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公害优质稻米及安全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市场对无公害优质稻米需求的与日俱增,就无公害优质稻米分类、生产上的限制因素等的分析入手,从栽培环境、品种、施肥、清洁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无公害优质稻米安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市场对无公害优质稻米需求的与日俱增,就无公害优质稻米分类、生产上的限制因素等的分析入手,从栽培环境、品种、施肥、清洁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无公害优质稻米安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衡阳市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祚武  林金桥 《作物研究》2006,20(2):178-180
根据衡阳市优质稻生产、粮食加工企业、农田生态环境的现状,提出了建设无公害优质稻谷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优质稻米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全面监控确保无公害优质稻米品质,防治结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切实加强领导、部门通力协作的促进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水稻生产及其产业化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健 《中国稻米》2003,9(5):30-33
水稻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粮食购销形势和稻米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 ,辽宁省优质稻米生产迅速兴起 ,水稻产业化有了新的发展 ,无公害生产面积逐年扩大 ,绿色稻米、有机稻米开发方兴未艾。一、近几年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1.水稻生产消费情况“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人们对安全、放心食品的需求 ,各地广泛开展无公害稻米生产。2000年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等地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的技术指导和浙江省、绍兴市农技推广基金会的扶持帮助下 ,在无公害稻米生产中除了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用剧毒农药 ,增施有机肥料、减施无机化肥等生产适用技术外 ,还开展了“稻鸭共育”技术试验。通过三年努力 ,“稻鸭共育”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2002年绍兴市应用面积达2000hm2,所产稻谷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抽样测定 ,19项指标全部符合无公害稻米标准。目前“稻鸭共育”技术已作为绍兴市无公害稻米生…  相似文献   

6.
张义勇 《北方水稻》2011,41(2):49-5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发展无公害稻米生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阐述了盘锦地区优质粳稻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控制、产地环境选择、培育壮秧、本田管理、无公害病虫综合防治、适期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为粳稻的无公害生产提供了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优质甜玉米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艳  田志宏 《杂粮作物》2003,23(6):346-347
无公害优质甜玉米生产技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从产地环境、栽培技术规范、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总结了无公害优质甜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大米生产中农药的合理替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对食用大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以往 ,我国稻米生产注重的是产量 ,对稻米品质不重视 ,稻米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 ,造成一些有害化学物质积累残留在大米内 ,人吃了以后会有不良后果。无公害大米生产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提出来的。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一般选择受工业“三废”影响少的地方 ,来自环境的污染少 ,大米中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我们用来防病治虫的农药 ,按以往习惯 ,许多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都应用在水稻生产中。按无公害大米生产要求 ,就要少用农药 ,尽量用低毒、低残留、对人体危害…  相似文献   

9.
湖南素称“鱼米之乡”,水稻生产历来是湖南引以自豪的一大优势。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用习惯已由过去的只求“吃饱”逐渐转变到要求“吃好”,因此,对稻米优质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湖南水稻生产只单一追求高产而忽视优质和其它多种用途,已不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有机稻米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阐述了有机稻米的概念,辨析有机稻米、绿色稻米、无公害稻米间的区别,对有机稻米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且对有机稻米的生产工序进行说明,在有机稻米今后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无公害稻米标准及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学辉 《中国稻米》2001,7(5):26-28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安全稻米产品的需求,提升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规范无公害稻米生产,加强无公害稻米的产品质量管理,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于2000年11月发布了《无公害稻米系列标准》,并于2000年12月30日实施。 无公害稻米是指按照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准则要求生产,其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无公害稻米质量标准的稻米。浙江省公布的无公害稻米对产地、生产技术、卫生质量上有以下一些要求。 一、产地环境选取和要求 无公害稻米生产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稻米品质问题已受到生产、贸易、消费等部门的普遍重视.优质稻的生产是我国粮食由自给转向商品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使我国稻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承担我国“八五”攻关“出口优质籼米新品种选育”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杜桂娟  王建国 《杂粮作物》2002,22(2):122-12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辽宁省生产和消费水平来看 ,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 ,这也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发展目标。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最大限度地限制外源污染物质进入农业生产系统 ,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 ,确保人们食物安全 ,有利于缓解加入WTO后国际上优质优价农产品对辽宁乃至中国市场的冲击 ,此外 ,通过创造无公害…  相似文献   

14.
四川是水稻生产大省 ,稻谷产量居全国第3位 ,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20万hm2左右 ,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 % ,总产量170亿kg,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0 % ,本应成为稻米外调乃至出口省份 ,但由于优质米生产落后 ,市场占有率低 ,使国内外大批具优质品牌的大米相继涌入四川市场 ,真可谓“守着金饭碗却没有饭吃”。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乃是当务之急 ,这是历史的选择。一、四川省优质稻生产的历史与发展四川省优质稻生产起步迟 ,发展慢 ,但潜力大、后劲足。1986年召开全省首次优质米评选会 ,揭开了优质稻生产的序幕 ,引进和选育了…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宁波市鄞州区稻米生产向优质化、安全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树立优质稻米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发集优质、营养、健康、安全于一体的稻米新产品很有必要。"曲树桥"牌优质、富硒、无公害、精制稻米及制品经过3年的开发和研究,已初步取得成功,在2010年中国第九届稻博会上获"优质大米"称号,在2011年第十届稻博会上获"金奖大米"和"优质大米"称号。  相似文献   

16.
实现优质粳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应以选用优质粳稻新品种为前提,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为基础,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关键,实行订单种植、产业化经营为保证。在栽培规范上围绕“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目标,综合组装运用培育水稻壮秧,建立合理群体,科学运筹肥料,节水调优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优化生育进程安排等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米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国内市场看,自1994年以后,由于市场中优质米受欢迎,劣质稻米出现了压库现象;从国际市场看,虽然我国稻米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由于米质较差,出口数量甚少。由此可见,稻米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由稻米生产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的严重障碍。因此,优质米生产已成为我国稻米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稻米品质的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谢伟东 《杂交水稻》2005,20(6):50-51
根据山区生产的稻米品质较优的实际情况,结合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提出了生产优质无公害稻米必须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树品牌创名牌发展我国优质米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不重视稻米品质。在食物短缺年代,人们也不重视稻米品牌。随着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经实现供求基本平衡,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已由数量不足转变为品质不犹、效益不高、市场不适销对路的矛盾。粮食问题也是水稻问题,调整优化水稻生产结构,提高稻米品质,开发优质稻米,创立稻米品(名)牌,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我国是稻米生产和消目的古老大国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水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是世界上约占1/2人口的主要食粮。人类的食物热量(热值)有23%来自稻米。亚洲…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总结了四川省近年来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