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松林 《茶叶》1998,24(2):105-107
首先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名茶的市场定位,充分了解名茶的商品属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的细分,避免产品雷同,尽量利用原有资源,其次,应按以一定规程和标准来创制名茶,生态条件,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加工技术与名茶品质风格密切相关,最后指出,要按以市场经济规律经营名茶。  相似文献   

2.
韩冬  李光泗  钟钰 《玉米科学》2023,31(2):181-190
构建粮食市场有效性分析框架,基于事件研究法基本思想,采用2008年11月~2020年8月相关数据,借助VAR、BEKK等模型分析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前后玉米市场有效性及变化。研究发现,市场化收购政策实施后,我国玉米期现货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市场的价格信息传递更加通畅,玉米市场有效性提升,政策改革目标已初步实现。为巩固市场化收购政策效果,防范国际市场因素造成国内市场异常波动,应当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导向,提升我国期货市场影响力,并完善配套措施、细化补贴标准,降低市场化收购对粮食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杨瑞林 《中国麻业》2003,25(6):304-306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这也是应对入世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麻类产品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重金属、化工原料、化学辅料等要严加控制;应推行市场准入制,加强对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应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标准体系。打破欧盟的“技术壁垒”,建立我国的技术壁垒措施。  相似文献   

4.
豇豆种子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豇豆种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目前,市场上豇豆种子品种繁多,本研究随机抽取28份市场上销售的种子对其常规指标进行了检测,以期为四川省豇豆种子质量地方标准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度及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市场集中度指标和依赖系数对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及依赖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各类茶叶的集中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小包装发酵茶、大包装发酵茶、小包装绿茶、大包装绿茶,其中大包装绿茶和小包装发酵茶的集中度在增强,小包装绿茶的集中度在减弱,而大包装发酵茶的集中度较为平稳;中国茶叶出口依赖性较强的市场主要是摩洛哥、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根据研究结果,作者认为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不断优化茶叶出口市场分布,以适当分散因市场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同时要继续关注并挖掘出口潜力较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正目标价格制度,就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和运行情况设定一个目标价格,市场价格过高,则以此为标准对低收入消费者补贴,价格过低,也以此为标准补贴生产者。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7.
欧洲茶叶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对进入欧盟地区的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MRL)标准(简称欧盟标准)。届时将取消目前使用的较为宽松的临时标准。这对中国茶叶在欧盟市场将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自从九十年代中期欧洲茶叶委员会对茶叶农残实行较严格的监控以来,发现中国茶叶样品中农残品种繁多,较严重的是有机氯、有机磷和菊酯类残留,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氰戊菊酯,1994年超标率(按欧盟标准0.1mg/kg计)为8.4%,1996年为11.1%,1997年红茶为16.4%,绿茶为27.5%,1998年红茶为42.7%,绿茶为37.9%;三氯杀螨醇,红茶1997年超标率  相似文献   

8.
宋代茶叶市场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05,27(1):22-23
我国唐代已形成网络型的全国茶叶市场.宋代茶叶贸易在唐代基础上形成了更为稳固的产销市场,市场层次更分明,市场容量更大.全国茶叶市场可分东南七路产地市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销地市场,川峡四路及西部和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销地市场,以永兴秦凤、熙河为中心的西北诸路及西夏、吐蕃地区销地市场.  相似文献   

9.
花卉出口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河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4):I0014-I0014
中国花卉的国际市场主要分为:日本市场、欧美市场、俄罗斯市场,其中日本市场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对象,同时我国也是日本进口花卉最多的国家。欧美花卉市场是比较高端的花卉市场,对于新优品种的需求量大而且要求严格。欧美市场对手我国来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长线市场。  相似文献   

10.
茶叶市场开放以后,茶叶市场空前活跃,出现了购销两旺的局面,调动了茶叶生产者的积极性,给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由于政策的不够完善及某些配套措施没有跟上,市场的开放也曾给茶叶生产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本文就茶叶市场的开放对生产的反作用及其对策进行讨论。一、市场开放对生产反作用的表现 1.因部分茶叶抢手好销导致采摘过度.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08,(8)
一、当前茉莉花茶销售基本情况当前在华北茉莉花茶仍占有50%的市场,虽然逐年下降,但仍然是主要的市场。高档茉莉花茶销售量越来越大,中档市场萎缩,低档主要是走量。  相似文献   

12.
6月21日至7月1日,本人专程前往北京,对北京茶叶市场进行调查,在调查期间,先后深入北京市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福丽特茶叶批发市场、昌平区燕丹、太平庄、海淀区青河、法国家乐福北京超市、丰联商场超市等地对茶叶市场作了一次初浅调查,现就调查情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6,18(1):21-23,F0003
人参系列有许多种产品,移山参是其中一种,在山参市场流通已有400多年历史,就数量而言约占市场五成以上。可是各地中医药院校缺乏标准样品,对它少有研究,在中药材商品学上留有缺憾。2005年药典取消“山参”项,新增“林下参”项,所谓林下参,实指林下人工撒播园参种子,自然生长,让  相似文献   

14.
《垦殖与稻作》2004,(B04):13-13
一、各地充实地储稻谷库存,有力支撑后市大米及稻谷的市场价格。南方产需格短时间的大幅上涨。据此,各地积极按照国家要求,在努力充实当地储备库存,对当前稻谷大米市场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广东茶业》1998,(4):1-1,21
随广东省食品工业协会茶叶专业分会会员代表一行60多人,于12月15日(会员大会期间),参观了广东茶叶综合批发市场,眼见这座茶叶市场屹立珠江河畔,巍巍大楼,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可谓广东茶叶市场之娇娇者。市场位于广州市区珠江南岸,海印大桥旁(广州市东晓路31~33号),与珠江北岸广州市最大的海印电器城、海印布匹城仅一桥之隔,南岸海印食杂市场近在咫尺。内环路直经门前过,东晓路直通洛溪大桥,联接番禺、顺德、佛山、中山、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带,日夜车流人流不息,是一处商贾之黄金地。  相似文献   

16.
《垦殖与稻作》2004,(2):52-54
最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往年的显著特点,笔者认为: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把握后市市场供求规律和市场价格趋势,及时把握机会适时购销,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为此,试作如下分析,供商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经营者集中,被并称为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本文主要集中研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对于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标准,认为该标准存在的内容过于空洞的问题,同时也简单叙述了我国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认定标准以及可能存在的立法内容不足、反垄断法执法机构混杂、相关法律责任缺失的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就完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相关法律规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矫江  姜莹  刘艳霞  黄峰华 《中国稻米》2021,27(4):117-121
随着肉、蛋、鱼等副食消费量的增加,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呈减少趋势。差异显著的高中低消费市场,使大米与烟、酒、茶一样,成为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特殊商品。本文研究介绍了我国食物消费变化和大米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好大米的影响因素和大米品牌打造要点。要提升大米销售价格和经营效益,一是加工企业应重视产地环境,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打造产地品牌;二是针对“基地到餐桌”各环节采取综合措施,重视消费者可鉴别的市场标准及内在质量生产好大米,并注册商标打造企业品牌;三是各类安全大米、营养大米和功能大米等,应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标准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了我国稻米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层面计划生产稻谷、建设“水旱转换田”和扩大优质粳稻米出口,对减少陈米损失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棉花流通市场法律规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国务院做出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决定 ,2 0 0 1年国家全面放开棉花市场 ,我国棉花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棉花流通的市场化 ,棉花流通市场化程度越高 ,越需要法律规制。但棉花流通领域中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从市场法律规制角度 ,提出棉花流通市场规制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及法律规制的体系内容结构 ,对规范棉花流通市场略做探讨。  相似文献   

20.
福建乌龙茶产业的特点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与主产区,2005年,全省乌龙茶产量达8.59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6.48%,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34%。福建乌龙茶在全省茶叶中的比例和地位逐年提高,市场拓展空间大,已成为福建茶叶开拓市场,提高综合效益的主力军。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普洱茶异军突起,国内市场已形成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三足鼎立的态势。作为乌龙茶大省,福建省要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在绿茶和乌龙茶并重的前提下,做优做强乌龙茶产业,确保在未来的茶叶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