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天津武清区早春薄膜覆盖西瓜栽培,一般采用3层膜大棚覆盖和双层膜小拱棚覆盖。四层膜大棚覆盖栽培,2004年试种成功,试种面积6000米^2,平均亩收入5500元,总收入49950元,纯收入38050元。四层膜大棚西瓜覆盖栽培具有棚内保温性能强、棚内昼夜温差变化小、提前成熟上市且效益高的特点。时间短,见效高,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1.栽培设施 利用现有日光温室、春大棚或建专用棚,采用两网一膜覆盖栽培(即棚架上覆盖塑料膜,膜上覆盖遮阳网,风口处设置防虫网),创造全封闭安全生产环境.专用棚建造:跨度10~15米,长度50米以上,高度2.5~3米,面积667米2左右.  相似文献   

3.
大棚跨度最好在6~8米以上,高度不限。1月上旬扣好棚膜。棚内设1.5米跨度小拱棚,覆盖3米宽棚膜,夜间小拱棚上覆盖一层厚草苫。草苫上加盖一层旧棚模。保温性能大大增强,可达到或接近一膜一苫日光温室内的温度。育苗过后还可定植番茄。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武清区早春薄膜覆盖西瓜栽培,一般采用3层膜大棚覆盖和双层膜小拱棚覆盖。四层膜大棚覆盖栽培,2004年试种成功,试种面积6000米2,平均亩收入5500元,总收入49950元,纯收入38050元。四层膜大棚西瓜覆盖栽培具有棚内保温性能强、棚内昼夜温差变化小、提前成熟上市且效益高的特点。时间短,见效高,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双膜覆盖技术是在常规膜上点播的基础上,采用相同铺膜方式将略大或同样大小的塑膜覆盖在第1层膜上,当棉花出苗达一定指标后再将上层膜揭去的播种方式。双膜覆盖具有良好增温保墒、预防低温雨害和  相似文献   

6.
卢强 《甘肃农业》2011,(6):28+30-28,30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早作农业上的一项带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该项技术在覆盖方式上从半膜覆盖到全膜覆盖转变,在覆盖时间上从播前覆膜向秋后覆膜和顶凌覆膜转变,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6,(3):9-9
一、双垄沟覆盖法适于玉米、高粱、西瓜、甜瓜、蓖麻等。覆盖膜时按宽窄行规格,在覆膜带上人工或机械开出两条深5厘米、宽10厘米的小垄沟,而后用80厘米宽地膜一覆两行。播时打孔,将种子点播于垄沟,覆土后膜上形成两条凹陷集流沟(也可开沟播种后覆膜,放苗后压土),使膜上降雨经插孔渗入根际。二、膜边拢土覆盖法适于玉米、高粱、西瓜、蓖麻等。常规法平铺覆盖之后,在膜侧露地上用犁浅串或人工拢起两条5~10厘米高的小土堰,中间形成一种膜槽,于膜上打孔播种。三、低穴播种覆盖法适于玉米、高粱、甜瓜、蓖麻等作物。在一般平铺覆盖的基础上,打孔…  相似文献   

8.
一、果园覆盖。在全园或植株周围覆盖作物秸秆、无种子的杂草和塑料薄膜。二、穴施肥法。在树周围2米~3米处选较低处挖直径0.3米、深0.5米的穴,把玉米秆或高粱秆铡成0.4米小段并捆成把,垂直放入穴中,用烂草加复合肥回填踏实,使穴面较低。覆盖少部分土后浇水覆膜,膜上开孔,平时用石块瓦片盖住,降雨时揭开。穴的数量根据树体大小而定,一般为6~9个。穴的位置每1~2年换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在干旱地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甄永良 《农技服务》2008,25(12):18-18
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玉米干旱区推广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盖与两种半膜覆盖之间对玉米生育期和多个时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在产量上,全膜覆盖的产量最高。因此,全膜覆盖技术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双膜覆盖双覆土膜上植棉技术是在正常宽膜膜上点播的穴孔处(种行)再盖一层窄膜的新技术(两层膜均进行机械覆土)。我场正常膜上点播采用的是0.008毫米厚、1.25米宽的地膜,行距配置采用66+10厘米机采棉行距。膜上膜为0.004毫米厚、0.4米宽的窄膜,窄膜盖在种行上。膜上膜每公顷用量为25.5千克,增加成本400元。在正常播种的种行上再盖一层膜,可防止雨后土壤板结,同时也可提高地温,为棉苗提供有利的出土环境。  相似文献   

11.
温室大棚辣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棚标准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块。朝向以正南或偏西5-10°为好。最高点高3.8-4.0米,前排立柱高度1.2米,种植区宽9米,大棚长60-80米,主墙厚5米以上,后墙高3.0—3.2米。选用EVA防雾无滴膜覆盖。覆盖物选择棉被或草帘,覆盖物上面确保有防寒膜,加强保温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是棚膜与地膜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采用双膜覆盖栽培可提前约20-30d下种。双膜覆盖保湿、增温效果更好,可使土层温度提高3—4℃,能缓解前期低温冻害和后期冬春干旱的问题。双膜覆盖栽培还可提前30—40d收获,能使商品薯上市更早,销路更好,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目的。通过试验证明:667m^2增产250—500kg,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地膜和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覆盖地膜后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半膜覆盖产量高于全膜覆盖,黑膜覆盖高于白膜覆盖,黑膜半膜覆盖产量最高,达到22969.5kg/hm^2,比露地对照的11673.0kg/hm^2增产96.7%。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天水半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8月在贵州省盘县四格乡坡上村进行了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黑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成熟期提前11 d,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重量、商品薯率等方面均高于露地栽培;黑膜栽培的产量为25 750.0 kg/hm2、露地栽培的产量为17 901.5 kg/hm2,黑膜覆盖栽培较露地栽培增产43.8%,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海拔较高、春旱严重的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 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以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设计,于2017和2018年分别开展黑色全膜覆盖、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高粱根区0—15 cm土壤日地温、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杂草的抑制效应和高粱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 黑色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高粱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与白色全膜覆盖处理相比,0—15 cm土壤日地温平均降低1.14℃(P<0.05);同时,黑色全膜覆盖具有与白色全膜覆盖基本相同的保墒效果,各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略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区,较裸地平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并可显著(P<0.05)提高裸地0—1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黑色全膜覆盖显著降低高粱田间杂草发生量,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和93%以上,防效优于白色全膜覆盖(P<0.05),具有更为彻底的杂草防控作用。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出苗率、穗长、一级枝梗数、穗粒数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高粱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千粒重、产量及效益有影响。黑色全膜覆盖60 d高粱的株高及株高整齐度高于白色全膜覆盖;黑色全膜覆盖生育期与裸地基本相当,而白色全膜覆盖生育期较短,较裸地缩短4—6 d;黑色全膜覆盖千粒重、产量显著(P<0.05)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处理,2017和2018年千粒重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加3.72%和3.78%,较裸地分别增加6.95%和7.06%;产量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提高6.72%和6.94%,较裸地分别提高19.27%和20.03%;2017和2018年黑色全膜覆盖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收1 529.82和1 599.76元/hm 2,较裸地分别增收3 025.38和3 215.52元/hm 2。 【结论】 建议在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采用黑色全膜覆盖替代白色全膜覆盖,促进高粱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内外保温 冬春茬蔬菜为了确保室外温度-5—10℃不受冻害,覆盖方式不能少于三膜(三层农膜覆盖)加二帘(二层草帘覆盖),最好采用四膜加三帘覆盖,过冬才最安全。一是外保温。温室的外保温措施有前屋面覆盖草苫、纸被或棉被,墙外倒培土;大棚四周围草苫,棚顶还覆盖软麦秸;中小棚及改良阳畦外保温多用草苫覆盖。二是内保温。温室、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 玉米 白菜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种植模式在2-3月667米2施鸡粪或家畜粪2~3车,施后深翻耙平开春后起垄,覆盖地膜,在膜上打孔播种。1.2米为1垄,垄宽60厘米,垄高20厘米,垄间间隔40厘米,株距33厘米,膜上行距40厘米,播深12厘米,667米2留马铃薯苗4000余株,在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在冬闲稻田用白膜覆盖、白膜膜上覆土(简称白膜覆土)、黑膜覆盖、黑膜膜上覆土(简称黑膜覆土)、稻草覆盖等5种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兴佳2号’,分析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势、产量和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盖栽培方式出苗均比裸地(对照)早,其中白膜覆盖出苗最早,比对照早17 d;与对照相比,各覆盖栽培方式的植株株高、SPAD值和主茎数增加;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白膜覆盖产量最高,为34.87 t/hm2,显著高于白膜覆土的,但黑膜覆盖与黑膜覆土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方式的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为15.46%~16.74%;黑膜覆土的绿薯率最低,为2.56%;各覆盖方式的马铃薯龙葵素含量4.65~9.76 mg/100 g,其中黑膜覆盖的最低;块茎镉含量在0.029~0.042mg/kg,白膜覆盖的最高。综合来看,黑膜覆盖及黑膜覆土的产量较高,且绿薯率、龙葵素含量低、块茎镉含量不超标,较适合冬闲田早春马铃薯栽培。  相似文献   

19.
王政 《农村科技》2016,(4):9-10
正73团地处巩留县境内,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无霜期168天,年有效积温3 400℃。每年4月中旬常有倒春寒发生,给制种玉米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应对这种天气采用双膜覆盖技术,玉米出苗整齐、空穴少、保墒效果好,平均667米2产量达514千克。一、栽培技术双膜覆盖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蔬菜在生产上已被广泛应用,对促进早熟、增产增收有显著效果。目前色膜在我省蔬菜生产上还没有应用。我们进行了不同色膜覆盖蔬菜生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一、试材和方法以日本引进的透明膜、银条膜、桔红膜、银黑双重膜和黑色膜等为试材,分别在白菜小株采种、韭菜、水萝卜、甘蓝、芸豆、黄瓜等蔬菜上进行覆盖试验。以不覆盖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白菜小株采种为垄作,每一小区两垄,垄宽0.6米,长10米,小区面积12平方米;韭菜为畦作,畦宽1.25米,长5.3米,每区一畦,面积为6.625平方米,覆盖四种规格色膜(银黑双重膜未用);水萝卜为畦作,畦宽1.15米,长7.3米,每区一畦,小区面积8.395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