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川西北高寒牧区气候寒冷,牧草生长季短,选用抗寒性强的小黑麦品种进行秋播,翌年复种不同作物,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牧草产量。【方法】以8个小黑麦种质(甘农2号小黑麦、甘农3号小黑麦、甘农4号小黑麦、甘农7号小黑麦、藏饲1号小黑麦、小黑麦品系C16、C23、C25)作为秋播材料,次年复种不同作物:B1(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饲用豌豆),B2(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B3(50%青甜1号燕麦混播50%饲用豌豆),B4(50%青甜1号燕麦混播50%箭筈豌豆),以研究秋播小黑麦复种不同作物对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秋播小黑麦复种不同作物后,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结论】秋播甘农4号小黑,翌年麦复种50%藏饲1号小黑麦混播50%饲用豌豆模式对土壤理化及酶活性影响最大,能够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及酶活性,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2.
宋谦  田新会  杜文华 《草业科学》2016,33(7):1367-1374
通过研究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新品系(P_2、P_4)在甘肃省高寒牧区(肃南、合作、玛曲)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以筛选适宜种植区域,以石大1号和中饲1048为对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试点间、小黑麦材料间和材料×试点交互作用间的草产量和营养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小黑麦材料在3个试点的干草产量表现为P_2(14.42t·hm~(-2))P_4(11.72 t·hm~(-2))中饲1048小黑麦(10.03 t·hm~(-2))石大1号小黑麦(9.70 t·hm~(-2)),粗蛋白总含量为P_2(13.31%)P_4(12.17%)中饲1048小黑麦(8.37%)石大1号小黑麦(7.40%),中性洗剂纤维总含量为P_2(61.65%)中饲1048小黑麦(63.82%)P_4(64.89%)石大1号小黑麦(68.14%),酸性洗剂纤维总含量为P_2(41.97%)中饲1048小黑麦(42.15%)P_4(43.35%)石大1号小黑麦(45.06%)。综合分析,小黑麦新品系P_2高产优质,最适宜在甘肃省高寒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常丹丹  王旭  田新会  杜文华 《草业学报》2021,30(11):212-220
为探索适宜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秋播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技术,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展了以前茬作物秋播小黑麦(甘农2号小黑麦)的种植方式为主区,小黑麦→甜高粱跨年复种方式为副区,甜高粱品种(大奖1000、大奖505)为副副区的3因素裂区试验.试验中测定秋播小黑麦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及营养指标,甜高粱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草产量及营养等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地区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最佳复种方式为秋季甘农2号小黑麦种植3行留30 cm,翌年夏季空行间套作式复种1行甜高粱大奖1000,小黑麦和甜高粱分别于开花期和抽穗期收获,全年总鲜、干草产量分别可达136.52、38.52 t·hm-2.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0.05),和燕麦50%+小黑麦50%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相似文献   

5.
小黑麦不同材料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农2号小黑麦和小黑麦新品系P4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小黑麦(CK1)和中饲1048小黑麦(CK2)为对照,测定低温胁迫(0℃、-10℃、-20℃、-30℃)供试材料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评价甘农2号小黑麦抗寒性强弱。结果表明:小黑麦材料间除P4的MDA含量(0.29μmol/g)显著高于其他3个材料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随着低温胁迫加剧,小黑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在-20℃时最高,脯氨酸含量在-10℃时最高,MDA含量和SOD,POD和CAT活性均在-30℃时最高;从小黑麦材料×低温胁迫交互作用分析,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0℃和-10℃时,CK2的各项抗寒性生理指标显著高于甘农2号小黑麦和小黑麦品系P4,但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剧,甘农2号小黑麦和小黑麦P4的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迅速上升,甘农2号小黑麦和小黑麦品系P4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总体的变化趋势为CK1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低于CK2,说明CK1的抗寒性低于CK2。基于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也同样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的抗寒性最强,其次为P4,CK1和CK2的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小黑麦的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为第一个人工培育的谷类作物,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在我国草田轮作或填闲种植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价值。详细论述了小黑麦农艺措施对小黑麦生长情况的影响,小黑麦的种质特性,抗性生理,以及收获利用等的研究进展,提出在小黑麦饲草加工与利用方面,还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黑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简介1 1 小黑麦 (Triticale)是一种新开发的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属间杂交 ,并对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人工综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新物种 ,由于小麦亲本不同又分为异源八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小黑麦。1 2  1970年加拿大首先推广应用的第一个品种是罗斯纳六倍体小黑麦。自 70年代以来 ,我国相继育成八倍体冬性和春性小黑麦 ,并在云贵高原等地首先推广种植。小黑麦兼备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强的抗逆性、丰富的营养性、广泛的适应性。在加拿大、波兰、美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等许…  相似文献   

8.
苏爱莲 《草业科学》2006,23(8):106-107
目前,小黑麦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现状,一方面是小黑麦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拉动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小黑麦良种繁育技术不完善,种子产量低,混杂严重,质量不过关。根据在北京、乌鲁木齐和张掖等地分别进行的中饲237小黑麦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的生产试验表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对小黑麦种子及幼苗的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紫花苜蓿分枝期的茎、叶浸提液对小黑麦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以研究其对小黑麦种子及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浓度对小黑麦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止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止作用增强;小黑麦苗期的茎、叶、根重随着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茎、叶浸提液浓度为20%时对小黑麦幼苗的高度与生长速度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小黑麦和黑麦茎秆结构对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电镜扫描法对小黑麦和黑麦主茎基部第2节间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小黑麦和黑麦小维管束处的表皮细胞呈正方形,而小维管束两侧和小维管束之间的表皮细胞均成长方形;小黑麦茎秆中机械组织厚度和细胞层数显著小于黑麦茎秆中机械组织厚度和细胞层数(P0.05),而小黑麦的基本组织厚度大于黑麦茎秆中基本组织厚度;小黑麦茎秆中小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与黑麦无显著差异,而大维管束的数目和大小均显著大于黑麦茎秆中大维管束数目和大小(P0.05)。小黑麦茎秆中导管、筛管和伴胞的孔径均大于黑麦。从二者茎秆基部第2节间结构特征比较分析,认为小黑麦比黑麦更具抗倒伏能力,生产潜能也高于黑麦。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高渗溶液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生理干旱,通过测定饲草型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苗期叶片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a和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研究干旱胁迫对饲草型小黑麦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筛选饲草型小黑麦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最佳模拟条件。结果表明,1)适宜于饲草型小黑麦苗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为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b含量;2)饲草型小黑麦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最佳模拟条件为:用30%PEG-6000胁迫28d,此时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3)干旱胁迫处理后,饲草型小黑麦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增加。饲草型小黑麦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最佳模拟条件为,30%PEG胁迫28d。适宜于饲草型小黑麦抗旱性评价的生理指标为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b。  相似文献   

12.
小黑麦是通过小麦与黑麦杂交经染色体加倍,人工创造的一个新物种。本世纪70年代以来,小黑麦在加拿大、法国、德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快速发展,1987年统计,全世界种植面积约1500万亩。我国种植约40多万亩。以往小黑麦主要收获籽实利用。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加强了饲用型小黑麦品种的选育。饲用小黑麦生长势强,植株高大,茎叶繁茂,产草量高,适应性广,初步在畜牧业中推广很受欢迎。我所在北京及河北省的文安洼、永定河故道沙区试种,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30份饲草型小黑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了解不同饲草型小黑麦种质间的遗传差异,为小黑麦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分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参试小黑麦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利用ISSR的12条引物共检测到124条扩增条带(位点),平均多态性比率(PPB)为77.42%。30份小黑麦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6~0.91。在GS=0.765处将30份小黑麦种质分为6类,其中8809及81S37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最大,单独聚为一类;826126和北联3号为第Ⅴ类;33RD ITSN、CHEROKEE和新小黑麦5号为第Ⅰ类;北联4号、PH389、DH796、中拉一号和安83-25为第Ⅳ类;其余种质聚为第Ⅱ类。第Ⅳ类与第Ⅴ类小黑麦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均较小,如果其他性状符合育种目标,可相互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饲用小黑麦、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和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在河北平原农区种子生产时的最佳种植密度,2014-2016年连续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护驾迟镇设置每公顷60万、110万、160万、210万、260万和310万株的种植密度,探究其对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影响较大,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差异显著,倒伏性差异明显。在河北平原农区10月中上旬播种,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适宜种植密度均为每公顷110万株基本苗,相同条件下饲用黑麦可比饲用小黑麦适当减少播量,此时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产量高,饲用小黑麦种子产量达到每公顷4 300kg以上,饲用黑麦种子产量达到每公顷3 900kg以上;倒伏轻,千粒重高,种子饱满,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提高不同品系小黑麦青贮饲料利用率,以筛选营养价值较高的青贮饲料。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无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乳酸菌添加剂(Sila-Max)对不同品系小黑麦(C16、C27和C35)青贮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黑麦品系C27在添加剂处理下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最低,分别为54.37%和34.18%,p H值最低,为4.04,各品系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均在10.50%以上。研究表明,3个小黑麦品系中,小黑麦C27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均优于其他两个品系,更适合调制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牧草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以期开发适于绵羊养殖的粗饲料资源。选择5月龄左右育成羊60只,平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小黑麦、高丹草和全株玉米3种经过裹包青贮的牧草。结果表明,高丹草组绵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小黑麦组(P0.05);高丹草组公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全株玉米组(P0.05);高丹草组绵羊日采食粗料干物质显著高于小黑麦组和全株玉米组(P0.05),小黑麦组显著高于全株玉米组(P0.05);小黑麦组母羊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高丹草组(P0.05);小黑麦组母羊氮沉积显著高于全株玉米组和高丹草组(P0.05)。高丹草增重效果好于全株玉米,小黑麦与全株玉米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小黑麦的生产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小黑麦 (Triticale)是一种新开发的高产优质饲料作物 ,是由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属间杂交 ,并对杂种F1代染色体加倍人工综合而成的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由于小麦亲本不同 ,又分为异源八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小黑麦。1 970年加拿大首先推广应用的第一个品种是罗斯纳六倍体小黑麦。自 70年代以来 ,我国相继育成八倍体冬性和春性小黑麦 ,并在云贵高原等地首先推广种植。小黑麦兼备小麦和黑麦双亲的优点 ,具有良好的丰产性、较强的抗逆性、丰富的营养性、广泛的适应性。在加拿大、波兰、美国、法国、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发展很…  相似文献   

18.
研究燕麦和小黑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浓度盐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燕麦和小黑麦的种子发芽率、芽长和根长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而且盐胁迫对小黑麦发芽率的影响大于对燕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当盐浓度为0.0%、0.2%、0.4%、0.6%、0.8%、1.0%、1.2%、1.6%和2.0%时,燕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6%、81%、73%、79%、71%、69%、53%、38%和26%,小黑麦种子发芽率分别为85%、79%、51%、47%、33%、29%、1%、0%和0%。通过回归分析,燕麦种子发芽率和根长忍受极限盐浓度分别为3.13%和1.62%,小黑麦种子发芽率和根长忍受极限盐浓度分别为1.82%和1.59%。此值对盐碱地筛选燕麦和小黑麦品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不同土地类型(山地、塬地、川地和沙滩地)的株高、枝条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质(CP)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干物质(DMD)和相对饲料价值(RFV)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甘农 2 号小黑麦种植的最佳土地类型,从而为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结果表明:甘农 2 号小黑麦在 4 个土地类型的鲜、干草产量分别在 46.02、17.34 t/hm~2以上,但以川地最高,川地的鲜、干草产量分别为 53.14、22.71 t/hm~2;在 川 地 的 CP 含 量和 RFV 最高,分别为 10.35%和 109.81,NDF 含量最低,为 54.00%;在塬地的 DMD 最高,为 63.74%,ADF 含量最低,为 32.30%。 综合评价表明,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川地的表现最优,其次为塬地、山地和沙滩地。 因此,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不同土地类型均适宜种植,但最适宜在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挖掘迪庆藏族自治州冬春季饲草供给来源和探究适宜与青贮玉米(Zea mays)轮作的饲草种植模式,本研究在香格里拉小中甸地区开展了11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和3个黑麦(Secale cereale)品种的秋播引种试验。主要通过株高、产量、抗逆性和营养品质来评价供试小黑麦的生产表现。结果表明:1)供试小黑麦和黑麦品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黑麦品种均存在倒伏现象,小黑麦均未发生倒伏。鲜草产量较高的有小黑麦中饲1048、C6、优能和冀饲3号,鲜草产量分别为28.0、27.3、26.9和26.0 t·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5)。2)不同供试饲草品种营养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C35、优能、冀饲2号、C10、C16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均在7.03%以上;小黑麦的可溶性糖含量整体显著高于黑麦品种(P 0.05)。3)通过饲草产量、抗逆性和全株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初步得出适合在迪庆高寒地区秋播种植的小黑麦品种有冀饲2号、优能、冀饲3号、甘农2号和中饲1048,可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秋播小黑麦可有效利用冬闲田,与夏播青贮玉米形成轮作体系,由原来的"一年一熟"种植模式转变成"二年三熟"的种植模式,为当地牦牛养殖的饲草全年均衡供应提供了优质饲草来源,缓解了迪庆高海拔高寒地区草畜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