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思路。定目标,优结构,开创工作新局面 围绕“调结构、抓产业、推科技、活流通、扶龙头”的思路,宣威市在2006年的农业工作中提出了以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马铃薯、优质玉米、蔬菜、种子等优势产业,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马铃薯种植由去年计划80万亩调增为90万亩,其中秋薯由10万亩提高到15万亩);加大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推广力度(宣黄单2号由去年40万亩提高到50万亩,宣黄单4号由去年1万亩提高到4万亩,宣黄单5号由去年1万亩提高到4万亩);蔬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商品蔬菜计划10万亩,比去年增2万亩,其中汀单蔬菜计划完成6万亩,比去年增1万亩)。  相似文献   

2.
宣威是马铃薯生产的较适宜区,也是云南马铃薯的主产区。种植小春马铃薯技术基本成熟,生产效益明显,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万亩发展到2005年8万亩,单产从2002年650kg发展到2005年970kg。除满足菜薯需求外,每年为秋薯种植提供种子5000t,  相似文献   

3.
宣威是一个拥有123万农业人口、以旱粮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全市14.67万hm~2耕地中有14万hm~2旱地。玉米是宣威旱粮中的第一大产业,年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需玉米种子200万kg。为提升宣威玉米种子产业,近年来,宣威狠抓良种选育和推广,选育出宣黄单2号、4号、5号等良种,注册了“宣黄单”系列品牌,年生产杂交玉米良种达360万kg,推广种植12万hm~2,年可增产粮食18000万kg。宣威玉米种业已成为惠及宣威、富源、会泽等60多个县市的70多万农户、年销售额2100万元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近年来,马铃薯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全省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已发展到1万hm^2,年生产脱毒种薯25万t,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hm^2,已成为排在玉米、水稻、大豆之后的第四大作物。2008年黑龙江垦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万hm^2。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和县马铃薯产业开发工作以调整结构为重点,通过创办示范工程、拓宽营销渠道等措施,使全县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产业水平稳步提升.200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87万hm2,鲜薯总产达到18.7万t,其中商品薯11.2万t,为农民增加收入5 617.5万元;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006年达2.24万hm2,2007年达2.67万hm2,在全县马铃薯、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都居第1位(马铃薯2.67万hm2,小麦1.21万hm2,玉米0.54万hm2).  相似文献   

6.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威是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大市,同时又是马铃薯加工和营销大市。马铃薯是宣威发展较快的一大优势特色产业,2000年种植44.5万亩,总产鲜薯54.8万t;到200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85万亩,鲜薯总产88万t,商品率38%,综合产值5.366亿元,面积占全省的八分之一,曲靖市的三分之一。一、宣威马铃薯  相似文献   

7.
王斌 《云南农业》2006,(4):10-11
(三)结合实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我市农业科技人员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宣黄单系列”品种响誉云贵二省结合部,其中“宣黄单2号”已累计推广300余万亩。网格法取土样,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各种农作物的需肥规律配制的专用肥技术得到全国、省的表彰和肯定。间套作马铃薯品种“宣薯3号”因其产量高、薯型好、抗病能力强、适宜范围广。  相似文献   

8.
甘薯和马铃薯是四川省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重要粮食作物.全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为15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全国甘薯总面积的16%,鲜薯总产量约1800万吨;全省马铃薯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950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  相似文献   

9.
杨凡波 《云南农业》2007,(11):11-11
马铃薯是宣威市主要的农作物。2006年种植面积90.4万亩,产鲜薯96万t,产量和面积均占云南省的八分之一,营销马铃薯38.4万t,商品率达40%,综合产值达5.59亿元。  相似文献   

10.
甘薯和马铃薯是四川省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重要粮食作物。全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为15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全国甘薯总面积的16%,鲜薯总产量约1800万吨;全省马铃薯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950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我省甘薯  相似文献   

11.
会东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最南端,全县幅员面积3 227km2,耕地46万亩.2008年全县玉米面积17万亩,是会东县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由于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多年来产量低而不稳.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该县围绕地膜玉米和杂交良种的推广普及,抓好规范化种植.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玉米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面积从1990年的10万亩扩大到2007年的16万亩,总产从1990年56 101t增加到2007年67 456t,并根据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利用宽窄行套种红苕、芸豆、马铃薯、苕子或蔬菜等,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会泽绿肥种植综合效益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肥种植是会泽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大小春作物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会泽县委、县政府把绿肥种植作为小春作物的亮点工程来狠抓落实,种植面积从1966年的14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32.58万亩,1992年至2006年累计种植329.08万亩,产鲜草660.63万t,加工绿肥糠120.11万t,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1,(4):14-15
云南省昆明市与美国爱达荷州拉森农业公司和香港谊通投资公司签约,协议引资1.6亿元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大规模引进脱毒马铃薯种薯。首期计划从美国阿拉斯加州引进脱毒马铃薯种薯600吨,种植面积2万亩。之后以昆明市为种薯生产、加工、销售第一站推广到全国,辐射东南亚国家。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全球有3/4的人在食用,  相似文献   

14.
1.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宣威市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生产,常年种植马铃薯40多万亩,年产鲜薯50万t。由于种植品种抗病能力逐年下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逐年加大,为害损失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阻碍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晚疫病流行年份的2004年,发生30多万亩,大面积  相似文献   

15.
建平县是辽宁省马铃薯主产区,近几年,随着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的促动、鲜食薯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和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播种面积由2005年的2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0万亩以上,其中一季作马铃薯播种面积25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建平县中北部的蹦河流域,平均单产1894千克。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冬季马铃薯育种成果转化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云南省冬季马铃薯产业概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的重视,云南省马铃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52.8万hm^2,鲜薯总产量达到850万t,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三位,涉及薯农1300万人。目前,马铃薯产业已被云南省政府列为重点发展的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宣威投资1.138亿元建设现代种亚园年可生产脱毒种薯3000万粒和杂交玉米良种1000万 kg. 良种是生产发展的基础,在提高粮食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良种增收能力显著增强.玉米、马铃薯是宣威传统的两大支柱产业,为把产业做大做强,宣威强本固基,依托自身的育种技术力量和良种品牌优势,打造马铃薯、玉米种业园.宣威有著名的育种专家蒋思锦、詹显亚等,他们打造了“宣黄单”系列品种,良种深受云贵川64个县市农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四川东北部的盆周山区,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500~800m山区,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为马铃薯生产的最适生态区域,春、秋、冬三季皆可种植。2004年前,由于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速度较慢,鲜薯单产较低,常年种植马铃薯面积仅70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今年,通江县积极组织实施“四川省马铃薯产业提升行动”,把马铃薯作为立县骨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结合2007年马铃薯良繁体系建设项目,全力打造川东北马铃薯种薯基地。今年,全县春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总产鲜薯22万吨,增2.9万吨,预计可提供种薯1.5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其中脱毒种薯675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我县马铃薯种植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根据实际,提出我县马铃薯良种布局推荐意见:一、发展马铃薯良种的必要性岷县是一个农业县,特别是以种植业生产为主,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8万亩左右。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为30.1万亩。占粮播面积的79.2%,占总播面积的48.5%,马铃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农业已全面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小康向富裕型转变,马铃薯种植由原来单纯依靠扩充面积扩充总量型向依靠科技量质并举型转变。我们要抢抓省上将马铃薯产业列为全省重点产业的机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促动、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市场牵动、科技创新驱动,才能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目前马铃薯种植品种多、乱、杂,各种高淀粉薯、菜用薯、专用薯品种所占比重小,优质马铃薯良种扩繁、精深加工、鲜薯储藏、市场营销“四位一体”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马铃薯品质没有明显改善,市场竞争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工企业效益滑坡,如果不失时机地对马铃薯品种结构进行重大的调整,将很难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