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青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青霉菌的种类情况,筛选有益青霉菌用于指导管理生猪健康生长。本研究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和永泰2个基地共采集了106份垫料样品,分离其中的青霉菌。对不同样品中分离到菌株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归类后,从不同菌落类群中选出代表性的3个菌株,采用菌落形态与菌体形态特征,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青霉菌中2株为橘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1株为爪哇正青霉菌Eupenicillium javanicum。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山西省太谷县农田土壤真菌种类的组成,以及与相关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等进行分离、纯化,将各菌株鉴定到种。共选用山西太谷小麦田、玉米田与大棚黄瓜田中14个土壤样品、鉴定出曲霉菌7种,青霉菌4种。表明焦曲霉Aspergillus ustus、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是太谷农田曲霉和青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山西虫生真菌资源的研究Ⅰ——虫生曲霉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虫生真菌资源调查 ,从大量采集的罹病昆虫或死虫上分离出曲霉菌 4 7株 ,共鉴定出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 4种 ,它们分别是黄曲霉 (A .flavusLink)、黑曲霉 (A .nigervanTieghem)、亮白曲霉 (A .can didusLink)和青霉状曲霉 (A .penicilloidesSpeg .) ,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所有菌种均保藏于山西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MHSAU)  相似文献   

4.
一、病原主要病原体为烟曲霉,其次为黄曲霉,此外,黑曲霉、土曲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偶尔也可分离到青曲霉、毛霉等。曲霉菌的孢子抵抗力很强,煮沸后5分钟才能杀死,常用的消毒剂有5%甲醛、石碳酸、过氧乙酸等。二、流行病学各种禽类都有易感性,以幼禽(4~12日龄)的易感性最高,常为急性和群发性,成年禽为慢性和散发性。禽类常因接触发霉饲料和垫料,经呼  相似文献   

5.
[目的]枣果霉烂病是枣果产后的重要病害,曲霉菌是枣果霉烂最重要的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对引起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报道甚少.明确新疆枣果霉烂病的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种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危害.[方法]通过广泛采样、组织分离和回接证病对大量病样进行系统分离;对几种致病曲霉菌进行形态鉴定、分子验证及致病性比较.[结果l曲霉属真菌为枣果霉烂病的最主要病原;分离得到的大多数曲霉属的单孢分离菌株对枣果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致病的214个曲霉属单孢菌株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黑曲霉、黄曲霉、赤曲霉、赭曲霉和聚多曲霉;其中黑曲霉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结论]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曲霉有5种,其中黑曲霉为优势致病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药材党参外源污染真菌的组成及分析产毒真菌。【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党参表面外源真菌、形态特征和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产毒真菌进行检测。【结果】党参药材外源污染以曲霉Aspergillus为主,青霉Penicillium次之;曲霉属中主要是以塔宾曲霉A. tubingensis和烟曲霉A. fumigatus为优势菌,青霉主要是以橘青霉P. citrinum为优势菌。分离的外源污染真菌中共筛选出3株产毒真菌,均鉴定为黄曲霉A. flavus。黄曲霉GXDC1-5产生黄曲霉毒素B1(AFB1),浓度为11.91 ng/m L;黄曲霉HBDC1-5中产生AFB1和AFB2,浓度分别为9.28和1.53 ng/m L;黄曲霉YNDC1-5产生AFB1、AFB2和AFG2,浓度分别为76.09、2.36和1.49 ng/m L。【结论】从党参的表面分离出了3株产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的黄曲霉。  相似文献   

7.
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中营养成分和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不同使用年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以及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深度的发酵床垫料中垫料组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对不同年限样品中微生物分离提纯后,结合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发酵床使用时间的延长,垫料中的总氮、总磷、钾、钙、粗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而水分含量降低不明显;使用1年和2年的垫料从上层到下层总氮、总磷、总钾和钙的浓度逐渐降低,不同使用时间、不同深度发酵床垫料中粪尿组水分、总氮、总磷、钾、钙、粗灰分、粗蛋白均高于其他组.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芽孢杆菌属细菌和梭菌属细菌在1年期样品和2年期样品中都是优势菌,对猪生物发酵床垫料中有机质的降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垫料的资源化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环境气味电子鼻判别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发酵程度垫料的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到7类22种物质(匹配度≥90,相对含量≥4%)。根据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将30个样品分为4类,分别对应4个发酵级别。Ⅰ级:发酵程度浅;Ⅱ级:发酵程度较深;Ⅲ级:发酵程度深;Ⅳ级:发酵程度很深。利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构建了垫料发酵程度判别模型。判别模型对垫料发酵程度级别的判别准确率达96.67%,精确度可以满足垫料发酵程度归类,为建立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发酵程度判别模型标准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提供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发酵床大栏养猪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发酵床的5个区域(A、B、C、D、E)和3个层次(表层、中间层和底层)采集垫料样品,利用Sherlock MIS 4.5系统分析各样品的PLFA。结果表明,15:00、17:00、a15:0等7种PLFA在各样品中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型,而a12:0和17:1 w6分别只在A区和B区分布,为不完全分布型。指示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的PLFA及总PLFA在D区表层分布量最大。在各垫料中,PLFA分布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A区各层次的真菌/细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而G+/G-比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区域(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垫料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值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当兰氏距离为117.1时,可将各样品聚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含A区的垫料,其特征是指示不同微生物的PLFA种类少和含量低;类群Ⅱ包含其他4个区域的垫料。当兰氏距离为23.4时,B区和D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同一亚类群中,其PLFA种类多、含量高,而C区和E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另一亚类群中,其PLFA含量中等。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能将发酵床不同空间垫料样本区分出来,其中A区单独归在一类群,D区和B区归在一类群,C区和E区归在一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综上,发酵床大栏养猪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A区微生物种类少、含量低,而B区和D区微生物种类多、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生境(食品、土壤、空气、有机质等)收集的自然发酵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50株曲霉纯菌株;经薄层层析法(TLC)初筛获得25株产洛伐他汀(Lovastatin)的曲霉菌株;进一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复筛获得5株Lovastatin产量较高的曲霉菌株,产量范围为32~56 mg/L。对筛选的5株曲霉菌株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和鉴定,依据曲霉菌株菌落特征、显微特征,结合18S r DNA或IT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这5株菌株分别为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us)、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菌核曲霉(Aspergillus sclerotior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