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的人工繁育技术,为该品种在上海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分别对1龄和2龄的台湾泥鳅亲本进行人工催产,并在圆形流水孵化系统中进行了受精卵孵化和仔鱼培育试验。催产素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_2)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剂量为DOM 0.5 mg+LHRH-A_22μg/尾,共催产台湾泥鳅384尾。结果表明:2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 h,催产率为92.7%,受精率为80.8%,获受精卵36.9万粒,孵化率为6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1龄台湾泥鳅在水温22.3℃的效应时间为17~21 h,催产率为67.1%,受精率为70.8%,获受精卵34.7万粒,孵化率为57.7%,繁育水花苗约20万尾。仔鱼在容量300 L的循环水孵化桶中培育30 d后,体长约为3 cm。  相似文献   

2.
选择二龄以上、体重在25g以上的雌鳅和体重在18g以上的雄鳅作亲本,开展秋季繁殖并进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催产率为90%,平均受精率为90.3%;共获泥鳅受精卵335万粒,平均孵化率为88.3%,平均出苗率89.3%;下塘鳅苗260.7万尾。经90d左右的精心培育,共获体长5~6cm的泥鳅种201.1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为78%。  相似文献   

3.
以成熟的3龄泥鳅为亲本(1500kg),采用注射激素催产、室内产卵池产卵、室内孵化槽孵化、室外池塘培育苗种的方法,在水温20-25℃的条件下,共获得泥鳅水花1亿尾,3-5cm鳅苗4000万尾。介绍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4.
2017年5~6月依托河南省黄河生态试验基地,分批次连续开展了4期泥鳅的人工孵化技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中泥鳅亲本共产卵625万粒,总计出苗575万尾,放苗458万尾;平均而言,各批次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92.0%,幼苗成活率为79.7%。为进一步提高泥鳅规模化人工孵化效率,需要对亲本挑选、人工催产、孵化水质以及水温等各个孵化环节和孵化条件进行严格的把控。  相似文献   

5.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9 ℃的条件下,给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5~16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9.47%、85.08%和86.64%;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36~39 h;试验共获得鱼苗116.82万尾,经40~50 d的培育,育成全长5 cm左右的夏花鱼种35.6万尾,成活率30.47%.  相似文献   

6.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泥鳅人工繁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北地区,4月上旬当水温达到16℃以上时,即可进行泥鳅人工繁殖。试验期催产雌鳅289尾.获产213尾,在水温19—28℃条件下,效应时间为8.5—17h,平均催产率为73.7%,产卵数60.47万粒,平均受精率76.1%,得苗27.21万尾,孵化率为58.6%。文章还就进一步提高泥鳅人工繁殖的“三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鳞副泥鳅池塘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鳞副泥鳅幼苗放养量在60万尾/667m^2,经过30d的培育,体长可达4~6cm,成活率达40%左右,然后进入成鳅养殖阶段。试验着重解决大鳞副泥鳅的池塘苗种培育技术和苗种培育成活率低的难题,为鳅苗的培育找到适口的饵料。  相似文献   

9.
按照泥鳅亲本标准严格进行挑选,投放在亲本培育池塘中,采取投喂泥鳅亲本专用饲料强化培育,平均放养密度400 kg/667m2,水温20℃时使用DOM、S-GnRH-A等进行人工催产,利用环道大批量生产泥鳅鱼苗,受精率92%以上,孵化率90%以上.70 d时间共繁殖45批次,获苗5.2亿尾.  相似文献   

10.
泥鳅网箱培育及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购的泥鳅分别雌雄放入不同的网箱中培育,网箱中越冬并用稻草覆盖保温防止受冻。分3批进行人工催产繁殖,均能孵化出鳅苗,但是在水温24~26℃并第1批催产时所获得的鳅苗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3.5粒/g。人工催产时水温在25.0~27.0℃,亲鱼经一次性注射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10h,平均催产率为81.2%,共产卵663万粒,平均受精率83.0%。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22~35h,孵化积温600~900℃·h,平均孵化率为75.0%,共得鱼苗361.2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6.0%。采用“豆浆法”培育鱼苗,经30~40d培育,共得全长达3.6~3.8cm的夏花鱼种80.4万尾,平均成活率69.0%。  相似文献   

13.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鮠,在池塘中培育至性成熟,成熟率64.4%.经测定,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相对怀卵量为49.9 粒/g体重.采用DOM、HCG、LHRH-A2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28℃水温下,分3个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 h至20 h,催产率83.8%,共获取受精卵46.7万粒;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出苗率81.5%;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7.8万尾,培育成活率68.5%.  相似文献   

14.
在内陆丘陵地区温棚池塘,采用人工催产、网箱孵化手段人工繁殖泥鳅水花苗种,经营养强化后,培育成夏花苗种。结果:270尾雌鳅人工催产2次,产卵46万粒,经受精、孵化和强化培育,收获夏花苗种39710尾。  相似文献   

15.
选择从钱塘江捕捞的成鱼和人工养殖的成鱼作亲鱼,进行了细体拟鳞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亲鱼在池塘内强化培育至性成熟,在繁殖季节,注射HCG+LHRH-A2+DOM催产激素,采用干法人工授精、网板附卵孵化,结果共获受精卵78.8万粒,平均受精率78.6%;孵出鱼苗47.9万尾,平均孵化率60.8%.经培育,获体长3.0~4.0 cm的夏花鱼种24.7万尾,平均成活率58.8%.  相似文献   

16.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翘嘴鳜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5月开展了翘嘴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10组,催产率100%,获受精卵65万粒,受精率85%,出苗52万尾,孵化率80%,育成乌仔36万尾,夏花22万尾,成活率42.3%。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m~2的小试验池和0.267hm~2的池塘开展台湾泥鳅夏花培育及成鳅养殖试验。小试验池夏花泥鳅苗成活率约为35%;成鳅总产量1872.5kg,平均规格50.4g/尾,成活率70.1%。0.267hm~2的池塘成鳅总产量510.6kg,平均规格85g/尾,成活率约76.2%。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外市场对泥鳅产品需求量的与日俱增,泥鳅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仅赣榆县养殖面积就达220 000×667m2.但是,苗源供应不稳定,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泥鳅养殖业发展的瓶颈.2006-2007年进行了规模化泥鳅苗种繁育技术研究,2006年使用面积为20×667 m2、2×667m2的土池和225 m2的水泥池,2007年选择了2×667 m2的土池和225 m2的水泥池.两年共孵化鱼苗7 300万尾,培育全长3.5 cm鳅苗2 950万尾.  相似文献   

20.
泥鳅秋季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中旬挑选体长12cm以上的泥鳅作为亲本进行秋季人工繁殖,经过25d强化培育,90%以上的亲鳅发育良好,催产雌鳅19.3kg,催产率在86%,受精率83%,孵化率96%,共获得仔鱼约340万尾。以半年虫无节幼体作为开口饵料,3d后鳅苗平均全长达0.8cm,成活率高达99%,半个月后全长达2cm左右;到10月中旬,鳅苗平均全长5.0cm左右,体重达3-4g,成活率为60%,共计获得鳅苗约200多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