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伙房输水工程调水后,对浑江下游小型供水设施将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了调水对下游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拟定了替代方案,为补偿调出区因为调水所造成的损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化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88-16789,16839
通过对(长)江(巢)湖水质相关关系的分析,定量判定巢湖、长江分月水质差别,确定了以改善巢湖水动力条件为主的生态引水改善巢湖水环境的方式,以及在该方式下的生态调水水利工程控制运用办法。该结论将作为生态调水方案的一部分,为改善巢湖东半湖水质及富营养化状况生态调水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WASP模型,利用梯级电站开发及调水前后汉江干流水文、水动力参数、水质以及污染负荷变化等数据,对中线调水工程及梯级电站建设前汉江水质进行模拟,并预测调水及梯级开发后汉江水质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质模拟精度达到要求,调水及梯级电站开发后汉江中下游有些区域水质将会出现恶化,尤其是平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变化较为明显.此预测结果为该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削减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河应急调水对缓解下游缺水地区旱情的同时,也给上游的发电、灌溉、生态带来一定损失的问题,建立了应急调水补偿模拟仿真系统,应用该系统模拟了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沿程水量变化、水电站发电损失、灌区农业灌溉损失、下游收益情况及补偿过程等,设计典型调水过程并对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系统基于信息技术,通过黄河信息门户实现分布式应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可用以提高应急调水方案及补偿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新疆水资源缺乏的历史演变及短缺程度,说明从疆外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分析了新疆资源与水载体匹配严重失衡、沙漠化日趋严重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明从疆外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对从青海通天河调水入疆和从西藏雅鲁藏布江调水入疆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此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获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还列举了从疆外调水的不同设想和方案,进一步分析了西部南水西调方案是其他方案所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农业高效调水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节水农业必要性的分析,总结出调水技术的主要类型为:培肥地力以肥调水;轮作倒茬调水;间隙休闲调水;抗旱育种调水;节水灌溉调水,径流农业调水和化学技术调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黄土高原节水农业必要性的分析,并总结出调水技术的主要类型为:培肥地力以肥调水;轮作倒茬调水;间隙休闲调水;抗旱育种调水;节水灌溉调水;径流农业调水和化学技术调水。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速水的流动和改善水环境,2006年12月3日至2007年1月7日开展引江水入里下河地区的试验。在流域内设置了55个监测点,对监测点水样的p H、水温、透明度、电导率、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共8个水质参数进行现场监测或实验室分析,并借助Arc GIS分析调水前后的水环境质量变化。结果表明:里下河地区主要的污染物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调水对氨氮浓度的影响最明显;调水对里下河地区水质的改善存在时空异质性,调水结束后水质又恢复到调水前水平。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及面源污染等人类活动是造成本地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了解调水过程中的水质变化,以及制定合理的调度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晏成明  唐德善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67-13968
通过对调水市场涵义和特点的分析,确定了调水市场主体,指出政府在跨区域调水市场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调水市场结构与调水市场外部环境建设,以期为今后跨区域调水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对于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并未出台一个适合广泛应用的指标体系。在进行构架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进行充分的调研,从工程输水区、水源区及受水区等多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影响出发,在科学性、独立性、系统性、定性定量相结合、客观性及代表性的原则下,从社会经济系统、生物系统及化学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此外,在构建跨流域调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与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灌溉以及城市供水等水资源利用的不同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对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泰安市岩溶水保护分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安地处北方石灰岩地区,是一个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近年来已有大面积岩溶水污染。根据其富水规律、目前岩溶水遭受污染的情况以及地质、水文地质的综合分析,对岩溶水进行了保护分区,并提出各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可明显的分为上层溶隙水循环带、溶隙潜水循环带和深层溶隙水渗透带.其中溶隙潜水循环带是主要的水资源储水带,深层溶隙水渗透带是深层地下水或承压水的补给系统.人工开凿交通隧道和采煤隧洞破坏了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加大了深层溶隙水的排泄量,引起了岩溶地区地下水水源的枯竭.  相似文献   

13.
河套灌区防护林春季耗水过程及对地下水位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通过野外观测,研究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合防护林耗水试验,分析农田防护林的耗水过程,并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对灌区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水平衡水资源研究中形成的简便可行的天然径流量分析计算方案,方案依据区域径流的水文特性的水量平衡原理,较好地解决了受水利化影响地区天然径流量的计算问题(即地表水资源分析计算的核心问题)。该方案在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山东水资源合理调配体系研究等生产科研工作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水的性质、实用价值、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的分析,说明人具有亲水性,并研究了人的亲水性与水景设计的互动关系,希望能指导水景设计,为人们创造适宜、优美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鄂东南红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鄂东南地区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特性。结果表明,红壤的持水性以四纪红色粘土,泥质页岩和砂质页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强,石英砂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持水性较弱。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以表土层的土壤水效性较高,土壤的导水性和土壤的爱气孔隙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区进行水土保持,发展农业的关键,如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体现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应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对山西省广灵县牛口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规划,用纯收入、投资、土壤流失量三个指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到1995年规划实现后,人均收入将由现在的112.8元提高到1067.23元,土壤流失量减少80638.6吨,比规划前减少60.4%,共需治理投资681098元。规划实现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将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梁山位于重庆市的近郊区,是净化城区污染空气,调节主城区气候环境的重要地带。渝合高速公路隧道横穿中梁山,破坏了地下水的循环过程,引起泉水和地表水的枯竭。水源枯竭面积7.2 km2。隧洞每年渗漏水量283.9万m3,有21个泉(井)受到影响,其中17个泉(井)完全干枯,有5口堰塘全年都无水可蓄。造成4个自然村、748户居民、2 247人失去了饮用水,143 hm2耕地失去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19.
通辽地区地表环境演变及其与水资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通辽地区地表环境遥感分析数据和动态水资源观测数据来分析地表环境各组分的演变过程中以及它们的演变与水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研究及在作物需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土壤水研究的进展及现状。土水势概念的应用为SPAC中的水分运动研究提供了统一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