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日本的栽培渔业主要是以栽培渔业中心,自治团体,渔协等为中心,以日本对虾,真鲷,三疣梭子蟹等为主要对象的全国性的种苗生产,放流事业。种苗大量生产技术作为放流的先决条件业.已确立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种苗生产,放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地增加,从1980年的成果来看,全日本共放流真鲷1.000万尾,日本对虾近8亿尾,独角新对虾和三疣梭子蟹各1,000,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2年3月5日上午10时,由常德市畜牧水产局具体组织实施的“常德市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仪式”在沅水流域市城区河段隆重举行,2万公斤鱼苗成功放流沅水,其中草鱼种苗0.4万公斤、鲢鳙种苗1.5万公斤、青鱼种苗0.1万公斤。这是该市继在津市西湖水域人工放流中华鲟后的又一次大型活动,同时也是建国以来该市首次在沅水流域举行的大规模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活动。鱼类种苗人工增殖放流是增殖渔业水域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是事关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广大渔民切身利益的大…  相似文献   

3.
7月3日和6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分别与舟山市、宁波市联合在舟山普陀黄大洋、象山港海域放流了110万尾大黄鱼种苗。其中:体长7厘米大黄鱼种苗1092万尾、15厘米以上挂牌标志大黄鱼种苗0.8万尾。这是继1998年放流15万尾、1999放流30万尾以来,我国大黄鱼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这次大黄鱼人工放流向世人昭示,我国的海洋增殖渔业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局长郁明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复阿国局长,舟山、宁波市政府及渔业主管部门和县有关领导一起随船出海参加放流活动。随着《中日渔业协定》的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4.
现在日本以种苗放流为内容的栽培渔业中,作为对象种的甲壳类有17种,其中,苎术开发阶段结束并进入事业化阶段的是日本对虾(1977年起),三疣梭子蟹(1984起),其他的甲壳类均处于技术开发阶段。国家和都道府县的研究开发机构都在实施种苗生产及放流的有关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5.
10月24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日本栽培渔业协会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协助下,在山东省日照市近海水域标志放流牙鲆鱼苗1.2万尾。这次标志放流的牙鲆鱼,经过科技人员5个金月精心培育,体长15厘米、20厘米的各占半,规格之大,为中日合作项目两年来之最,总价值15万元。至此,中日双方年内三次在日照近海共放流牙鲆鱼苗1.4万尾、日本对虾4.5万尾,超额完成年度增殖放流计划。借助满潮,放流入海@朱志校! 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6.
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佟万金李培军(丹东市渔业指挥部118000)(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从1985年至1992年共放流平均体长3cm以上对虾种苗97亿尾,回捕增殖虾17900多吨(包括...  相似文献   

7.
1栽培渔业的涵义 “栽培渔业”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最早是在1963年提出来的,同年在濑户内海首先实施,意在通过人为努力增殖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幼苗,让经济动物种群丰富起来,从而获得持续高产。栽培渔业的科技含量很高,要求较高的技术支撑、严格的管理措施、严密的监测体系和科学的捕捞手段等;主要实施环节包括增殖对象(品种)确定、优良亲本的培育、受精卵采集、种苗(含天然种苗)生产、中间培育、放流、资源管理、管理中的鱼类保护、结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2010,(12):65-66
为恢复近海对虾资源,提高沿海捕捞渔民收入,在近几年连续放流中国对虾的基础上,今年丰南区农牧局继续进行了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工作。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共在该区投人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资金180万元,放流体长1.2cm的虾苗3.6亿尾,仅次于2009年的3.9亿尾。  相似文献   

9.
<正> 红鳍东方鲀在日本的商品价值很高,活鱼每公斤高达1~1.5万日元。除作佳肴、泡酒食用外,还从其内脏(主要是卵巢)中提取河豚鱼毒素,每克售价在日本为4万多美元。因此,正大力开展人工养殖。红鳍东方鲀已成为继(鱼师)、鲷后的第三种重要养殖品种。目前,以中国、四国和九州为中心,有大小养殖单位二、三十个,1979年养二年鱼(实养一年半)几千至数万尾。养殖仅有四、五年历史,取得了一定的养殖技术经验,但还处于尚未真正确立的现状。人工种苗生产已初具规模,有二、三个民间企业也能生产40~50毫米苗几十万尾。山口县内海栽培渔业中心最近已能生产15~30毫米苗60~70万尾。种苗绝大多数用于放流,但随着养殖的发展,放流种苗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学》2005,24(7):28-28
从2005年5月底开始,在辽宁省水产种苗管理局组织下,大连市开展了对虾和海蜇的人工增殖放流。在海洋岛渔场放流人工对虾苗4.5亿尾,占全省放流量的80.4%,其中广鹿岛和王家岛附近海域放流1.1亿尾,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在海岛放流对虾;放流海蜇苗种为2500万头,其中庄河尖山海域10130万头,瓦房店西杨乡海域1500万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本每年放流鲑鳟鱼类20亿尾,而真鲷、香鱼等及其他种苗生产数合计不超过2亿尾。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真鲷等孵化的仔鱼比鲑鳟鱼仔鱼还小,很难摄食配合饲料。所以依赖于褶皱臂尾轮虫、卤虫等生物饵料。但是,为了确保充足的生物饵料,需要花费相当的设备、经费及劳力,故仔稚鱼种苗生产数量受限制。为了达到提高这些鱼种种苗生产的目的,必须考虑到代替生物饵料所用的水产微粒人工饲料的开发。有关以微粒饲料饲育水产动物幼体方面的文献,甲壳类、贝类、鱼类及综述都有发表,现就目前研究、开发及种苗生产水平的微粒饲料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09,(2):45-45
由中国渔业报和中国水产杂志社共同推出的2008十大渔业新闻: 1.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前所未有 2008年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规模、投放次数、投入资金、放流品种都多于往年: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投入资金3.11亿元,放流各类苗种数量全年将超过200亿尾(粒),放流的品种达80多个。“增殖水生生物资源,呵护水域生态环境”的理念渐渐在社会上形成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万安水库和白沙水库是九龙江北溪上游支流——万安溪梯级开发的一级和二级水库,属河道型水库。两库库容分别为2.8亿m^3和1.85亿m^3,正常水位面积分别为4.8km^2和8.3Km^2。当前渔业主要为库区增殖放流与捕捞、网箱养殖,具体为:万安水库2007年和2008年人工放流鲢、鳙鱼种140万尾,捕捞产量约470吨,网箱养殖面积70188m^2,年产量约4000吨;白沙水库共人工放流鲢、鳙鱼种40万尾,捕捞产量约92吨,网箱养殖面积13000m^2,年产量约1000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网箱养殖规模偏大,水质的总磷总氮含量较高,已达中营养水平,2007年甚至发生短期蓝藻水华、总体协调性不足、支撑体系薄弱和养殖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等。据此,笔者提出了加强库区滤食性鱼类资源增殖力度、减少网箱面积并实行许可证准入制度、扶持多品种养殖并规范饲料/用药/网箱布局、加强库区捕捞控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等对策措施,以保证两库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吝 《水产科技》1996,(4):42-46
在日本茨城县,以沿岸浅海域虾类(鹰爪虾、戴氏赤虾)为捕捞对象的底拖网(虾板拖网和自家用饵料板拖网)渔业是准许的。该渔业主要在秋季至春季10-30米水深海域进行作业,但同期同海域又是鲆、鲽类等幼鱼生息的海区,使用相同的渔溯兼捕幼鱼正成为—个大问题.特别是在茨城县,为了增殖牙鲆,从1995年起,新栽培渔业中心计划放流200万尾牙鲆幼鱼。但由于底拖网的捕捞,担心大量放流幼鱼也许被兼捕,  相似文献   

15.
我于去年四月二日至今年三月二十五日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产技术进修。主要是学习鱼类,贝类,甲壳类及藻类等人工种苗的生产及放流技术。本文概要地介绍日本鲍的种苗生产概况,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1982,(A02):6-6
日本山口县对花尾胡椒鲷幼鱼的种苗生产,进行了专心的研究。最近在该县内海水产试验场人工孵化获得成功。1981年8月17日,在字部市宇部海角外海,已将约1000尾人工孵化的种苗进行了放流。  相似文献   

17.
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1982,(A02):7-7
日本香川县高松市屋岛东镇和日本栽培渔业协会屋岛事业场,对日本马鲛(Seomberomorus niphonius)人工孵化,饲育初次获得成功。1981年秋,将体长约30厘米的日本马鲛2000尾,于濑户内海进行放流。  相似文献   

19.
周建民 《海洋渔业》1982,(3):139-139
<正> 日本栽培渔业协会,最近在屋岛水产试验场第一次人工饲养鲭鱼获得成功,存活率为19%,出生后40天的鱼苗体长15cm,这次饲养成的鲭鱼苗约有2,000余尾,其中100尾已成黄色,1981年11月已将这100尾鲭鱼苗试验放流到濑户内海。鲭鱼是名贵的鱼类,人工饲养非常困难,为提高存活率和经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虾的放流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虾的人工苗种放流事业是日本栽培渔业的先导,已有20年的历史,现在每年有五亿尾以上人工稚虾在全国各地放流,其放流效果也在各地显露出来。鸟取县自1972年以来以美保湾为中心,采取中间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