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棉花高产规律,我站从1974年开始,连续四年进行棉花高产试验,试验田每亩留苗密度分别为1000、2000、3000株,三种不同密度实产结果多稳定在240斤的水平上,相比之下,又以每亩3000株的产量最高。总结我站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并结合外地高产经验,有关棉花高产结构及其措施,有以下几点看法:一、高产结构棉花高产要有个合理的组成结构。只有较为合理的组成结构,才能实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因而要实现棉花高产,就要选择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和水肥条件的高产结构。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认为:一、采用“紧土条播”是高产的前提;二、选用早熟高产杂交玉米良种是高产的基础;三、每亩6000株、窄行种植是高产的关键;四、科学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群体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粳稻品种的群体生长特征。【方法】在各自最适施氮水平下,选用淮北地区氮高效高产型、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中产型3类代表性常规粳稻品种,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及物质生产与积累特征。【结果】拔节前氮高效高产型群体茎蘖数最少,拔节后平缓下降,最终成穗率最高;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大,氮低效低产型最小,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比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高2.53%、5.58%;有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氮中效高产型,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氮中效高产型氮高效高产型氮高效中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氮中效高产型和氮高效高产型群体光合势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10.58%和9.86%;氮高效高产型水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略低于氮中效高产型,抽穗至成熟阶段,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干物质积累呈递增趋势,干物质积累比例以氮高效高产型最高;收获指数表现为氮高效型品种大于氮中效品种;氮高效高产型品种群体生长率在抽穗前低于氮中效高产型品种,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则显著高于氮中效高产型与氮高效中产型,分别高8.79%、17.46%。【结论】氮高效高产型水稻品种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均低于氮高效中产型和氮中效高产型;抽穗到成熟期光合势、收获指数、群体生长率、成穗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农业部组织实施的全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中,山东省莒县农业局以选用多抗、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为基础,综合利用集成配套增产技术.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创新开展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全县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该县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田.以667m^2平均725.7kg的产量.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山东省农业厅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的验收.超额完成了国家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产量指标要求。创出了鲁东南地区夏播粳稻高产的新纪录。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几年各地高产攻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前人对高产根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产量构成以及其他生理生态指标的研究。提出了高产攻关应加强生理生态指标的深入研究,以利于高产攻关田重演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几年各地高产攻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前人对高产根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产量构成以及其他生理生态指标的研究。提出了高产攻关应加强生理生态指标的深入研究,以利于高产攻关田重演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再谈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4年是兵团大面积推广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的第四年,也是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最大,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时近年末,为了广大植棉职工和干部加深对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加快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为了加快兵团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步伐,本文对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的形成、高密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增产机理、技术支撑、发展前景等问题讲些意见,以飨读者。1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的形成1.1兵团棉花“密矮早”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在几十年棉花的生产实践中,兵团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在…  相似文献   

8.
2007年黑龙江农垦水稻高产攻关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农垦水稻高产攻关出现了小面积折合稻谷产量超过14.7t/hm2的高产典型。从品种、土壤、栽培技术和气候条件等方面,采取与其它地区高产典型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寒地气候条件下出现这种高产典型的原因。分析了产量构成各项指标的特点及高产攻关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综合栽培技术应该是高产攻关研究的要点。提高我国水稻单产,不仅要重视生产技术创新,还要重视生产机制创新。黑龙江农垦总局大面积水稻获得高产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相似文献   

9.
春玉米优良品种的种子选购应遵循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土壤条件、生产水平合理选用,同时要严把种子质量关。玉米栽培要想获得优质高产,除了选用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外,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科学整地、播种、灌溉、施肥及病虫杂草防治等是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产栽培措施是获得春玉米高产、稳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湛江地区组织了花生高产栽培协作组,研究高产规律,总结高产经验,推广高产措施,对开展高产运动、指导大面积花生生产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协作组培创高产花生面积10.506亩,平均亩产844.47斤,高产田块亩产变幅813——872斤(亩产超800斤田块附表1)。对高产花生田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测定工作,从而初步认识花生亩产超800斤的理论与技术,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认真分析整乡整建制高产创建工作、技术措施,取得的成效、经验,针对性提出高产创建集成技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农垦水稻高产攻关出现了小面积折合稻谷产量超过14.7t/hm^2的高产典型。从品种、土壤、栽培技术和气候条件等方面,采取与其它地区高产典型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寒地气候条件下出现这种高产典型的原因。分析了产量构成各项指标的特点及高产攻关研究的现实意义。指出综合栽培技术应该是高产攻关研究的要点。提高我国水稻单产,不仅要重视生产技术创新,还要重视生产机制创新。黑龙江农垦总局大面积水稻获得高产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相似文献   

13.
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系指玉米适期早播,选用晚熟品种,晚期收获,采用综合的促熟高产措施,而实现高产稳收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经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法,较常规玉米栽培法增产31.8%~74.9%。高产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充分利用当地热量、光能资源和晚熟品种内涵的增产潜力,大大提高光能利用率,而且具有抗御旱害、冷害、涝害的功能作用,为实现玉米高产稳收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林同学  胡进 《花生学报》1991,(3):17-19,31
1984年我们在全区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技术研究,获得了公顷亩产400公斤以上高产方,422公斤高产地块;1987~1989年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又在莒南、临沭两县进行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和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双高产研究,为进一步培创我区夏直播花生高产起了积极作用。1990年我区创亩产400公斤以上夏直播花生1111.4亩,其中费县郝家村1.16亩高产地块单产467.5公斤,为全区大面积发展夏直播花生,大幅度提高荚果产量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配套技术,现就夏直播高产花生栽培生育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庄水锻 《福建热作科技》1999,24(3):32-34,36
根据多年来试验和技术研究,提出春花生高产栽培途径与对策。其对策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统一规划,水旱轮作;3、以苗情为依据,气候为参照指导春花生高产栽培;4、开展高产栽培示范;5、大力推广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豆育种中高产株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大豆育种实践经验,通过对大豆育种中与高产相关的性状,杂交后代株行田间选择的理想株型,高产育种的产量构成和高产大豆品种类型分析,结合高产大豆生态型的变化,探讨并提出了高产育种、时期选择、株行选择、株系选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研究了早稻超级稻中早22持续高产栽培技术。在早稻持续高产指标、高产环境指标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油菜作绿肥,培肥地力;适期早播,延长基本营养生长期;厢畦栽培,控水增氧,增强根系活力”等高产栽培新观点,实现了早稻700kg/667m^2的预期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夏棉中棉16的产量由以前的750公斤/公顷提高到现在的1125公斤/公顷,高产田块接近1500公斤/公顷。中棉16较中棉10号普遍增产42%,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涌现出了麦棉双丰收的高产乡、高产村、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减肥对籼稻高产形成的影响,实现绿色增产,以高产氮低效水稻品种丰研425和冈优527为对照,研究了高产氮高效水稻品种江优9527和Q优6号的产量构成、物质积累、叶片光合性状等差异。结果表明,与高产氮低效品种相比,高产氮高效品种的有效穗数有所降低,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高产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有所降低,但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却有所提高。高产氮高效品种群体叶面积指数(LAI)生育前中期相对较小,成熟期增高;剑叶叶绿素含量在灌浆中后期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该品种的推广,达到果蔗高产、稳产和优质,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结构、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明确了该品种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及种茎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广西、广东等果蔗产区中高产肥力田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