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鸡粪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经加工处理特别是经烘干的鸡粪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鸡场的环境治理必须与鸡粪的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思想,对烘干鸡粪进行了各种饲料营养卫生指标和肥料指标的检测化验,并进行了饲养和种植试验,通过试验和市场分析指出,烘干鸡粪可安全地用作饲料和肥料,但生产高档鸡粪有机复合肥利用价值较高,较有发展前途,从而为鸡场的环境治理和鸡粪的加工处理与综合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微生物对鸡粪臭气的去除作用。鸡粪经过特殊的微生物菌剂并混以一定的辅料通气发酵之后,可使鸡粪中臭气浓度去除85%以上。为消除鸡粪臭气对环境的污染,使之更好地用作饲料,找到了一种可行的生物处理方法 。  相似文献   

3.
鸡粪再生饲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大量湿鸡粪的处理和再利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提出了一种新型适用的鸡粪再生饲料工厂化生产技术,并研制出了成套设备。经生产实践表明:该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改善了养鸡场的生产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大量湿鸡粪的处理和再利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提出了一种新型适用的鸡粪再生饲料工厂化生产技术,并研制出了成套设备。经生产实践表明:该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改善了养鸡场的生产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物消除鸡粪臭气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利用微生物鸡粪臭气的去除作用,鸡粪经过特殊的微生物菌剂并混以一定的辅料通气发酵之后,可使鸡粪中臭气浓度去除85%以上。为消除鸡粪臭气对环境的污染,使之更好地用作饲料,找到了一种可行的生物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羽毛蛋白粉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物理加工与生物加工结合的方法,即先超微粉碎至微米级后再用解朊酶进行体外水解处理的方法对羽毛粉进行饲料化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经处理的羽毛粉比对照组(未经处理过的羽毛粉)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溶解度分别比原来增加了3.37倍和3.38倍,胃蛋白酶消化率提高了15%,表明此加工工艺可大大提高羽毛粉的生物学效价。  相似文献   

7.
对国外几种主要的鸡粪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鸡粪处理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我国鸡粪处理方法的研究应与我国国情、地区特点和鸡场规模等结合起来,采用因地制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国外几种主要的鸡粪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鸡粪处理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我国鸡粪处理方法的研究应与我国国情、地区特点和鸡场规模等结合起来,采用因地制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植物性饲料中大部分磷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生产上往往添加一定无机磷,容易造成禽畜粪中的磷累积,提高环境磷污染风险。为保证种鸡日粮磷需求前提下降低鸡粪磷排放量,设计0、300、500IU植酸酶用量与0.4%、0.3%、0.2%有效磷含量的不同组合日粮进行种鸡饲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日粮对鸡粪磷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植酸酶对鸡粪中总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但显著降低鸡粪植酸磷含量。鸡粪总磷、植酸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则随日粮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其中,以0.2%有效磷日粮处理鸡粪总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最低,0.2%有效磷+500IU植酸酶日粮处理鸡粪植酸磷含量最低。因此,在生产上降低有效磷含量的同时添加适量植酸酶可以降低鸡粪磷盈余。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试验方法,研究添加不同用量(2%,4%和6%)蘑菇渣和鸡粪分解对土壤外源铜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处理)相比,蘑菇渣和鸡粪两处理均降低了松结合态铜的百分含量,降低幅度为6%处理4%处理2%处理,蘑菇渣处理的降低幅度大于鸡粪处理.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蘑菇渣和鸡粪的处理土壤松结合态铜百分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蘑菇渣和鸡粪两处理均增加了可交换态铜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百分含量,对可交换态铜的提高作用显著(P<0.01).提高幅度为4%处理2%处理6%处理.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的提高幅度为4%处理6%处理2%处理,鸡粪处理提高幅度大于蘑菇渣处理;蘑菇渣处理和鸡粪处理显著降低了碳酸盐结合态铜的百分含量(P<0.01).降低幅度6 0A处理4%处理2%处理,蘑菇渣处理降低幅度大于鸡粪处理,碳酸盐结合态铜的降低,是松结合态铜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蘑菇渣和鸡粪两处理显著增加了有机结合态铜百分含量(P<0.01),增加幅度为6%处理4%处理2%处理,蘑菇渣处理的增加幅度要大于鸡粪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施有机肥(CK)、施用平菇栽培废料(T1)、施用干腐熟牛粪(T2)和烘干鸡粪(T3)在种植黄瓜01~50.d内土壤中活性有机质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入不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烘干鸡粪平菇栽培废料干腐熟牛粪对照;对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废料烘干鸡粪干腐熟牛粪对照;施用平菇栽培废料的土壤中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最高,施用干腐熟牛粪的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与土壤活性有机质显著相关。用平菇栽培废料做有机肥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农牧结合处理养殖场固体废弃物能力研究与污染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猪粪和牛粪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试牧草(狼尾草)地处理养殖场废弃物(粪便)能力,并对养殖场(粪便)产生的污染风险进行分析。本试验是在持续两季高量施用养殖场废弃物(粪便)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猪粪、牛粪处理量增加,植株干物质重呈持续增加态势,但高处理量条件下持续增产潜势不大;随着粪便处理量增加土壤氮磷含量、氮磷残留量会明显增加,从而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用生物燃气工程能耗高、余热利用率低的问题,该文以国内4个典型工程为基础,构建了产气规模为1万m3/d的示例工程,并对其进行余热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此类工程用能量大,占总产能的30.01%~36.44%;余热利用率低,只有部分贫液余热得以回收;系统余热主要由脱碳塔顶气余热、脱碳贫液余热、压缩机余热、沼液余热和锅炉尾气余热5部分组成,其多为低品位余热、量大稳定.余热计算表明,在最冷月和最热月系统余热潜力分别为5.87×104、4.79×104MJ/d,最大节能潜力分别为74.81%和73.92%,节能潜力降序排列为沼液余热>贫液余热>塔顶气余热>压缩机余热>锅炉余热.余热可利用性分析认为工程余热可利用性较高,回收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蚯蚓辅助堆肥处理蔬菜废弃物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蚯蚓辅助堆肥是近年兴起的处理有机废物的有效方法,为探明蚯蚓辅助堆肥法处理蔬菜废弃物的效果及其温室气体排放规律,该文以牛粪和新鲜番茄秧作为原料,在蚯蚓养殖场分别设置蚯蚓辅助堆肥和常规堆肥处理,对比研究了腐熟度指标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蚯蚓辅助堆肥堆垛温度较低,达不到无害化温度标准(50~55℃以上持续5~7d),但可满足蚯蚓生存需求,蚯蚓生物量在堆肥前期(0~10d)较低,为14.6×103~20.8×103条/m3,其后随着堆体温度的降低逐渐增长,至堆肥结束时达到90.2×103条/m3。综合pH值、电导率(EC)、碳氮比(C/N)、发芽率指数(GI)等腐熟度指标分析,蚯蚓辅助堆肥处理的腐熟度优于常规堆肥处理,并提前达到腐熟,堆肥周期缩短;蚯蚓辅助堆肥氮素损失较常规堆肥减少30.8%,CH4、NH3和N2O排放比常规堆肥分别减少12.8%、17.4%和46.1%,温室气体总量减排35.9%,因此蚯蚓辅助堆肥可有效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结果可为有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酒厂大中型沼气工程在我国数量众多,但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残余物仍然污染环境的问题亟需解决。本研究结果认为:利用残余物中的固体成份制作肉鸡配合饲料,可在完全满足肉鸡生长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26.5%;开发酒厂厌氧发酵残余物为禽畜饲料原料,是一条节约粮食、减轻污染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加温和沼液回用沼气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综合评价新型生态清洁技术应用下的规模沼气工程的综合生态效益,该文以北京市顺义区D沼气工程(同时应用沼液循环回用技术和太阳能-地源热泵增温保温技术)为研究对象,利用能量系统图和能值评价体系,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3个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综合性能值分析,分析了沼液循环回用和太阳能-地源热泵增温保温清洁技术的应用对规模化沼气工程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能-地源热泵增温保温技术在规模化沼气工程中的使用,不可再生购买资源投入减少8.80%,系统可持续性提升18.75%,有效替代了化石能源的使用,生态经济效益明显。同时,沼液循环回用技术的应用,可使地下水投入减少65%,在沼气工程周边土地无法充分消纳该沼气工程产生沼液的条件下,可节省1.77E+05美元/a的农田消纳后的剩余沼液排污处理费,环境负荷率减小68.52%,能值可持续指标由0.03增为0.38,系统自我维持能力提升。因此,沼液循环回用和太阳能-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对该沼气工程系统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有很大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