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放线菌Y23菌株发酵液抗菌活性及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临沂、日照等主产烟区烟田采集病株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Y23,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了Y23菌株发酵液对15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Y23菌株发酵液对3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60%左右,占供试真菌数的20%;琼脂扩散法生测结果表明,Y23菌株发酵液只对布克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对Y23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低温贮藏效果好,对热、酸碱及紫外光照稳定性较强,对日光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H50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可见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热、酸、紫外光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放线菌P3-2的抗菌活性筛选及发酵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高坡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分离出的256株放线菌进行发酵液拮抗性筛选,得到1株放线菌菌株P3-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并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放线菌P3-2菌株发酵液对14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10倍稀释液对其中9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酸和紫外线均较稳定,对碱稳定性较差。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放线菌。[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平板法从4份土样中分离放线菌,筛选拮抗放线菌并测定其理化特性和抗菌谱。[结果]分离到113株放线菌,获得拮抗菌株23株,其中6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抗性较强。除332#菌株外,其他菌株均可液化明胶。除323#菌株外,其他菌株均可胨化牛奶。6株拮抗放线菌的利用淀粉能力都较强。219#和323#可分解纤维素。121#3、23#3、27#和430#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219#和332#分别为28~35℃和35~40℃。6菌株最适生长pH值均为6~7。6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121#、219#抗菌谱较广,对真菌抗性明显。[结论]121#3、27#和430#在初步液体培养中生长良好,产生较高抗菌活性物质,可用于抗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抑菌谱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和活体组织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捷克溶剂系统纸层析法鉴别发酵液中抗生素类型.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20种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10倍稀释液对其中10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供试7种细菌中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白菜软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7.75 mm;放线菌HJ1-2菌株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抑制率分别为100 %和71.39 %.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酸和紫外线均较稳定,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3~9条件下抑菌活性稳定.捷克溶剂系统纸层析法测定表明,发酵液中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抗核盘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连云港海域采集海水、海泥、漂浮物、海洋动物及海洋植物样品,分离得到47株海洋放线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测定放线菌不同菌株及其发酵液对土传植物病原真菌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以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圆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雪腐镰刀病菌、斑点落叶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细链格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为受试菌,测定不同放线菌菌株的抑制谱.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BM-2、T-6、T-1-1、D-3、XS-X5-3、MH-7和XL-7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对供试的9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BM-2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具有较好的研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12个省采集的200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o.24菌株,其产生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以17种病原真菌、8种病原细菌和酵母菌为供试菌,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了No.24菌株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17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以上的占76.5%;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No. 24菌株发酵液对8种供试细菌和酵母菌的4种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对No.24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和酸的稳定性强,发酵液加热到80C未丧失活性,在pH 2~3的1 mol/L HCI溶液中活性几乎不丧失,但对碱的稳定性差。菌株传接5代时,活性稳定,从第6代开始其活性缓慢降低,第10代的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仅减少了1.8mm。  相似文献   

8.
从12个省采集的200份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No.24菌株,其产生菌经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以17种病原真菌、8种病原细菌和酵母菌为供试菌,分别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了No.24菌株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17种供试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以上的占76.5%;管碟法生测结果表明,No.24菌株发酵液对8种供试细菌和酵母菌的4种抑菌圈直径在15 mm以上.对No.24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对热和酸的稳定性强,发酵液加热到80 ℃未丧失活性,在pH 2~3的1 mol/L HCl溶液中活性几乎不丧失,但对碱的稳定性差.菌株传接5代时,活性稳定,从第6代开始其活性缓慢降低,第10代的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仅减少了1.8 mm.  相似文献   

9.
从重庆酉阳山区土样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C3-11,该菌株发酵液对14种病原真菌进行室内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C3-11菌株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菌丝抑制率都在90%以上,对其余供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液对光照、温度及酸性条件作用下都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海洋放线菌I10菌株发酵产物抗菌活性及其初步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10菌株是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为了测定Ⅰ10菌珠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以13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双层平板法,对Ⅰ10菌株发酵液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Ⅰ10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的占到76.92%,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8 mm以上;Ⅰ10菌株发酵液原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9.57%和75.53%。稳定性研究发现,Ⅰ10菌株连续转接10代,其培养特征和产生活性物质性能均表现稳定,第10代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珠为不吸水链霉菌(S.ahygroscopicus)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抗稻瘟病抗生素筛选方法。[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离体叶段法、试管育苗法和盆栽法4种筛选方法,对205株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抗稻瘟病菌活性进行筛选并比较四者的相关性。[结果]利用平板拮抗法筛选出32株放线菌发酵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2 cm以上;利用离体叶段法、试管育苗法和盆栽法分别筛选出262、2、24株放线菌粗提物,抗病指数均在0.9以上。试管育苗法、离体叶段法与盆栽法的相关性都极显著。[结论]先用试管育苗法进行初筛,再用盆栽法进行复筛,是抗稻瘟病抗生素较为合理的筛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土壤中发现拮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放线菌。[方法]将土壤稀释后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放线菌,并测试抗菌活性。[结果]获得放线菌一株B0602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放线菌B0602可能开发出高活性的抗生素制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确定2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种属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FRED法从小麦、大葱、油菜等植物中分离出的25株内生放线菌中提取基因组DNA,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25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可分为5个属,其中1株糖霉菌属,2株拟诺卡氏菌属,7株诺卡氏菌属,10株小单孢菌属和5株链霉菌属。[结论]25株供试菌株中,小单孢菌属所占比例最高。供试内生放线菌与相应菌属中已知菌株之间的进化距离集中在97.39%~99.9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何建清  张格杰  岳海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62-18165
[目的]探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抑菌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及琼脂块法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拮抗性测定。[结果]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不同,放线菌的数量分布均有明显差异。农田土放线菌数量最多,人工林与原始森林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少。在同一剖面内表层放线菌数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线菌数量亦相应降低。该区放线菌种类较复杂,共分离到10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绝对优势。链霉菌属分离到11个类群,以白孢类群、灰褐类群和粉红孢类群为主。供试菌株抗病原真菌强于细菌,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强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结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土壤蕴含着种类和拮抗活性丰富的放线菌,可进一步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水浮莲内生放线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中分离获得对动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菌,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及特性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法进行拮抗实验,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检测分析, 16SrDNA序列的PCR扩增.[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拮抗特性的放线菌XJPL-LA-67,该菌株的上述几个特征与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的高度一致,与此同时,依据其16SrDNA序列分析,XJPL-LA-67序列的同源性与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高达99;.[结论]将水浮莲内生放线菌XJPL-LA-67确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  相似文献   

17.
范丽平  王丽娟  张海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1-17313
[目的]对酱腌菜中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为人工接种发酵蔬菜储备优良菌株。[方法]通过溶钙圈试验、乳酸纸层析、API系统鉴定及在白菜汁培养基中培养测定酱腌菜中乳杆菌的生长及产酸情况。[结果]试验共分离9株乳酸杆菌,6株为植物乳杆菌,其中3株植物乳杆菌在白菜汁培养基中生长良好,14 h即达到对数末期,此时乳酸菌数均达到108cfu/ml,pH降到3.50以下。[结论]该研究为蔬菜发酵剂的制备储备了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防治松突圆蚧虫害的有效途径。[方法]采集含微生物的松突圆蚧虫尸,经分离、纯化后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寻找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虫的微生物菌种。[结果]经分离、纯化可筛选出5株菌,其中1~4号菌为真菌,5号菌为放线菌。3株菌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防治效果。1、2号菌在虫体上培养1~3 d后,其致死率达65%~75%。4号菌在虫体上培养4~7 d,其致死率为50%。对1号菌进行进一步生理生化鉴定,可初步确定该菌为异水霉菌。[结论]该研究中筛选出的异水霉菌生长速度快、防治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山药内生菌的分离及菌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和方法]分别采用5种培养基对山药根根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得到了10株内生菌,通过形态学分析其为4种微生物,16S rRNA比对分析确定其分属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未发现放线菌和真菌.[结果]表明山药内生菌极为单调.其中,能在山药浸出液培养基中大量产生多糖的菌株SS2的16S rRNA与模式菌株Erwinia pyrifoliae Ep1/96~T 最大同源性为97.1;.[结论]极有可能为新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鱼腥草内生放线菌的杀菌生物活性。[方法]以新鲜鱼腥草为材料,从其根、茎和叶部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放线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对7株内生菌发酵产物进行杀菌活性筛选。[结果]这7株内生放线菌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编号为K3和K15的2株内生菌发酵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小斑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禾谷镰刀菌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抑菌活性,其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玉米小班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90%以上。进一步研究K15和K3菌株的抑菌活性可知,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3.71和14.97 mg/ml;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均表明K15和K3菌株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保护和治疗效果均高于70%,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7.46%和66.55%。[结论]K15和K3菌株发酵产物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特别对小麦白粉病菌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