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缩木制造技术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兰  李庆峰 《林业科技》2005,30(1):35-36,39
目前 ,我国已进入大量应用人工林木材的阶段 ,为了实现人工林木材和间伐材的高效利用 ,首先应从软质人工林的材性 ,如强度、耐久性等方面进行改良 ,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压缩木、人工林软质木材的表面密实化加工、压缩整形木、木材横纹压缩变形的固定等一系列课题在压缩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压缩木是通过对实体木材进行压缩 (热压 )处理而获得的一种材料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密度大、质地坚硬、强度高、耐磨性好 ,同时其尺寸稳定性也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压缩木制造工艺中几项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 ,希望对…  相似文献   

2.
速生材压缩强化处理的工艺与设备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内外速生材压缩强化处理的研究现状,对速生材压缩强化处理的不同工艺与设备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人工林速生材进行强化处理,提高材质,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开辟了适合生产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速生人工林种植面积大,生长周期短,在取代天然林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产量优势,但存在结构疏松、密度小、强度低等缺陷,导致其使用范围大受限制。使用无机材料对人工速生材进行改性处理可有效提高速生材性能和用途。文中简要总结无机质复合木材制备方法——扩散法、溶胶—凝胶法和真空浸渍法,以及无机材料改性处理对速生木材在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阻燃性、表面疏水性和表面耐候性方面的改善,以期为人工林速生材无机材料改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锯切大青杨、旋切白桦、刨切紫椴3种木材薄板为研究对象,用常温水浸泡至饱水状态后不经热软化预处理进行横纹压缩强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横纹压缩强化前后3种木材的未压缩材和压缩材横、纵切面上的微观结构变化,从微观层面探讨此方法强化3种木材薄板的可行性和有待改进、完善之处.结果表明:3种木材的压缩材横切面上整体变形较均匀,横、纵切面上均未发现压缩裂纹或破坏,纵切面上导管壁均有因压缩产生顺纤维方向的横向挤压折皱条纹;横切面上,大青杨、紫椴压缩材管孔沿压缩方向变形最大,白桦压缩材管孔沿其长轴方向变形最大,并使两侧沿压缩方向、径向排列的木射线细胞和木纤维细胞发生侧向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5.
压缩密实化是木材提质增优的处理方法之一。木材作为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当被压缩或弯曲后,在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容易发生蠕变回复。木材压缩变形的回复对木材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木材压缩变形固定处理技术对木材加工改性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概述了木材压缩变形固定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重点梳理归纳了水热(蒸汽)预处理、压缩后热处理以及化学处理对木材压缩变形固定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提出了木材压缩变形固定处理技术的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压缩材的高效加工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杨树由于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树干通直、出材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我国三大速生人工林树种之一,但速生杨树木材也存在着密度低、材质松软、变异性大、强度低等缺陷。因此,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改性处理杨木,对改善杨木性能、拓展杨木应用领域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杨木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较系统地总结、阐述了近年来国内速生杨木增强改性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杨木增强改性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杨木增强改性处理技术的后续研究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陆继圣 《木材工业》1996,10(6):30-31
日本胶合木的制造与应用陆继圣(福建林学院福建南平353001)现今大径优质木材资源日益短缺,代之而起的是人工速生树种材,而利用速生树种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应用指接和胶合技术制造胶合木,这样可做到小材大用,次材优用,可获得人造板不可替代的板材,提高了木材...  相似文献   

8.
压缩变形特征是压缩木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针对木材湿热软化径向压缩变形,从压缩变形的影响因素、压缩变形位置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和压缩变形固定3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树种、生长轮构造和压缩工艺对木材压缩变形的影响,压缩变形位置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对压缩变形的影响,指出木材湿热软化径向压缩研究中关于压缩变形需要继续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湿热软化径向压缩木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重组木制造技术可将速生材制造成具有高强度和天然木材纹理结构的新型木材,从而提高速生材的附加值。然而,采用此技术制备的重组木虽然尺寸稳定性显著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重组木,但是仍不能满足室外用材的需求。为提高室外用重组木的尺寸稳定性,采用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对木单板施胶后制备高性能重组木,通过扫描电镜、压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超景深显微镜,研究了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对木单板和重组木的形貌和胶液分布的影响,及其对重组木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增大了木单板的比表面积,使胶液在单板和重组木中分布更均匀,而且显著降低了重组木的吸水厚度膨胀率(TSR)和吸水宽度膨胀率(WSR)。在63℃/24 h的水煮测试中,TSR和WSR相比未处理材分别降低43.34%和12.82%;在28 h循环测试中,TSR和WSR相比未处理材分别降低50.94%和51.48%。因此,采用预压缩处理施胶技术制备的重组木尺寸稳定性相比未处理材显著提高。同时,重组木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切强度相比未处理材分别提高1.63%,12.15%和21.34%。  相似文献   

10.
热改性木材的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改性木材(炭化木)不仅具有防腐及抗生物侵袭的作用,而且材质稳定,不易变形和开裂.经过热处理的木材具有美观、耐久、环保的特性,适合用作室内外任何实木用途的建材和饰材.目前,芬兰的生产技术较先进;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也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的热改性木材加工刚刚起步,目前尚未形成生产规模,且独立开发能力较弱.作者阐述了热改性木材的加工工艺和应用范围,旨在促进我国新产品的研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人工林速生材表面强化工艺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速生材进行汽蒸、热压和表面强化改性处理,建立最佳改性工艺,实现速生材的高效利用.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为:汽蒸处理2.5 h,热压温度140℃,压力0.4 MPa,涂胶前木材含水率17%,胶种为改性脲醛树脂(UF),涂胶量250 g·m-2.按此工艺,木材含水率由100%降至10%所需时间为43.4 min,体积收缩率0.472%,抗弯弹性模量13 828MPa,抗弯强度98.0MPa,横纹全部抗压强度5.4 MPa,表面硬度为2 966 N,磨耗量72 mg·(100r)-1.与马尾松素材相比,改性处理材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全部)和表面硬度均增大,同时体积收缩系数和磨耗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12.
泡桐木改性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对泡桐木变色的不同看法;对现有的防止泡桐木变色和变色后泡桐木处理人法的优缺点加以概述;对泡桐材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泡桐木表面强化技术和泡桐木的阻燃研究技术作厂介绍;分析厂泡桐木改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敏高 《林产工业》2020,57(4):83-85,89
随着我国人造板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杨木、桉木、杉木等为代表的速生人工林木材得到了广泛利用。这不仅较大程度地弥补了我国木材资源不足,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而且对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促进人造板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速生人工林木材种植意义,分析了主要速生人工林木材机械加工特点,为更好利用速生人工林木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木材改性实现人工林低密度软质木材的提质增效,高效利用人工林资源,对我国木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木材硅化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性能,但改性材性较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文中分别从木材硅化改性剂种类、改性方法、改性机理和改性材性能等方面综述了木材硅化改性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木材硅化改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研制多效一体化木材硅化改性剂,改进工艺,提升性能,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硅化木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木材仿生硅化改性研究,促进组分界面结构性连接,全面提升木材性能。  相似文献   

15.
人工林速生材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人工林速生材高值化利用成为缓解我国当前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简述了国内外速生材改性相关技术与工艺研究现状,介绍了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的几种方法,以期为我国人工林速生材功能性改良与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高效利用木材资源,实现对压缩杨木压缩层的位置和厚度的有效控制,进行了先水热预处理,再压缩的研究,分析水热预处理时间对预处理材水分分布、压缩材的压缩层形成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热时间的增加,水分向预处理材芯层移动,压缩层的位置亦向芯层移动、压缩层厚度增加;与未处理素材相比,压缩材的抗弯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概述压缩木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压缩木的软化方法、压缩回弹预防方法以及压缩处理后材性变化的研究情况,分析压缩木技术的应用前景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高温高压水蒸汽处理制造压缩矩形木材(简称压密材)的工艺技术研究,是以高效利用低质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的物理加工手段。它在提高劣质材密度、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同时,还可提高压密材尺寸的稳定性,而且在整个制造工艺过程中不进行木材的切削加工,简化了加工工艺、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及生产效率,对提高我国木材利用的总体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获得高附加值产品,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于高温高压水蒸汽处理制造压缩矩形木材工艺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刊物尚少有公开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杨燕  邱坚  闭梅松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82-86,106
要实现木材-无机质复合材的人工模拟,其关键还是在于研究和探讨木材生物矿化的机理,因此要对木材中无机物的情况进行研究,从而获取生物矿化所形成的木材/无机质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以此来指导木材的生物改性或木材/无机复合材的仿生合成。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几种木材/二氧化硅生物矿化复合材中硅石的分布进行观察发现:硅石主要分布在木射线细胞中,大量的晶体在木射线细胞以及轴向薄壁细胞中均有分布;采用重量法对几种木材/二氧化硅生物矿化复合材中二氧化硅含量情况进行测定表明:子京、山油柑、柚木、柠檬桉、山竹子等5种木材/二氧化硅生物矿化复合材中二氧化硅含量分别为1.5106%、0.8941%、0.8654%、0.2155%、0.1676%。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木材机械性能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污染、成本低廉、准确性高等优点,相比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化工、造纸等各个领域。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在木材材性分析和检测方面也作了大量的探索。本文主要介绍木材材性分析的重要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国内外林业科技工作者在辐射松、蓝桉、火炬松和粗皮桉等不同树种木材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密度和压缩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检测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进展,通过介绍可以看出NIR技术具有很大的潜能,它可以快速、准确的获悉木材的性质,从而对木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