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越赟  李五建 《中国蚕业》2007,28(3):64-65,67
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柞林资源丰富,柞蚕放养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秦巴山区就开始提倡经营柞蚕生产,指导农民放养柞蚕,乾隆九年(1744年)后,大部分宜蚕柞林山坡始得开发利用,全省产柞蚕茧1500t左右。以后数百年时盛时衰。建  相似文献   

2.
一、广西柞林资源丰富,据调查有1000多万亩,发展柞蚕潜力很大,建议对现有可供养柞蚕的成片柞林进行一次普查,查清各地现有柞林面积种类,绘出柞林分布及种类分布图,供制订柞蚕发展规划参考此事建议与林业部门、辽宁省丹东蚕研所同志协作进行。  相似文献   

3.
我区地处亚热带,位北纬23°—25°间,光照短,属天然的柞蚕一化性区域。从北方引进的柞蚕二化性品种,放养当代即变为越年,一年只能放一次。然而我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一年可放养两次甚至三次。加之柞林资源丰富,全区有柞林面积1000万亩左右,发展柞蚕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柞树是放养柞蚕的重要饲料,为了充分有效的利用柞树林型,提高柞蚕茧产量,笔者对柞林资源的林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放养柞蚕主要树种是蒙古柞,而蒙古柞林所处的立地条件及生长特点可分为3种林型,其中胡枝子-蒙古柞林、榛子-蒙古柞林是最佳的放养柞蚕林型地。1蒙古柞1.1形态特征蒙古柞幼树树皮呈暗灰褐色,成熟树树皮呈暗灰色。幼期枝条呈紫褐色,小枝呈栗褐色,枝有棱,枝表面无毛。叶子常集生于枝条顶端,叶柄略短;叶呈倒卵形和倒卵长形,叶尖呈钝形,叶幅前端较为宽大(4 ̄9cm),叶长度为5 ̄20cm;叶子侧脉7 ̄12对;叶表面呈绿色,叶背颜色…  相似文献   

5.
四川柞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发挥我省柞林及柞蚕品种资源优势,发展柞蚕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我们对川东北的柞林资源及柞蚕生产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巴中、广元一带属秦巴贫困山区,也是革命老区,柞林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柞蚕品种和成熟的生产技术。目前,柞蚕市场需求旺盛,生产效益好,发展潜力大,通过努力柞蚕可以发展成为我省秦巴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1四川柞蚕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6.
柞场是生产柞蚕饲料和放养柞蚕的场所,它有如桑蚕的蚕室和桑园。柞场培植利用管理的好坏,对放养柞蚕有很大关系。兹就辽宁省的柞场的培植利用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一、辽宁省的柞场情况一)柞场的形成辽宁省约计原有7—8百万亩的柞林,主要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最北部放养柞蚕的地区,有可利用放养柞蚕的柞林13.3万hm2,若全部开发利用,可养蚕2万把,现仅放养4000把,存在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依法管理,产、学、研相结合,农工商合作共赢的产业化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8.
柞树,又称橡树,学名称栎。种类繁多,习惯上包括栎、槲等。资源丰富,根据林业部门调查,我国现有柞林面积740万hm~2,主要作为经济林,用于放养柞蚕。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柞蚕丝织品逐渐被优质的化纤产品替代,柞蚕的放养量逐年下降,柞林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对柞林的保护也不予重视,面积逐渐下降。加强对柞树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不仅可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环境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在崇尚天然绿色的今天,蛋白纤维的丝绸产品及柞蚕昆虫食品已然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渴求,柞蚕这个古老的特色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我省川东北地区结合秦巴山区精准扶贫,开展了柞蚕特色产业的恢复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何处理柞蚕产业发展与柞林生态建设的矛盾,将天然柞林改造成生态、高效柞园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年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左右.印度目前居第2位,其产量约占世界的7%左右.我国柞蚕资源丰富,分布辽阔,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东起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均有柞树分布,辽、鲁、豫、吉、黑、内蒙等省(区)都有放养柞蚕的历史.全国适于发展柞蚕生产的柞林面积有1000万hm2,被开发利用的仅占10%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放养柞蚕一直是部分山区人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建国55年来,我国的柞蚕业依靠不断进步的科技实力的支撑,使柞蚕茧年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1万t发展到目前的6万t左右,古老的柞蚕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柞蚕业亦然.而文献信息资源是承载技术信息的载体,是行业进步的真实记录.因此,本文以1994~2003年公开发表于专业期刊的柞蚕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发现最近10年来我国柞蚕研究领域重点内容的变化,同时为柞蚕专业科研人员搜集、利用相关文献提供参考,为继续保持我国柞蚕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1.
刘霞 《四川蚕业》2014,(2):25-25
<正>2014年3月11-12日,巴中市蚕桑专家扶智扶技服务队成员6人与巴州区蚕业、林业部门前往巴州区寺岭乡、梓潼乡、南阳乡、柳岗乡等4个乡镇走访了12个社25户农户,对相对集中成片的上万亩柞林进行了普查。踏勘中发现,巴州区化成寺岭、梓潼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肥沃、柞林坡多在12度以下,柞林品种资源丰富,主要柞林品种为麻栎、榆栎等,另有丛生蒙古栎,柞树叶富含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成份,柞蚕喜食,有利于发展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12.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牡丹江市柞林资源丰富,柞蚕产品是绿色有机食品。对牡丹江市柞蚕产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抢抓机遇,推进柞蚕产业精品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柞蚕生产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市有得天独厚的柞林资源156.6万hm2,其中可利用养蚕面积34.1万hm2.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柞蚕生产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5.
我区幅员辽阔,气候温和,发展桑蚕,蓖麻蚕(木茹蚕),柞蚕的条件十分优越.桑树生长期长,二至十一月份都有桑叶养蚕,在同样管理条件下,亩桑产茧,产值均高于江、浙川等主要蚕区;全区木茹种植面积每年二百万亩以上,到九月中旬,木茹淀粉积累已基本充分,可杂叶养蚕一至二批;全区天然柞林面积有一千多万亩、相当于柞蚕主产区的辽宁省、是全国柞林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春季,巴州区梓橦庙镇谢家湾村梓睿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喻志国,在谢家湾村通过租赁流转了100hm~2(1500亩)柞林,建成生态柞园53hm~2(800亩),并专程从辽宁省西丰县聘请2名具有近20年柞蚕养殖经验、技术娴熟的养蚕能手,放养柞蚕种3斤,收获柞蚕茧650kg,蚕茧销售产值达4万元。摸清实情,是放养柞蚕权宜之计。"首先是不清楚这边的柞树与辽宁那边柞树品种的差异,也  相似文献   

17.
在15年以上树龄自然柞林的大树上放养柞蚕 ,不同于传统的在小树上的放养技术 ,柞树不经过人工砍伐 ,整个龄期均在大树上放养 ,直至作茧.通过生产实践 ,初步解决了自然柞林养蚕中的收蚁、蚕期管理、天敌防御及摘茧等技术问题 ,有望扩大柞林放养面积 ,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8.
陕西柞林资源分布广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和陕南多地都曾放养过柞蚕。陕西省蚕桑研究所曾在城固县原七里店公社张家湾大队开展过柞蚕生产试验与技术推广,总结提出了"巧用良种,严防病虫害,保苗控头,攻尾稳中"柞蚕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饲料粮减量代替,寻求新型饲料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柞树在我国广泛分布,柞叶产量大,可以作为畜禽饲料进行利用。本文对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一、柞树简介柞树是壳斗科栎属经济植物的总称,又名栎树、橡树,抗寒耐旱、生命力强,在我国广泛分布。从海南到黑龙江都有柞林,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市有柞林21.7万亩。据有关数据,每年用作放养柞蚕的不到6%。  相似文献   

20.
<正> 1983年11月26日,山东省蚕学会与山东省丝绸公司联合召开的柞蚕学术讨论会,在栖霞县举行。到会代表共27人,来自省、市、县丝绸公司、蚕场、学校和省蚕业研究所等19个单位,共收到论文22篇。会上宣读交流了20篇论文,并分四个专题进行了讨论。 在加强柞场管理方面,大家认为,山肥柞旺是柞蚕高产基础。牟平县杨家夼大队实行柞场内追肥后,柞叶增长50%以上。乳山县小寨大队,柞场内挖鱼鳞坑和追肥,有5.81亩柞林亩产柞茧82.7斤。栖霞县回龙夼大队,连续七年亩产柞茧稳定在40斤以上。据调查,从现有柞场叶面积系数分析,亩产柞叶可达1188~1416斤,按每斤茧用叶11斤计算,每亩柞场可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