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cv‘Xinsu No.2’)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索了8种干燥方式(自然晾晒、自然荫干、压裂茎秆+自然晾晒、压裂茎秆+自然荫干、翻动+自然晾晒、翻动+自然荫干、压裂茎秆+翻动+自然晾晒、压裂茎秆+翻动+自然荫干)对不同茬次苏丹草干燥速度、营养成分及干物质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草调制期的日平均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苏丹草干燥速度的最主要因素,日平均气温在23.6℃以上,日平均湿度在37.8%以下时,无论采取哪一种处理均可达到安全贮藏含水量,若日平均气温在7.5℃以下,日平均湿度在63.3%以上时,无论采取哪一种处理方法,均无法达到安全贮藏标准;刈割周期是影响不同茬次苏丹草营养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zy(自然荫干)组较zl(自然晾晒)组可较好的保存苏丹草干草的营养成分;8种干燥方法中f(自然荫干+翻动)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最高,达到84.40±0.56%。由此得出:在8种干燥方法中,c(压裂茎秆+自然晾晒)和g(压裂茎秆+翻动+自然晾晒)处理的干燥速度最快,结合营养成分,干物质降解率和机械化操作来看,以c(压裂茎秆+自然晾晒)处理的干燥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不同晾晒时间和青贮时间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Zea mays L.)青贮品种“曲辰9号”为试验材料,将乳熟末期的青贮玉米全株收获粉碎后,在阴凉处分别晾晒0(对照,CK)、1、2、3、4 d,然后在塑料桶(5 L)中分别进行青贮,待青贮60、90、120 d时进行发酵品质的评定。结果 青贮玉米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晾晒2、3、4 d后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CK;用晾晒2、3、4 d的全株青贮玉米原料进行青贮,pH值显著(P<0.05)高于CK,晾晒2 d青贮120 d处理除外。晾晒时间对乳酸、丁酸、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产生显著(P<0.05)影响,青贮时间仅对乳酸、丁酸产生显著(P<0.05)影响,其中,乳酸含量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丁酸含量在原料晾晒之后明显增加。CK处理中,青贮90、120 d的NDF含量显著(P<0.05)高于青贮60 d处理。利用氨态氮、乙酸、丙酸、丁酸开展V-Score分析,晾晒导致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降低,试验中品质较优的青贮为原料粉碎后未经晾晒的处理(CK)。结论 在未经晾晒处理下进行青贮60 d的青贮玉米,综合品质较高。在青贮玉米原料含水量为74%时,不建议粉碎之后通过晾晒降低含水量再青贮。  相似文献   

3.
, 《甘肃畜牧兽医》2012,43(6):34-35
一、干草调制 优质干草的干燥方法很多。 最简单的疗法就是自然晒制,将收割后的牧草在原地或运剑地势高燥的地方进行晾晒,或放在架子上晾晒。条件允许时向规模化、机械化干燥方法过渡。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饲料油菜的两种青贮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经晾晒后制作的青贮油菜(袋贮)比未晾晒制作的青贮油菜(窖贮)的粗蛋白质含量高3.80个百分点、粗脂肪含量高1.35个百分点、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高11.65个百分点。说明经晾晒后制作的青贮油菜(袋贮)的营养水平综合表现比未晾晒制作的青贮油菜(窖贮)的营养水平高,营养更丰富,更适合作为草食家畜育肥用粗饲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限制性培养方法,以温度和pH值为限制因素筛选耐低温菌株;并利用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综合鉴定筛选菌;将筛选菌分别添加于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新鲜和晾晒青贮原料中,观察其在低温条件下的青贮发酵效果。结果表明:LT1,LT2及LT3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可在10℃,pH4.0下生长。单纯晾晒可提高黑麦草的青贮品质。15℃条件下,无论是否晾晒,添加3株耐低温乳酸菌均可促进乳酸发酵,降低pH值,减少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分解,显著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效果优于对照菌,而2个对照菌对晾晒的黑麦草无效果。  相似文献   

6.
1夏季贮藏 提早晾晒。种子晾晒最佳时间为3月初至4月底。如种子库存量过大,可根据天气温度适时提前进行晾晒。晾晒时水分没有达到入库标准每天可翻3-4次,气温较高的天气可以多翻几次方可加快降水。入库种子温度不得超过10℃,以保汪安全过夏。  相似文献   

7.
张庆  玉柱  田吉鹏 《草地学报》2013,21(1):196-201
研究乳酸菌和晾晒时间对干燥过程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淋雨后青贮的影响.将晾晒12 h的羊草人工模仿雨淋,设定降雨量为20 mm,晾晒4h后再次对羊草进行20 mm的人工模仿雨淋,分别在第1次人工雨淋后晾晒第0h,2h和4h,第2次雨淋后晾晒4h和8h时取样切短,与乳酸菌混合后袋装密封青贮,室温贮藏60 d开封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晾晒时间的推移,羊草青贮饲料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乳酸菌可以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增加乳酸含量(P<0.05),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2种乳酸菌对青贮饲料品质影响差异不明显,羊草淋雨后应当及时调制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西藏河谷农区燕麦+箭筈豌豆青干草调制方式,本试验开展了燕麦+箭筈豌豆饲草7种晾晒方式(阴干、传统晾晒、草架晾晒、未压扁晾晒、压扁晾晒、压扁+喷施NaHCO_3和压扁+喷施KH_2PO_4)对牧草失水特性及其干燥过程中营养损失的影响研究,以烘干处理为对照。结果显示:燕麦+箭筈豌豆经过压扁+喷施KH_2PO_4、压扁+喷施NaHCO_3和压扁晾晒处理30 h后牧草含水量可降低至15%以下,压扁处理粗蛋白质较传统晾晒提升0.92%以上。阴干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未压扁和草架晾晒(P 0.05),经过相对饲用价值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压扁+喷施KH_2PO_4和压扁处理表现较好且简单易行,在西藏河谷农区实际生产中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晾晒时间对初花期紫花苜蓿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卉玲  刘慧  马春晖 《草业科学》2013,30(8):1278-128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晾晒时间对3个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初花期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在刈割后经2、4和6 h晾晒的紫花苜蓿青贮原料中加入青贮添加剂进行裹包青贮180 d,然后通过现场感官评定和实验室分析评价紫花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晾晒4~6 h可以提高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的青贮发酵品质;晾晒6 h与2 h相比丁酸、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1),可溶性糖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粗蛋白含量在晾晒4 h时能很好地保存(P<0.01);加入添加剂可显著降低青贮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1)。3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均在晾晒4~6 h时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夏季如何安全储存貂皮?由于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冷冻储存不太现实,而药物储存比较方便且操作简单,被绝大多数养殖户所采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晾晒储存前须将全部皮张进行晾晒。选择背阴且通风的地方,悬空晾晒2~3天,用手触摸针毛,干凉硬  相似文献   

11.
1.注意晾晒。随收获随晾晒,不可把刚收获的麦种与干麦种堆放在一起,防止受潮降低发芽率。麦种要晾晒至水分含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才可入库贮藏。  相似文献   

12.
晾晒玉米花粉对养蜂者来说是最令人头痛的事。玉米花期正值暑期,正是我地湿度较大的时期。若稍微一动晾晒的玉米花粉,花粉粒就会碎成花粉面,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晾干。经过试验,我在晾晒时用窗纱和木条钉成几个长方形花粉筛,晾晒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晾晒时间(0h,2h,4h,6h)对菊芋青贮品质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时间(8∶00,10∶00,12∶00,14∶00)取样,在相同的条件下常规青贮50d后,对不同的处理从感官评定与发酵指标测定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不同晾晒时间的菊芋青贮饲料品质。结果表明,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后,芳香味较浓,色泽与原料色较接近,茎叶结构保存尚好,感官评定得分较高;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pH值最低,为4.27,显著低于对照(P<0.05),更有利于青贮长时间贮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表明,晾晒2h的饲料粗蛋白(CP)保存尚好,粗脂肪(EE)含量最高,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CA)含量最低,为13.58%,酸性洗涤纤维(ADF)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综上所述,晾晒2h的菊芋茎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分别晾晒4h、8h、12h和24h后调制的紫花苜蓿青贮为主要原料,添加8%豆粕和22%玉米粉后进行二次青贮,室温贮藏45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豆粕和玉米粉能显著改善晾晒4h、8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再次青贮的发酵品质(P<0.05),而对于晾晒12h、24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添加组的发酵品质普遍较差;第二次青贮后,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含量随着晾晒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晾晒4h、8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再添加玉米粉和豆粕调制混合发酵饲料是可行的,其中以晾晒4h后青贮的紫花苜蓿青贮饲料为原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控制成本一直是牧场经营的重要环节。油菜易种植、生长快、产量高,可以作为优质的蛋白补充饲料。晾晒处理是青贮前进行水分控制的较为经济的手段。本试验研究了油菜刈割后不同时间晾晒处理对其主要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为湖北地区饲料油菜青贮应用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春季刈割油菜经15~27℃晾晒处理,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并在晾晒第2日低于75%;粗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晾晒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并在第2日达到最高;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出现下降趋势(P<0.05)。因此,综合认为,依湖北地区气候特点,在气温15~27℃条件下,全株油菜晾晒处理2日可满足油菜青贮水分条件并能最大限度保存油菜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6.
刈割时间(Cutting time CT)和晾晒时间(Drying time DT)是影响干草品质的主要因素,收获期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还是空白,研究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天然牧草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对保存干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刈割时间(08:00h,12:00h,16:00h)对天然草地牧草进行刈割,刈割后在不同晾晒时间点(0h、2h、4h、6h、8h、10h、12h、24h、26h、28h、30h、36h、48h、72h)取样,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8:00h、12:00h、16:00h刈割天然草地牧草晾晒72h后均达到安全含水量,可以打捆贮藏,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DM含量和CP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天然牧草干草ADF含量、NDF含量、Ash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天内,刈割越晚返潮作用越明显,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应尽早刈割。由于光照作用,晾晒时间越长,营养流失越严重,达到安全含水量应尽快打捆,保障干草品质。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天然牧草干草CP含量有显著影响,表明干草品质受刈割时间和晾晒时间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自然干燥的几种方法 1.地面干燥法:将收割后的牧草在原地或者运到地势比较高燥的地方进行晾晒。通常收割的牧草干燥4~6小时使其水分降到40%~50%,用搂草机搂成草条继续晾晒,使其水分降至35%~40%,用集草机将草集成草堆,保持草堆的松散通风,直至牧草完全干燥。  相似文献   

18.
调制方式对苜蓿青干草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种植第2年处于初花期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材料,设压扁+喷碳酸钾(2.5%)、压扁茎秆、自然晾晒和阴干4种青干草调制方法,以105 ℃烘干为对照,研究不同调制方法对苜蓿干燥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对干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对照外,参试调制方式的苜蓿干燥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对照、压扁+喷碳酸钾(2.5%)都能加速干燥,减少干草营养物质损失;常规晾晒虽缩短了干燥时间,但对干草品质的保持效果不显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参试方法的调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对照的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压扁+喷碳酸钾(2.5%),该晾晒方法快速、简便、实用,在生产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观察沟垄压扁晾晒对苜蓿水分散失及青干草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含量的影响.以游客紫花苜蓿为材料,进行晾晒调制试验,设地表沟垄处理和刈割压扁处理2个因素,沟垄处理设平地晾晒和起垄晾晒2个水平,压扁处理设不压扁、间隔0、10、15和20 cm压扁5个水平,平地和不压扁为对照.结果表明,起垄...  相似文献   

20.
周昕  曹阳  黄秋连 《中国饲料》2019,(19):96-102
玉米作为我国高产粮食作物,是最重要的能量物质来源之一。但因自然灾害或品种的因素,导致收获期其成熟度不够,无法用于食品或饲料加工。这类玉米或高水分玉米需要人工晾晒和烘干,晾晒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或晾晒不充分便贮藏很容易产生变质发霉现象。既浪费资源又增加晾晒过程中成本。因此,本文从玉米贮藏特性、湿贮技术要点、湿贮玉米饲用价值及湿贮技术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了玉米湿贮技术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