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军  邵庆均 《饲料工业》2006,27(18):32-34
比目鱼是海水鱼中的一大类,包括鲆科、鲽科、鳎科3科。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鲽和油鲽;鳎科中最常见的是舌鳎。比目鱼成鱼两只眼睛在同侧,但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生在两侧,在鱼体长到大约3cm长的时候,比目鱼的眼睛开始发生移位,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正常着色的比目鱼,有眼面呈褐色或棕褐色,无眼面呈白色。但是,人工养殖的比目鱼常大量出现着色异常的个体。这些鱼通常售价较低,且放流时易被敌害捕食,成活率低,这是比目鱼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落实农业部为农民办实事工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在山东日照举办鲆鲽类产业提升培训会,并到养殖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指导。中国水科院院长张显良,鲆鲽类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等出席培训活动。日照是我国海洋渔业强市,也是我国鲆鲽类养殖主产区之一,在我国鲆鲽类产业中处于重要地位,鲆鲽类育、繁、养、加、销各产业环节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虾池,在虾池内进行多种类优化组合养殖,是目前虾池开发利用的方向,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种综合养殖方式具有共生互利作用,又可提高养殖的效率,既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饲料利用率,又能消除有毒物质,相对自我调控与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介绍的是虾池中...  相似文献   

4.
对海水养殖鲽形目鱼的营养需求,从蛋白质、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方面综述前人的研究报道,并且就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类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组合对鲽形目鱼增质量的影响、非营养性添加物和鱼粉替代的饲养实践探寻等做了简要分析,旨在为深入开展海水养殖鲽形目鱼的营养需求研究和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2.鱼虾混养产量高 广东省新会市荷塘镇一养虾户,于1994年新开池塘4亩养殖罗氏沼虾,在养虾期间混养较多的鳙鱼净化水质,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共收获商品虾1527.5公斤,商品鱼650公斤,总收入6.2万元,纯收4万元。主要生产技术经验是: (1) 改善虾池养殖条件:养虾池按常规清池消毒,  相似文献   

6.
1993年以来,暴发性虾病遍及全国,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根治。为此,广大养殖业户迫切需要一种投资风险性小、省功、省力、病害少、产出效益可与对虾养殖相媲美的养殖品种。黑鲷以其自身独特的生态习性适合于虾池养殖。现将虾池养鲷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虾池种草养鹅,又称虾鹅轮养,是解决与实现虾池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利用养殖早期锅炉虾与秋季种草养鹅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冬春季节,高邮市有大面积虾池冬闲,闲散劳力也多。发展虾鹅轮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虾池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创新了生态农业模式,农业创收途径。笔者通过调查、总结,就如何实施虾鹅轮养介绍如下:一鹅虾轮养的基本要领要想实现鹅虾轮养,必须养殖早期锅炉虾,以尽量延长虾塘闲置时间。利用罗氏沼虾塘口土肥、四周避风等条件种植黑麦草,利用牧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为养鹅提供足够的青饲…  相似文献   

8.
由青岛海洋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课题养殖鲽类的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及中试示范取得重要进展——星鲽苗种人工培育在国内首次获得成功。星鲽主要栖息于黄、渤海,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胶东半岛沿海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种,但其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一直未获突破。该课题组在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黄盖鲽优良性状苗种繁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数量遗传学的选育方法,辅以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开展了以快速生长为目标的单性状定向选育,以培育黄盖鲽快速生长的新品系,实现黄盖鲽的良种化。试验结果表明,培育出黄盖鲽快速生长新品系1个,生长速度提高21.2%,成活率提高10.5%,示范养殖35.33hm2,产量提高17.6%。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虾池选址、虾池开挖、注排水系统、微孔增氧设备、清池消毒、培育饵料、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及虾病防治等方面综合介绍了池塘双茬青虾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暴发性对虾病毒病发生以来,近几年虾病虽有控制,但至今无特效药根治。全国各地养虾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导致养虾效益下降的原因,固然有虾病的侵扰,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养殖品种单一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生产单位认为虾池只能用来养虾,不能进行其它品种的养殖。所以一旦虾病肆虐,只能任虾池荒芜。权威人士指出:在同一地区单养某一品种,对环境有破坏作用,不利于生态平衡,更不利于养殖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鲈鱼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品种,特别是在虾池中养鲈,时间短、见效快。现将虾池养鲈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池的条件及清池淮备工作: 养殖池面积以1.3~2公顷为宜,水深要求在2米左右,池底泥、沙皆可,池中间最好挖有深排水沟,养殖池周围无污染源。 冬季利用冬闲时节将虾池表层淤积的黑化层铲除,并在日光下充分曝晒。然后按每667平方米(亩)用50~60公斤生石灰清池。 二、肥池及鲈苗的放养: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虾与花蛤的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花蛤生理、生态的不周进行养殖,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各品种生长。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现就虾池混养花蛤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igma),又称南方鲆,隶属于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该鱼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抗病、抗逆性强、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海水、淡水中均能生长,是我国内陆和沿海地区不可多得的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因此,漠斑牙鲆可在沿海和广大内陆水域进行池塘、网箱及工厂化养殖,养殖前景十分广阔。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现将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利用地下卤水工厂化养殖鲆、鲽鱼类过程中,由于投饵及鱼类代谢废物的排泄,养殖废水中氨氮等有机物和弧菌等有害菌类含量较高,如果直接用于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在养殖中后期南美白对虾极易感染肠炎,进而引发红体等爆发性疾  相似文献   

16.
1 虾池彻底清淤、消毒 因日本对虾具有潜沙习性,白天潜伏沙中,沙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本对虾能否生存和正常生长.因此,经过养殖后的虾池应根据池底污染程度进行严格的清污、消毒,改良底质.一般在虾池收成后应将池水排干或抽干,彻底清除池底淤泥,让其暴晒至池底呈龟裂状.虾池整理后,先纳潮进水冲洗2~3次,再每亩(667平方米)用100~150千克的生石灰或20~30千克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7.
1.早期养殖重壮苗.南美白对虾食性杂而且食量大,虾苗刚从苗场放入虾池养殖,如果营养跟不上,就会给整个养殖过程带来病害的威胁,就是无特定病原虾苗也难以保证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8.
以黄盖鲽为研究对象,应用亲鱼培育、人工干法授精等技术,采用孵化桶和筛绢网流水两种孵化方式进行人工孵化。应用轮虫、卤虫和配合饵料有机结合的方式,经过160 d的养殖,最终获得6 cm左右的幼鱼5万余尾。结果显示,孵化桶和筛绢网流水两种孵化方式的孵化率分别为36.99%、93.38%,饲养成活率分别为41.33%、82.49%。此结果为我国北方黄盖鲽人工繁育及规模化养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业的灾变呼唤鱼虾营养生态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个长8米宽4米高3米的大网箱、6个水族箱、万余亩虾池的5年试验与观测结果为基础,结合中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部分院校与研究所提供的渤海污染监测鱼塘生态、虾池水环境变化数据,建立了相应数据库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鱼虾养殖的连续可得性取决于鱼虾生存生长环境的稳定性;养殖生态系统失稳是鱼虾养殖业灾变的根源;残饵、饵料溶失及其代谢产物的低降解率与积累是虾池生态环境失稳的主要原因。因此,鱼虾营养研究不仅应考虑鱼虾饲料对鱼虾生长或品质的作用而且应重视其对鱼虾生存环境的影响,只有重视系统研究及动态调控这些关系的鱼虾营养生态学,才能摆脱鱼虾养殖受灾变的困扰。  相似文献   

20.
沙蚕的生态修复作用及虾蚕共育信息化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作为底栖多毛类动物的优势类群,在生态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虾池经过长时间、高密度的养殖,普遍存在底质老化、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虾病的暴发和流行,给对虾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底质环境的好坏对养虾的成败至关重要。在虾池中投放一定密度的沙蚕可以有效缓解底质中有害物质的积累。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信息化的养殖模式将是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作者在综述沙蚕生态修复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对虾养殖中投放一定数量沙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虾蚕共育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综合信息化、生态化和集约化的理念,设计形成虾蚕共育信息化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搭配沙蚕这一沉积食性的底栖清洁生物,使虾池得以自身净化,从而为对虾和沙蚕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养殖与智能的结合,提高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和水产品的品质。目前,虾蚕共育信息化养殖模式正处在探索和建立阶段,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作者对该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