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塔罗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完熟果实,分别采用11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进行单果包装低温(8~10℃)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绿色柑桔保鲜剂、抑霉唑和咪鲜胺等柑桔常用化学保鲜剂以及碳酸钠处理的保鲜效果较好。其中,抑霉唑250 mg/L浸泡塔罗科血橙果实1分钟处理后贮藏60天的烂果率为5.3%,保鲜效果最好,对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碳酸氢钠、食盐、酒精、柠檬酸、甘氨酸和温水处理等均无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完熟温州蜜柑保鲜技术,根据"临海蜜桔"生产情况,以完熟宫川温州蜜柑为材料,对采前两个月果面喷施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或肉桂酸钾结合采后用咪鲜胺浸果后的冷藏(单果包装,温度3~5℃、空气相对湿度80%~85%冷库)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前结合采后保鲜剂处理,在60 d的冷贮期内果实品质变化不大;不同保鲜处理均可以有效延长保鲜时间、延长货架期和减少运输损坏;采前果面喷施咪鲜胺结合采后咪鲜胺浸果的效果最稳定,冷藏60 d的腐烂率为2.53%,货架期最稳定,运输损坏最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岩白菜内酯对柑桔青霉菌、柑桔绿霉菌、柑桔炭疽病菌、柑桔褐腐病菌、褐色蒂腐病菌、柑桔黑腐病菌和柑桔黑斑病菌等7种常见柑桔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显微观察和生长量测定研究了岩白菜内酯抑制柑桔炭疽病菌的机理,采用夏橙果实贮藏试验研究了岩白菜内酯用于柑桔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岩白菜内酯能够抑制7种病原菌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增大,其中对柑桔青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399 6mg/L。20μg/mL岩白菜内酯处理引起柑桔炭疽菌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菌丝隔膜大部分消失,菌丝扭曲畸形,菌丝壁粗糙、不对称,分生孢子畸形;菌丝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第3天时抑制率达61.74%,随后抑制作用迅速减弱,第6天时仅2.31%。0.006g/mL岩白菜粗提物对通风库贮藏90天夏橙的青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贮藏60天的总防治效果为50%,好于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27.27%)。岩白菜内酯抑菌作用很好,可作为柑桔保鲜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省柑桔主栽品种的生态要求和各地气温生态条件,区划出锦橙、温州蜜柑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四个1级区。又根据每一个1级区内的气温差异将全省分成8个附区。Ⅰ、Ⅱ两区主要发展锦橙、夏橙、脐橙,适当发展尤力克柠檬和良种柚。Ⅱ_6附区和Ⅲ区主要发展温州蜜柑、红桔,适当发展血橙和红毛橙。Ⅳ区气温低,不适于种植柑桔。  相似文献   

5.
咪鲜胺、使百功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保鲜期间由病害引起的烂果直接影响果农经济效益。柑桔保鲜贮藏期病害主要是柑桔绿霉病、青霉病、蒂腐病、黑腐病等。目前柑桔保鲜药剂以使用多菌灵为主 ,但保鲜防病效果不尽人意。本试验探索了几种新药剂对柑桔保鲜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5 0 %咪鲜按WP (福建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5 0 %使百功WP(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5 0 %施保功WP (德国艾格福公司 )1 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福建闽清上莲溪坪柑桔场 ,试验树为 1 8年生雪柑 ,于1 999年 1 1月 2 6日采收。试验共设 8个处理 :5 0 %咪…  相似文献   

6.
贮藏期柑橘果实蒂腐病、黑腐病、炭疽病、褐腐病等一类病害(下面简称?蒂腐等病害)是贮藏橘果防腐保鲜工作的难点。采用柑橘防腐保鲜剂浸果主要?用于防治采后由伤口侵染引发的柑橘青绿霉等病害;然而对采前采后均可侵染?,但以采前侵染为主的柑橘蒂腐等病害的防治效果甚差。为寻找防治此类病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生长期使用大生等杀菌剂对预防贮藏期柑橘果实蒂腐等病?害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柑橘品种和试验地  供试的温州蜜柑品种试验地在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林特综合实验场;贮…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柑桔选育种协作组于一九七二年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以工人、贫下中农和科技人员三结合的形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锦橙①、脐橙、夏橙、血橙和温州蜜柑五大良种为主的柑桔群众选种运动。选出了十万株锦橙、先锋橙的提纯母树,选出一部份优良单株,促进了我省柑桔良种化,推动了我省柑桔栽培业大发展。各地区、县级各自还掌握了一批可供建立母本园用的提纯一级母树和有某些特殊性状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保鲜剂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咪鲜胺、抑霉唑及嘧霉胺对纽荷尔脐橙贮藏期病害的防治效果,设计了7个药剂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分别浸果后入半通风库(4~10℃,相对湿度62%~80%)贮藏135d。结果表明,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450g/L咪鲜胺乳油3 000倍液的贮藏效果最好,烂果率7.8%,病情指数4.8,防治效果75.5%;其次是450g/L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烂果率13.3%,病情指数8.5,防效56.6%)和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500g/L抑霉唑乳油3 000倍液(烂果率14.4%,病情指数8.2,防治效果58.5%)。在脐橙贮藏保鲜时,可采用这3种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柑桔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柑桔内外销和贮藏数量亦相应地增加。但是,柑桔在贮运中各类病害引起的果实腐烂率常达10~30%,严重时达50~60%,影响果品质量和市场供应,造成很大损失。我省柑桔果实贮藏期病害常见的有青霉病、绿霉病、褐色蒂腐病、黑色蒂腐病、黑腐病、酸腐病、炭疽病等,而以前三种病害为主。噻克多是北京化工研究院新近研制的防腐保鲜用的杀菌剂。1989~1990年作者使用噻克多在杭州进行了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试验,取  相似文献   

10.
柑桔果实贮藏中的腐烂种类和数量,因果实种类、品种,贮运包装条件、季节而有显著差异。主要致腐病害有广泛为害各种柑桔果实的绿霉病(Penicillium digitatum)、青霉病(Penicillium italicum),主要为害甜橙的蒂腐病(Phomopsis citri 和(?)iplodianatalensis)、甜橙和柠檬的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以及桔类的黑腐病(Alternaria citri)。采用2,4—(?)处理使果实较长期保持鲜蒂,可以有效地控制甜橙蒂腐病和桔类黑腐病,减少贮藏腐烂损失;但对由伤口侵入,在贮运中普遍致腐的绿、青霉  相似文献   

11.
在1985/86贮藏年度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农用抗生素新品种“新农抗BO-10”进行锦橙贮藏保鲜试验。结果看出,该生物农药对柑桔贮藏病害(主要是青绿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高脂膜和国外农药特克多,贮藏5个月相对防效达91.8%,好果率达95.5%。  相似文献   

12.
脐橙鲜果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酸腐病、青霉病、绿霉病、炭疽病、黑腐病和蒂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引起果实腐烂。本试验通过脐橙常温简易贮藏保鲜试验比较,筛选出优质的防腐剂及其合理的应用,供生产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咪鲜胺有效成分含量相同情况下,本试验比较了450g/L咪鲜胺水乳剂、46%咪鲜·几丁糖水乳剂对保护地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药后7d和15d,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4%和61.76%,几丁聚糖和咪鲜胺复配产品(46%咪鲜·几丁糖水乳剂)对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91.91%和89.95%。结果表明,相比于450g/L咪鲜胺水乳剂,46%咪鲜·几丁糖水乳剂防治茄子叶霉病的效果及持效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夏橙是夏季产新应市的主要橙类品种,在实现柑桔周年应市中占有重要地位。1992~1993年我们承担了四川长江上中游水果开发项目的《甜橙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科研课题、对适期采收夏橙果的保鲜防腐技术进行研究,并成功地选出了“夏橙保鲜防腐剂”,经两年试验证明效果显著。现将主要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温州蜜柑集中上市容易腐损,品质下降所造成的损失和农药处理鲜果所带来的污染,探讨柑桔防腐保鲜,延长供应的新途径,为此我们于去冬今春进行了中草药处理温州蜜柑(尾张)防腐试验。用10%大蒜浸出煎熬液浸果10秒钟,处理果贮藏70天后,好果率为92.40%,贮藏103天后好果率仍达到90.0%而对照的好果率仅52.20%,贮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用于贮藏的柑桔果实应适时采收。实践证明,柑桔不同采收期影响贮藏效果。过早采收,果实营养物质积累不足,果小、酸多、糖少,果汁率低,而且果皮结构幼嫩,保护组织发育不够健全,保水能力差,果实生活力强,呼吸代谢旺盛,消耗底物多,对产量、品质及贮藏均不利。待果实充分成熟采摘,则因果实接近衰老,含酸低,贮藏寿命短,烂果率高。为了探讨三明市温州蜜柑贮藏成熟度的指标,订出适时采收的标准,进一步提高温州蜜柑贮藏保鲜效果,在1980—81年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又连续进行了两年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应用食盐对温州蜜柑尾张进行贮藏防腐试验结果表明:食盐作温州蜜柑果实的杀菌防腐材料,防止青绿霉、蒂腐病等贮藏病害有良好效果。食盐与2,4—D250ppm等保鲜剂混合浸果处理,浓度以1%~4%较为适宜,显著优于单用食盐处理。食盐浓度高达6%时,对果实有药害,反而降低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柑桔果实先刺伤接种柑桔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悬浮液再进行药剂浸果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浓度药剂对抗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双抗)或双敏感菌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0或1 000 mg/L的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扑霉灵)和抑霉唑(500mg/L)单剂,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或扑霉灵)混剂对双抗菌系防治作用均低于50%;1 000 mg/L百可得单剂,500、1 000 mg/L百可得混配相同浓度咪鲜胺(或扑霉灵)均可控制双抗菌系引起的腐烂,防治效果在83%以上;1000mg/L咯菌腈对双抗菌系的防治效果为83.3%,500和1 000 mg/L嘧霉胺对双抗菌系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1%和98.9%.500mg/L百可得、抑霉唑和嘧霉胺单剂,500mg/L百可得混配相同浓度咪鲜胺(或扑霉灵),500 mg/L甲基硫菌灵混配相同浓度扑霉灵对敏感菌系均有88%以上防治效果.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不再使用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单剂或这两类杀菌剂混剂防治柑桔采后病害,可选择1 000 mg/L百可得(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单剂,500mg/L百可得和相同浓度咪唑类混剂.同时建议将嘧霉胺登记用于柑桔采后处理.  相似文献   

19.
柑桔果品在贮藏期间,由于受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蒂腐病、疫菌褐腐病、炭疽病的为害,腐烂率达15—30%。近年来,在比较精细的采收,及时进行2,4—D 处理,剔除干蒂果的情况下,基本控制了蒂腐病和黑腐病为害,但青、绿霉仍是目前引起腐烂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降低贮藏腐烂,我们从1972年3月—1973年6月进行了新杀菌剂防治柑桔贮藏病害研究。据试验结果,70%甲基托布津、50%甲基托布津、50%托布津 B(陕西化工设计院产品)和50%托布津(日本),对柑桔贮藏病害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以防治柑桔青、绿霉病的效果最为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整理于下,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乐山地区五通桥区金山公社红星一队地处乐山县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7.2℃,一月平均温度7.1℃,绝对低温-4.3℃(25年只出现一次,且时间短暂)。年降水量1393.6毫米,适宜柑桔生长。该队科学实验小组,由于受伏令夏橙保果越冬试验的启发,于1977—78年连续两年,进行了锦橙果实留树贮藏试验。供试材料为定植在夏橙园中的两株八年生红桔砧锦橙初结果树。1977、1978年试验树分别留果65—127个。锦橙果实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成熟采收。为延长采收时期,防止冬季低温引起落呆,达到果实留树贮藏目的,在栽培技术上除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农家肥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