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到“五有”地方引种:初学养蝎者千万不要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所谓“养蝎培训中心”“、蝎种分厂”、“引种速成班”等地方学习引种。一定要到信誉有保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固定养殖场、有一定养殖规模和法律公正的“五有”地方引种,谨防受骗。2.掌握引种最适季节:“炒”蝎种的不法商贩,钻初学养蝎者不懂技术的空子,诱骗说一年四季都可引种。但据养蝎专家介绍,养蝎引种的成败关键在季节,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引种。蝎子引种可分引母蝎和幼蝎两种:引母蝎的最佳季节在5~6月,引幼蝎最好在8月底9月初,其他季节引种都不利于蝎子的生长和…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野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我国近几年蝎子的价格也是一路上扬、身价倍增,许许多多求富心切的农民开始把眼光盯在了人工养蝎上。与此同时,一些利用人工养蝎编织陷井,坑农害农的骗局也应运而生,令人防不胜防。在此笔者提醒读者朋友,学技术养蝎引种,请多把眼睛擦亮些。 引种成败看季节。翻阅一下报刊上的养蝎的广告,许多售种单位或个人几乎都声称蝎子一年四季可以随时引种,其实这纯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误导行为。有关专家介绍,蝎子引  相似文献   

3.
引种是决定养蝎户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性一环。目前,一些倒种的人,收购了野生山蝎当家养种蝎卖。这种蝎买回去后养殖成活率非常低,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此,一些有经验的养殖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引进种蝎时,最好选择待产蝎,即从母蝎腹部看到内有大米粒状的胚胎形成,有的甚至看到背部的花纹。一般引进距产仔还有20天左右的待产母蝎为好。这样不但能提早产出效益,还可以明显地观察出母蝎产仔量的多少和强壮程度。从时间上说,蝎种的引进除冬天外,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都可以引进。在技术水平高的养蝎场里,一年中有计划地分批进行育…  相似文献   

4.
引种前准备 ①购买种蝎之前 ,首先要阅读一些养蝎方面的书籍 ,简单了解蝎子的生活习性 ,为引进种蝎做好准备工作 ;②作好计划 ,亲自到养殖场或科研单位考察学习 ,并索取有关宣传资料 ;③根据不同的饲养方式 (如 :房养、池养、盆养、箱养、坑养、架养等 )条件 ,选择远离化肥、农药、噪音的场地 ,合理布局 ,购置必要设施及工具 ;④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场地消毒 ,建造消毒池 ;⑤购买种蝎时一定要签订包销合同 ,索取有价值的技术资料 (书籍、光盘 ,学术论文及有关科技文献等 ) ,选购足量优良种蝎饲料 (黄粉虫、妇鼠、地鳖虫等 )。2 引种…  相似文献   

5.
1.到"五有"地方引种:初学养蝎者千万不要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所谓"养蝎培训中心"、"蝎种分厂"、"引种速成班"等地方学习引种.一定要到信誉有保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固定养殖场、有一定养殖规模和法律公正的"五有"地方引种,谨防受骗.  相似文献   

6.
引种是新养蝎户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性一环目前一些倒种人收购了野生山蝎当家养种蝎卖这种蝎买回去后养殖成活率非常低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此笔者走访了一些有经验的养殖者他们就蝎子引种防假问题提了很好的建议引进种蝎时最好选择待产蝎即从母蝎腹部看到内有大米粒状的胚胎形成有的甚至看到背部的花纹一般引进距产仔还有m寀斕熳笥业拇感忙谡庋坏芴嵩绮靓倩箍梢悦飨缘毓鄄斐瞿感辛康亩嗌俸颓孔吵潭圈诖邮奔渖纤郸傩值囊焱猞俑葑约旱男枰媸倍伎梢砸谠诩际跛礁叩难±铴僖…  相似文献   

7.
蝎子为珍贵的药用和保健食品动物,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我国最常见的品种为东亚钳蝎,此蝎也是我国药材市场的主要品种,以干燥体入药。目前人工饲养的主要是以东亚钳蝎为主,绝非“泰王蝎”、“东亚一号”、“速生蝎”等品种或什么杂交品种,请各位读者及引种户,养蝎户注意。另外,有好多推广养蝎者,将温室养蝎称为无冬眠养蝎,无休眠养蝎,速生养蝎实际上是温室养蝎,请初养者注意辨别,相信科学。下边介绍一下人工养蝎五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引种的时间 常温养蝎的引种时间应安排在春末夏初或秋季。其中以春末夏初引种为最佳,因为此时冬眠的蝎子已出蛰,度过了“春亡关”,并且成年雌蝎已进入孕期,能够当年产仔,引种当年能够受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靠养蝎走上了致富路。但也有不少人由于各种原因而血本无归。为使朋友少走弯路,笔者把所遇到的问题和受到的挫折加以总供大家参考。 (1)南方人到北方去买蝎种,由于环境、气温、温度等方面的差异,蝎子水土不服,逐渐会死亡,有些蝎场只顾赚钱而胡说什么蝎子在任何地方都可养,这是骗人的。初养者要到就近的养蝎成功的蝎场去引种。  相似文献   

10.
蝎不仅是有价值的药用动物,也是一种贵重的保健食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蝎需求量的增加,市场上供不应求,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养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为便于初次养蝎户全面掌握养蝎技术要领和确保养蝎成功率,现将人工养蝎的一些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农村养殖技术》读者: 自我所成为《农村养殖技术》蝎子山东省养殖示范基地以来,很多客户,还有养蝎专家前来我场,或引种,或洽谈合作开发,或询问“恒温仿生塔式养蝎法”。现就该养蝎法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养蝎设备简单,可采用缸养、盆养、箱养、池养等,只要有1间15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就可以用来养蝎.以购10组种蝎为例,每组280只,每组种价1 000元,引种投资1万元,蝎池及饲料虫养殖架、养殖盘等共需投入5 000元,即基础投入1.5万元.每平方米可养种蝎1 500~2 000只,若采用加温饲养,1只雌蝎1年可繁殖2~3次(以2次计算),每次产仔蝎30~60只(以40只计算).10个月育成成蝎,每800只活蝎1千克,可产活蝎210千克,每千克鲜活蝎以240元计价,共收入5.04万元.扣除基础费投入1.5万元,饲料虫养殖饲料费1 500元,取暖燃料费600元,电费300元,其他费用200元,收入3.24万元.第2年收入可达4.47万元.(未计入房租费及人工费,且一年2~3次繁殖出的仔蝎,可能不会在年内全部育成成蝎,收入将大打折扣.——编者)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人工养蝎热可以说是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让一些炒种着实发了一大笔“毒”财,而更多的养蝎户却让蝎子给狠狠的“蛰”了一下,从金钱和精神上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到了谈“蝎”色变的境地。那么,养蝎为什么失败?且看笔者为你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相信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主要失败原因有如下几点: 1、没有引进优质蝎种,而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1 没有引进到优质蝎种,而在不明白的情况下错引了野生蝎或养殖淘汰蝎。2 没有到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或不具备放种规模的养蝎场引进。其后果便是:在经验和技术上根本没有保障,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最终导致养蝎失败。3 引进蝎子的数量较少,养殖户自己拿着也不当回事,喜欢时就看一下,没兴趣时便不再管理,连正常投食、给水也做不到。4 蝎子所需正常的温度、湿度及相应的通风没有跟上,即使暂使做到了,但没能持之以恒,这也是养蝎管理的大忌。5 长期给蝎投喂一种食物,尤其是无冬眠养蝎的整个冬季,一些辅助的营养和可调药物没能及…  相似文献   

15.
近年,由于野生蝎子逐渐减少,市场需求上升,现各地已掀起养蝎热潮。有的养殖户对蝎子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技术还不甚了解,就盲目投资养殖,最后以失败告终。我搞人工养蝎4年,总结出蝎子在养殖过程中的五道关口;即引种关、产仔关、温度关、湿度关、春亡关。关于引种问题,这里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供初引种户参考。 1.场地选择:养殖场地应选择在背风、向阳、通风良  相似文献   

16.
养蝎成功的经验,其诀窍就是做到了引种严把“三关”。 “三关”即:季节关、质量关、运输关。 一是季节关。全蝎一般要在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气温正常,温度保持在25℃以上时引种最为适宜,此时冬眠蝎子已出蛰并已渡过“春亡关”,成活率高,且成年雌蝎已进入孕期,所以此时引种是最佳时期,过早引种因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城乡兴起了养蝎的热潮,开避了一条养蝎致富的新门路。但是,对于蝎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和行为特点等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使养蝎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化,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特就理化因子对蝎生长繁殖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验,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养蝎致富     
河南省南阳市生物开发中心农艺师杨石同志经过8年潜心探索,开创出一整套人工养蝎技术,得到了省科委和国家科委的充分肯定。最近,笔者慕名来到生物开发中心采访了杨石同志。养蝎场设在南阳市汉画路中段,场办公室里挤满了购买蝎种、学习养蝎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的农民,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杨石首先向我介绍说:养蝎新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传统养蝎池的大胆改进,取而代之的花园式养蝎池。增设了仔母蝎分离盒,实现了仔蝎和母蝎的自动分离。花园式养蝎池能充分利用花草的生长特性叱有效地对蝎窝控温增湿,不仅养蝎密度大,投食方便,而…  相似文献   

19.
答读者问     
1.陕西耀县一读者来信说:我们本地野生蝎资源十分丰富,如果能作为蝎种,养蝎成本则可以大大降低,请问,野生蝎子能不能养? 答:可以养,因为人们养蝎最早的蝎种就是来源于  相似文献   

20.
蝎子是名贵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人工养蝎已成为新兴的养殖业,走进了千家万户,形成了一股空前的养蝎热。但如何提高幼蝎的成活率,是养蝎成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为此,笔者将多年养殖研究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介绍给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