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盐池县风沙区聚落的人居环境荷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沙区人居环境状况,衡量区域人居环境荷载水平,依据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以盐池县北部风沙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以“人”为核心,从聚落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3方面对其人居环境荷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聚落人居环境的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均以中等荷载为主,生活空间以低等荷载为主;2)聚落的人居环境荷载可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其分别占区域面积的32.1%,39.7%,28.2%.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明了沙区人居环境荷载能力,研究区高等聚落人居环境荷载面积较少,整体人居环境荷载能力较低,需加强人居环境管理,整体提高聚落人居环境荷载水平,以保障沙区人居环境安全,同时也为当地资源合理配置、沙化治理、水土保持及聚落格局优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玉林市苏烟小流域是全国首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试点工程建设主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区域水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使小流域达到了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目标。介绍了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新世纪人类理想的人居模式,文章总结了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产生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政治型生态城市、经济复合型生态城市、资源型生态城市、海滨型生态城市5种主要模式,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步骤和重点内容,并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青岛市保护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保育修复区、生态工程治理区、生态农业保护区及人居环境保护区"多重防护区理念,进行措施布局,并按照青岛市不同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总结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建设技术体系,包括河道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生态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5个方面,阐述了三道防线的具体布局措施,并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清流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及水环境为核心,建立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四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并结合实践,对该流域建设的重点、目标和成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该研究综合运用遥感影像、兴趣点、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3个维度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GIS空间分析对2010—2020年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开展了动态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但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人居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空间上呈现西南部相对下降,东北部逐渐上升的演变趋势;2)从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内部来看,2010—2020年生产空间质量指数稳定上升,较高及以上质量等级县域的分布已从洞庭湖区南部转向东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生活空间质量指数明显提高,呈现由市辖区逐渐向外扩张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生态空间质量指数基本保持不变,空间上呈现顺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梯度递减的分布特征;3)影响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乡村经济活动强度、生物丰富度指数、乡村休闲设施密度、农业机械化水平、乡村电力设施水平、医疗情况和水文指数。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充实、丰富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理论成果,同时也为推进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和乡村振兴状态监测提供了数据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水利部在全国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以来,全国已建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00多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效保护了水库水源,明显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善民生,坚持群众参与,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开拓创新。各级水利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典型示范,营造良好氛围,着力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着力抓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与之配套的生态清洁型流域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能源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详细分析了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内涵、特征和意义,重点探讨了通过开发利用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化利用农、林、牧废弃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能源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等途径来实现农村能源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孝义市曹溪河流域系汾河二级支流,属于黄土梁状丘陵低覆被侵蚀类型区,面积28.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7.6 km2,占97.9%.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5 000 t/km2·a,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坚持“生态、清洁、安全、发展、和谐”的理念,先后大力实施了生态治理及修复工程、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工程、点与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山洪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工程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六大”水保生态治理开发工程,基本实现了景观优美、安全清洁、人居舒适、经济发展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头道沟小流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系统特征,在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代表性、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从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水土流失与流域水系综合治理3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生态清洁度综合评价框架体系。研究表明:影响三道沟小流域生态清洁度的主要参数有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农业发展、水土流失与水系综合治理;三道沟小流域系统处于稳定、协调的“清洁”型良好发展状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控制了面源污染并改善了当地生产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生态、清洁的水源和宜居的环境;可为低山丘陵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效果评价和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居环境适宜性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化和驱动性因素,为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由社会、经济、生态和建设环境4个维度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法等对2009,2013和2017年江苏省65个县域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①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空间分异显著,总体呈现出"局部连片",自南至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变化上,人居环境适宜性自南至北递减的空间分层显著度降低,中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地区连片分布趋势减弱。②2009,2013和2017年的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平均得分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432,0.475,0.494和0.179,0.192,0.165。研究末期95.38%县域的人居环境适宜性得分上升,人居环境县级区域性差异减小。研究期间内,苏南地区各县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排名较稳定,苏中和苏北地区波动性显著。③地理探测研究表明,经济环境是江苏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社会和建设环境是关键动力,生态环境是次要动力。[结论]未来江苏省应扩大经济规模,刺激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及均等化,并主要通过缓解老龄化危机,加强区域人口资源流动,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等方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实施生态清洁流域治理 全力打造永康绿水青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康市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经验包括:一是科学规划,绘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蓝图;二是因地制宜,通过水源保护、村庄建设、河道水环境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展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三是多管齐下,通过充实领导力量、加大投入保障、建立长效机制,统筹做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广德县九龙小流域以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为主线,立足自然、人文资源,统筹布局实施美好乡村工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治理工程、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现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有序、居民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高等建设目标,做到了新时代生态治理体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中,遵循自然规律,在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同时,采取禁牧、轮牧、休牧和生态移民等措施,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同时,内蒙古重视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机构建设、执法体系建设、生态保护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等经验值得南方省市学习借鉴。建议进一步推广生态自我修复工程,扩大生态修复范围;自然生态修复与人工生态修复结合;生态保护与生态移民、资源开发与城市化结合。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充分发挥防治面源污染的作用、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在水土保持项目中引入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十分必要。基于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实践,提出了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防治思路、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和组织管理对策,介绍了近年来陕西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以大宁县昕水河城镇段河道治理为例,分析了目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治理中应考虑的生态治理、生态自然修复等水土保持新理念,将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河道治理构景体系,探索了恢复河道的生命气息,提升城镇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生态治理城镇河道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园林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环境。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进行转移,城市也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聚集地。在人居环境中引入园林设计,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塑造城市形象,展现生产城市的良好生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绿色,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未来人居环境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平凉中心城区地形地貌特点和雨洪资源条件,在指出城区生态湿地建设存在汇流蓄储设施少、雨洪资源重"排"轻"蓄"、生态湿地缺乏全面规划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南部山区径流截蓄与城区雨洪资源化集蓄利用结合起来,建设泾河滩地型、流域层级接续式、城区多点式生态湿地,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湿地建设空间,构筑城市生态屏障,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有效措施。在金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预防修复、坡面整治、沟河道整治、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使小流域生态及人居环境得到了提升,特色产业得到发展,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后,需加强管护、强化监管,以确保各项措施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