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套袋对2种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套袋处理对2种不同类型红肉猕猴桃果实着色的影响,为解析光照对花色苷合成分子机制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类型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与‘天源红’为试材并分别对其进行套袋处理,使用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可携式色差计CR-400对不同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果实部位进行色差指标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样品果的花色苷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套袋能使‘红阳’猕猴桃果实中果皮、内果皮的色度角明显降低,促进中果皮绿色变淡,内果皮红色变深。‘红阳’猕猴桃的中果皮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始终没有检测到花色苷的存在,内果皮在花后70 d开始有花色苷的积累,随后出现交替增长的规律。在果实生长发育前期,套袋果实解袋后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高于一直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花后100~120 d,未套袋果实内果皮花色苷积累量一直增加,至花后120 d达到最大,高于一直套袋和解袋果实。套袋能够显著降低‘天源红’果实外果皮的色度角,而对果肉(中果皮和内果皮)和果心色度角并无显著影响。一直套袋会阻碍花色苷在外果皮、果肉、果心中的积累。套袋果实解袋后外果皮、果肉、果心花色苷的积累量明显升高,在花后110 d达到最大。【结论】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红阳’猕猴桃果实内果皮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内果皮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能够促进‘红阳’内果皮着色,但促进强度不如前者。套袋处理对‘天源红’果实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果皮,果肉次之,对果心的影响较小。套袋果实解袋能够促进‘天源红’猕猴桃果实外果皮、果肉更多地积累花色苷,甚至高于非套袋果实,可以促进外果皮和果肉更好地着色。一直套袋阻碍‘天源红’果实花色苷的合成积累,影响着色。  相似文献   

2.
1 症状与为害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发病后造成种仁发育畸形或籽粒不饱满。发病初期,在果面或果梗处出现泪珠状或片状白色透明胶液。其后,病部胶液不断增多,形成大小不一的胶柱或胶团,流出的胶液与空气接触或遇雨后,初变成浅褐色至黑褐色,呈胶冻状,后形成较坚硬的胶块。剖检果实内部看出,胶液多从果核内或从果肉与果核间流出。发病严重的果实,从该部位能看到明显的胶液。从不同时期剖检结果看,发病早的果实,即核壳和种仁尚  相似文献   

3.
以冷藏后的库尔勒香梨健康果和发生顶端腐烂的果实为试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方法,分析比较了健康果与发病果不同部位的Ca、Mg、K含量,以探讨这种病害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果皮、果肉、果心中Ca、Mg、K含量差异显著。患病果果皮和果肉中的Ca含量明显低于健康果,且顶部Mg、K含量低于健康果,但其差别小于Ca含量的差别。因此,库尔勒香梨萼端腐烂可能与果实果皮、果肉组织缺钙,以及顶部果皮缺Mg有关。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缝合线软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雪  刘志民  陈华君  马焕普 《果树学报》2008,25(2):172-177,F0004
为了明确桃果实缝合线过早软化的原因,以大久保桃为试材,利用气质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缝合线软化果(障碍果)和正常果的种仁、缝合线处果肉和其它部位果肉中的生长素(IAA)、玉米素(Z)、脱落酸(ABA)、茉莉酸(JA)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肉ABA浓度是种仁的8~9倍,并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接近成熟时达到最高,主要表现出对果肉成熟的调控作用。障碍果中Z的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初期明显高于正常果,与其缝合线异常生长(凸起)吻合;障碍果种仁的IAA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初期明显低于正常果,果肉中IAA浓度在内果皮硬化后上升,且障碍果高于正常果,说明IAA对中果皮细胞的扩大与成熟软化起调控作用。JA在种仁中的浓度是果肉的3~6倍,在硬核初期障碍果明显低于正常果,到硬核结束时则高于正常果,推测可能JA与内果皮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枇杷裂果是指在果实迅速膨大期至成熟期,若久旱后突然下雨或遇连绵阴雨天气,果肉细胞大量吸水膨胀导致外果皮破裂,出现不同程度的果肉和果核外露的现象。在浙江中部的枇杷生产过程中,成熟期遇雨裂果一直是影响枇杷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和不同年份间差别很大,低的裂果率在10%~30%,严重时高达80%以上,特别是白砂枇杷在果实成熟期临近雨季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症状 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的斑点,进而外表皮呈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病斑提前着色,外果皮呈暗红色,无光泽;果肉由淡绿色转为赤黄色,果实大量脱水,坏死,黄褐色果肉有苦味,病斑外表皮收缩,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果柄褐色或黑褐色,提前形成离层,果实瘦小早落。2 发生规律 此病由昆虫传播,桃小、蝽象、介壳虫、  相似文献   

7.
正番茄筋腐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生理性病害。保护地栽培中发生重,发病严重时病果率可达60%以上,降低产量和品质。症状:多从幼果期开始发展,常见于植株下部果实。果实膨大期果面着色不均,局部褐变。切开果实,可看到果皮内的维管束黑褐色或茶褐色。发病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无变化,但维管束褐变部位不转红;发病较重的果实,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果面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8.
外源钙对桃不同部位钙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年生皮球桃为试材,研究探讨了外源钙(CaCl2、Ca(NO3)2)对叶、茎、果实钙含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叶片中的钙含量变化相对较平稳;果肉和果核中钙含量从果实硬核期到膨大期逐渐升高,达到一定量后逐渐降低,采前1个月钙含量基本趋于平衡;在果肉和果核的钙含量达最大时茎钙含量最低,果肉和果核中钙含量降到低点时茎钙含量达最大;果实的横、纵、侧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从硬核期到成熟,生长曲线呈‘快-慢-快’型增长;Ca(NO3)2处理果实单果重最重,为219.19g;CaCl2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2.1%、9.24%。  相似文献   

9.
<正>1枣缩果病症状枣缩果病是我国各大枣区果实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侵入正常果后,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剖开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病斑外果皮收缩。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提前脱落。果实瘦小,病斑果肉色黄、发苦,糖分总量下降。感病后,病果逐渐干缩凹陷,果皮皱缩,脱落。感病期若阴雨连绵或遇上间断性晴雨交替及高温高湿天气,该病往往会暴发成灾,造成毁灭性损失。  相似文献   

10.
葡萄炭疽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症状1.1果实幼果期染病,果面出现圆形、黑褐色蝇粪状病斑,但幼果期扩展很慢,病部只限于表皮。随着果实增大,含糖量增多,果肉软化、果面开始着色,先侵染的病斑果肉产生褐色病变,病斑迅速扩大并凹陷,  相似文献   

11.
以果梅品种‘细叶青’和‘莺宿’为材料,对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组织结构解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梅果实生长呈双“S”型曲线,果核生长呈单“S”型曲线,两个品种的果实发育存在差异。‘细叶青’果实的硬核期短于‘莺宿’;果梅子房内有2个半倒生胚珠,而只有1个胚珠发育为成熟胚;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由表皮毛、表皮细胞等组成:中果皮主要是由薄壁细胞和分布其中的维管束组成;内果皮组成成分是石细胞;合子细胞分裂经过球形胚和子叶形胚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早酥梨果实木栓化褐变的原因,以早酥梨木栓化褐变病果和健康果为测试样品,采用溴乙酰乙酸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别测定果皮和果肉中的木质素及主要矿质元素K、Ca、Na、P、Mg、Fe、Mn、Cu、Zn、B等的含量。结果表明,早酥梨木栓化褐变病果果肉中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果的(P0.05),而果皮中的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果的(P0.05);同健康果相比,早酥梨木栓化褐变病果中含量显著低的矿质元素有Mg、B、Cu、Zn、K、P和Mn元素;果肉中的木质素含量与K、P、和Mg元素呈显著负相关,果肉中的木质素含量与Mg、B、Cu、P、Fe、Zn、Ca元素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认为,早酥梨果实木栓化褐变是一种缺素性生理病害,果园可采取配方施肥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3.
灵武长枣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a生灵武长枣树的枣果、当年生茎和叶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中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多糖动态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多糖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在果实的坐果期达到最高值,膨果期末降至最低值,从着色期开始多糖含量有所增加;茎中多糖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果实中多糖含量在坐果期、膨果期和着色期变化平稳,成熟期急剧升高至积累高峰,含量为12.33%;随着果实发育成熟,外果皮和中果皮中的多糖含量逐渐升高,并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内果皮中多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灵武长枣果实多糖主要在果实的膨果期积累,成熟期时多糖含量最高,中果皮为多糖积累的主要部位,果实中多糖的积累与茎和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孙执中 《果农之友》2003,(10):27-27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着色期或近成熟的果实,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具有流行性,尤其是多雨、潮湿地区或年份和保护地葡萄发生严重。在病害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以上,一些感病品种发病率达70%,造成果实腐烂,引起严重减产。1症状1.1果实幼果期染病,果面出现圆形、黑褐色、蝇粪状病斑,但幼果期扩展很慢,也不形成分生孢子。由于幼果较酸,果肉坚硬,而限制了病菌的生长,病部只限于表皮。随着果实的增大,含糖量的增加,果肉软化,果面开始着色,先侵染的病斑果肉产生褐色病变,病斑迅速扩大和凹陷,侵染处果肉软腐,水渍状。有的病斑扩大到…  相似文献   

15.
以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Korla Xiangli’)果实为材料,研究了脱萼不突起、宿萼不突起和宿萼突起等3种形状以及同一形状的果柄端、胴部和花萼端等3个部位的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果皮的N、Ca、Mg、B含量较果肉高,而N/Ca和K/Ca则较果肉低;宿萼突起果中,N、K、P含量和N/Ca显著高于脱萼不突起果和宿萼不突起果;花萼端Ca含量显著低于果柄端和胴部,而N含量和N/Ca均显著高于果柄端和胴部。果皮的IAA、ZR和ABA含量较果肉高,并且宿萼突起果的IAA含量和(ZR+IAA+GA3)/ABA显著高于脱萼不突起果和宿萼不突起果,ABA含量则显著低于脱萼不突起果;果实不同部位的各内源激素分布未发现明显变化规律。脱萼不突起果综合品质好于宿萼果,花萼端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果柄端和胴部。  相似文献   

16.
<正>1症状与危害枣缩果病主要危害果实,引起烂果和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圈,逐渐扩大,成凹型不规则淡黄色斑,进而果皮呈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土黄松软,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外果皮暗红,无光泽。病果个小、皱缩,干瘪,果肉黄色、味苦,含糖量降低,不堪食用。该病害引起果腐和提前脱落。病菌侵入后,病程从直观上可分为晕圈、水渍状、提前着色、萎缩和脱落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揭示枣果实维管束的解剖结构特征,为枣果实糖分积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北制干品种—木枣为研究对象,利用离体染色、石蜡制片和电镜技术系统观察了枣果实维管束分布、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枣果实维管束属外韧型无限维管束,根据分布位置将其归为核内维管束、内果皮维管束和中果皮维管束三类。果实维管束由果柄中12条维管束发育而来,中心2条发育为核内维管束,其余10条主维管束发育为内果皮和中果皮维管束。核内和内果皮维管束为果核的硬化和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中果皮维管束为果肉组织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各维管束韧皮部发达,增强了有机物质运输的效率。【结论】枣果实维管束有三类分布形态,不同类型的维管束(形态差异)为枣果实不同部位提供水分和有机营养。韧皮部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与内含物的变化可能与韧皮部卸载方式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18.
如何防止苹果贮藏期生理病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贮藏过程中,常见生理病害主要有苦痘病、虎皮病、果肉褐变病、CO_2中毒和缺O_2伤害等,如何防止苹果贮藏期生理病害,是提高贮藏效果、获取理想收益的保证。 1 苦痘病 苦痘病主要是果实含钙量较低及氮钙比较高引起,也与成熟期气温偏高、干旱、水分失调、修剪过重和贮期温度过高等因素有关。发病初期果皮下果肉发生褐变,果面出现暗色凹陷圆斑,绿色品种圆斑呈深绿色,红色品种圆斑呈紫红色。斑下果肉坏死干缩,深达果肉内数毫米至1cm,味微苦。此后病斑显著凹陷,变为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发生部位靠近果顶,贮藏初期1~2  相似文献   

19.
<正> 苹果小夹蝶在我县部分果园发生,为害比较严重,主要为害苹果幼果,啃食果肉及种子。近几年我们在部分果园对此害虫生活史和防治方法进行了观察研究。一、为害情况:苹果小灰夹蝶以蛹在杂草、山枣和苹果树根下近土层处越冬,以幼虫为害幼果为主,为害期在苹果落花后至果实增大前。初孵化幼虫爬到果面啃食幼果,一般每头幼虫咬食7—8个幼果,多者可达32个。被害果轻微者果面留有伤疤,造成果面缺陷、凹凸不平,甚至变为畸形,被害较重者直达果心,啃食种子,使果实严重偏缺,严重者为害后的果实干枯脱落,造成严重减产。从整个树体以树冠中下部幼果受害严重,凡树冠郁闭枝叶密挤通风不良的植株,极易引起为害。以国光品种受害较重,如幼果豆粒大时幼虫就开始啃食为害,其次是金冠和倭锦,而果皮硬度大或粗糙的品种受害则较少。  相似文献   

20.
核桃几种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叶片、嫩梢和芽。果实感病后,果面上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随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色病斑,外围有水渍状晕圈。病斑中央下陷龟裂并变为灰白色。遇雨天,病斑迅速扩大,并向果核发展,使核壳变黑。严重时,全果变黑腐烂,提早落果。叶片感病后,出现近圆形或多角形黑褐色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