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达65万hm^2,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6%。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是玉米增产最重要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甘肃省选育推广的适宜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中晚熟玉米品种较多,而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早熟玉米品种较少。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苎麻榨菜套作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榨菜、苎麻是重庆市特别是涪陵区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推产业。利用苎麻冬闲地套种榨菜,既有利于苎麻生长,又增收一季榨菜。研究表明:本市中高海拔区域苎麻地可收获鲜菜头1750kg/667m^2,可产原麻217.3kg/667m^2。比不种榨菜的对照区平均增产8.7%(其中头麻增产11.6%);低海拔区域收获鲜菜头2250kg/667m^2,产原麻265.5kg/667m^2,比对照区平均增产10.8%(其中头麻增产14.4%)。而且“麻菜”季节茬口衔接合适,当年麻菜总收入可达到2500元以上/667m^2.该种植模式目前已在重庆市三峡库区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洪  和立宣 《中国稻米》2012,18(4):72-74
丽粳11号是丽江市农科所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一个早熟、耐寒、抗病、高产、稳产的粳稻新品种,适应于海拔2100.2500m的高海拔稻区种植。2007—2010年在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累计示范应用4128.73hm2,平均产量490.51kg/667m2,较对照增产15.1%,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5月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4.
1996年江西省常规早稻区试分为3组:早熟组10个品种.对照赣军舢37;中熟组11个品种,对照护红早1号;预试组8个品种,对照赣早税37和沪红早1号。区试主要结果如下:(1)早熟组:中丝3号1995~1996两年平均比CK增产2.87%,熟期早、抗性好;91-136两年平均比CK增产7.28%,表现稳产、高产;93-31两年增减产幅度不大,米质中上;中优早5号1995年较CK增产2.74%,1996年较CK增产5.57%,生育期较CK长5.75天,届中熟品种,米质优;中选7号1996年初试较CK增产13.01%,生育期较CK长6.25天,属早仙中熟品种;中组1号、鹰95-5、95-4…  相似文献   

5.
高油夏大豆徐豆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豆11号”是一个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含油率为22.7%,比目前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徐豆9号”和“泗阳288”分别高6.3和5.1个百分点,增幅分别为38.41%和28.61%。1999—2000年参加省淮北夏大豆区试,两年试验结果平均667m^2产202.64kg,比对照“泗阳288”增产2.44%。  相似文献   

6.
黄麻(新、引进)品种在闽南地区的产量(鉴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建基  曾日秋 《中国麻业》2006,28(3):128-132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3个黄麻圆果种和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2002-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90-2、C90-6、C89-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4.97%-19.34%,均达极显著水平。O-3、O-1、O-3(红茎)比对照种宽叶长果增产32.02%-34.21%,均达极显著水平。O-4(Ⅱ)比对照种增产12.28%达显著水平。C-1、C-5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1.90%和7.82%。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黄麻品种C90-2、C90-6、C89-6、O-3、O-1、O-3(红茎)、0-4(Ⅱ)、C-1和C-5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南豆8号为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8.2%。四川省大豆新品种早熟组区试,两年平均155.6kg/667m^2,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4.9%;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区试,平均产量为180.5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10号增产5.1%。适宜在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9个玉米品种露地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应遵义市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8年对引进的9个玉米品种进行露地常规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品种生育期差异不明显;试验品种抗病抗倒性强;方差分析显示青青16号、靖单15号、荣玉1410、敦玉735比对照增产显著,靖单14号、南S755、金玉666、渝豪单5号、云瑞1815比对照增产不显著或减产。结合品种特性分析,认为青青16号、靖单15号、荣玉1410、敦玉735四个品种较适宜贵州遵义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科玉3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玉3号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选育的大穗型高产玉米新品种。2006-2007年在长沙县黄花镇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2006年种植1666.7m^2,收干玉米籽粒1720kg,折合产量10320kg/hm^2,比同等条件下的登海9号增产10.7%,比临奥1号增产12.5%。2007年扩大到20hm^2,随机抽查5户农户进行测产,平均产量9717kg/hm^2,大大超过现有的推广品种。其中,东塘村的曹某种植1733.42m^2,收获干玉米籽粒1852kg,折合产量10684.5kg/hm^2。2008年该品种将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中高海拔中稻区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在连城县曲溪乡种植9个杂交水稻品种,以宜优673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品种两优688、中浙优10号、中浙优8号、花2优3301、特优716表现高产、优质,抗性强,综合性状好,其产量比对照增产4.8%~18.8%,适宜在中高海拔中稻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1.
法国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两年多项试验结果表明,FL1和FL2两个法国新品种,耐寒、耐旱、抗病、高产,适宜晋西北玉米春播特早熟区种植,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6.6%-18.1%,产量可达7000-7200kg/hm^2;高产型种植密度78750株/hm^2,优质高产型密度71250株/hm^2;果穗颜色鲜亮,鲜食加工价值较高。而且,某些优良性状还可作为品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优质抗病甜菜新品种中甜204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甜204(原代号8911)是以2个优质抗病多粒型有粉系按3:1比例配制的自然杂交组合,该品种1994-1998年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提高9.1%和13.9%;平均含糖率比当地对照品种提高1.6度和2.2度;平均产糖量比当地对品种提高24.1%和38.1%。抗褐斑病性强,平均褐斑病病情为1.0级,在病区一般比当地对照品种低2.5级左右;较耐根腐蚀和丛根病。适宜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北安地区,吉林省西部,辽宁省铁岭地区,内蒙古的中部,山西省大同地区,宁夏的银川,新疆的石河子、和静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南平市延平区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强、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2017年延平区引进3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并以当地主栽品种中浙优8号作对照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和两优332和隆两优黄莉占的综合表现较优,产量比对照中浙优8号极显著增产4.16%和1.77%,可以在延平区中低海拔地区种植推广。深两优1813比对照减产且中感穗颈瘟,不适宜在老病区内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陇东种植的优质抗旱节水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2009年对当地主推品种及引进品种进行了综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特殊年份中玉9号、富农1号、永玉3号等3个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施永基 《中国稻米》1995,(3):F004-F004
盐稻4号:原名91-3,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籼稻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结构协调,耐肥抗倒,穗大粒重,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熟期适中(稍早于汕优63),米质较优。抗白叶桔病,高抗稻瘟病,纹枯病轻。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94公斤,比对照扬辐籼2号增产8.2% 达极显著水准,居各参试品种首位。199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公斤,比扬辐籼2号增产2.1%。适宜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云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油杂1号是利用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系96F003A与恢复系96F045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22%,硫甙含量38.8μmol/g,含油量43.68%,恢复株率95%以上。1999--2000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223.2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8.19%,2000--2001年云南省夏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297.1kg/hm^2,比对照品种云油21号增产7.07%。  相似文献   

17.
海拔和肥料互作对美引烤烟品种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美引品种NC196和NC47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1 489 m和1 883 m)和肥料水平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NC196对海拔高度较敏感,而NC471对肥料较敏感;2个美引品种在低海拔烟区种植的均价、上等烟比例均高于高海拔烟区;NC196在低海拔的中、高肥力水平条件下栽培,经济性状相对较好,NC471在高肥力水平条件下栽培,经济性状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如东七号原编91-305,是我们从87-47(自育中间材料)×冈2组合中选育成。1987年更繁、1990年田间鉴定白粉病免疫,更繁、1991年稳定。1991~1992年鉴定,3重复平均亩产382.5kg,比如东3号增产7.22%,显著。1992~1993年如东县大麦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02kg,比苏引麦2号增产9.72%,极显著。增幅为6.83%~11.77%。1993~1994年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居6个参试品种(系)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6%,1994~1995年上海市区试亦为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4%,2年平均增产17.5%。1996年上海市审定定名为如东七号,准备代替…  相似文献   

19.
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区域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至2003年在广西不同蔗区进行甘蔗新品种引进筛选一年新植、一年宿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共8个,以新台糖16号为对照。结果表明:P44、Q141、MEX105三个品种平均667m^2蔗茎产量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增产达20.69%、17.85%、11.81%,田野种、湛江种、增产幅度为3.18%-8.24%,MY55—14、粤糖93/159比对照种新台糖16减幅为0.76%-2.96%;二年共6次蔗糖分分析,除MY55—14平均蔗糖分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下降0.95个百分点外,其它各品种都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提高0.08—1.17个百分点(绝对值,下同)。  相似文献   

20.
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地区复杂生态环境成功选育的集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为进一步探讨该品种的增产潜力.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及示范.总结提出了一套适于贵州高海拔山区推广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高产栽培技术.供大面积生产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