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成都麻羊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成都麻羊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为其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2×3 3因子试验方法,对成都麻羊不同年龄(周岁和成年)、不同性别(羯羊和母羊)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腰大肌)的肉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成都麻羊肉平均氨基酸总量、成人必需氨基酸和婴儿必需氨基酸分别为(21.41±1.93)(、9.27±0.89)和(10.74±1.02)mg/100 mg。所测17种氨基酸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解剖部位羊肉间存在差异。除苏氨酸外,其余所测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周岁羊肉分别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成年羊肉;氨基酸总量、成人必需氨基酸母羊肉均显著大于羯羊肉(P<0.05),背最长肌显著大于股二肌和腰大肌(P<0.05)。成都麻羊肉7种矿物质含量,除钙外,成年羊肉均高于周岁羊肉,羯羊肉高于母羊肉,股二肌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结论]成都麻羊肉具有营养丰富、肉质优良和肉味鲜美的宝贵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粤北山区不同养殖模式下麻鸡肉质的理化评价标准。[方法]以清远麻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养殖模式下清远麻鸡的物理指标(肉色、嫩度、持水性)和化学成分指标(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胶原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分级,得出了粤北山区麻鸡肉质的理化指标评级范围。[结论]该研究制定了粤北山区不同养殖模式下麻鸡肉质的理化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泾县农贸市场猪肉品质状况。[方法]从安徽省泾县农贸市场共选取8头土种猪和杂交猪,分析其肉质性状。[结果]肌肉成熟后,杂交猪的肉色为2.9左右,低于土种猪。杂交猪和土种猪的pH值和滴水损失都在正常范围内。杂交猪的水分含量为71.62%,高于土种猪。杂交猪和土种猪的肌内kg脂肪含量均高于3.0%,达到理想值。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杂交猪的肌肉剪切力为3.80 kg,大于土种猪,说明我国地方猪肉嫩度小于外来猪,且含有我国地方猪基因频率越低的猪肉嫩度越大。[结论]滴水损失小、肌内脂肪适宜和水分含量低是地方猪种肉质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4.
巴什拜羊肉不同部位的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巴什拜羊不同分割部位肉的理化性质,为建立羊肉品质评价标准的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9月龄的巴什拜羊17只,取宰后24 h的肩肌、臀肌和背最长肌,对其常规营养成分、解冻滴水损失、熟肉率、pH值、系水力、肉色、剪切力、胶原蛋白及溶解度、结缔组织滤渣和肌原纤维断裂指数(MFI)进行测定.[结果]在不同部位间,肌肉的粗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pH值、肉色度值和系水力有极显著差异(P<0.01);总胶原蛋白含量、MFI、肉色L*值和b*值、剪切力有显著差异(P<0.05).肌肉的剪切力与熟肉率、胶原蛋白含量、胶原蛋白溶解度、结缔组织滤渣含量和MFI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肉色几乎与各项肉质指标呈正相关,系水力呈负相关;pH值与粗脂肪、系水力呈正相关,与解冻滴水损失、水分和胶原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部位因素对羊肉的粗蛋白、胶原蛋白含量、MFI、pH值、肉色、系水力和剪切力的影响较大.背最长肌的租蛋白、胶原蛋白含量、色度值、熟肉率和MFI较高,水分含量和剪切力较低,具有肉色鲜艳、肉质嫩等特点.不同部位羊肉理化性质与品质特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何鑫淼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24-9624,9683
[目的]为民猪的保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皮特兰猪为父本,以民猪为母本,通过杂交得到皮民杂交猪,达90 kg体重时进行屠宰试验,并对其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皮民杂交猪瘦肉率、眼肌面积、剪切力较民猪均有显著提高,而含水量、肉色与民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系水力、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较民猪低.[结论]皮民杂交猪能够很好地继承民猪的优良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甲醇-氯仿法(JL法)和索氏抽提法(SS法)提取肌内脂肪的效果,研究猪肌内脂肪含量与胴体质量、背膘厚、嫩度的相关与回归关系。[方法]屠宰测定了279头四元(皮杜长大)商品猪的胴体质量、背膘厚和肉嫩度,并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对肌内脂肪含量与其他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回归及通径分析。随机挑选92份肉样,采用甲醇-氯仿法重新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并与相应样本的索氏抽提法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与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索氏抽提法测得的肌内脂肪湿含量和干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r=0.996,P0.01);甲醇-氯仿法和索氏抽提法测得的肌内脂肪湿含量之间也极显著相关(r=0.909,P0.01),但索氏抽提法测得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甲醇-氯仿法(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与胴体质量、背膘厚及嫩度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背膘厚与胴体质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0.629,P0.01),但肌肉嫩度与胴体质量、背膘厚无显著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和肉嫩度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而胴体质量与肌内脂肪含量不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结论]索氏抽提法和甲醇-氯仿法均可作为有效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但在比较品种或个体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时,需要使用同一种测定方法获得的数据;肌内脂肪含量与背膘厚、嫩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7.
猪CAST基因PCR-RFLPs与肉质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PCR-RFLP技术对新荣昌Ⅰ系猪(70头)的CAST基因进行多态分析,并就限制性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新荣昌Ⅰ系猪肉的嫩度、肉色、滴水损失、失水率、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发现的CAST/MspⅠ酶切位点中,DD基因型与肌脂含量IMP(%)存在显著正相关;CAST-RsaI酶切位点中,EF基因型与失水率LMR(%)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9.
德州驴和华北小驴肉质物理化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驴肉的嫩度稍好于华北小驴,失水率高于华北小驴,而肉色稍浅,肌内脂肪含量少。肌肉的嫩度以腰大肌最好,其次为背最长肌、臂二头肌和半膜肌。肌内脂肪大小顺序为背最长肌>腰大肌>半膜肌>臂二头肌,肉色由深到浅顺序为臂二头肌、半膜机、腰大肌和背最长肌。试验进一步表明,驴肉嫩度适中,多汁性好,脂肪含量适中,肉味浓郁香鲜。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讨了肌肉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比较了鄂西黑猪、长白猪♂×(野猪♂×鄂西黑猪♀)♀三元杂交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肉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显著高于长白猪♂×(野猪♂×鄂西黑猪♀)♀三元杂交猪和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P0.05),而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的肌肉24h的pH值、滴水损失和嫩度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相关分析表明,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苹果酸酶活性与肉色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以通城猪为母本与瘦肉型大白猪杂交培育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的培育效果,对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进行同期对比试验,测定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胴体长、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肉质性状(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等)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鄂通两头乌日增重((596.27±90.24)g/d)极显著高于通城猪((513.28±90.31) g/d,P0.01),瘦肉率(49.56%±2.21%)极显著高于通城猪(43.47%±1.39%,P0.01),背膘厚((34.73±0.94) mm)极显著低于通城猪((38.80±0.96) mm,P0.01);通城猪大理石纹评分与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3.47±1.16、3.45%±1.11%,与通城猪相比,鄂通两头乌肉质性状中除了肌内脂肪含量(2.72%±0.87%)有降低外,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两品种仅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在保留通城猪优良肉质性状的同时其生长和胴体性状得到了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选用24kg左右的去势撒坝猪及其约长撒三元杂交猪各7头,根据基因型分成两组, 按活重变化分为3个试验期 (前:20~35kg,中: 35~60kg和后期60~90kg),在同一试验期内饲喂同样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当活重达90kg进行屠宰试验,研究杂交改良对云南省本地猪种撒坝猪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撒坝猪通过杂交改良后,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显著提高,但其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杂交后代肌肉水分显著地增加(P<0.01),相反,肌肉粗蛋白(P<0.05)、粗脂肪和肌内脂肪(P<0.01)显著地降低。杂交后代的系水率、保水率、肉色、嫩度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大理石纹、熟肉率、滋味、多汁性和汤味显著下降(P<0.05)。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变化较为显著。杂交后显著地降低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P<0.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密度分别降低了22.3%,22.8%和19.3%。肌纤维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杂交后显著地增加了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P<0.01);腰肌、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分别增加了22.5%,18.1%和18.9%。  相似文献   

13.
青山羊肉品理化性状及其食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方法,对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济宁青山羊按其不同的年龄(6月龄和12月龄)和不同的解剖部位(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品的理化性状和食用品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因素对肉品的颜色、干物质、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密度、必需氨基酸和多数矿物元素的含量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部位因素对肉品的保水性能、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和多数矿物元素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比较而言以12月龄青山羊肉品理化特性和食用品质性状优于6月龄青山羊的肉品,背最长肌优于股二头肌。研究科学而客观地揭示了青山羊肉品具有营养丰富、肉质优良和肉味鲜美的宝贵种质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为提高猪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不同品种的猪(鄂西黑猪、长野鄂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比较了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以及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长野鄂(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肌肉pH2值、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结论]猪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肉色呈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性状对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海门山羊和波尔山羊×海门山羊F1公羊为研究对象,对海门山羊不同性别与不同部位肌肉的组织学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海门山羊母羊股四头肌肌纤维面积及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大于公羊(P〈0.01),而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和肌原纤维直径、肌节、I带、A带、H带长度极显著小于公羊(P〈0.01);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肌纤维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特性也存在显著(P〈0.05)与极显著差异(P〈0.01);海门山羊公羊的肌纤维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糖原颗粒和脂肪滴,说明其氧化代谢率高,保水性能强,柔嫩多汁,肉质优良。[结论]为海门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发和利用以及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牛肉质性状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肉的内在品质,尤其是牛肉的嫩度,不仅与屠宰后肉的处理有关,而且还包括遗传、营养和饲养等影响活体的肌肉特性有关因素。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基因型肉品质的不同主要是通过结缔组织的特性、肌间脂肪的含量与组成分和肌纤维的特性。这些不同主要引起肉色和烹饪失水率的不同,还会引起风味和嫩度的不同。抑肌素基因的突变会引起肌肉的过度生长,促进糖分解肌肉纤维的代谢,还会导致胶原质和肌间脂肪含量的下降,从而影响肉的品质。肌间脂肪含量是高遗传变异的,嫩度是中等遗传变异的,风味和多汁性是低遗传变异的。决定结缔组织或肌纤维特性的一些关键基因的多态性都已经被鉴定,因为它们都与肉品质性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波尔山羊肉品品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子多水平重复的试验方法,通过对波尔山羊肉品不同性别和不同部位的组织学性状和理化性状等品质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山羊肉品的pH值、失水率、系水力、熟肉率在性别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肉色和大理石纹在不同部位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差异。肌纤维密度在性别上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并且肌纤维密度存在显著的性别×部位互作效应,水平组合间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波尔山羊母羊背最长肌>波尔山羊母羊股二头肌>波尔山羊母羊臂三头肌>波尔山羊公羊背最长肌>波尔山羊公羊股二头肌>波尔山羊公羊臂三头肌。揭示了波尔山羊的肉品品质特性,综合评定波尔山羊肉质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