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级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经开展3年,总体来说效果显著,较好地解决了试点地区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但是,从多个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予以解决。基于此,本文分析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金融机构"两权"抵押贷款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6年1月20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232个县级行政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59个县级行政区,其中有13个地区重叠,两项试点共计278个县级行政区。"两权"系指农村承包土地(指耕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农村金融制度的重  相似文献   

3.
正概念解读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要求,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日前,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两个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  相似文献   

4.
正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要求,依法稳妥规范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两个办法"从贷款对象、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支持措施、试点监测评估等多方面,对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明确了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本报讯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暂行办法日前出台,由央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分别是《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正式启动。根据前期省政府的申报,由央行会同中央农办等11个部门组成的指导小组的审定,232个县级行政区获准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59个县级行政区获准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试点期限为两年,到2017年年底。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试点暂行办法。据悉,目前试点工作仍在进行中。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全国选取232个县(市、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59个县(市、区)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其中,贵州省有10个县(市、特区)获批成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8月末,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稳妥有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等生产诸要素,打破制约"三农"融资瓶颈。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作,笔者认为,做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必须解决好四对矛盾。首先,解决现有法律禁区与土地流转现状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做好农村承包土地(指耕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统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5,(10)
<正>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做好农村承包土地(指耕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统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宁夏积极推动集体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林业企业和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但林地确权与农地确权衔接不畅、林木经济价值低、林地抵押支持体系不完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集体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开.建议从衔接农地确权、并行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与林木抵押贷款、完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配套措施、提高集体林权价值、建立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大力推动我国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省自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简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7年9月末,全省12个试点县(市、区)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余额23.87亿元,同比增长136.57%,累计支持40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生产。从投向看,全省"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主要投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  相似文献   

12.
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南充市顺庆区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入手,试点农村土地经营权收益保证抵押贷款,积极破解农业发展"担保难、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在推动农村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近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意见》,提出按照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要求,以落实农村土地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统称"两权")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为农  相似文献   

14.
新闻集萃     
<正>"两权"抵押:农村金融改革迈出重要一步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正为缓解农村生产经营者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2016年人民银行、农业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并授权全国23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从一些试点情况看,试点效果不甚理想,分析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试点县地块分散、规模经营程度低,客观上导致农户申请贷款意愿不够强烈即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围绕承包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由人民银行会同中央农办等11部门组织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简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有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是拓宽涉农经济主体融资担保渠道的重要举措,对于扩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投入、降低涉农贷款成本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经济学供求均衡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试点前后均衡信贷资金量、均衡利率、涉农经济主体的消费者剩余、金融机构的生产者剩余、农村信贷市场的社会福利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得出试点工作的推动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社会福利水平、通过完善试点的各项配套机制可以带动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更大程度地提高等研究结论,最后结合当前各地的试点经验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尚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要求,而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进程非常重要的环节。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调研地,通过分析农户在政策实施前后的收入变化,探究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研究银行和政府这两大主体在政策实施中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统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坚持依法有序、自主自愿、稳妥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盘活农村三权资产,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工作,但是作为农村融资的一种新兴方式,三权抵押贷款目前还处于尝试推广阶段。以重庆地区为例,分析了重庆市开展三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现状,并指出其三权抵押贷款制度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三权抵押制度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对三权抵押贷款交易路径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优化模型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从涉农银行的角度出发,创新性地对控制三权抵押贷款风险做了补充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