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了木质纤维原料在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上乙酰基水解产生的乙酸对酿酒酵母、树干毕赤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对戊糖、己糖酵母乙醇发酵均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乙酸产生的特点,采用氢氧化钠法去除乙酸而尽量不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从源头上将乙酸与"糖"分开。在单因素(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温度、液固比和时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进一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个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液固比、温度和时间。最佳条件为:NaOH 5.45 g/L,液固比13∶1(mL∶g),温度62℃,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乙酸去除率和木聚糖残留率分别为95.19%和87.80%。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洗涤模式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脱毒,研究了其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比较了不同用水量下逆流洗涤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逆流洗涤脱除主要发酵抑制物的效果最好,批式分次洗涤效果次之,批式洗涤效果最差,3种洗涤方式对主要发酵抑制物乙酸的脱除率分别为100%、92.27%和77.66%.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经固液比1∶7.5(g∶ mL)逆流洗涤、酶水解和水解糖液浓缩后被酿酒酵母发酵24 h,糖利用率97.58%,乙醇得率93.74%.  相似文献   

3.
杨木屑低浓度硫酸中温预处理提取木糖及其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酸中温预处理可选择性地水解溶出杨木屑中的木糖.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木糖提取得率的强度顺序为反应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和硫酸质量分数,影响抑制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和固液比,硫酸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弱.在预处理过程中生成的主要抑制物为乙酸,其次为甲酸和糠醛.基于技术经济分析,可采用100℃、2.0%硫酸、固...  相似文献   

4.
将稀酸蒸汽爆破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预水解,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_4mim][PF_6])萃取脱除预水解液中的抑制物,并对萃取脱毒条件进行优化,进一步分析了离子液体的脱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水油相体积比1∶2、35℃、250 r/min下萃取60 min。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的主要抑制物甲酸、乙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糠醛和总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4.72%、21.84%、47.99%、82.76%、100%和39.70%,且可发酵性糖几乎无损失。通过对主要抑制物与离子液体脱毒性能分析可知,随着离子液体[Cnmim][PF6](n=4,6,8)中阳离子烷基碳链增长,离子液体对抑制物萃取能力下降;抑制物疏水性越强,与离子液体的氢键作用越强,萃取分离效果越好;p H值越低,对抑制物的去除效果越好;乙酸、5-羟甲基糠醛、4-羟基苯甲醛在[C_4mim][PF6]中去除率基本不随抑制物初始质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杨木稀酸预处理液木糖发酵产乙醇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0%H2SO4在150℃预处理杨木屑20 min可水解溶出66.5%木聚糖和7.1%葡聚糖,生成以木糖为主、含有乙酸和甲酸等发酵抑制物的预处理液,脱毒后可采用Candida shehatae R发酵产乙醇,而Pichia stipitisNL23不能生长。减压蒸发加石灰中和法对预处理液的脱毒效果最佳,可脱除70.0%乙酸和40.0%甲酸,糖损失仅为5.0%~6.0%,C.shehataeR的耗糖率和乙醇得率可达到93.2%和83.6%。采用廉价的无机盐能够满足C.shehataeR发酵脱毒液的营养要求。由于包括乙酸和甲酸以外其它毒性物的抑制,C.shehataeR发酵脱毒液的适宜糖质量浓度为30.0 g/L,发酵12 h,耗糖率和乙醇得率为84.7%和75.3%,乙醇质量浓度达到最高值8.54 g/L,同时生成6.08 g/L木糖醇,C.shehataeR对木糖的利用未受葡萄糖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墨化碳脱除竹材稀酸预处理液中的发酵抑制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石墨化碳脱除竹材稀酸预处理液中的发酵抑制物,比较脱除前后的乙醇发酵收率,为高效快速的脱除发酵抑制物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毛竹粉为原料,经毛竹干质量2%的硫酸用量、固液比1∶6、180℃下保持60 min后得到预处理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预处理液中5种发酵抑制物的含量。利用装有石墨化碳的柱子常温下洗脱稀酸预处理液,以空气为洗脱剂,调节不同流速和洗脱次数,测定洗脱后预处理液中发酵抑制物的含量,计算石墨化碳的脱毒效果。利用稀酸和乙醇常温下冲洗脱毒后的石墨化碳柱,测定冲洗液中发酵抑制物的含量,观察石墨化碳的再生效果。采用离子色谱仪测定脱毒前后预处理液中的糖含量,计算石墨化碳脱毒对糖类的影响。脱毒后的预处理液经酿酒酵母乙醇发酵后,采用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发酵液中的乙醇含量,计算乙醇发酵收率。【结果】竹材稀酸预处理液中甲酸、乙酸、乙酰丙酸、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5种发酵抑制物的总质量分数为15.87 g·L~(-1)。石墨化碳对发酵抑制物的脱除率随着洗脱流速的升高而降低,在0.2 m L·min~(-1)流速下可以脱除99.7%以上的发酵抑制物,而且石墨化碳可重复多次使用,使用5次后仍可以脱除95.7%以上的发酵抑制物。石墨化碳对糖类损失的影响不大,5种单糖损失率均在9%以内。脱除发酵抑制物后的预处理液可用于乙醇发酵,其中的葡萄糖可完全转化掉,发酵24 h后,乙醇收率可达其理论值的85%以上。稀酸和乙醇对脱毒后石墨化碳的再生效果有限。【结论】石墨化碳能有效脱除竹材稀酸预处理液中的5种发酵抑制物,其脱除率均在99%以上,对糖类损失的影响不大。脱毒后的预处理液可用于乙醇发酵,乙醇收率可达其理论值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水竹叶为原料,采用水浴和超声波两种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水竹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并筛选了不同树脂对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浴提取最佳条件为:温度50 ℃,提取时间2.0 h,乙醇体积分数60%,固液比1:20(g:mL,下同);总黄酮得率1.65%.影响得率的因素为: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为:2.0 g水竹叶,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in,乙醇体积分数60 %,固液比1:15;总黄酮得率为1.27%.影响得率的因素为:超声波作用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AB-8树脂对总黄酮纯化具有较好效果,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是较好的解吸剂.  相似文献   

8.
在纤维素酶20 U/g,发酵温度38℃,接种量15%,管囊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接种比例2∶1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固液比(1∶5、1∶10、1∶15和1∶20),研究了稻草秸秆同时糖化法产乙醇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固液比1∶15时,获得了较高的乙醇产率为0.183 g/g,方程c=abt/(1+bt)可以被用来描述乙醇浓度(c)与发酵时间(t)的关系,动力学参量a随着固液比减小而减小,而动力学参量b随着固液比的减小而增加;同时,在不同固液比条件下,稻草秸秆转化乙醇反应被证明是类分形的,方程k=k1t-h能被用来很好的描述速率常数与发酵时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60℃条件下,分别采用水、不同浓度的醇和丙酮提取败酱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比较提取液中黄酮的含量,得出最好提取方法是丙酮法。对丙酮法设计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条件。考虑乙醇法和丙酮法黄酮得率差异不大,且乙醇成本低、易操作,比丙酮安全,故对乙醇提取法亦做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丙酮法的最佳条件:丙酮浓度为80%、固液比1∶60、水浴温度80℃;乙醇法的最佳条件: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1∶40、水浴温度70℃。  相似文献   

10.
分离制取玉米秸秆中非木质素类的4类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其在稀硫酸预处理过程中主要水溶性降解产物的生成规律。其中,纤维素降解生成葡萄糖、甲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半纤维素降解生成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乙酸和糠醛;热水提取物降解生成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甲酸、乙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乙醇提取物降解生成少量的葡萄糖、木糖、乙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抑制物甲酸、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主要来自纤维素,乙酸和糠醛来自半纤维素,产量可分别为1.4%、2.7%、2.2%、3.1%和7.8%(以玉米秸秆计)。硫酸质量分数是影响乙酸产量的主要工艺因素,而反应温度是影响甲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和糠醛产量的主要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迷迭香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鼠尾草酸,分别研究了不同条件对鼠尾草酸提取率的影响.对5.0 g粉碎后的迷迭香叶子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的结果表明,室温较适宜的超声波提取条件是:乙醇质量分数75%、3 g盐酸为酸稳定剂、超声波频率28 kHz、超声波功率200W、超声波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g:g)...  相似文献   

12.
黑荆树树皮原花色素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黑荆树树皮中原花色素的提取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分别以水、甲醇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对黑荆树皮中原花色素的提取进行了探讨,通过测定其总抽出物含量和原花色素粗提物得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提取条件,并重点对原花色素生理活性包括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利用MTT比色法对原花色素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测定,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了其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黑荆树树皮是一种富含原花色素的植物资源.提取溶剂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不仅可以得到较高提取率的原花色素,而且所得原花色素粗提物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黑荆树树皮原花色素适宜提取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 70%,提取温度 60 ℃,液料比7∶1.体外癌细胞培养的抑制作用测试结果显示,黑荆树树皮提取得到的原花色素粗产品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有中效,分别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BGC-823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有弱效.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显示黑荆树树皮中原花色素提取物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红外光谱技术在槐米总黄酮提取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标准品作对照,应用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FT-IR)对碱提酸沉法、乙醇回流法和超声波辅助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槐米总黄酮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碱提酸沉法提取,碱提取液pH值9及硼砂作稳定剂时,所得提取物的得率和总黄酮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9.44%和82.53%;由于提取方法和条件的不同,对应提取物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型、峰高和峰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提取物红外图谱特征,并与芦丁标准品比较,将为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红外光谱技术控制槐米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连翘叶中连翘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连翘叶中连翘苷最佳提取条件为:80%乙醇,料液比1:10,60℃超声波提取8min,在此条件下,连翘苷得率为0.3112%。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回流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皱皮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皱皮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水浴温度90℃、料液比1∶30、回流时间60 min、粒径为20目(0.90 mm)。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56%。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回流时间〉粒径〉水浴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方法分析回流次数、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料液比对连翘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翘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案是:回流3次,料液比1:6,乙醇浓度55%,每次回流时间60min。总黄酮的得率为10.79%,回收率为104%,RSD=0.75(n=3)。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蓝靛果抗氧化成分提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液料比、超声波作用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和乙醇体积分数5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以二苯基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对超声波提取蓝靛果中抗氧化成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蓝靛果鲜果2.5 g,液料比26∶1(mL∶g),提取温度52℃,超声波功率160 W,乙醇体积分数53%。此优化条件下,DPPH.清除率为67.13%。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野生毛葡萄中原花青素醇提工艺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响应面试验设计法,选取乙醇浓度(A)、料液比(B)、反应温度(C)为考察因素,对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醇提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经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的分析,得出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醇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4%、料液比为1∶7、提取温度为35℃。建立的原花青素醇提数学模型为:Y=0.61-0.058A+0.029B-0.12C+0.025AC-0.013BC-0.091A2-0.095B2-0.17C2,原花青素得率的预测值为86.95 mg.g-1、验证值为85.54 mg.g-1。证明此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可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19.
Camptothecine (CPT) and hydroxycamptothecin (HCPT), two kinds of anti-cancer alkaloids, were extracted from Camptotheca acuminata leaves using homogenate extraction technology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such as the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ethanol concentration, and homogenate time. The optimum technology parameters for homogenate extraction of CPT and HCPT from C. acuminata leaves were determined as homogenate time at 8 min, ethanol concentration at 55% and the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at 1:15 (g:mL). By using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we obtained 0.639‰ extraction rate for CPT and 0.437‰ for HCPT. The extraction yields of CPT and HCPT extracted by homogenating technolog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y other extractive methods, such as ultrasonic, reflux, shaking in water bat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omogenate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extracting CPT and HCPT from C. acuminata leav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extraction time and high yield.  相似文献   

20.
松针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从松针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比较了水、醇两种溶剂对3种松针提取的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5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及提取次数对湿地松松针水提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水提湿地松松针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湿地松松针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g∶mL),提取温度100℃,浸提时间3h,pH值6.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湿地松松针多糖得率为4.024%±0.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