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我县养鳖池在3—4月间,未开食前,经常有些病鳖从水中爬上岸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抓起后放于水边能迅速爬入水中,不久又会爬上岸来。经隔离后,在2—3天必定死亡。1995年养鳖专业户章仕华所养鳖患该病的死亡率达池内总鳖的30%,1996年养鳖专业户赵学先所养鳖到4月上旬死亡率已达4%。其他的专业户也发现此病,据观察此病传染较快,死亡率较高,其表现在: 1.不同于红脖子病,病鳖腹甲没有出血性的红色斑块或烂斑,咽喉,颈部不发红,不肿胀,肌肉不水肿。眼睛不混浊、不发白失明,外界条件亦非饲养环境差、水质恶化。 2.不同于出血病:病鳖腹甲不出现血点和血斑,背甲不出现溃烂出血现象,咽喉内壁未严重出血,发病季节不在6—8月,而在3—4月(未开食前)。  相似文献   

2.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养鳖池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4,29(4):43-44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集约化的封闭式控温养殖日趋普及,大大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养鳖是采取高密度放养,高投饵,单种类.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每天向水中排入较多的残饵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不能及时被降解吸收.逐渐积累于池内,使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因此.  相似文献   

3.
鳖的人工养殖技术问答(连载)郭成舜,夏惠芝辽宁省凤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118100八、鳖在什么时间开始交配产卵?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鳖便开始在池内、池沿等处寻偶交配,在池内交尾。交尾前雄鳖急游,追逐雌鳖,然后抱对交配。发情交配时间可持续5—6...  相似文献   

4.
温室养鳖应注意的几项要点温室养鳖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保证鳖的全年生长,缩短养殖期,一般14个月就可以把3~5克的稚鳖养成500克以上的成鳖,而自然养鳖需要3-4年时间。温室养鳖的最大缺点是鳖的放养密度过高,水质不好控制,容易恶化,各种病菌对鳖的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对鳖的促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3个饵料组,即添加光合细菌(PSB)的配合饵料组、不添加PSB的同一配方饵料组、全动物性饵料组,均放养规格213~220g的鳖种,在水温30±1℃的池内,经90天的养殖对比.以添加PSB配饵组生长最快,平均每只鳖日增重4.75g,日增重率为1.47%。证明投喂添加PSB配饵对养鳖有明显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德珠 《淡水渔业》1994,24(2):30-30
农家土法养鳖几点措施张德珠(河南省潢川县水利局)豫南老区潢川,农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中闯出新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兴土法养鳖,成本低,效益高。1987年以来,全县在两个国营养鳖场的指导下,已发展158个农户土法养鳖,年均获利3万元以上。黄岗乡87...  相似文献   

7.
养鳖池不宜栽植荷藕养鳖户喜欢在鳖池栽植荷藕或荷藕塘放养稚鳖,这样做不利鳖的生长发育,其原因有四点:一是夏天荷藕茎叶落入池中腐烂,容易破坏水质,造成水中溶氧少而引起鳖鱼死亡。二是荷藕茎叶上有大小鳞刺,刚孵出的稚鳖比较娇嫩,其生活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受敌害...  相似文献   

8.
温泉水养殖越冬稚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水养殖越冬稚鳖技术方国波,苏文信,林塔,彭定晓(广东省汕尾市动植物检疫局)1992年12月底,广东省陆河名特水产养殖场首次从泰国进口稚鳖苗二批共7438只,经检疫后在隔离场地利用天然温泉水经二个多月的越冬养殖获得成功。由进口时每只2—3克养到35...  相似文献   

9.
吴晟  孙表 《内陆水产》1999,24(5):27-28
近年来,我国养鳖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技术滞后于生产,尤其是鳖病防治更缺乏系统研究,所以鳖病防治已成为当前养殖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养鳖的经济效益。在鳖病危害中,亲鳖的冬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越来越高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亲鳖人工养殖成活率3年平均不...  相似文献   

10.
“玉垒菌”对温室养鳖池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玉垒菌”对温室养鳖池水质净化效果的试验翟士君,朱选才(崇明县大新镇养鳖场,202179)(上海市水产研究所,200433)近年来,国内采用了温室养鳖新技术,使商品鳖的养殖周期从原来自然环境条件下的3~4年缩短为14~16个月,大大提高了人工养鳖的经...  相似文献   

11.
冬眠过后,鳖即由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平时在水外觅食,晒甲;遇有惊吓,则潜入水中,每三五分钟便将吻端伸出水面呼吸换气。此时,如强行将鳖滞留水中(如网捕、笼捕),鳖即会因肺充水窒息,死亡。民间将此现象称之谓“水鳖”。 目前工厂化养鳖,鳖种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依靠网捕和笼捕。网捕和笼捕一般从下网下笼至起网起笼约2—6小时,鳖被捕后,由于惊慌挣扎,肺活量增大,需加大气体交换,而在水中呼吸,便会呛入大量的水进入肺中。起网起笼时,鳖呈水肿状,体重约增加12  相似文献   

12.
潘建  徐帅 《科学养鱼》1997,(7):28-28
稚鳖在温室内进行高密度加温养殖,是目前一个较普遍的快速高效的养殖项目,但由于密度大、投饵量大、鳖的排泄物和残饵积存多,加上因燃料费用的限制不能经常换水,水质极易恶化。也容易使稚鳖发病,特别是池水发黑发臭,水中硫化氢、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很高,而水中溶氧又减少,稚鳖会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而缺氧发病,甚至大量死亡。这种因水质恶化而引发的鳖病症状:大量病鳖爬上休息台,反应迟钝,病鳖体表无伤,鳖体象充了气一样膨胀,手微捏腹部有气泡从口、鼻排出,排出的气体带有刺鼻的臭味。解剖病鳖时,有强烈刺…  相似文献   

13.
稚鳖非常娇嫩,消化力差,抗病力弱,对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要求极为严格,在人工快速养鳖的全过程中,稚鳖期死亡率高,因此,稚鳖的饲养是人工养鳖成败的重要一环。如何提高稚鳖期的成活率.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就稚鳖期的强化饲养、管理等问题,提出探讨。 一、选址建池及池内设施 稚鳖池分为室内、室外二种,选择避风向阳、水源、交通方便,有良好的保温,防暑,通风条件,室内外建池均采用水泥、砖结构,室内建池面积5—10平方米为宜,室外池为20—30平方米,池壁要陡滑,壁顶设防逃墙,池底铺细纱5—10厘米,水面处设投料台,用水泥板或木板制成,面积约占全池五分之一左右,并相应安装进出口水管道。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首家地市级养鳖协会在杭州成立1996年3月18日,杭州市养鳖协会宣告成立。这是我国首家地市级养鳖行业协会。参加成立大会的有来自市属各县市区从事养鳖生产、科研、销售单位和个人的会员代表.还有应邀参加的全国各地代表共一百余人。有关省市领导和新闻单位也...  相似文献   

15.
室内控温快速养鳖试验通常野生甲鱼的养成约需3—4年,而本试验通过在室内建池养殖,冬季加温的方法,人为地消除鳖的冬眠期,只用了14个月就养成了500克左右的商品鳖,缩短了养殖周期,实现了快速养成的目标,且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鳖业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很快,1996年产量估计已达3万t,技术和生产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传媒对鳖的价值宣传过分;②部分养鳖场规模过大或过小且技术水平较差;③鳖的进口失控。总的看来,养鳖业是成功的,其效益较好且仍具市场潜力。建议有关部门制订养殖技术规范,控制鳖的进口并搞好鳖的原种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屋顶养鳖介绍我县双溪镇余坊村村民叶德正从1993年起,利用120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平顶建池养鳖。通过一年来精心饲养,年创产值3.5万元,获利万余元。利用屋顶养鳖不仅致富快,而且对居住者起防暑降温作用,同时鳖的饲养管理也比陆地上的更方便。现就屋顶养鳖技...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养鳖方式及存在问题 鳖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相当缓慢。为了缩短养鳖周期,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采用温室养鳖.从幼鳖到商品鳖只需一年周期。但养鳖池都在基本不透风、不透光的房子或塑料薄膜保温棚内,养殖水加温到 30℃ 左右,用罗茨风机充气增氧。由于密度高、水温高、无光照、无通风,残饵及排泄物在水中极易腐烂变质,使水质黑臭,甚至底沙被染成黑色.鳖极易滋生各种疾病。目前采用防病措施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菌素、因在水中易散失,利用率较低。长期使用成本高,且易产生病变,不利于生产绿色食品。其次是定期换水,一般4…  相似文献   

19.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地方参考应用。一、池塘条件虾鳖混养的池塘面积最好在5亩~6亩之间,易管理也好捕捞;池深1.2m~1.5m,水深0.8m~1m;池塘坡比1∶3,池埂牢固。为了防鳖逃跑,埂上可用铁皮或水泥瓦设防逃墙,防逃墙设置时要求埋入地下20cm,地上高30cm。池边座北朝南处设几块水泥瓦为饲料台,设置时顺池边横放一半于水中一半在水上。池塘要求注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20.
<正> 全国闻名“养鳖致富”的潢川,已有2万个养 鳖户,年产量75万kg,产值2亿元。其主要经验是“加强鳖的越冬保护与加温促鳖生长”。其具体作法:1 选好越冬池 鳖一般在10~12℃时潜入泥沙冬眠。池子应选择背风向阳、水质洁净、环境安宁、排灌自如、管理方便之处。能设在有余热水或地热水之处更好。池内需留泥沙厚15~2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