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优质高产稳产杂交玉米种在兴仁县具有一定的推广面积,为了筛选适合密度高产优杂交玉米种"金玉838"品种,总结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开展优质杂交玉米"金玉838"品种不同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度4100株为最高产,667m~2产727.6kg,产量显著,在生产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施用缓释肥对玉米产量及其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黄壤地区轻简化种植模式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缓释肥对5种玉米品种产量、生物性状、养分含量、吸收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金玉506产量最高,达8615 kg/hm2,其次是金玉818和黔单24,且差异不显著,但与贵单8号和黔单100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贵单8号株高、茎粗最高,分别达262.6和2.11 cm,金玉506次之,分别为261和2.04 cm;金玉818穗位高最高,贵单8号次之,金玉506第3。金玉506穗粗5.39 cm、行粒数35,均高于其他品种,穗长和千粒重分别为19.69 cm和294.7 g,仅次于贵单8号,且秃尖长最短。金玉506的钾含量较高,黔单100的氮、磷含量高于其他品种。贵单8号氮、磷和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3.24、0.564、1.06 g/株,金玉506次之;黔单100的还原糖、淀粉和粗蛋白的含量均最高。综上所述,金玉506是适宜在贵州黄壤地区轻简化栽培模式下实现高产种植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9):27-28
本文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密度对春播玉米金玉81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金玉818的产量。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提高种植密度不能明显增加玉米产量。其中,以276kg/hm~2施氮量的6.0万株/hm~2密度水平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4.50万株/hm~2、6.75万株/hm~2、9.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和0.0 kg/hm~2、112.5 kg/hm~2、225.0 kg/hm~2和337.5 kg/hm~24种施氮水平,分析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供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6.75万株/hm~2。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干物质重,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不施氮和112.5 kg/hm~2施氮处理,但是与施氮量225.0 kg/hm~2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施氮水平。方差分析显示,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两者互作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他们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318、PGX-5、PGX-6玉米杂交组合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的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3万株/hm2,但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间的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以高产、耐密、紧凑型夏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为试材,在行距0.6 m条件下,种植密度均设54 000、58 500、63 000、67 500和72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时穗部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密度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63 000株/hm~2时2个品种均开始出现少量倒伏,继续增加密度,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研究条件下,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开展了6个玉米品种适宜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出苗期没有差异;吉单66、吉单84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能获得最高产量;而吉单953、吉单508、吉单518、吉单45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能获得最高产量,达到玉米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辽豆14号为试材,在三种不同种植密度(165000株/hm~2、222 000株/hm~2、330 000株/hm~2)下研究其株型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222 000株/hm2的处理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出有利于发挥杂交油菜单株生产优势,获得高产优质、适宜大面积应用推广的栽培密度,以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试材,设置7个不同栽培密度,研究其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水条件下,栽培密度19.5万株/hm~2平均产量最高,为2 762.10 kg/hm~2;栽培密度16.5万株/hm~2平均产量次之,为2 584.95 kg/hm~2;栽培密度22.5万株/hm~2产量位居第三,为2 563.55 kg/hm~2;栽培密度4.5万株/hm~2产量最低。随着密度增大,产量逐步增高,当密度达到19.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而当密度高于或低于19.5万株/hm~2时,受群体质量的影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贵单8号、筑糯2号、金玉819这3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玉米在4个浓度水平的氯化钠溶液(0、50、100、150 mmol/L)胁迫下株高、根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对3个玉米品种形态生理指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Na Cl胁迫对3个品种玉米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金玉819幼苗的株高、根长下降幅度最大。3个玉米品种的耐盐能力顺序为贵单8号筑糯2号金玉819。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桂单162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行距为副处理,研究4个种植密度下4种行距配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出籽率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结实长度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加大结实长度越短,不同密度与不同行距配置才能对结实长度起到最大的影响作用;种植密度对穗粗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穗粗随着种植密度加大而变小;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种植行距下4000株/667m2产量最高,4个密度下60 cm 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桂单162以4500株/667m2,60 cm 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品种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种植区域比较品种产量高低。结果表明,2 75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吉单550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3 364.0 kg/hm2、13 217.7kg/hm2和12 726.7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750℃.d积温区坡地供试品种以良玉11、先玉335的产量最高,分别为9 652.0 kg/hm2、9 565.3 kg/hm2,与其他5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2 600℃.d积温区平地供试品种以吉单27、科泰199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 746.0kg/hm2、11 645.0 kg/hm2,与其他2个供试品种平均产量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明确不同种植区域适宜玉米品种,为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桂单162为供试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行距为副处理,研究4个种植密度下4种行距配置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出籽率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密度与行距互作对玉米结实长度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加大结实长度越短,不同密度与不同行距配置才能对结实长度起到最大的影响作用;种植密度对穗粗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穗粗随着种植密度加大而变小;密度、行距及密度与行距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种植行距下4 000株/667m2产量最高,4个密度下60 cm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桂单162以4 500株/667m2,60 cm单行单株种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更好发掘玉米品种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丰乐303的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栽培密度范围内,丰乐303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达到57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超过63 000株/hm~2时产量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空杆率、倒伏率和倒折率逐渐增大,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逐渐加重;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玉米抗逆性增强,病害减轻。[结论]丰乐303的最佳栽培密度为57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贵单8号不同密度栽培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朝晖  罗刚华 《农技服务》2010,27(5):562-562,581
开展了贵单8号玉米不同密度栽培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中上等土壤上种植,其密度应适当加大,高产栽培以6.15万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机械化栽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方法]在110 cm垄栽培模式下,对5个早熟、高产、优质、适合机械化的玉米品种进行密度试验,分析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表现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也可能规律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到9.00万株/hm~2,绿单2的产量增高,德美亚3的产量呈下降趋势,而龙福玉10、38P05、垦沃6的产量变化无规律。[结论]绿单2、龙辐玉10、38P05、垦沃6、德美亚3的最适密度分别为9.00万、8.25万、8.25万、8.25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的高淀粉玉米品种最佳的栽培方案,选用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绿单一号和齐齐哈尔主栽高淀粉玉米品种鑫鑫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调节种植密度,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粗淀粉含量、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不同密度条件下,齐市一号产量均高于绿单一号和鑫鑫一号,齐市一号在7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与70 0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而籽粒中淀粉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齐市一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在70 000和9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籽粒中粗淀粉含量齐市一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6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地区选择种植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辽宁玉米土壤物理性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总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2018年在沈阳以东单6531和辽单588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垄作、平作匀行和平作宽窄行3个栽培模式,同时设置这三种模式对应的67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种植密度,开展高密条件下栽培模式对品种产量形成效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3种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平作宽窄行75 000株/hm~2密度下的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其他模式;同一品种的平作宽窄行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缩短秃尖长度等产量构成因素,使玉米显著增产,东单6531增产14.39%以上,辽单588增产12.73%以上。宽窄行较匀行具有增产效应,且能使玉米在高密度下达到高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