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轮毂电机驱动的山地林果茶园轮式运输车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方丘陵山地林果茶园复杂的地形地貌特点,在集中式电机驱动运输车基础上,开发了以轮毂电机驱动的山地林果茶园运输车;该运输车以36 V铅酸蓄电池为能源,采用双后轮独立驱动方式并具备电子差速转向系统。运输车最大爬坡度、续驶里程试验、差速及制动性能等关键指标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运输车满载最大爬坡度为15°,最小转弯半径为2 395 mm,空载和满载状态下以常用车速 20 km/h 行驶时平均里程分别可达 66.97和46.33 km;满载时运输车分别以初速度25、20、15、10 km/h行驶时的紧急制动距离分别为5.83、4.11、2.68、1.57 m,试验值与理论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2%;运输车还具备良好的差速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2.
货箱自适应调平果园作业平台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南方丘陵山区果园地势起伏不平,现有果园作业平台存在振动大、坡道运输货物易倾翻等问题,设计一种具有货箱伺服调平功能的电动果园作业平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及Amesim仿真,试制果货箱自适应调平果园作业平台样机,并测试样机的续航里程、货箱伺服调平等性能参数。【结果】其满载续航时间为3.4 h,最高行驶速度为4 km/h,最大升降高度1.52 m,最小转弯半径为0.89 m。台架试验中空载动态调平误差平均值小于1°;满载动态调平误差平均值小于1.5°,在设计的爬坡角度以内,调平稳定时间最长为4.32 s,果园实地测试中,作业平台以1 km/h的行驶速度,测试在10°和15°纵坡、-10°和-5°横坡的调平性能,最终货箱自动调平角度均保持在-2°~2°;【结论】通过试验分析,货箱自适应调平果园作业平台性能良好,能够满足丘陵山区果园的采摘、运输等环节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纯电动拖拉机续航能力不足,各参数对续航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等问题,在CRUISE中搭建了纯电动拖拉机动态仿真平台,创建了拖拉机运输作业工况,选取使用质量m、变速器速比ig、牵引负荷FT和载荷分配系数 λ等 4个重要参数,运用正交试验、二次旋转通用组合试验、单因素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其对纯电动拖拉机续航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电动拖拉机能够按照运输工况行驶,续航时间随使用质量、牵引负荷增加而减小,随载荷分配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变速器速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m=900 kg,ig=1.906,FT=294 N,λ=0.8时,续航时间能够达到最大值7.716 h。表明拖拉机作业工况制定合理,仿真平台搭建正确,参数优化方法合理,适用于纯电动拖拉机的参数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非刚性底盘的以双轮毂电机驱动的山地果园双履带微型运输车,该运输车主体外形尺寸为2 150mm×1 040mm×1 100mm,采用战车式底盘作为行驶机构和双轮毂电机独立驱动及链传动方式。通过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创建虚拟样机模型和高台壕沟仿真地形;应用ADAMS软件对运输车底盘行驶机构进行高台和壕沟越障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在高台和壕沟越障过程中,质心横向位移的绝对误差在±5%范围内,质心纵向位移的绝对误差在±3%范围内。实地样车试验结果表明,运输车的最大载荷为250kg,最大爬坡度为20°,最高车速为1.8m/s,最小转向半径为0.7m,达到设计要求;其越障能力较强,对地形复杂、路况差甚至无路的山地果园的适应性更好,能较好地满足山地果园的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5.
山地果园手扶式单履带运输车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以单履带为行走机构的山地果园运输车,该山地果园运输车由单履带行走装置、车架、传动装置、动力系统等组成,其主体外形尺寸为1 540mm×600mm×815mm。根据整车质心分析和人机工程学确定车辆的结构和运动参数,并利用Creo建立三维模型,计算出车辆的质心位置。根据车辆的质心位置分析车辆在横向坡面和纵向坡面的稳定性。对该山地果园运输车样机在满载情况下进行不同工作环境的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山地果园运输车的最大载荷为75kg,具备上10°纵向坡,下30°纵向坡以及通过20°横向坡面和通过各种复杂路面的能力。该运输车能够较好地满足山地果园横向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快速发展25.7 kW电动拖拉机,解决电动拖拉机前桥设计周期长等问题,依据现有SF400E燃油动力拖拉机的前桥,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ANSYS对3种工况进行仿真研究,发现该前桥在极限载荷下的最大应力值为372.2 MPa,超出前桥材料Q345的屈服极限7.9%,不能满足电动拖拉机的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该前桥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桥最大应力值为293.5 MPa,降低了21%,低于前桥材料的屈服极限,优化后的质量为20.1 kg,减少了7%,优化后的前轴能够满足电动拖拉机的设计要求;并对优化后的前桥进行模态分析,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前桥的1~6阶固有频率均远远大于来自地面的垂直激励,不会引起共振。  相似文献   

7.
玉米110 cm大垄双行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冈县作为全国高产创建示范县之一,为确保粮食产量,技术人员不断探索适宜本县区域栽培的技术模式,因此,2012年本县在总结近几年的试验基础上,围绕1000 km示范带所辖8个园区落实玉米110 cm大垄直播栽培面积10万亩,秋后平均亩产达840 kg,总增粮食1780万kg.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灌浆后期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及其对施氮量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郑麦366高产生理基础,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郑麦366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0~240 kg.hm-2增施氮肥能够提高旗叶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调节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改善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下旗叶光合速率等光合性能,提高籽粒产量;施氮量大于240 kg.hm-2,不同程度地降低旗叶光合性能和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约240k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拖拉机的动力性,设计了一种后轮轮毂电机独立的驱动系统。[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各驱动部件的参数设计与匹配方法,提出以犁耕工况下的牵引力、牵引效率及运输工况下的爬坡度、最大载质量作为该驱动系统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并搭建试验台进行测试。[结果]分析可知:该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纯电动驱动模式下可提供的最大牵引力为8 775.1 N,牵引效率为0.82~0.86,最大爬坡度可达40.2%,在坡度为0、4%、8%、12%的路面行驶可承受的最大载质量分别为9 088.2、5 408.8、3 569.1、2 465.3 kg;在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下可提供的最大牵引力可达8 115.2 N,牵引效率为0.60~0.85,最大爬坡度可达37.3%,在坡度为0、4%、8%、12%的路面行驶可承受的最大载质量分别为8 516.0、5 027.4、3 283.1、2 236.4 kg。[结论]该驱动系统在两种驱动模式下均可满足较大耕深的犁耕作业要求,适应较大坡度的大载质量运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果园电动履带运输车车架的轻量化,构建车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取弯曲工况及扭转工况下的车架应力应变分布特点,并进行静态电测试验研究。基于结构优化的方法轻量化设计车架,并对优化后的车架进行有限元校核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静态电测试验的各测点应力值与模拟计算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可行性;在满足承载强度及刚度的条件下,轻量化设计后的车身质量减轻8.82%,一阶频率提高11.81%。研究结果为果园电动履带运输车的轻量化设计与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兰成渝管道减阻剂工业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增输不新增泵站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在兰成渝管道广元—成都段进行了成品油减阻剂的工业试验,分别完成了柴油3个加剂浓度(5mg/kg、10mg/kg和15mg/kg)试验和汽油一个加剂浓度(15mg/kg)对比试验,试验过程包括3个不同基础流量(600m3/h、650m3/h和700m3/h)下的减阻试验、增输试验以及管道允许工况的最大输量试验;试验分析了管道流量、加剂浓度及剪切过程对减阻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以及加剂条件下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得出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一定减阻剂加量下的安全输量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土中Cr6+还原为Cr3+的效果及铬在电极附近的富集作用.【方法】以铁作为阳极,石墨作为阴极,采用电动修复技术对铬污染黄土的修复技术进行了试验室研究.【结果】以铁作为电动修复阳极,增加了阳极的还原反应,增大了电动修复的去除率,反应器中Cr6+还原为Cr3+为主导反应,CrO42-迁移速度远小于还原反应的速率,迁移富集效果不明显.西北湿陷性黄土含水率为10%时电动去除率最大,最大修复去除率为81.35%,且控制黄土含水率为10%,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电动修复去除率增大,试验运行168h后最大修复去除率可达93.54%,CrO42-富集峰值向阳极迁移的趋势明显.铁电极的还原作用在修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结论】采用电动还原强化技术修复效果优于电动迁移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在作业过程中动力控制的稳定性,对其动力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构建与试验。根据动力独立控制的控制策略,结合山地果园轮式运输机的结构特征,搭建控制系统硬件并进行无改动原车空载试验以及动力稳定系统控制下的空载试验。结果表明,当节气门开度加大后,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抵消了非陷坑车轮滚动的一部分阻力;在相同的行驶阻力条件下,节气门开度越大,车轮速度越大,最后受控后稳态车轮速度的绝对误差为0.178 1~0.396 1km/h,相对误差最大为5.27%。试验表明,动力轮速度控制达到设计要求,在果园轮式运输机的某个动力轮陷坑之后,可以通过调节没陷坑的动力轮速度,使动力加大,从而有助于运输车在泥泞的道路行走或者有助于运输车具有足够的动力爬出陷坑。  相似文献   

14.
利用WRF模式设计3种不同分辨率试验方案研究不同分辨率下湖南强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两层嵌套分辨率为90、30 km时,对强降水预报效果最差;分辨率为36、12 km时,24 h模拟的大暴雨中心和实况一致,48 h模拟出了雨带的东移,但是范围较实况缩小很多;采用120、40 km分辨率时,24、48 h雨区和雨带位置一致,模拟结果基本不可信。  相似文献   

15.
2017~2018年度在湖北省稻油轮作主产区荆门市沙洋县进行了硅肥梯度用量试验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硅肥梯度用量为:0、60、120、180、240、300kg/hm2。结果表明,施用硅肥的所有处理均能促进生长,增加油菜的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增和角果粒数,其中对油菜角果数的增加作用最大;对千粒重没有影响;施用硅肥可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增产幅度140~265kg/hm2,增产率6.2~11.7%;油菜硅肥适宜用量为120~240kg/hm2,最佳施肥处理为180kg/hm2;施用硅肥的所有处理含油率、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芥酸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山地果园无动力运输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坡度山地果园运输难、耗能高的问题,设计1种依靠货物自身重力运输的山地果园无动力运输机。运输机主要由自适应阻尼装置、遥控急刹装置、遥控控制系统、增速装置、冷却风扇、运输车等组成,能实现一端运输车在货物重力作用下沿20°~50°坡地或直线水泥槽内安全匀速下行,另一端带着空运输车上行。该运输机仅需1个12V电瓶提供遥控制动时所需动力,通过遥控器遥控急刹装置,能实现运输机在任意点的启停。试验表明,在长时间运行时,维持制动毂温度小于50℃状态下,运输机能稳定以最大速度0.7 m/s匀速运行,最大载荷为1t。该运输机工作可靠、运行平稳、操作简单、无需运输动力,适合偏远大坡度山地果物的运输,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矮抗58为材料,研究在玉米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水平对小麦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灌浆速率遵循由小到大再到小规律,随施氮量增加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小麦产量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合理施氮量为240 kg/hm2,若与有机肥配施,以纯氮量195 kg/hm2+精制鸡粪1 5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6年-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甲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甲壳类有99种,分隶于2目22科46属,其中虾类32种,蟹类51种,虾蛄类16种;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优势种为口虾蛄、黑斑口虾蛄、红星梭子蟹、锈斑蟳、银光棱子蟹、逍遥馒头蟹、猛虾蛄、宽突赤虾、武士蟳、香港蟳、长叉口虾蛄;渔获率B断面最高(7.94 kg/h),C断面最低(4.94 kg/h);渔获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秋季最高(10.31 kg/h),冬季最低(4.05 kg/h);平均渔获率为6.54 kg/h,其中:虾类渔获率0.88 kg/h,占13.46%,蟹类渔获率3.68 kg/h,占56.27%,虾蛄类渔获率1.98 kg/h,占30.27%;甲壳类60 m以浅水域分布较多,并密集分布于10~20 m水深处;平均资源密度为87.20 kg/km2,资源密度秋季最高(137.47 kg/km2),冬季最低(54.00 kg/km2).  相似文献   

19.
磷酸铁锂(LFP)和锰酸锂(LMO)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早已被系统研究并广泛应用于市场. 随着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等高速发展, 人们对续航里程有更高的追求, 而 LFP 和 LMO 二者的比能量仅在 100~150Wh/kg, 难以维持远距离的使用需求, 具有高比能量的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能很好满足上述要求. 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型纯电动设施农用机械在较大功率工况作业受动力电池比能量限制的问题,设计一种以电网电源为主,小容量动力电池和小型增程器为辅的多源动力系统驱动方案。结合设施农业实际的作业需求,采用规则控制策略和模糊控制策略结合的能量管理方法,基于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载作业中,模糊控制下的小容量动力电池和小型增程器可以满足续航需求,动力系统中动力电池质量相较于纯动力电池供电系统降低了48%,体积降低了35%;在重载作业中,作业相同时长,多源动力系统的动力电池质量相较于无模糊控制的多源动力系统降低了70.25%,体积降低了66.82%,相较于纯动力电池供电系统降低了86.48%,体积降低了83.1%。本文为小型纯电动农用机械受到动力电池质量和体积大的约束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