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进行了彩虹鲷当年苗种不同密度池塘成鱼养殖的对比试验,在相同面积(22668m2)的三口池塘分别按1500尾/667m^2、1200尾/667m^2、1000尾/667m^2的密度放养,放养规格为平均每尾16g,经146d养殖,平均产量分剐为563.5kg/667d、586kg/667m2、502kg/667m^2,鱼个体平均体重分别为410g/尾、525g/尾、540g/尾,成活率分别为92%、93%、93%;经济效益对比:1200尾/667m^2放养密度的效益最好,1000尾/667m^2次之,1500尾/667m^2最差。  相似文献   

3.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4条养殖槽开展不同密度加州鲈养殖试验,池塘面积25×667 m~2,养殖槽规格均为长22 m、宽5 m、深2.5 m,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50 g/尾的加州鲈苗种20 000尾、30 000尾、40 000尾、50 000尾,同时在养殖槽外池塘搭配放养规格为0.5 kg/尾的鳙鱼、白鲢鱼种共1200kg。采用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方式,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条养殖槽商品鲈鱼产量分别为9 093 kg、12 699 kg、15 792 kg、17 289 kg;鳙鱼、白鲢共产出1 880 kg;4条养殖槽利润分别为74 548元、117 304元、138 722元、120 644元;利润率分别为46%、54%、51%、36%。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m~2的小试验池和0.267hm~2的池塘开展台湾泥鳅夏花培育及成鳅养殖试验。小试验池夏花泥鳅苗成活率约为35%;成鳅总产量1872.5kg,平均规格50.4g/尾,成活率70.1%。0.267hm~2的池塘成鳅总产量510.6kg,平均规格85g/尾,成活率约76.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的水体、底质空间和饵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进行了凡纳滨对虾与方格星虫的混养试验。试验池塘1口,面积2800 m2,放养体长0.8~1.0 cm的凡纳滨对虾苗22万尾,放养体长2~3 cm、平均体质量0.402 g的方格星虫苗种6万条。经过117~123d养殖,收获凡纳滨对虾2 453 kg,规格66尾/kg,成活率73.6%,产值58 872元;收获方格星虫268 kg,规格159条/kg,成活率71.0%,产值17688元。试验总产值76560元,利润36218元。  相似文献   

6.
在2口面积分别为5336 m2(约8亩)和8004 m2(约12亩)的池塘进行大刺鳅养殖试验,大刺鳅鱼种放养密度分别为4000尾/667 m2和4500尾/667 m2,放养规格为全长6 cm以上,投喂含粗蛋白45%的大刺鳅专用配合饲料,经1年养殖,试验鱼成活率83%以上,商品鱼平均规格达244.3~253.8 g,每667 m2产量846.2~925.6 kg,每667 m2产值135392~148104元,每667 m2利润62154~63720元.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在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下利用4个圈养桶开展不同密度的花■(Hemibarbus maculatus)养殖试验,圈养桶直径4.0 m,有效养殖水体20 m~3,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2.5 g/尾的花■苗种10 000、14 000、18 000、22 000尾,同时在圈养桶外池塘搭配放养规格为0.5 kg/尾的鳙鱼、白鲢鱼种共1500 kg。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结果表明:4个圈养桶商品花■产量分别为812 kg、970 kg、1036 kg、986 kg;利润分别为12 279.00元、13 985.00元、14 753.00元、10 517.00元,利润率分别为90%、82%、76%、50%。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水产研究所那马中试基地进行了池塘养殖当年繁殖的奥尼罗非鱼苗种达出口规格试验。在1800m^2池塘中投放全长为3—4cm的奥尼罗非鱼鱼苗2860尾,经178d养殖,奥尼罗非鱼平均体重为O.75kg/尾(最大为1.1kg/尾),平均体长为26.1cm(最大为29.5cm),总产量为1750kg,平均产量为648kg/667m^2,养殖成活率为81.6%。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海拔山区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最优养殖模式,提高郴州高山禾花鱼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试验在不影响禾花鱼品质和稻谷产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苗种规格、养殖密度及投饵率3个关键因素,交叉设计了9个养殖模式试验组,通过每667 m2的禾花鱼产量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模式进行比较评估。研究表明,9个试验模式均能当年养成商品鱼,其中9号试验组(放养规格48 g/尾、密度300尾/667 m2)和4号试验组(放养规格22.5 g/尾、密度400尾/667 m2这两个模式最佳,禾花鱼产量和产值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平均产量分别为23.7 kg/667 m2、21.7 kg/667 m2,平均纯利润分别为1198元/667 m2、1182元/667 m2。  相似文献   

10.
刘义新  白禄军 《河北渔业》2007,(7):39-39,56
0.4hm2池塘放养规格为5.0cm的土鲶(Silurus asotus)夏花鱼苗,密度4.5万尾/hm2。经92d饲养,平均规格405g;产量11 846.25kg/hm2;饵料系数3.50;利润8.0万元;投入产出比1∶2.47;出塘率65.0%。  相似文献   

11.
以池塘主养、池塘混养、水库套养几种模式研究黄尾鯝的养殖技术.主养的黄尾鯝鱼种投放密度为2000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平均起捕规格为200.7±26.2g/尾,平均单产为401.6kg,亩产黄尾鯝可获利4538.4元.池塘混养和水库套养黄尾鯝分别为90尾/667m2和94尾/667m2(规格为45-50g/尾)时,平均起捕规格分别为221.2±27.1g/尾和250.5±24.2g/尾,平均亩产20.8kg和22.54kg,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纯利润450-60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江西地区池塘配合饲料养殖翘嘴鳜技术,在5×667m2池塘中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10 cm以上已成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鳜苗种,经过4~5个月的养殖,收获商品鱼规格为558g/尾,亩产1255kg,亩利润为38750元,支出与收入比例为1:2.03。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养殖技术值得在我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山涧水开展流水养殖黑脊倒剌鲃,在128m2水泥池中放养规格为10-11尾/kg的鱼种1042kg(10560尾),养殖密度82尾/m2.经271d养殖,收获平均体重511g的倒剌鲃商品鱼5039kg,净产量3997kg;饵料系数2.58,养殖成活率93.34%,净单产31.24kg/m2,利润119.05元/m2,投入产出比为1∶1.78,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面积3 334~3 3335 m2池塘内,每667 mz放置规格为12 m2的网箱20只,对网箱内放养黄鳝密度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放养黄鳝规格为30~50 g/尾,放养密度1.0~1.2 kg/m2,经3~4个月的养殖,成活率为94.0%,产量为3.02 kg/m2.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 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 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 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 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 012 kg,鲢1 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 566元,收入655 099元,利润202 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底质的池塘,设置不同的隐蔽物,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放养不同规格的苗种,调节不同的透明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梭子蟹养殖池塘以面积在5亩~30亩、水深在1.5m~2.0m、底质为泥沙质和沙泥质,养殖效果较好;幼蟹规格为720只/kg时,亩放养2000只~2500只,单产较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1000只/kg的苗种,单产最高;透明度为30 cm~40 cm的池塘,平均单产、成活率均较高,设置隐蔽物对防止梭子蟹互相残杀效果不明显;透明度大于40 cm时,设置隐蔽物的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池塘、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养殖模式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克氏原螯虾池塘不同放养密度条件下模式化养殖试验。试验池4口,编号1#、2#、3#、4#,面积分别为11×667m2、14×667m2、10×667m2、15×667m2,克氏原螯虾苗种放养规格为380尾/kg,放养密度1#、2#为6000尾/667m2,3#、4#为12000尾/667m2,4口池每667m2搭配40尾规格约100g/尾的鲢。1#、2#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76216尾、4740kg,667m2均产量189.6kg,平均规格62.2g/尾,回捕率50.8%,667m2利润4915.2元;3#、4#池共收获克氏原螯虾120790尾、4020kg,667m2均产量160.8kg,平均规格33.3g/尾,回捕率40.3%,667m2利润3164元。  相似文献   

18.
淡水黑鲷经156d养殖池塘主养,平均规格从40g/尾长到380g/尾,667m2产量为309.6kg,667m2经济效益7456元,投入产出比1∶2.34。  相似文献   

19.
引入微孔增氧设施,采用池塘高密度主养黄颡鱼,搭养鲢、鳙的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水花到商品鱼成活率60%~70%,放养全雄水花的池塘黄颡鱼平均规格75g/尾以上,放养雌雄混合的池塘平均规格50g/尾以上,667m2起捕黄颡鱼1000kg左右。搭养的鲢、鳙平均规格500g/尾左右,667m2起捕鲢、鳙150kg左右。  相似文献   

20.
淡水黑鲷经156 d养殖池塘主养,平均规格从40g/尾长到380g/尾,667 m2 产量为309.6 kg,667 m2 经济效益7 456元,投入产出比l: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