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新的制种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在棉花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随着杂交棉生产的日益扩大.人工杂交制种的规模和难度均在增加,探索高质量、低成本的人工制种技术是杂交棉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几年来在生产基地一线从事棉花制种的经历.摸索出一套提高杂交棉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1年夏天,对于棉花制种产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制种用工难、工价高、利润空间小、放弃面积大,困扰着制种生产商和农户,棉花人工杂交制种步履艰难。豫东地区鹿邑县是我国棉花人工杂交制种的重要基地之一,有10多年的制种历史,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30多年历史.1996年被列为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种子产业是宁都县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一项高效产业,曾为县乡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近年来.宁都县制种基地农户对杂交水稻制种积极性不高.制种面积难落实.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通过近50 a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究与实践,先后形成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体系及机械化制种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具有生态优势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杂交水稻制种规模与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尚存在制种组织管理模式欠规范、基地建设速度较慢、新技术推广迟缓,制种技术实施不及时、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确保中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政企协调配合共同建设具有高标准农田与先进设施设备的专业化制种基地;严格实施种业企业基地准入制,完善制种经纪人资质管理;加强新组合制种技术研究,加快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进一步规范制种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减少.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发展和研究利用的情况,从棉花人工去雄授粉.棱雄性不育系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和化学杀雄荆制种4个方面时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概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杂交棉花的抗虫性、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在生产中得到了棉农的广泛认可,种植面积在逐步扩大,全国每年需要杂交种子量在600万公斤以上。为了提高制种产量,保证制种质量,近年来各棉花制种公司已开始将制种基地向丘陵、山区的非植棉区扩展。通过几年的制种实践证明,丘陵山区非植棉区的光照、气温、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都适合棉花杂交制种,并且在产量与种子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刘平 《中国稻米》1997,(3):22-22
为探讨赤霉素的使用剂量与母本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关系,寻找粳杂制种赤霉素最佳使用量,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安排下,我们于1993年在陈埠乡瓦院制种基地进行了粳杂制种赤霉素最佳用量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设计及方法选择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中等、父母本花遇良好的80优9号制种田块,采取大区对比试验,每处理3厢,厢长20m,宽1.8m,顺序排列。在父本见穗5%当日喷第1次,各处理用量均为0.162g,单喷父本;第2天喷第2次,各处理用量分别为0.243g、0.324g、0.405g、0.486g,单喷父本;第3天喷第3次,父母本…  相似文献   

9.
新疆拥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在玉米制种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常年制种面积在3万hm2左右.制种产量达到15万t以上。新疆杂交玉米制种主要分布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山前平原或洪积扇。以及伊犁河谷的地方乡镇和兵团农场.南疆的阿克苏等地。这些制种基地土层深厚.水源和灌溉条件较好.〉10℃的积温3200℃左右.适合玉米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种棉的效益和种棉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棉种市场疲软。给棉种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和挑战。生产资料价格猛涨.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制种田块过度分散.使棉花杂交制种质量越来越难保证.单位面积产量水平也徘徊不前。生产实践表明.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农民种棉的效益和种棉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棉种市场疲软.给棉种业带来了新的危机和挑战。生产资料价格的猛涨,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制种田块的过度分散。使棉花杂交制种的质量越来越难保证.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也徘徊不前。生产实践表明.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香125S和D68的特性,并提出了选择好制种基地;定好3个安全期;合理安排“倒播差”;培育足蘖壮秧;协调亲本群体;科学运筹肥水;巧施“九二0”;提高人工辅助授粉质量;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制种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长清区是玉米制种大区,有30余年的制种历史,目前制种仍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如何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是制种工作的重点。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制种基地建设,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组成种子企业、基地利益共同体是巩固和发展基地,提高制种质量、产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中,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偏高、自交结实、制种基地选择和季节安排不妥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是影响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因此,选育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通过技术手段强化除杂,根据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光特性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并合理安排制种季节,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和严格制种的田间纯度检测,是控制两系杂交粳稻制种纯度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大鹏 《作物研究》2007,21(3):182-183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京郊怀柔基地,探索出一套山区旱地玉米制种的综合制种技术,包括基地选择、精细播种、花期调节、去杂去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晾晒等,保障玉米杂交种高质量、高纯度.  相似文献   

16.
棉花杂交制种的纯度直接影响杂交种生产、销售和应用。因棉花杂交制种过程中,混杂和搀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中国杂交棉人工制种基地的发展变迁,并对杂交棉制种基地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指出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产上杂交棉制种用工多、种子生产成本高的现状,从简化棉花采粉和授粉环节入手,分别设计了田间快速采粉器和低温贮能式授粉器,用于棉花杂交制种,可增加父本田产量,显著提高棉花制种工效,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江山市石门镇新群村是一个杂交棉制种基地村,1997年建立制种基地,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制种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特别从2001年引入慈抗杂3号亲本以来,全村制种规模逐年扩大,F1种子单产不断提高,种子纯度高、质量好,深受各棉区的欢迎.其中制种户王章刚,2002年以来连续3年进行慈抗杂3号组合制种,F1种子单产均超过2250kg/hm^2.2004年该用户制种面积660m^2,收F1种子实产175.5kg,平均产量达2661.0kg/hm^2,连皮棉产值达102300元/hm^2.现将该户近年来的制种经验和技术环节总结如下,以供各地制种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无检疫对象小麦制种基地建设的现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提出搞好无检疫对象小麦制种基地建设.关键在于严把产地检疫关,从产地检疫入手.研究制定《无检疫对象小麦制种基地建设规程》.有计划、有步骤、周密细致地做好亲本种子管理、选址申请和审批、田间检验检疫、产地检疫合格证签发等产地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