬春修剪有虫枝条,保护利用天敌,以及果树开花前越冬代若虫期和6月上中旬第1代初龄若虫期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6.
新疆如今细须螨发生及为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石榴优势种害螨如今细须螨(Tenuipalpus hornotinus Chaudhri, 1971)发生,为害规律、分布型和防治关键时期,为综合防治须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调查区,按棋盘式取样法,选取20棵树,定树定枝观察如今细须螨发生、为害规律及树体分布状况,并选取几种中低毒杀螨剂,采用不同浓度进行药效试验,记录害螨死亡率.[结果]如今细须螨在喀什地区1年发生4代,以雌成螨越冬.8月初到9月初是为害高峰期,完成1代约需23~25 d.以若螨和成螨聚集叶背部的叶脉、叶柄附近,取食汁液,使叶片色泽褪绿发黄或呈暗红,提前脱落,致树势衰弱影响果实发育.如今细须螨在石榴树中多分布于南和东面.秋季清园、深翻、刮除粗老翘皮、保护天敌和化学防治等方法控制如今细须螨种群效果最佳.[结论]如今细须螨6月初第1代卵孵化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筛选对梨小食心虫卵具有高效触杀作用的药剂,旨在为该虫卵期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浸渍法测定三唑磷、辛硫磷、哒螨啉、噻嗪酮、灭多威、除虫脲、丙溴磷、氟铃脲、仲丁威、丁醚脲10种药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室内触杀效果。结果表明,25%丁醚脲EC、20%氟铃脲WDG、20%哒螨灵WP和25%噻嗪酮SC的各稀释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0.1%,对梨小食心虫卵基本没有触杀效果;90%灭多威WP 500倍液对梨小食心虫卵的触杀效果最高(死亡率99.33%),其次为100g/L丙溴磷乳油2 000倍液处理(死亡率97.67%);40%辛硫磷EC 500和1 000倍液、100g/L丙溴磷EC 2 500倍液、90%灭多威WP 1 000倍液的触杀效果均高于80%。综合考虑,建议使用90%灭多威WP的500~1 000倍液、40%辛硫磷EC 500~1 000倍液或50%仲丁威EC 500倍液进行梨小食心虫的卵期防治。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观察及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危害黑果枸杞的瘿螨种类,掌握田间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为综合防控瘿螨危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白枸杞瘤瘿螨Aceria pallida是危害新疆黑果枸杞的重要害虫,为害黑果枸杞的叶片、花蕾、花柄、果实、嫩茎及刺。4月上中旬开始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中旬形成第一次危害高峰期,10月下旬停止危害。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以雌成螨越冬,越冬场所主要在受害黑果枸杞植株老虫瘿内。  相似文献   

19.
不同摘袋时间对满天红梨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红皮梨的果实品质。[方法]选用"金果"条黑袋在陕西省白水县和蒲城县对满天红梨进行套袋,研究不同摘袋时间对满天红梨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摘袋时间越早,满天红梨的果锈指数、叶绿素含量越高,果实硬度越低。采收前25~35 d(8月上中旬)摘袋,果锈、日烧均严重,果实着色不良,果实硬度较低。采收前10~15 d(8月下旬)摘袋,果锈、日烧均较轻,果实着色良好,果实硬度较高,耐贮性良好。海拔较低的灌区要注意防止黑点病及裂果的发生,海拔较高、没有灌溉条件的塬区要注意防止日烧的发生。[结论]采收前10~15 d(8月下旬)是满天红梨最佳的摘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