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河南是花生生产大省.花生种植面积居我国各省份之首,年总产居全国第2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粮油争地矛盾日益突出.麦套夏播花生逐渐成为河南省花生产区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选育增产潜力大的早熟高产大果花生品种,以适应生产需求,是花生育种工作的当务之急。进入21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提高籽仁中油酸含量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品质育种目标之一。采用传统杂交育种方法,结合SSR标记应用和种子无损伤品质选择技术,选育出高油酸小花生品种花育51号、花育52号和高油酸大花生品种花育951。本文主要介绍三个高油酸花生品种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3.
1 鲁花A-1的选育 1.1 育种目标 具有优良的外观及内在品质,早熟、高产、高油的传统型大花生品种. 1.2亲本选配 该品种的母本为花32品系,是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利用徐州68-4与白沙171杂交选育而成,父本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引进的由广东省白沙农场选育的伏花生白沙1016. 2 选育经过 2002年从B1(花32×白沙1016)种子繁殖田中选出的优良单株.2003年种成株行,种子混合收获.2004~2007年进行株系观察鉴定,并进行示范对比.2008~2009年在山东省进行多点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湖北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湖北省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4.
以对黄曲霉具有不同抗性的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人工黄曲霉接种测定和品质性状的分析,探讨花生品质性状与抗黄曲霉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高低(PTI值)与品种黄曲霉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而种子可溶性糖、蔗糖和蛋白质含量与品种抗黄曲霉侵染能力无关,花生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花生抗黄曲霉育种选育的品质性状标记。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省花生生产和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革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科学种植花生,选育、引进及繁育新品种,研究配套栽培模式,加强生产、科研、外贸的优势联合.建立花生出口生产基地,优化内外贸经营机制,整顿花生市场秩序,提高生产和流通效益。  相似文献   

6.
加快福建省花生产业化发展 促进花生生产上台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我国花生生产发展情况, 分析了福建省花生生产经营现状以及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根据福建的省情特点,提出了福建省花生产业化发展的设想。指出了优化种植结构,扩大花生种植面积的途径;并提出了建立花生种子繁殖基地和种子产业,油料基地和食油产业,食用花生基地及果仁食品产业,以及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水平的设想。同时亦指出了实施花生产业化发展应注意的问题。这对加快福建省花生产业化发展,促进花生生产上台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辽西地区的优势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对花生质量和品质要求的提高,花生安全生产已成为当前花生生产的当务之急.作者从辽西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入手,就栽培环境、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黄曲霉毒素污染等方面提出安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花生空间诱变及SSR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以返回式卫星搭载花生品种粤油7号种子为材料,经过3年地面种植和选择,获得21个变异株系。选用110对SSR引物对21个变异株系进行SSR多态性分析,有5对引物的扩增在变异株系与对照品种之间表现出多态性。说明太空能够诱导花生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空间诱变可作为花生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省花生产区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在花生种子的选留、提纯复壮和选育新品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种子工作也存有不少问题,收刨失时,贮藏不好,造成大调大拨;提纯复壮工作跟不上,造成生产用种混杂退化;新品种推广不快。如不抓好种子工作,必然会使明年和今后花生生产产生被动局面。因此,对花生种子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诱变育种效率,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采用了各种物理诱变因素以及物理和化学诱变因素综合处理作物种子,改变作物遗传基础,以达到选育新品种的目的。 一九七八年,我们用γ射线、中子射线和γ射线加化学诱变剂综合处理花生干种子,以便观察比较它们的诱变效应,并期望获得有利变异。选育新品种。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采用杂交新育品种“花28”,该品种是早熟中粒花生,株高30—40公分,分枝10条左右,荚果中大,普通形,产量水  相似文献   

11.
杨建群 《花生学报》2003,32(Z1):52-55
针对我省花生生产和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革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科学种植花生,选育、引进及繁育新品种,研究配套栽培模式,加强生产、科研、外贸的优势联合,建立花生出口生产基地,优化内外贸经营机制,整顿花生市场秩序,提高生产和流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施钙对蔓生型花生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Adams,J.F.等在花生生产上,钙是土壤中最可能缺乏的矿物质养分。花生缺钙会降低荚果饱满度,从而降低产量。缺钙不仅影响花生胚芽发育,还能降低种子活力,胚的发育良好对种子萌发非常重要。Cox等(1976)指出,大...  相似文献   

13.
选育和组配一个好的玉米杂交种是需要育种人员长时间的极大付出才能获得.相对于种子生产和大田推广而言.因亲本种子的退化和混杂而使一个好端端的玉米品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丧失活力:另一方面.由于对玉米亲本的提纯复壮不规范.盲目追求种子纯度而忽视群体的基因效应.导致父本或母本自身的一些优良性状或基因丢失.使优良品种过早地失去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离子注入对花生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山东烟台选育的鲁花10号花生(Arachishypogaea L.)种子,用离子注入机分别注入0(即对照组)、1×10^12 Cu、1×10^11 Cu、4×10^11 P、9×10^11 P。结果发现,注入9×10^11 P的花生,其植株的叶片数目、开花数目等均优于其他组;注入1×10^12 Cu的花生,单株结实数、百粒湿重、单株产量等最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幼苗叶片进行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注入1×10^11 Cu、9×10^11 P、4×10^11P的花生幼苗的酯酶活性增大。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以9×10^11P和1×10^11Cu组所诱导产生的优良生物学性状较多,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5.
找出差距,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山东花生的竞争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山东花生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山东花生竞争力的对策。主要包括:①搞好突破性品种的选育和品种的布局与更新;②建立优质花生生产基地,确保花生产品的优质和安全性;③成立省级花生协会,促进花生产业健康发展;④进一步提高花生深加工水平,提高花生食品的竞争力;⑤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自主创新提高花生产业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6.
山东花生生产当前主要问题、成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目前山东花生生产的主要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科研投入,注重高潜力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突出物化创新,进一步开发旱薄地增产技术,深入研究影响花生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子,切实建好以无公害栽培为主体的优质花生生产基地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场种子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4年在上海农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良繁中心.主要承担三大任务:一是品种选育.二是基础种提纯复壮.三是品种试验。种子生产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种提纯复壮和品种试验.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坚持,使得上海农场种子公司的种子生产和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是农业生产中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十五”期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了“种子工程”。各地种子公司相应都建修了库房、晒场、种子精选、加工等设施.“四化一供”的种子体系基本形成.一批专业技术干部,在良种选育、推广和种子销售等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7年国办40号文件出台.县级以上的国有种子公司全部改制。成立了种子管理站。种子销售职能进行转换.全为民营,固定资产设施上交国资委.人员进行了分流。  相似文献   

19.
1989-1990年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系统研究了花生叶面喷施DPC对荚果和种子中乙烯、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DPC可增加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的乙烯释放量。2.在花生种子发育前期。DPC提高了种子中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含量。3.在花生种子发育中后期,DPC处理的胚芽、胚轴和胚根中具有较高的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而子叶中二乾的含量则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刘国生  张同志  温梅菊 《花生学报》2003,32(Z1):485-486
招远市农技推广中心建立了19.53 khm2出口专用花生新品种生产基地,并全面实施了"A级"、"AA级"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了花生的利用价值.并在全国辐射推广了314.7 khm2,增收8.8亿元,走出了一条花生种子良种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产、研、销一体的新途径.本文仅就出口专用花生新品种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