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农业废弃物椰糠和生锯末能否部分替代泥炭用作蓝莓育苗和土壤改良的原料,以椰糠、生锯末、泥炭和河砂为主要原料配制栽培基质,盆栽"莱格西"蓝莓组培苗1年,测定各基质pH值和幼苗生长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泥炭单一基质能蓝莓对pH值的要求(4.0~5.5)且保持稳定,椰糠、生锯末单一基质及两者等体积比混合基质均不能满足蓝莓对pH值的要求,泥炭∶生锯末=1∶2(体积比,下同)混合基质或者泥炭∶椰糠=1∶1混合基质均可以满足蓝莓对pH值的要求。栽培基质对蓝莓幼苗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粗度、新梢数、新梢长度和叶片数有显著影响。在泥炭∶椰糠=1∶1混合基质上蓝莓生长表现最好,优于单一泥炭基质;在泥炭与生锯末(1∶2或2∶1)混合基质上的生长表现较差,不及单一泥炭基质。认为用椰糠部分代替泥炭作为蓝莓育苗和土壤改良的原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木醋对蓝莓土壤pH值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松针土、玉米秸秆和园土按1∶1∶3比例(体积比)配制的2年生"蓝丰"蓝莓的盆栽基质为对象,以土壤施用一次硫磺粉为对照,研究了每月土施不同量木醋对土壤pH值及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磺粉和木醋均能降低土壤pH值,前者降速较慢,处理后6个月土壤pH值降至4.9,而木醋处理后3个月即能将土壤pH值降到4.9左右。同一时期,与施用硫磺粉相比,施用木醋对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木醋是一种能快速降低土壤pH值且易于施用的土壤pH值改良物质,可用于蓝莓栽培的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3.
以盆栽南高丛蓝莓品种“绿宝石”为研究材料,设置土壤pH值、有机肥(多酶菌剂有机肥,有机质大于80%,复合菌大于10亿/g)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不同组合的土壤条件,对不同土壤条件及不同生长时期蓝莓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叶片氮、磷、钾含量进行比较,探究土壤条件对蓝莓健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有机肥施用量和珍珠岩施用量不同组合土壤条件对蓝莓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片氮、磷、钾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萌芽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4.2、园土∶有机肥∶珍珠岩=33.6∶4∶1(质量比),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11.23μmol CO2·m-2·s-1。生长旺期,最佳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园土∶有机肥∶珍珠岩=23.7∶1.3∶1(质量比),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达到10.11μmol CO2·m-2·s-1。挂果期,最佳处理土壤条件为土壤pH值5.8、园土∶有机肥∶珍珠岩=67.2∶8∶1(质量比),叶片净光...  相似文献   

4.
蓝莓栽培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蓝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适宜蓝莓种植的pH范围、有机质含量以及不同改土材料和改土措施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蓝莓合理化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pH 4.5,有机质在5%以上,改土材料为生草炭∶有机肥∶原土=1∶1∶1,蓝莓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5.
糠醛渣替代硫磺调节土壤pH值及其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利用糠醛渣为主要材料对蓝莓栽培的土壤进行改良处理,研究了调节土壤pH值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糠醛渣能很好地降低土壤pH值,使得蓝莓栽培的土壤从pH值6.8降低到4.5.改土处理能使2年生和6年生蓝莓的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8%和96.0%;同时使6年生蓝莓的花败育率低于4%的水平,显著提高单产.糠醛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将产生较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蓝莓的生长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透气排水性等条件有严格的要求,不适宜的土壤条件可导致蓝莓苗木生长缓慢、产量降低等不良后果。我国适宜蓝莓种植的土壤较少,而常规土壤改良费时费力,不能彻底改良土壤性能。基质栽培技术可以选取适宜蓝莓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控制基质pH,在增加透气排水性的同时具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可以为蓝莓的生长提供最佳的根际环境,极大促进蓝莓生长和挂果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2011~2015年对奥尼尔、密斯提、夏普蓝、莱克西4个蓝莓品种进行引种观察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桂林种植适应性均表现良好,莱克西品种的综合性状最佳;为了更好地促进桂林地区蓝莓品种良种商品化生产发展,本文从建园选址、土壤pH值调节、品种选择、苗木定植、科学的施用有机肥水管理、合理冬季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桂林地区蓝莓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蓝莓营养价值高,近几年产业发展迅速。蓝莓栽培对土壤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土壤环境条件直接决定其产量及品质。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椰康、草炭土、珍珠岩、菌棒、园田土为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混合基质对南高丛蓝莓‘优瑞卡’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椰糠∶草炭土∶珍珠岩=2∶1∶1(D2)的基质,蓝莓植株地径最大,为7.7 mm,体积指数最大,为6 422 cm3,新生枝条数最多,为5.0,果实花青素含量最高,为1.07 mg/kg,口感最佳,是蓝莓改善品质、规模化基质栽培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唐颖  安利佳 《北方园艺》2015,(14):178-181
以不同含氮量复合肥和蓝莓钵苗为试材,研究其不同施用量以及施肥后不同时期对蓝莓钵苗土壤性质的变化的影响,同时测定植株生长状况以及叶片氮含量,为蓝莓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复合肥短期内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土壤电导率值和碱解氮含量随肥料施用量增大而增高,增高到一定程度,蓝莓出现死苗。电导率值与碱解氮含量达到最大的时期并不一致。0.2g/株处理是蓝莓苗生长最适施肥量,此时植株生长最适的电导率值低于1 000μS/cm,碱解氮含量在100~150mg/kg。叶片氮含量随肥料施用量增大而升高,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方法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阳  杨巍  刘双  赵新兵 《北方园艺》2010,(14):46-48
蓝莓适合生长于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因此大多地区要经过土壤改良才可栽培。现概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菌根真菌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介绍了不同改良方法在蓝莓栽培中的应用,为我国蓝莓栽培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密斯蒂蓝莓为试材,进行花粉粒电镜扫描及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试验,观察花粉管萌发及生长动态荧光显微,调查不同授粉方式的着果率,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密斯蒂花粉形态均为四合花粉,呈四面体排列,近似圆角三角形,极轴×赤道轴为28.5μm×26.02μm;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8h花粉开始在柱头萌发,14h有大量花粉萌发,花粉管进入花柱;24h花粉管进到花柱底部;48h花粉管进入胚珠,到达胚囊,完成双受精,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均有较好的亲和性;密斯蒂异花授粉着果率最高,两种授粉方式果实品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蓝莓品种‘奥尼尔’、V5、‘北陆’为试材,探讨不同扦插时期、不同扦插基质和不同生根剂及浓度等几个重要因素对蓝莓绿枝繁育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最佳的扦插时期春秋两季,以体积比2∶1∶1的草炭、蛭石、珍珠岩配合适量有机肥为扦插基质,经低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可得到较高的绿枝扦插生根率.  相似文献   

13.
栽培蓝莓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麻江县蓝莓基地菌根侵染情况,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对麻江县3个蓝莓基地的兔眼蓝莓和龙崩基地不同品种的蓝莓进行菌根侵染情况调查,并对其根际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莓菌根比较简单,主要有4种类型:丛枝菌根、杜鹃花类菌根、具柱状囊泡类型的菌根和外生菌根。各样地蓝莓菌根侵染情况不高;不同基地蓝莓菌根侵染率差异不明显;不同品种蓝莓菌根侵染率存在显著差异;15年生蓝莓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3~5年生蓝莓。蓝莓根系菌根侵染率与土壤P、SOC呈显著正相关、与全K、pH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朝鲜百合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土壤pH值对其生理代谢的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做为一种逆境条件,强酸或强碱都会引起朝鲜百合叶片中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并引起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导致植株死亡。盆栽基质pH值为6.0~8.0,朝鲜百合叶片中上述指标与对照相似,较适宜朝鲜百合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正蓝莓种植土壤要求酸性、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蓝莓均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以适宜蓝莓生长。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由于可以较好地控制蓝莓生长所需的根系环境,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产量,从而在我国云南地区发展迅速。然而现有的蓝莓基质栽培方法要求专用的基质盆以提高排水性,同时栽培基质大部分为  相似文献   

16.
周鹤 《河北果树》2014,(4):53-54
<正>1园地选择选择土壤标准是:坡度不超过10%,土壤pH值4.0~5.5,最好4.3~4.8;土壤有机质8%~12%,最少不低于5%;土壤疏松,排水性能好,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一是水湿地潜育土。这类土壤上野生蓝莓分布广泛,土层主要由枯枝落叶及腐苔藓组成。土壤疏松,通气良好,土壤pH值4.8,有机质高达56%。土壤中含氮量很高,达900 mg·kg-1,这类土壤往往位于深林区,土壤水分充足,是蓝莓栽培较为理想的土壤类型。二是草甸沼泽地。这类土壤一般偏酸性,pH值5.0~5.7,有机质10%,夏季土壤黏重。栽培蓝莓时需要挖排水沟、  相似文献   

17.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3种方式的促成栽培,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的缓苗速度明显比土壤栽培快。在物候期方面,半基质栽培草莓的初果期和盛果期均为最早,土壤栽培最晚。草莓植株长势由强到弱依次为高架栽培、半基质栽培、土壤栽培。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春节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61.40、587.20、506.80 kg,总产量分别为1 873.96、1 873.43、1 919.42 kg。土壤栽培的草莓果实糖酸比、16种氨基酸总量、VC含量均最高,高架栽培最低。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高架栽培每667 m~2总收入分别为51 321.20、55 084.60、53 592.40元,纯利润分别为12 276.95、18 149.42、13 523.73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31、1∶1.49、1∶1.34。综上所述,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草莓时,采用半基质栽培模式早期产量高,经济效益最好;高架栽培模式总产量最高;土壤栽培模式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品种津育5号为试材,以传统的草炭、珍珠岩混合基质作对照,分析配比不同比例柠条的混合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大小孔隙比及pH值、EC值等理化性状,并对不同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生长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合理配比的柠条基质在理化性质方面基本符合育苗要求,使用柠条基质育苗的黄瓜幼苗出苗率、长势和质量均优于传统的草炭基质;综合比较,以柠条∶珍珠岩=1V∶1V的混合基质育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引进的27个蓝莓品种为试材,连续2年对蓝莓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7个蓝莓品种在临海的果实性状、成熟期、果实色泽以及果实贮藏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奥尼尔""密斯蒂""莱格西"和"威尔"在成熟期、果实品质等方面表现较优,较适宜临海地区引种栽植;"久比利"和"比洛克西"品质较优,可适当发展;"红宝石"观赏...  相似文献   

20.
<正>蓝莓对土壤要求比较苛刻,除土壤p H值外,就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据研究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与蓝莓的生长及其果实的产量并不表现为正相关,但土壤有机质却在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蓝莓园肥力的主要指标,也是生产优质高档蓝莓的基本条件。一些发达国家的许多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0%~12.0%,而我国蓝莓主产区测土的结果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